第一章 27條基本EQ守則
1父母親不必十全十美
當你在照料小孩的時候,有嫌過自己笨手笨腳嗎? 你的感覺完全正確。事實上,教養小孩原本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你是屬於那種杞人憂天型的父母,不妨試著放輕鬆一點。
為人父母者,當然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變得快快樂樂、溫文有禮、自信勇敢,更別說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天賦異秉、才氣縱橫、或是成為奧運金牌選手,父母親會不計一切代價,在孩子身上投資。
另一方面,你也會深深恐懼自己失敗的特質,會在小孩的身上浮現。但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親很少會歸咎於自己的遺傳基因不好,反而會不斷自責沒有盡到教養的責任。譬如說,假使有一天,你的孩子竟然跑到學校裡放置炸彈、或是成為電腦駭客入侵五角大廈、或者雖然沒有鑄下大錯、但是某方面的表現卻不如理想,這時你會開始不斷的自責,努力的回想前塵往事,想要找出自己到底錯在那裡,雖然這一切舉動完全無濟於事,但是許多父母親就是會這麼的想不開。
在此我透露兩個秘密,可以防止你鑽牛角尖。第一個秘密是,打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親就很難避免不斷的犯錯,因為為人父母者常常並不瞭解小寶寶為何哭泣。譬如說,當寶寶在蹣跚學步的時候,你帶他去公園玩耍,當你和別的母親正聊得起勁,互相交換帶孩子的心得時,突然聽見有人說:「這是誰的孩子?」你轉頭一看,發現兩歲的兒子哭得涕淚縱橫,一個好心人正牽著他到處找媽媽。或者是,有一天你很晚才去幼稚園接寶寶,由於時間實在太晚,連老師都已經下班回家,園裡只剩下一名秘書小姐,當你抵達幼稚園的時候,孩子的臉上充滿怒氣,似乎在責怪你,為什麼遲遲不來接他回家。
緊接著第二個秘密,就更重要了。小孩子並不瞭解這個世界,當你做對的時候,他毫無所悉,當你犯錯的時候,孩子依舊是非常的茫然,因此當你犯錯以後,最重要的是趕緊彌補自己的錯誤。如果發生上述的情況,趕緊把哭得涕淚縱橫的寶寶抱起來,安撫他受驚的情緒,向孩子說抱歉,跟他解釋自己晚來接他回家的原因。關於這種情況,在學術上稱之為「補救」。根據心理學家長期觀察親子之間日常生活的錄影帶後研究發現,通常嬰兒之所以會顯得非常沮喪,經常是因為當他微笑時,母親的反應非常冷淡、或是根本冷漠的調頭離去,如果母親此時能夠適時的回寶寶一個微笑,或是含情脈脈的跟他說說話、或是告訴孩子不要擔心,如此不但對小孩子的成長將有莫大的助益,同時也可以補救自己先前所犯下的錯誤。
事實上,在成人的世界裡,彼此相愛的兩個人,也經常會因為溝通不良而產生誤會,必須藉由補救措施來彌補傷痕,由於這種情況會日復一日不斷的發生,所以補救的行動也要持續不斷的進行。不過你千萬不可誤以為一句簡單的「抱歉」,就能撫平自己所有的錯誤。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並非十全十美,孩子並不會因此而受傷,但是如果你並不稱職,當然還是會對小孩子造成傷害。
如果有一天,你帶著女兒去外婆家旅行,等到坐車時才赫然發現,自己竟然忘記把女兒最心愛的小熊熊一起帶來,當你非常內疚的安慰孩子時,請牢記:即使是三十年以後,她依然會清楚的記得,自己曾經有一次孤零零的乘坐汽車,身旁沒有可愛的小熊陪伴。但也正是因為這次的錯誤,女兒在長大以後會領悟到,自己即使並非十全十美,依舊可以全心全意疼愛自己的先生、疼愛自己的孩子。
2不要跟孩子做朋友
當全世界人口已經逼近六十億大關的此刻,孩子將來絕對不愁交不到朋友,所以父母親實在沒有必要把孩子當成朋友。如果說,為人父母者難免總會有點悲哀,那麼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明明你非常疼愛自己的骨肉,但是卻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至少在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絕對不行。身為父母親的責任,就是要不時的澆孩子一點冷水,當孩子需要他人指引、需要糾正的時候,總得有人來扮演壞人,而在全世界六十億的人口裡,恭喜你雀屏中選。
也許早一點認清現實,可以幫助你比較容易接受現狀:既然已經為人父母,你就必須開始扮演模範生。如果你想再像過去一樣「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那麼你絕對不可能會成為稱職的父母。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的本性,有些人雖然年紀老大不小,但是言行舉止卻彷彿還像個大孩子似的,總是喜歡把零食餅乾放在沙發上、脫下來的衣服四處亂丟、飲酒狂歡徹夜不歸、甚至做一些違法的事情。但是一旦為人父母之後,你就必須肩負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適度做出應有的犧牲,你應該永遠保持神清氣爽、朝氣蓬勃的模樣,出現在孩子面前。簡單的說,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長大以後能夠堂堂正正,那麼現在你的言行舉止,就必須像是…嗯,該怎麼說呢…像是正常的父母。
基本上,父母親必須經常做出一些不受孩子歡迎的決定。如果你是孩子的朋友,你絕對不會規定他上床睡覺的時間、絕對不會禁止他穿拖鞋上學、絕對不會阻止他吃糖果、絕對不會強迫他吃蔬菜,但這些全都是父母親所必須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父母親和小孩子相處的時候,態度一定要和藹親切,如果你沒有經常陪伴小孩一同玩耍,相信孩子也不太會聽從你講的話。一般而言,無論你是在教導孩子認字數數、或是灌輸他正確的觀念,小孩在玩耍的情境中,學習吸收的情況都會比較理想。換言之,如果你能夠把學習變成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小孩子會非常樂意接受父母親的教誨。
但是為人父母者仍然必須肩負管理、教育、導正孩子生活的責任,於是親子之間如何快樂的一同玩耍,但是又得避免和小孩子成為朋友,於是就成為父母親內心不斷掙扎、不知該如何拿捏分寸的最大挑戰。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仔細檢視你的動機。譬如說,當你答應小孩子可以吃冰淇淋的時候,是不是當時孩子本來就應該可以吃冰淇淋? 還是因為你不想當壞人,不想掃孩子的興? 如果你的動機是屬於後者,此時你應該勇敢的向孩子說:「不。」無論小孩如何苦苦哀求,無論孩子如何大聲抗議,你都不能改變初衷。換個角度來想,你的孩子非常幸運,他有位能夠替自己牙齒健康著想的好媽媽。
如果父母親能夠常常為孩子設想,但是依舊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親子之間逐漸會發展出一套固定的互動模式,當孩子年紀漸長之後,這套模式將會發揮無比的功效。一般而言,當小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多半不願意把心事告訴父母,但是如果孩子打從心眼裡尊重父母、信任父母,有些話他們也只會向雙親傾訴。在小孩成長的過程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機制,但是如果你想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再來努力建立這個機制,通常都為時已晚,因為小孩眼中的父母---孩子認為父母親在自己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是從小就開始的,所以如果你現在還在跟孩子稱兄道弟,不妨考慮一下,把態度變得強硬一點。
3多鼓勵,少責罵
絕大部分曾經向婚姻顧問尋求協助的夫妻均一致表示,在經過專家輔導之後,他們不但挽救了婚姻危機,同時也變成更為稱職的父母,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某些原則---包括了互相尊重、互動溝通等等---其實是適用於所有的親密關係。如果我們把所有維繫婚姻、並且也有助於教養小孩的方法,簡化成一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是:多鼓勵。
在此我首先要感謝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戈特曼博士(Dr. John Gottman)。在過去二十幾年當中,戈特曼博士始終不斷在探索婚姻的奧秘,為何有些人的婚姻快樂得彷彿神仙? 有些人的夫妻生活卻充滿火藥味? 戈特曼博士首先請自願參加研究的夫婦,大家共同討論婚姻生活裡的各種相關議題,並且用攝影機全程紀錄討論過程。緊接著,戈特曼博士再用科學的方法,逐秒將參與討論者的言談和肢體語言,轉換成另一種科學代號,並且持續觀察每個人的心跳、血壓以及情緒的變化。在綜合以上所有的資料之後,戈特曼博士可以預測出每對配偶最後的結局,他們到底是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還是會以離婚收場,這項實驗的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一。
在戈特曼博士的預測中,牽涉到許多相關因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變數,就在於夫妻之間是否經常肯定對方的所作所為,還是不斷否定對方所做的一切。戈特曼博士發現,如果夫妻之間每天互相微笑、愉快的聊天、或是關心對方的次數,是挑剔苛責對方次數的五倍,這對夫妻的婚姻,保證可以白頭偕老。但是如果夫妻之間每天總是吵吵鬧鬧,卻很少鼓勵對方,這段婚姻關係恐怕就很難天長地久。戈特曼博士的意思並不是說,夫妻之間完全不能吵架(在正常的婚姻生活裡,夫妻之間難免會發生口角),但是小倆口平日一定要多用鼓勵代替責罵。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教養小孩。如果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裡,同樣保持5:1的比例,多鼓勵、少責罵,相信孩子一定會快快樂樂的成長。我想大概沒有人曾經長期使用攝影機紀錄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測量他們的心跳、血壓,但是我認為這是基本常識,當大人對孩子愈和藹,小孩也就愈願意和父母共處,如果小孩子覺得父母親是跟他一國的,而不是一天到晚專門挑他毛病,相信他會非常滿意自己的表現---也會對父母親極具好感。長此以往,親子雙方都將受益無窮:因為快樂的小孩不但比較容易相處,同時也會樂意接受父母親的教誨。
如果你經常向小孩子表達善意,孩子會認為父母親非常愛他、非常尊重他---換言之,小寶寶不會因為你偶爾的情緒失控而精神受創。假設在復活節的時候,當你好不容易幫寶寶換好衣服,把一切準備妥當,正要出門趕往教堂---事實上已經遲到了---這時你突然發現,小女兒居然把身上的新衣服、新帽子全部脫掉,她得意洋洋的穿著小黃鳥睡衣、戴著你的浴帽。如果是在平時碰上這種狀況,你可能會高興得呵呵大笑,讚美女兒實在好可愛,稱讚她非常聰明,居然已經會自己換衣服了,然後你會鼓勵她:「讓媽媽看看,妳會不會自己再把衣服換回來呢。」
但是今天的狀況顯然不太一樣,你在情急之下會狠狠的瞪著女兒,然後吼道:「梅根! 妳在搞什麼,誰說可以戴浴帽去教堂的。」如果平日你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能夠把鼓勵與責罵維持在5:1的比例,遇上這種突發狀況,女兒的反應很可能是:「是的,媽咪。」然後趕緊乖乖的讓你幫她把衣服換回來。但是如果你平日就疏於鼓勵,此時女兒很可能會哭鬧不停:「我喜歡戴浴帽!」逼得你不得不強迫把她抱回房間,死拖活拉的換回原來的衣服,如果孩子已經很會講話,這時候她很可能會大聲對你說:「我恨你。」
此外,這種情況還有另外一個壞處,那就是這種負面情緒,往往會漫延一整天。當父母親愈喜歡說「不」的時候,小孩子就愈喜歡故意跟你搗蛋作對,所以聰明的父母一定要想清楚,無論是對配偶或是對家裡的小孩,偶爾唸個兩句還無所謂,千萬不可以整天嘮嘮叨叨。
當不斷遭受責罵的時候,小孩與配偶的反應並不相同。很少有小孩膽敢當面向大人挑戰:「我們分手好了!」小孩會採取無言的抗議,像是把叉子扔到地上、偷偷的把尿布扯開、或是想盡辦法搗蛋,直到父母親精神崩潰為止。表面上看起來,孩子的行動好像是有預謀的,但是實際上他們卻完全無心,小孩只是一時之間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此遇上這種狀況,父母親一定要趕緊撫平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