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於99年初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法,但是否代表我國表演藝術團體從此一帆風順、觀眾叫好、票房長紅?身為觀眾的你,是否知道國內觀眾目前一個月花多少時間或金錢欣賞音樂、舞蹈、戲劇等等表演藝術?你是否發現,國內表演藝術團體正在全球化的土石流之中逐漸萎縮?
好的表演是否等於好的票房?票房差是否代表節目差?表演藝術是否一定要迎合觀眾口味?觀眾又該如何看待創新、難以理解的表演節目?政府應該如何看待表演藝術市場?觀眾應該如何看待表演藝術團體?表演藝術團體應該如何看待政府文化政策與票房?表演藝術是否一定要成為產業?
如果你翻開這本書,恭喜你!表示你對台灣表演藝術市場有些興趣;如果你讀完這一頁,感謝你!代表你是一位關心台灣表演藝術的人;如果你買下這本書,非常敬佩你對表演藝術市場的認同;如果你走出書店,去買一場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的票卷…讚美你!我們的未來有了希望!
這是一本表演者必備、政府文化官員必看、觀眾必須了解的書。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觸、深入且多元的案例,剖析表演藝術產業之中文化政策制定者、表演者、與廣大觀眾三者之間的多元關係;並且依據各種不同定位的表演藝術團體屬性,提出具體的經營策略建議!
本書特色
從專業、業餘、推廣不同面向,探討表演藝術團體在經營上的諸多選項。筆者以本身為專業表演者的身分、長年經營隊的經驗分享,為表演藝術產業的版圖作清晰的釐清!
作者簡介
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所公共行政碩士
先後擔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副團長、國家交響樂團副團長、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美國中國廣播網紐約臺臺長、臺灣管樂團音樂總監。除了教學、藝術行政經營的角色之外,仍不時粉墨登臺,體驗舞臺上、舞臺下、舞臺前、舞臺後的萬般酸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