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政傑教授鄭重推薦:
書中邀請教育實務人員撰寫民主學校專文,分享學校實際運用批判教育學實踐民主的過程和成就,實為民主學校實踐的優良典範。本書出版後曾譯為多國語文,影響深遠。書中內容精確,文字流暢,相信必然對華語文世界的民主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吳清基教授鄭重推薦:
《民主學校》一書的出版,提供我們一個擴展這類空間的例子,讓從事現場實務的工作者以及批判民主教育的實踐者,尋回他們應有的尊嚴與敬重。閱讀本書,不但可以驗證學術理論,更能夠呼應現場實務,引發共鳴,為批判民主找到實踐的空間。
以民主為依歸的學校、教室建立模式,已受到許多教育專家的肯定。James A. Beane與Michael W. Apple將美國七位最具有創意的民主教育家集結在一起,透過學校裡發生的真實故事,詳盡地記錄他們是如何將民主教育的想法具體實現。這些致力於民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在受限的情境中,成功地找到新的可能性,說明了如何檢視批判教育與民主教育,達到持續改革的目的。
民主學校》迄今已被譯為多國語言,其中包括日本、印度、西班牙、葡萄牙、巴西及拉丁美洲,廣為世界各國所重視,可說是一本教育的經典之作。
對於正面臨著極大挑戰的台灣教育,民主教育模式更凸顯其必要性,本書中「由下而上」(bottom-up)的改革行動、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以及全員參與的校本課程設計等具體經驗,可提供台灣從事教育相關研究者、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關心教育之人士學習,並進一步發展在地化的民主教育經驗。
【目錄】
一、民主學校的例子
作者:James A. Beane與Michael W. Apple
譯者:白亦方
二、芙蘭特尼學校的民主之旅
作者:Bob Peterson
譯者:陳玉婷
三、感受他們真實的感受:卡布里尼.格林的民主與課程
作者:Brian D. Schultz
譯者:陳玉婷
四、情況使我們特別
作者:Barbara L. Brodhagen
譯者:蔡中蓓
五、工坊之外:改造職業教育
作者:Larry Rosenstock與Adria Steinberg
譯者:蔡中蓓
六、東中央公園中等學校:萬事起頭難
作者:Deborah Meier與Paul Schwarz
譯者:蔡瑞君
七、從民主學校學到的教訓
作者:Michael W. Apple與James A. Beane
譯者:蔡瑞君
參考書目
關於作者
關於譯者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Michael W. Apple
為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課程與教學系(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暨教育政策研究系(Educational Policy Studies)的約翰.巴斯崁教授(John Bascom Professor)。曾擔任小學及中學教師,也曾擔任教師會主席。他的作品有:《教育「正確」之路︰市場、標準、上帝和不平等》(Educating the “Right” Way: Markets, Standards, God, and Inequality, Second Edition)(Routledge, 2006)、《意識形態與課程》(Ideology and Curriculum, Third Edition)(Routledge, 2004),以及《官方知識》(Official Knowledge, Second Edition)(Routledge, 2000)。
James A. Beane
為有效教育中心(Center for Powerful Education)的資深學者。曾在中學、高中任教,也曾擔任路易斯大學(National-Louis University)的教授。他出版的作品眾多,包括:《教學的理由》(A Reason to Teach)(Heinemann, 2005),以及《課程統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7)。
作者簡介
Michael W. Apple
為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課程與教學系(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暨教育政策研究系(Educational Policy Studies)的約翰.巴斯崁教授(John Bascom Professor)。通訊地址為225 N Mills Street, Madison, WI 53706.
James A. Beane
為有效教育中心(Center for Powerful Education)的資深學者。最近剛從伊利諾州國立路易斯大學伊凡斯通校區(National-Louis University, Evanston)的教育學院退休。通訊地址為928 West Shore Drive, Madison, WI 53715.
Barbara L. Brodhagen
為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城雪曼中等學校(Sherman Middle School)的學習協調專員(Learning Coordinator)。她撰寫該篇短文時為麥迪遜大都會公立學校(Madison Metropolitan Public Schools)的中等學校教師。
Deborah Meier
剛從一所她在波士頓所發展的學校退休,她以相似於紐約東中央公園中等學校(Central Park East Secondary School)的想法建立這所從幼稚園到八年級的學校,這所學校隸屬於實驗學校專案(Pilot School Project)的一部分。她撰寫該篇短文時為東中央公園中等學校的共同指導者。
Bob Peterson
在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的芙蘭特尼學校(La Escuela Fratney)教導五年級學生。他同時也是《Rethinking Schools》的期刊編輯。Rethinking Schools期刊社的地址為 1001 E. Keefe Ave. Milwaukee, WI 53212.
Larry Rosenstock
為高科技高中(High Tech High)的首席執行長,這所高中隸屬於加州聖地牙哥特許學校網,融合了技術和學術教育。他撰寫該篇短文時為麻州劍橋市(Cambridge, Massachusetts)連治科技藝術學校(Rindge School of Technical Arts)的執行主任。
Brian D. Schultz
為芝加哥西北伊利諾大學(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教育領導與發展系(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助理教授。他之前為芝加哥公立學校教師。
Paul Schwarz
為紐約布隆克斯區(Bronx)新時代高中(The New Day Academy)的校長。他用基本的方式在此重建東中央公園中等學校的文化。他撰寫該篇短文時為東中央公園中等學校的共同指導者。
Adria Steinberg
為青少年未來工作過渡期(Youth Transitions at Jobs for the Future)機構的副主席,在這裡她主導中等學校改革,讓一大群正和生活搏鬥著的學生們能有機會改善他們所擁有的選擇和結果。她撰寫該篇短文時為麻州劍橋市連治科技藝術學校的學術協調專員。
譯者簡介:
白亦方
◆現職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暨國民教育研究所教授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課程與教學系哲學博士
◆經歷
曾任小學教師、研究助理、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及格(1990)
◆專長領域
課程設計、課程史、社會科教育、資訊教育
◆主要著作
國小教師新天空(主編)
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發展與願景
校長辦公室裡的那個人:一種民族誌(主譯)
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與教學改革:理論與實務(主編)
教育、科技、權力──視資訊教育為一種社會實踐(主譯)
文教事業經營寶典(主編)
其他相關論文數十篇
陳玉婷
◆現職
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課程與教學系哲學博士
◆經歷
大學兼任教師、研究助理、幼兒教師、小學教師
蔡中蓓
◆現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候選人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課程與教學系博士候選人
◆經歷
大學講師、研究助理、助教、系助理
蔡瑞君
◆現職
國立台東大學博士後研究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課程與教學系哲學博士
◆經歷
行政助理、研究助理、小學教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黃政傑-明道大學講座教授、前國立臺南大學校長
民主重在實踐
我國自1960年代經濟起飛以來,人民生活富庶,許多民眾逐漸脫離1960年代之前的悲苦困頓。更令人雀躍的是我國自1987年政治解嚴,不經家破人亡的流血革命,卻能揮別白色恐怖時期的專制獨裁,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正式邁入民主國家之林。這是亞洲國家難得一見的成就,除了日本,鮮有匹敵,正是亞洲國家的典範和希望。不過民主改革難以一蹴而幾,民主幼苗嬌?脆弱,台灣一時之間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尚待細心栽培,施肥澆水,置於陽光普照的大地,歷經風吹雨打的錘鍊,才能堅實茁壯,永續發展。
縱觀二十多年來的台灣民主發展過程,時常出現反民主的勢力,要讓社會回復以往獨裁的日子,也經常有反民主的行動或言論,阻礙社會進一步穩固地發展民主。最為明顯的是政治人物、民意代表及其他公眾人物,所作所為背離民主理念,給學子立下反民主的示範。換言之,具有顯赫地位的成人,在社會上並未去實踐民主理想,反而從事讓民主倒退的事情,且由於其動見觀瞻,不斷經由傳播媒體或其他公開的管道散播出去。學校課程教導學生學習民主,是一種軟性的社會革命,其成敗端視社會和家庭如何配合而定,若能做到三位一體,則民主教育的成效深廣必然可期。
不過,學校推動民主教育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家庭和社會,它必須找到正確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才可能達成民主教育的目的。學校不能單憑課程、教科書和紙筆測驗教導民主,這些都屬書面及口語的教育,最多只是達到論說民主、記憶民主,或批評不民主、認知民主而已。學校必須由談論民主導向實踐民主,讓學生有機會實行民主,在學校過著民主生活。即學校運作的是民主制度,落實尊重、自由、平等、開放、多元的民主理念。唯有如此,民主教育才能落實,學生學會的不只是民主的理念和知識,且在民主的學校生活中學會民主的行事、價值、態度和習性,等到他們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台灣的民主才能一代勝過一代。學校如何能做到運作校園民主制度,促進民主生活?當然,學校必須建構民主的教育制度,再藉由具有民主素養的教師、行政主管和校長教導學生一起實行,家長的配合也是其中的關鍵。而教育主管機關和學校之間建立實質的民主關係,各項教育改革政策必須導向民主,也是重要關鍵。
民主教育的落實,有必要參考先進國家民主學校實際經驗,以利建立願景,學習方法,提高信心,強化可能性。亞波(Michael. W. Apple)和畢恩(James A. Beane)主編的《民主學校》(Democratic Schools)出版至今歷經二十多年,書中邀請教育實務人員撰寫民主學校專文,分享學校實際運用批判教育學實踐民主的過程和成就,實為民主學校實踐的優良典範。本書出版後曾譯為多國語文,影響深遠,可惜尚未有中文版出現。今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白亦方教授主譯本書第二版的中文版,即將由冠學文化出版,書中內容精確,文字流暢,相信必然對華語文世界的民主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故樂為之序。
吳清基-台北市副市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兼任教授
為批判民主找到實踐的空間
《民主學校》一書由Apple與Beane擔任主編,二位都是聲譽卓著的學者:前者對官方知識與意識形態的分析,後者對統整課程以及民主中等教育的見解,都是台灣教育學術圈耳熟能詳的。作者群還包含了各級學校的教師與行政人員們,他們對於美國現行的教育政策感到不滿,舉凡頻繁的標準化測驗、捉襟見肘的經費預算、多數學校事務受到非專業人士左右等現象,他們想要有所改變,更想參與變革。
我在本書中讀到這麼一段敘述:四年前,芝加哥一群五年級學生對決策單位施壓,透過蒐集請願書、撰寫評論、架設網站、發行錄影帶、聯絡官員,推動興建新學校的案子,而且伴隨著學生學習,應用廣泛技能迅速成為課程的焦點,學生同時學習到公民資質的重要內涵;這樣的情景,不正是落實Dewey所倡議:「民主即生活」的最佳寫照嗎?
批判教育學的理論與信念,始終非常盛行;可惜誠如Apple在本書中文版所言,批判民主教育的領導者與學校、教室實際現狀脫節的問題為人詬病。本書認為,當批判民主教育與具體教育政策及實務緊密連結,民主教育與教育者、學生和社區成員日常生活攜手共進,批判的民主教育才有可能成功。因此搭建批判教育理論方法與教室現狀的對話平台,是相當迫切的。
個人從事教育理論研究並參與政策規劃實務工作多年,在驗證所學、實踐所感的公職生涯中,深知批判教育理論與教育現場工作者對話的必要性。白亦方教授能夠糾集年輕學者翻譯本書,提供台灣讀者這本批判民主模式如何在教室和社區中產生影響實例的譯書,同樣間接促進了民主教育在台灣落實的可能性。其實,許多老師確實具有社會和教育批判的本能。然而,他們無法想像這些本能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付諸實踐的情景,也找不到方法發揮這些本能。《民主學校》一書的出版,提供我們一個擴展這類空間的例子,讓從事現場實務的工作者以及批判民主教育的實踐者,尋回他們應有的尊嚴與敬重。
台灣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期待與批評,有增無減。舉凡高等教育機構擴充、課程教學改革、學力基本測驗、弱勢教育等教改措施,在在都必須經過時間的歷練,以及教育專業社群的檢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宣稱的豐碩成果。閱讀本書,不但可以驗證學術理論,更能夠呼應現場實務,引發共鳴,為批判民主找到實踐的空間。民主的學校教育,不應是辭令口號或政治符碼,它必須成為一種落實於日常生活的行為模式,一種回歸教育本質、促進理論與實務對話、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信念與行動才對。我相信各位讀者與我共同期待,台灣教室裡出現南美土石流與巴士月票那樣的批判民主教學的一天!
名人推薦:黃政傑-明道大學講座教授、前國立臺南大學校長
民主重在實踐
我國自1960年代經濟起飛以來,人民生活富庶,許多民眾逐漸脫離1960年代之前的悲苦困頓。更令人雀躍的是我國自1987年政治解嚴,不經家破人亡的流血革命,卻能揮別白色恐怖時期的專制獨裁,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正式邁入民主國家之林。這是亞洲國家難得一見的成就,除了日本,鮮有匹敵,正是亞洲國家的典範和希望。不過民主改革難以一蹴而幾,民主幼苗嬌?脆弱,台灣一時之間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尚待細心栽培,施肥澆水,置於陽光普照的大地,歷經風吹雨打的錘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