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工作之餘學習五術這門學術,也已經快有十年了,當初學這門學術也是一個機緣,因為看到報紙夾報的簡章,社區裡的學校要開授五術的課程。進而開啟筆者對中國五千年來的文化,老祖先的智慧「山、醫、命、相、卜」產生興趣、研究和學習。
然而在學習姓名學的過程中遇到不少的瓶頸與挫折,甚至於迷惑在數字的吉凶與用字的含義當中,打轉停滯不前,因此而困頓許久,萌生想要放棄學習姓名學。
正當想放棄之際,大漢易經書院院長,顏仕老師告知筆者,書院出了一套,李宗駒老師的姓名學教學VCD,不知是否有興趣,閱讀了簡單內容,吸引了筆者,購買了一套回來看,看了李宗駒老師的教學內容之後,讓筆者茅塞頓開,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每當筆者在學習上若有問題,打電話請教李老師,他都非常樂意的解答,以解筆者心中的疑慮,李老師教學的認真態度與不藏私的傾囊相授,讓筆者佩服感動之至。
回首之前筆者想要放棄學習熱衷的姓名學之際,如今遇到李老師,猶如心靈導師,重新開啟筆者對姓名學這一門學問殿堂的認知,更進一步的了解與學習。心靈的感受有如走過一片綠油油的草原,渡過湍急的河流,經過彎延的小徑,而進入到森林的寶藏,探索尋找金字塔。
然而筆者深深的感受到姓名學的魅力,我們的姓名除了可以看『字』的「形、音、義」之外,還有姓名五格數字「1.2.3.4.5.6.7.8.9.0」的含義(也就是西洋人講的生命密數)之外,以及我們中國人常講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特性特質和五行的「相生、相剋、平(比和)」之外;以及如何將數字與五行的搭配,進而轉化為我們中國人講的八字「十神」的特性,帶入姓名的五格中去論斷,由此可得知一個人的個性、脾氣,是否有上司、長輩緣,以及人際關係、外出運與家人、配偶、子女的互動狀況,還有我們的事業,一生的福德福報等等,都可以由我們的姓名中得知,所以看似簡單的姓名,其實是藏著許多的密碼,等待著我們去解密得知。
筆者白天上班,利用假日之餘從事命理,替顧客服務。有感於親朋好友的熱忱與建議下,有幸於向「中華心盧命理師協會」理事長,陳松燦老師學習手面相和擇日課程,以及與「大漢易經書院」院長顏仕老師學習地理與卜卦的課程,增加其命理諮商諮詢與服務的多元性;筆者在此感謝兩位老師教學的認真與不藏私的傾囊相授。
在這兩三年來,想學習姓名學,筆者的親朋好友和客戶們(成朋友)在盛情的邀約支持與鼓勵之下,讓筆者盛情難卻,籌劃寫姓名學這本書。此乃讓筆者我有感而發與感同身受,當初筆者在學習姓名學的過程中,一路跌跌撞撞,不得其門而入,從中走過許多的冤枉路,有鑑於此,把寫書的構想與恩師李宗駒老師商討研究,如何執筆而寫。
然而白天上班,利用下班以及假日閒暇之餘來執筆,不斷的寫寫停停,屢屢遇到瓶頸撞牆期,請教於恩師李宗駒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終於不負老師與眾人的期待,總算完成了「心易姓名學」這本書的寫作與心願。
有感於身為一個知識份子,對於中華文化五千年來,老祖先們的五術智慧資產,有著一份傳承後代與發揚的責任。然而老祖先的五術智慧,不是包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和色彩,更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深不可測的學問。而是伴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圍繞在我們身邊。
筆者這本書,所探討的數字「1.2.3.4.5.6.7.8.9.0」,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會看到用到的「數字」,好比說我們用的日曆、月曆、年曆,顯示時間的時鐘手錶等以及計算用。在我們的日常活中息息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再一個重點是,我們所用的阿拉伯數字是全世界通用的「數字」,所以我們不可能不用數字。
再談論我們中國人常講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也是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譬如說我們吃飯用的碗,有瓷碗與不鏽鋼碗,瓷碗是用「土」燒製而成,不鏽鋼碗是用「金」屬製造出來,我們吃飯用的筷子是用「木」頭製作而成,以及我們做飯煮菜要用到「火」跟「水」等等。雖然筆者以上的舉例說明,所使用的器具還有其他材料、原料可以製作而成,但是五行「木、火、土、金、水」在我們日常的居家生活環境中,處處可見到以及使用到。
我們可以用自然界與聯想的方式來學習五術和數字的含義,而不是刻板一層不變。我們可以用很輕鬆活潑想像的方式來學習。譬如說,我們看到數字「1」就是代表大樹,我們看到一棵大樹,在一年四季裡會有何變化,以及在夏天颱風來的時候,大樹會怎麼樣?動動我們的腦筋,發揮一下想像力,就會有答案。
所以數字與五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數字與五行的搭配而產生的「生、剋、平」含義,如何帶入姓名的五格中來論斷。此書內容深入淺出,由淺入深,借由電視戲劇人物的舉例說明,增添閱讀的樂趣與印象,對於想要學習姓名學的讀者朋友們,或著已經學過姓名學的同好們,有所助益與收穫。
作者 張士凱
壬辰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