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停止收藏古董圍裙的人生
文/soac
最早從唸書開始,不論是做油畫或金屬工藝,Grace就穿著圍裙做事了,這塊繫在胸前的布料除了避免油漬沾染外,也展現出專業工作者的態度。大學時與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國,在某一次進小劇場看戲時,發現戲裡有許多南方媽媽們穿著圍裙下廚烹調的畫面,而這些媽媽們身上的圍裙顏色繽紛、花枝招展的程度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認識到圍裙是身上完整的一個配件,如同洋裝或裙子般可以妝點出屬於個人的特色,讓穿上它的人可以開心地在廚房內工作,不再只是一塊避免弄髒身體的布料而已。從此Grace便展開蒐集,圍裙也成為她生命中相當重要的物件,彼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這些珍藏的圍裙們,最大的共通點就是款式亮眼且充滿活力,沒有一條是重複的。Grace說她特別著迷於美國六零年代的風格,在那個充滿熱情與色彩的時期裡,走在路上的女孩子總是頭頂俏麗髮型,身著童話故事裡公主才能穿的篷篷裙,所以這些辛苦尋覓回來的戰利品,大多是六零年代的產物,每件都被整齊地收納在儲物櫃裡,靜靜地躺著,彷彿擁有自己一段特殊的歷史般耀眼。而Grace就像一個跳蚤市場的尋寶客。對她來說,那些迷人的剪裁或布料上美妙的圖樣,就是無法比擬的珍寶。
Grace說道,在美國有數不清的圍裙版型,不同的年代演變成屬於當時的時髦與流行,而早期的圍裙有兩個特色,一個是媽媽們利用做衣服剩餘的布料、方巾、手帕等材料,再加上自己的創意拼貼成各種風格,另外一種則是帶有南方黑人女僕的純白系列,上頭總是編織了滿滿的蕾絲邊,讓人想到《姊妹》(The Help)電影裡薇拉戴維絲( Viola Davis)飾演的黑人女僕愛比琳,那是一種帶有種族與階級制度的老舊年代味。但不論哪一種風格,在針線與拼貼細節裡,都蘊含着不同媽媽們的生活品味。Grace的收藏裡也有部分新式的款項,不過對她來說服役過的舊圍裙更得她心,就是這種由媽媽親自一針一線,用手縫出來的情感才顯得深刻。遙想在過去的時間裡,媽媽穿著它們替自己的家人或孩子,站在廚房裡面烹煮一頓豐盛的佳餚,或是不畏辛勞地細心打掃家裡,這種曾經與人陪伴的情感是相當溫暖的。
現今Grace蒐集的這些圍裙,大多是以往在美國求學與生活時留藏下來的。她說,在市場裡圍裙通常會跟桌巾、手帕、蕾絲、椅墊等家用布飾品放在一起,通常要花點時間去翻找,而在紐約的時期裡,她最喜歡逛的兩個跳蚤市場,一個是位於25街地下停車場的 Antiques Garage,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各式千奇百怪的東西,無論是鈕釦攤販、二手衣甚至是寄過的明信片,每攤都兼俱自己的特色。另一個則是在靠近西邊的戶外跳蚤市場Hell’s Kitchen flea market,相較於Antiques Garage的挖寶路線,在這裡每個店家無論是品項分類或陳列都更加精緻與完整,甚至有獨立精品店的感覺,雖說在這邊逛街時,不是每次都會下手買東西,不過光看著攤販上前所未見的生活物件,就夠讓人大開眼界了。
提及未來的夢想與計畫,她體會到現在年輕女生會願意進廚房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身邊的朋友甚至是當了媽以後才開始擔心不會做菜,所以Grace希望可以從收藏這條路開始,進而開始縫製圍裙,透過雙手傳遞出來的溫暖,讓穿上圍裙的人也可以擁有這份喜悅,開始一段從圍裙延伸出去的料理人生。
我們都只是二手器物的其中一站:專訪 Something subtle but nothing new團隊
文/soac
在二○一三年末的遼寧街角,公園咖啡默默的舉辦了一場展覽,裡頭有復古的舊傢俱、自製的小書冊與許多藏身在咖啡廳內的器物,若不是牆上的海報揭示了展覽名稱和時間,還真不會發現這個空間裡正進行著演出呢。這些是Something subtle but nothing new團隊累積過去在歐洲生活時收藏的生活物件,她們刻意挑了一家平時就常出沒的咖啡廳,將遠渡重洋帶回台灣的傢俱,靜靜地陳列在這好似原本就歸屬他們的地方。規劃展覽的初衷,是想善用這些物件創造出一個靜謐舒適的空間,所以咖啡館這種緩慢流動的步調和節奏就成了最佳的選擇,讓來訪的客人自然地變成展覽的一部分,直接和展出作品有近距離的接觸,而非以藝廊角度去創造觀看的距離感。利用這個場域將生活中的二手元素拼湊在一起,說一個尋着歷史軌跡的故事。這三個女孩子希望這場展覽像是一場媒介,串起有相同想法和喜好的人。
她們收集的品項難以分類,從傢俱、五金器材到腳踏車零件等各式光怪陸離的傢伙都有,不過這些東西有個共通點,時間都在上面留下明顯的軌跡,無論是金屬鏽蝕或擦撞留下的不平整表面,都是屬於物件本身的年代特色。有時收購回來的傢俱無法使用,需要透過專業的修復師重新賦予生命,她們會試著保留二手傢俱本身的特色,請師父補足其功能性上的缺失即可,如果是木製類的器具,甚至會褪去表面過多的油漆,因為對她們來說,木頭本身自然的紋路就是最美的表現。
為什麼會特別著迷於這些舊東西呢?她們說最初只是想添購用來佈置家裡的傢俱,不過在跳蚤市場間尋覓老舊器具的過程中,卻演變成更想了解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是那個年代生產出來的?上個擁有它的主人長什麼樣子?因此便開始了這個展覽計畫,一點一滴記錄下來生活中值得回憶的物件,除了試圖溯源之外,她們也希望延續二手物件的故事,不要在金錢交易後就結束動作了,因此這些收購回來的二手物件上都綁了小紙卡,敘述著購入地點和賣家資訊,讓新的主人不會丟了根,可以的話也會附上它的故事和來歷,就像二手傢俱的生產履歷一樣,只差沒用QR Code就可以掃描了。
雖然這個展覽看起來復古歐風十足,不過Something subtle but nothing new團隊卻說,她們並沒有想特別推崇西式、舊物或任何一種風格,這些東西僅是她們自己喜愛的領域,其實最主要是希望讓每個看過展的人,能夠開始去在意生活中的細節或身邊的器具,不一定要是來自倫敦或巴塞隆納的舶來品,或是特殊年代的老東西,因為即便是再微小、普通的東西,也有可能富含生命力,希望大家有機會去思考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生活器具。回過頭來,若過分執著於物件本身,也是某種戀物癖吧?她們說,物件可以襯托出整個空間的氛圍,不過最令人想念的,還是活在空間下共處的回憶,那些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片刻,就像老物件般隨著時間慢慢昇華、在光影的河流裡發光。
標價一屋子的人生
西雅圖的Estate sale
文/陳姝里
美國從來就不是我的旅行首選,但自從免簽之後,我們一家再也沒有藉口搪塞,踏上探親之旅。
姊姊嫁到美國五年,頭幾年沒有工作的時候,幾乎天天跑「Estate sale」買舊貨,再上ebay拍賣以賺取生活費(但通常自己私藏的比賣掉的還多)。Estate sale這陌生的字,按字面翻譯是:資產(遺產)拍賣。不同於Garage sale或Yard sale,走進別人家車庫或是踏上草皮的前提是,這些人都還住在那棟房子裡。Estate sale則是可以將整棟房子從裡到外通通翻過,包括他床頭櫃的抽屜,或是廁所裡的藥箱。而站在櫃檯幫你買單的,是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因為房屋的主人剛剛過世。
美國小孩獨立得早,離家之後或租或買,通常都擁有自己的房子和天地,父母輩是,祖父母輩亦是。一旦家中長輩過世,即便繼承了房產,也很難拋下原有的生活搬進去,賣掉房子似乎成為最合理的選擇。
在賣掉房子之前,首先要處理的,是放滿整屋子的,一個人一生擁有的所有物件。
不同於一般逛跳蚤市場的末端消費者,逛Estate sale的可能是舊貨市場最前端的古董商、舊貨店老闆、網路賣家等。一來是Estate sale的價格比在店內陳列,已經整理過的商品便宜許多,再來是近年過世的這一輩老人家,生長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即便中晚年的經濟狀況不錯,卻還是保有愛物留物的習慣。有些人在晚年經濟充裕的情況下,可能擁有極為驚人的收藏。這一類的拍賣,就會吸引一票同好,和嗅見利潤的買家。
Estate sale通常由專業的拍賣公司舉行,拍賣公司瞭解市場,知道如何標價,如何廣告,如何找到對的買家。對於繼承房產的家屬來說,一方面無從處理大量的遺物,更別說要整理心情上的失落。即使拍賣公司會抽取25~50%不等的費用,交由拍賣公司處理還是最省事的作法。
在美國Estate sale的網站上,可以依州,依城市和地方區域找到即將舉行的拍賣,除了基本資訊如拍賣時間和地點(有的在前一晚才會公佈正確地址),還會列出重點拍賣品項,更完整的則放有照片,好讓買家在眾多拍賣中先行抉擇,在有限的時間內設定好目標。
有些收藏精彩的拍賣,在開門之前就會出現排隊的人潮,拍賣公司需要發放號碼牌,以掌控進場的順序和人數。以一個週末進行的拍賣來說,第一天開門前抵達的人為求好貨,趕在第二天關門前進來的人則是為求好價,此時多數物品開始打折,甚至免費拿取。
回到我們這一趟的美國行,意在探親不在觀光,姊姊愛去Estate sale翻舊貨,我和爸媽也就樂於陪同,一個禮拜內共去了五個截然不同的拍賣。我們開著向親家借來的白色TOYOTA,沒有GPS,沒有google map,靠著姊姊前一晚先上網查好的地址和手繪地圖,一家四人就這樣展開舊貨冒險。因為地點大多位在遠離市區的住宅區,光是32街可能就有NW(西北區)32街、NE(東北區)32街µ¥¡A迷路是常有的事,但是每當在路上開始看到「線索」時(貼在電線桿上的傳單,或立在路面上的三角立牌,寫著「Estate sale」和箭頭),精神馬上就來了!
在歐洲生活或旅行時,最喜歡逛的就是跳蚤市場。無法知道貨源的情況下,也從來不會去思考手中提的那卡皮箱或是那只茶壺可能屬於另一個已經過世的人。但是進入一個剛過世的人家裡,挑選屋主生前用過的日常物品,倒是很不一樣的心情。我好像一個外來的闖入者,進入了他最私密的空間,踩著階梯,循著他每天移動的軌跡,聞他生前的氣味,然後把他的書從書架上拿下來翻閱⋯⋯⋯看著和他相伴一生,充滿故事、充滿情感的生活用品,然後再看看拍賣公司派來的場顧人員,還有一群和我們一樣生前與他毫不相干的人(尤其我們來自另一個國家),在這裡用金錢交換他的物件,而他卻已不在。我們拿走的,可能是他最常使用的一只杯子,一本他小學六年級時最愛念的書,結婚時穿的那雙皮鞋,或是第一趟旅行帶回來的紀念品⋯⋯充滿好多情感,好多想像。
其中最讓我著迷的一間房子,我稱他為「旅行家」,才一踏進門,就喜歡上了。
我們從庭院後門進入,入門左手邊是一片玻璃窗,窗前有一張工作桌,和一張鋪有六〇年代花布的沙發(想必是小睡午覺的地方),一些散落的文件和文具用品,資料層架,紅色桌燈⋯⋯地上的一個紙箱內,裝有滿滿的地圖,大多是美國境內的各州地圖,旅行家在上面做了許多標記。
右手邊是廚房,牆面是橘紅色的,料理台上放有許多老舊的餐具。前方走道通往客廳,客廳是淡淡的萊姆綠和墨綠色,櫥櫃上和客廳桌上放滿各式陶器和玻璃器具。地下室有一整個房間的登山露營用品、機械用具和更多的廚具。二樓的書房有數十卷大幅地圖,窗邊放著一整排國家地理雜誌,書架上則有介紹美國原住民文化的相關書籍、學習法語德語的工具書、攝影集等等。
我開始想像他生前的生活、他的工作,和他去過的地方,這些片面而混亂的資訊,讓我幾乎肯定他有過一個精彩的人生,是我好嚮往的。
我開始出神想像,開始搜尋更多可以瞭解他的線索⋯⋯直到聽見爸爸催促的聲音,我才小心翼翼地抱著一卷地圖和一只油罐走到櫃台結帳。離開之前有些不捨,還有剛才油然而生的尊敬,不知往哪擺。默默地我對他說,日後我一定會好好愛惜你的東西,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