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透視徠卡百年來的歷史與旗下所有相機、鏡頭
◎ 英文原著在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獲五顆星感動推薦
◎ 唯一中文授權的徠卡專書,作者特別為中文版編寫英文版沒有的更新資料
創設於1849年的徠卡公司,從發表全球第一部劃時代的小型相機、世界最大光圈的f0.95鏡頭、一直到3750萬畫素的超級單眼相機S2等,歷經160多年,不斷開創新紀錄,也一直帶領著相機史和攝影史的發展。在這本書裡,可以讀到徠卡名下的所有相機和鏡頭。無論你是從未接觸過徠卡的入門新手,或是玩轉相機數十年的徠卡老手,這本書都能帶領你,發掘更多徠卡世界的奧秘,它也將成為你最忠實的枕頭工具書與勸敗寶典。
附錄1925年至2008年超實用的相機/鏡頭序號與年份對查表,所有序號都可反查生產年份。
作者簡介:
Erwin Puts,全球知名的徠卡專家,曾出版許多傳世名書,其著作已被全球玩家奉為徠卡聖經,他針對每一顆徠卡鏡頭做的測試報告,更是被德國徠卡原廠列為研發改進重點與行銷型錄的宣傳資料。
章節試閱
『LEICA M6』
Leica M6在1984年發表,這年是代表性的奧威爾之年(英國作家,曾在1949年發表政治諷刺小說《一九八四》),同年也是蘋果公司發表麥金塔電腦的一年。徠茲工程師先前必須等到工業技術的成熟,才能將測光表用的電子零件整合進早已擠滿機械零件的M4-P瘦小機體裡。70年代末期,徠茲工程師(Peter Loseries和Otto Domes)透過R4機體零件的研發經驗,想在單眼相機和連動測距相機上創造一個共同平台,也就是以主要機體結合快門機械組件的平台。這裡產生一個麻煩:R4的快門並不能完全遮蔽漏光,這用在單眼相機不是問題,但在連動測距相機卻是一個大麻煩。然而後來的R8新式金屬快門卻可以移植到M8使用,這是一個聰明的設計或是快樂的祝福?多年來,工程師一直無法將M5那樣的自動測光功能加入到M3、M4的古典機身尺寸內,因為必要的零件還沒問世。但自從1980年開始的M6草案中,組件逐漸地被開發出來,例如高感測度的矽光電二極體、小型高增益的測光電路、LED比較器等。
在60年的歲月(跨越了兩到三代的攝影師),最初Leica I已達到進化後的結果。M6擁有漂亮的外型,這是海瑞希.楊可(Heinrich Janke)設計,他也負責M3的設計。當年他畫M3草圖提案給徠茲總監的時候,只有24歲。M6擁有耀眼的設計,其外型與簡潔線條表現出紮實的功能、機械完善、以及工程精密。知名設計師路易吉.克拉尼(Luigi Colani)曾說,徠卡相機無法再被超過。如果我們忽略數位和底片的差異,現今M9的外觀幾乎等同於當年的M6:這說明M6的設計經過30年仍無法被更動,僅有功能面上的微小改變。在徠卡相機歷史裡,30年時間有一定的意義。1984年的M6是一個重要點,30年前的1954年是M3發表,再30年前的1924/1925年是Leica I面世。而在M6往未來30年的2014年,即是相機誕生100年紀念,也就是1913年第一台相機Ur-Leica的後一年。
『Summilux-M 35mm 1:1.4 ASPHERICAL』
當腦袋創意的發揮比數學方程式更重要的時候,光學設計成為一種藝術。這個原則確實地被華爾特.華茲(Walther Watz)所執行,他是Summilux-M 1:1.4/35 mm aspherical 的設計師。幾十年下來,雙高斯設計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焦距的大光圈鏡頭。根據徠茲光學部門的研究,影像品質要有根本上的突破,必須尋求新的方法。雙高斯設計是一種對稱式結構,鏡片排列為凸透鏡、凹透鏡、光圈閘口、凹透鏡、凸透鏡。這次的新方法是在舊有排列的最前和最後各加上一個凹透鏡,以給予設計師更多發揮空間來校正像差。這是簡單的概念,但很多事總是在後來看才比較明顯。設計目標是在像場裡提升影像品質,同時保持小型體積,新型鏡頭的長度僅44.5 mm,採用2個非球面表面,以特殊方法製造,這個技術十分接近當年用的Noctilux 1.2/50 mm。
鏡頭在約1988年開始生產,徠茲公司發表它作為特別版,和第一代的一般版並列,從1990年第二季開始出貨,限量2000個。這個鏡頭成本很高,但它的超強性能馬上威名遠播,需求量非常高,後來增產到總數量超過4000個。
Summilux-M 1:1.4/35 mm aspherical在本質上超越Summilux第一代達兩級水準,光圈2的表現比舊版光圈5.6還要好。在所有光圈下,有非常高的反差和出色的解像力。全開光圈的高性能是非常適合用在彩色幻燈片,即使在微光環境,也能呈現自然且飽和的色彩。鏡頭呈現微妙的物體描繪力,使照片有立體感栩栩如生。這個鏡頭全數進入收藏家的口袋,現在要找到非常困難,而且價格炒到很高。對實用級的攝影師來說,最新的ASPH現行版是較好選擇,且光學性能更佳。
『LEICA M6』
Leica M6在1984年發表,這年是代表性的奧威爾之年(英國作家,曾在1949年發表政治諷刺小說《一九八四》),同年也是蘋果公司發表麥金塔電腦的一年。徠茲工程師先前必須等到工業技術的成熟,才能將測光表用的電子零件整合進早已擠滿機械零件的M4-P瘦小機體裡。70年代末期,徠茲工程師(Peter Loseries和Otto Domes)透過R4機體零件的研發經驗,想在單眼相機和連動測距相機上創造一個共同平台,也就是以主要機體結合快門機械組件的平台。這裡產生一個麻煩:R4的快門並不能完全遮蔽漏光,這用在單眼相機不是問題,但在連動測距...
作者序
曾經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一位德國探險家在30年代騎摩托車橫跨歐洲到中國,他帶著相機,紀錄沿途的旅程,而這部相機正是徠卡-當時最知名的小型相機。在沙漠裡,徠卡發生故障,唯一能做的事是直接拆解,仔細地將每一個零件依序擺放在白布上。然後,他找到問題的原因,重新組裝回相機,那次事件後,相機完美地再能運作。這是個真實的故事,還有其他諸如此類的傳奇故事流傳著。徠茲公司的工程師設計相機時,儘可能地越簡約越好,同時卻也能拍出優良品質的照片。現代徠卡相機仍然以十分考究的材質製造,以及小心翼翼地手工組裝。一旦你被它的工藝品質和性能迷住,你就很難停止使用和購買徠卡相機鏡頭。我期望這本書的讀者們,在了解徠卡公司的悠久歷史時,能夠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公司在2014年於威茨拉成立現代化的全新徠卡園區,至此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篇章。
曾經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一位德國探險家在30年代騎摩托車橫跨歐洲到中國,他帶著相機,紀錄沿途的旅程,而這部相機正是徠卡-當時最知名的小型相機。在沙漠裡,徠卡發生故障,唯一能做的事是直接拆解,仔細地將每一個零件依序擺放在白布上。然後,他找到問題的原因,重新組裝回相機,那次事件後,相機完美地再能運作。這是個真實的故事,還有其他諸如此類的傳奇故事流傳著。徠茲公司的工程師設計相機時,儘可能地越簡約越好,同時卻也能拍出優良品質的照片。現代徠卡相機仍然以十分考究的材質製造,以及小心翼翼地手工組裝。一旦你被它的工...
目錄
1. 導論
2. 歷史大事紀:1849-2013
3. 徠卡原型機
4. Leica I (A)到Leica Standard
5. 視覺藝術的發展
6. Leica II (D)
7. Leica III (F)
8. Leica IIIc-1940
9. 二戰軍用機型
10. Leica IIIc-1945
11. Leica IIIf
12. Leica IIIg
13. 不常見的L39型徠卡相機
14. 徠卡相機仿造品
15. 巴納克相機系統
16. 徠茲公司歷史:1849-1949
17. Leica M3
18. Leica M2到M4-P
19. Leica M6到MP
20. Leica M6TTL到M7
21. 不常見的M系統相機
22. Leica M8和M8.2
23. Leica M9與衍生機型
24. Leica M (type 240)
25. 最漂亮的徠卡相機
26. M系統相機的特別版
27. Leicaflex, Leicaflex SL / SL MOT / SL2 / SL2 MOT
28. Leica R3
29. Leica R4, R5, R6和R7
30. Leica R8, R9, DMR
31. 輕便型相機
32. Leica X1, X2, X Vario
33. 專業級數位相機
34. 徠卡鏡頭:精巧設計
35. 徠卡連動測距鏡頭
36. 徠卡輕便相機的鏡頭
37. 徠卡R系統單眼鏡頭
38. Visoflex系統
39. 徠卡S系統單眼鏡頭
40. 徠卡電影鏡頭
41. 徠卡公司歷史:1950-2013
42. 相機結構
43. 單眼系統
44. 總結
附錄1 徠卡相機序號表
附錄2 徠卡鏡頭序號表
1. 導論
2. 歷史大事紀:1849-2013
3. 徠卡原型機
4. Leica I (A)到Leica Standard
5. 視覺藝術的發展
6. Leica II (D)
7. Leica III (F)
8. Leica IIIc-1940
9. 二戰軍用機型
10. Leica IIIc-1945
11. Leica IIIf
12. Leica IIIg
13. 不常見的L39型徠卡相機
14. 徠卡相機仿造品
15. 巴納克相機系統
16. 徠茲公司歷史:1849-1949
17. Leica M3
18. Leica M2到M4-P
19. Leica M6到MP
20. Leica M6TTL到M7
21. 不常見的M系統相機
22. Leica M8和M8.2
23. Leica M9與衍生機型
24. Leica M (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