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董事長顏文隆序
當祕書將本書書稿放在桌上,告知我為其寫序文時,我一見書名《隨波勵行》,「老姚」立即躍入了我的腦海裡,真是書如其人,人如其書。今舉世混濁,不同流合污者幾許,老姚做到了,他不與世浮沉,反能隨環境、潮流立定方向,奮勉努力、認真執行,甚至鼓勵伙伴同行。和他交往逾半世纪,一直稱他「老姚」,在我心中還找不出任何比老姚更親切的稱呼,我還是繼續稱他老姚吧!
本書前言是老姚不卑不亢的告白。我和他第一次合組公司時就發現了他的誠信,五十多年來從未改變;我們曾組過三個公司,合作過數個工程和建案,和老姚工作是件愉快的事,因為他事前用心擬定計畫,行事中嚴格執行和追蹤,且對合夥人透明公開,結果均如預期圓滿。我們合作的建案從未與客戶發生衝突,我們也都住在自己投資興建的大樓中,與客戶都成了鄰居和朋友,這當然是靠誠信和善意融合了他們。
老姚和我前後曾鄰居二十餘年,這期間,常在公餘及週末相約至國父紀念館或忠孝東路地下街散步,也喝遍附近的咖啡館,我們無話不談,既論公事,也聊私事,充分分享了彼此的內心世界。他重視情、理、法,但又常說:只要無傷,還是要考慮人之常情、得理饒人、法外開恩。這看似矛盾,實為善心。
用「波」來隱喻人生,還滿貼切,人如波,各有不同的波長、速度和頻率,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生,人生自然會有如波浪般高低不同的波峯和波谷,我亦曾落入過深谷,正四顧無人時,老姚踩著滑板而至,我們很快衝出了波谷,自此又加深了一層患難的真情。
看完老姚的《隨波勵行》,彷彿我也走了趟時光隧道,一件件、一幕幕往事重現腦際。老姚當年開養雞場、騎機車送雞的時代,我也正騎著機車全省推銷水泥。回想商場滾滾,看盡多少英雄起高樓、宴賓客,又有多少豪傑迷失於自己的帝國,而後樓塌歸靜。老姚在書中一再勉勵後進務必正派做人、踏實做事,其用心可謂良苦。天下沒有不勞而獲,更沒有「理所當然」,人生必經一番寒澈骨,始得梅花撲鼻香。
老姚走過的路不能謂少、經歷的人事和變化也較一般人多,無論他身在何處,對事總是積極認真的盡心盡力,對人也是不驕不躁的熱情忠信。若無這條件,就不可能有他書中所寫的那麼多故事。我特別喜歡每章末尾的「感觸與認知」,那裡面隱藏了許多人生哲理和提醒,值得慢讀與深思每看到這部分,我都會不自覺的放慢速度,有所共鳴。。
本書第十章「時代背景摘要」很有意義,幾乎是有關台灣近代史的「懶人包」,能讓讀者快速的概略了解台灣近一百八十年間所發生的事,還加上老姚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對忙碌的現代人及年輕人極有幫助。
本以為老姚退休後,必無羈絆,會如閒雲野鶴悠遊四海,未料他仍傾力做天主的義工,費心於仁愛天主堂的都更改建工作,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要有清晰的思路、豐富的經驗、對法規的了解和統合的能力,老姚當然合適,他也認真的堅持了十二年,看了本書第九章後,著實令人欽佩。我曾問他是什麼力量讓他堅持到現在,他說:這是天主給他的使命,他珍惜這「報恩」的工作。老姚以「勵行」表達了他信仰天主的虔誠和感恩!
有別於社會名流或達官貴人的回憶錄,這本文字上平實無華的《隨波勵行》內涵豐富而具啓發性,好友寫的好書,故樂於為序!
顏文隆 2021.01.14 於台北
(中國信託金控公司 董事長)
前言~自序
人生各有際遇,有的一生從事一個行業,有的卻跨界數個領域,其間沒有孰高孰低或對錯的問題,因為那是命運,只要盡心盡力,就是敬業。人生常遇「十字路」,它却沒有紅綠燈,選不同的路必有不同的結果。
人有「命」和「運」,「命」是先天定的,改不了,但「運」有起有落,是老天爺在聽你言、觀你行後再給的,尤其重視你是否「知感恩、守誠信、有善心」。而思維和言行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故「運」可經反思、明辨、修身而改變。如果一個人從不反思、明辨、修身,那這個人就只有「命」而沒有「運」了。我相信人人都有「運」,且可用「智慧」去開「運」而創造自己的人生。
醞釀將自己的經歷和心得分享給有緣人,已有一段時間了,猶豫未決的原因是現代網路資訊豐富,無論是歷史、人文、科技、醫療、心靈等均容易取得,應無需我再費心耗時、添文加字了。
後來想想,我雖平凡,但我亦有多樣變換的經歷和人生,我曾經從事數種職業和工作,承擔過各種不同的責任,感受頗深,這凝聚並淬鍊了我的思想與心得。我雖已退休,老天既讓我保有極佳的智能和時間,豈能藏私,還是寫下我的經驗和領悟,分享有緣人。
一個平凡人,想要在社會上站一席之地,那就必需誠懇做人、踏實做事、認真學習、樂於服務、甘被利用。當别人發現你的這些優點,你的機運自然隨之而來;同樣地,這些原則也是你繼續成長和向上發展不能或缺的基石。世上凡人多,我亦凡人也。
我在重慶出生,八歲時被時代的巨浪送到台灣,台灣孕育我成長,雖然四十歲移民加拿大,卻繼續在台加兩岸,與「台民」共同生活。台灣當然是我的「家」,在思緒和感情上的聯繫是牢不可破的。
不同人生,當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從前在教堂聽神父或牧師講話,常有不知所云之感,覺得都不是我想聽的。及長,尤其受洗後,才發覺神父講話之不易,聽講者的年齡、知識、職業、經歷、需求、情緒皆不相同,神父要對這樣一群云云眾生講道、教化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也許因這種易位思考,後來再聽神父講道時,我就體會到有些話是講給那些有需要的人聽的,聆聽中,偶會聽到一些道理或金句和自己有關,我銘記在心,彌撒後再反思,久之,獲益良多。
本書內容按個人之成長與事業發展時序陳述,然因跨越時間太長,今日之事又常緣於往事,尤與時代背景變遷有關,台灣百餘年的變化與發展,確實塑造了我的一生,為方便讀者快速回憶與台灣相關的一百八十年歷史,特將影響我的歷史事件編寫成我的「時代背景摘要」,列為本書的第十章,讀者可前後參閱。
在書寫的過程中,常會有已事過境遷,而忽湧現的「感觸」與「認知」,却不能及時寫入正在叙述的那段文字內,故特別以[感觸與認知]條列在該章末尾,分享讀者。事實上,這些感觸與認知,也正是我思想上的果實和為人、處世的原則。
我在受洗時,曾許願做天主的義工。當仁愛天主堂要參加都更改建時,我知道是要我做義工的時候了,因為可以用上我的專業、經驗和人脈,沒想到這一投入,至今已逾12年。本書第九章「仁愛堂與都更」就是這12年的記實和摘要,已避掉了枯澀的專業,只寫過程中的起伏、轉折和感受,讀後也可增加讀者對都更及教會的相關認識。
本書雖屬回憶錄,但並非我人生的全部,為尊重「個人隱私」及避免「節外生枝」,故未涉及親友相關事宜。我非舞文弄墨之人,除一般文書或報告,未從事過寫作。此次出書純為分享個人經驗與心得,文辭之優美非本書之重點,但求讀者能感受到我的初衷,於願足矣!
感謝好友顏文隆兄為本書寫序,也要感謝好友賴正滙兄為書名落款,更要感謝鼓勵和幫助我出書的親友!
最後,祈盼讀者能有所獲!
姚鈦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