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推薦
不同凡響的現代科技圖畫書
黃郁文
1994年12月,台灣英文雜誌社出版了一本介紹捷運地下工程施工的圖畫書——《地下鐵開工了》。那時候,台北市捷運還沒通車,大馬路下面二十幾公尺深的地底下,開挖隧道的工程,正日以繼夜如火如荼在進行,一般市民卻不知道捷運的地下工程是怎樣施工的。《地下鐵開工了》這本圖畫書的出版,正好鉅細不遺給小朋友、家長和大眾一個認識捷運系統地下鐵工程施工方法的機會。
《地下鐵開工了》的原作者加古里子先生,是工學博士、工程師,專精化學,擅長創作文圖一手包辦的精緻科學圖畫書,《金字塔》、《海》、《奈良的大佛》、《富士山大爆發》、《追蹤颱風、探究龍捲風》等都是他獨創的科學圖畫書,一貫的風格是,用精細詳實的圖繪及簡潔淺白的文字,揭示隱藏在事物內部看不見的事實,使讀者能看到現象,了解科學原理。
《地下鐵開工了》的內容,是將捷運地下工程施工所採用的「明挖法」與「潛盾工法」,及開挖隧道使用的機械,以詳實的剖面圖、「工程專用術語」,深入淺出的解說,讓家長陪伴小朋友一起閱讀,了解捷運是工程師和許多工人辛苦克服重重困難建造的。這是一本不同凡響的現代科技圖畫書。
如今,大台北市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四通八達,路線縱橫交錯;快速、舒適安全的捷運成為最受歡迎的大眾化交通工具,而《地下鐵開工了》這本優良的科學圖畫書也與台北捷運相互輝映,一直是一版再版的暢銷書。誠摯向大家推薦這本值得一讀再讀、珍藏的好書。
審校者推薦
「小朋友」與「大孩子」都會喜歡的工程書
高宗正
最早看到《地下鐵開工了》這本書,是民國八十三年(1994)由台灣英文雜誌社出版的中文童書繪本。翻開第一頁時就被書中接地氣又專業的捷運地下工程圖繪深深吸引而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尤其配合圖繪的說明言簡意賅,非常容易讓「小朋友」或「大孩子」毫不費力明瞭都會區地下捷運工程施工。
當時台北捷運初期路網正全力施工,為讓民眾了解地底下如何施工的捷運工程,因本書地下捷運施工內容深入淺出非常容易理解,故也曾協調出版公司合作,為台北市捷運局製作對外宣導的公關資料。
目前台北與新北的捷運系統已初具路網型態,高雄、台中、桃園正急起直追大興土木建設中,台南亦不落人後積極規劃中,未來幾年內,台灣六都均將會有便利的捷運交通工具提供服務。在已高度開發的都市中心區,為避免原本就壅塞的交通環境更惡化,捷運系統大多採地下規劃,包含捷運車站與隧道。除了部分捷運隧道與使用面積較大的地下車站,須以明挖方式施工外,連接車站與車站間隧道,大都採用對地面交通影響小的潛盾施工法。
《地下鐵開工了》將明挖工法與潛盾工法,透過立體剖面圖繪呈現工地現場實景,不但能對地下施工的場地布置與各式安全擋土構築假設工程的全貌,有初步概念,同時在書內圖繪中看到如挖土機、砂石運送卡車、鑽掘機……等多樣施工機械,尤其是針對在地下工作而逐步挖掘出捷運電聯車可以行駛的大隧道施工機械——潛盾鑽掘機,更是有許多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
全書圖繪與文字說明內容編排得宜,不但方便親子互動,亦能充分滿足「小朋友」或「大孩子」的好奇心。難能可貴的是,本次的出版阿爾發工作室的人員非常用心並詳細檢視中文專有名詞,嚴謹認真的態度頗令人欽佩。
個人自進入台北市捷運局籌備處起,直接或間接參與捷運工程三十餘年,每次只要有朋友詢問捷運地下工法時,我總會推薦《地下鐵開工了》這本書,因為圖文內容的呈現具有相當高的可讀性、專業性與親和性,的確是一本可以讓「小朋友」與「大孩子」樂於接近的高知識性的捷運地下工程入門書。
賞析
抱著好奇心,用心、用眼仔細的觀察
鄭明進/畫家、圖畫書專家
「坐過捷運嗎?」
「有啊!」
「捷運是怎麼建造的?」
「……不知道。」
「我知道,就是在地底下挖個隧道。」
「怎麼挖隧道呢?」
「不知道耶。」……
日本科學圖畫書泰斗——加古里子的《地下鐵開工了》,以「剖面式」的圖像表現為孩子揭開捷運隧道開挖的秘密。
大多數大班到小學中年級時期的孩子,畫看不到的地底下或海底時,常會用剖面式的畫法。加古里子深諳孩子喜歡剖面的圖畫,所以他剖開地面,將孩子肉眼看不到的東西,用圖像表現出來。這是《地下鐵開工了》的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是「仔細描繪」工程的細節。無論是工程的機械,或工人正在進行的工作,加古里子都一一的詳細描繪出來。他不只是在圖畫書中放入知識,對「自然」、對「人的參與」都有生動的描繪,所以孩子可以在同一個畫面上看到地面及地底下不同工程的位置、進度,親臨「人在工作」的實景。
最重要的是,《地下鐵開工了》告訴讀者建造地下鐵的二種方法:一是「明挖法」,一是「潛盾工法」。
直接由地面挖下去,再一層一層蓋上來,建造地鐵車站就是用這種「明挖」的方法。但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用明挖法,像都市裡有些地方必須從房子底下穿過去,或者有的要經過河流、穿過山,就必須要有隧道,做這種隧道需要使用一種很巨大的工具——潛盾鑽掘機,這就是「潛盾工法」。
可是,要如何將如此龐大的潛盾鑽掘機送到地底下?挖下來的泥土又如何運送出去?透過加古里子的圖繪及解說,讀者清清楚楚的看到這個機器從拆解到組裝,甚至整個運作的過程,並從這個巨大機器的運作,發現、體會捷運工程的偉大。
原本從事化學工作的加古里子,二次大戰後因為看到附近的孩子都沒上學,他把這些孩子帶到家裡為他們講故事,因而發現孩子們非常缺乏科學方面的知識,於是他把「為孩子做圖畫書」當作未來工作的目標。
最可貴的是,他不是畫家,卻為了呈現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而自己琢磨,慢慢練出筆力,由此可以看到一個科學家為了求真、求實所下的功夫。也因為他不是畫家,所以他不以藝術家的角度畫圖,而是要透過畫面圖像來傳遞知識,因此他對各種事物都投入精神去了解再描繪出來,特別是細節畫得非常好,詳詳細細的,很用心。
加古里子所表現的「真實」的東西,裡面有知識、有用心,所以看他的圖畫書不能看太快,要綜覽更要細看。
其實,看科學類圖畫書最要緊的是,要學習「用心、用眼」仔細的看圖像,慢慢的看,從中要有發現、觀察,然後要有推理,再做比較。我希望父母和老師抱著「我對地下鐵一點都不懂」的好奇心來看《地下鐵開工了》,跟孩子一起從畫面上尋找:搭乘捷運地下鐵時是從哪裡進去?怎麼走?在哪裡等車?捷運地下鐵當初是怎麼建造的?將實體和書本一對照,這本書就活起來了。
很少有人將建築地下鐵這個題材畫得如此生動仔細,而且所有的工具和機器都標出名稱,孩子不僅很容易從中得到知識,還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中,仔細觀察動用了哪些工程車。即使在日本,《地下鐵開工了》也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