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擁有珠寶般的人生了嗎?
泰然享受人生下半場的十堂課,首度在臺灣開課啦!
我們所有人都會變老,連青春永駐的人也不例外……
與其浪費彈藥對抗老化,我寧願懷抱自信,將生命烙印在自己每一道皺紋和老人斑裡。
變老能得到什麼?變老有什麼好?
我今年六十歲,這表示我年事已高,老實講真不好受,我一點也不泰然。生日那天,想到自己不得不向五十歲告別,再也無法重回那剛逝去的美好十年,我就難過得無法自己。十年前,我已經因為向四十歲說再見而難過了一次(那次尤其嚴重),因為我對接下來的日子不抱多大期望。沒錯,年齡只是一組數字,但它們象徵著逐漸逼近的現實,直到你愕然發現過去已經太長,未來縮得很短,死亡就在眼前,再多心理準備也無法平復現實到來時的衝擊,連那些不把老化當回事的玩笑話也派不上用場。
學會和年老共處是一門新功課。變老是理所當然,而將理所當然的現實化為一門技藝,將社會上的反老化情結變成年老的藝術,學會和必然共處,而非對抗它,將有助於我們面對年老階段的生命挑戰,即使年歲增長,依然能體會生命的美好與它所賜予我們的一切。
與自己和好吧!
這本書將你從害怕變老的困苦中和勞役中解救出來,讓你找到自由!
★德國《鏡報》暢銷書排行榜上蟬聯榜首超過18週,並盤踞暢銷榜長達139週!
★在德國銷售超過50萬冊,海外版權銷售超過20國!
★作者許密德引領「接受自我」的風潮。教導大家從「泰然處之」的態度出發,讓你更加的信任、友善的對待自我。進而與自己以及其他人有更好的關係。
作者簡介:
威廉.許密德Wilhelm Schmid
暢銷作家,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實踐哲學家,著作等身。他藉由討論幸福、愛、生命的意義與平衡人生等議題,為當代人建立了一套關於生活藝術哲學(philosophy of the art of living),並於二零一二年獲得德國的哲學普及傑出貢獻獎,二零一三年獲頒瑞士的生活藝術哲學貢獻獎。他的作品翻譯成多國語言,全球暢銷數百萬冊。本書二零一四年出版後,在德國《鏡報》暢銷書排行榜上蟬聯榜首十八週之久。
譯者簡介: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資訊》和《不大可能法則》等書。
章節試閱
起初它只是一個令我困擾的現象,一個讓我老是注意到的觀察。後來到了我五歲生日,有人邀我做了人生第一場演講,講一個一直縈繞在我心裡的主題:「變老。」講完之後,有幾位老人過來對我說:「小傢伙,你講得很好,但這些不可能是你自己知道的!」的確,我的想法不是來自個人的長大經驗,而是我母親的。我很欽佩她面對年老時的那種泰然,跟許多長者迥然不同,因此我努力站在她的立場盡量向她學習,以防哪一天派得上用場。她的泰然是從哪裡來的?我未來有一天如何能跟她一樣?
五歲那年演講,我取笑了德文裡的 älterwerden (變得更老) 這個詞。 älter不是alt(老)的比較級嗎?難道我們寧可更老,也不要老?我開始自誇,說我六十歲時絕對只會說自己老了,而不是更老,接著又說(彷彿自己是有幸經歷此事的少數人之一)等老化的問題解決了,如何面對年老很快就會變成過時的「老套」,而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努力研究老化,因此我決定昂首面對,盡力和年老泰然相處,接受而不抗拒,既不美化也不醜化它,而是擁抱年老帶來的不便與舒適,迷人與不大迷人之處,不用粉紅色或有色眼鏡看待老化,而是以透明的眼鏡直視它。畢竟年長者的特權,不就是能目光清明看待一切?
現在我果然老了。我今年六十歲,這表示我年事已高,老實講真不好受,我一點也不泰然。生日那天,想到自己不得不向五十歲告別,再也無法重回那剛逝去的美好十年,我就難過得無法自己。十年前,我已因為向四十歲說再見而難過了一次(那次尤其嚴重),因為我對接下來的日子不抱多大期望。沒錯,年齡只是一組數字,但它們象徵著逐漸逼近的現實,直到你愕然發現過去已經太長,未來縮得很短,死亡就在眼前,再多心理準備也無法平復現實到來時的衝擊,連那些不把老化當回事的玩笑話也派不上用場。「你感覺和你年紀一樣老?」真的嗎?少來了,面對現實吧,你通常比你自己感覺得要老,而且你的感覺非但改變不了什麼,還只會讓你欺騙自己。的確,不是所有欺瞞都是壞事,但在年老這事上,當你發現再多的屁話也抵不過真相,只會加倍失望。
很長一段時間,我想像老年時光就是靜靜坐在陽光煦煦的露台上,躺在休閒椅裡眺望自然美景,跟自己及世界和諧共處。我現在還缺了露台,當然也就沒有其他東西。我只確定一點,就是我絕不想成為那些只想重拾青春,搞到自己很可笑的老頭子,也不想當個暴躁老人,因為自己生命凋萎了,而對周遭欣欣向榮的一切忿忿不平。我不想披著自以為是的盔甲,浪費所剩無多的精力倚老賣老攻擊年輕後輩,雖然他們可能什麼都錯。事實上,我相信年輕人永遠是對的,就算弄錯了也是對的,意思是他們有權在這世上累積自己的經驗,不論好壞,他們都會從中學到智慧。
唯有接受事實,才能泰然處之,否則只會浪費寶貴的資源,徒然否認明知不對的事物,而那些事物根本不受影響。年老,就是比其他改變更常遭遇一去不返的經驗。這點本來是很自然的,但在現代社會卻成了惱人的事情:既然科技幾乎無所不能,為何不能讓人青春永駐?我也想青春永駐,但那會是怎樣的人生呢?我也希望每天都有彩虹當空,蝴蝶飛舞,但如此一來,難道不會讓負面和不合意的事更難忍受?好吧,與其浪費彈藥對抗老化,我寧願懷抱自信,將生命烙印在每一道皺紋和老人斑裡。
學會和年老共處是一門新功課。變老是理所當然,而將理所當然的現實化為一門技藝,將社會上的反老化情結變成年老的藝術,學會和必然共處,而非對抗它,將有助於我們面對年老階段的生命挑戰,即使年歲增長,依然能體會生命的美好與它所賜予的一切。
生活的藝術一直是我哲學思考的主題,不是因為我很擅長,而是我有需要。生活藝術的概念自古就有,希臘文是 techne tou biou 和 techne peri bion,拉丁文是 ars vitae 或 ars vivendi,兩者都意指有意識又有目的的人生。一般人常常認為生活藝術就是過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如果這是你想過的生活,那當然可以,但這並非努力得來的,因此不能夠稱為「藝術」。另一種生活方式很不一樣,要複雜得多,那就是清楚明白地掌握自己的生命,甚至發揮創意為生命重新定向。這種自覺不是隨意就能做到,也不是隨時必要,因為偶爾停下來想一想就夠了,例如現在就是不錯的時機。所有人都會變老,但變老是什麼意思?如何發生的?我在這個人生點上處於什麼位置?能夠期望什麼?要怎麼預做準備?什麼是我力所能及,什麼又是我力有未逮的?這時就該讓生活藝術上場了。它的覺察讓我們在這個人生階段也能找到方向,活得清楚明白又有意義,不讓我們受隨波逐流的慾望擺佈。
老化在現代社會成為問題,是因為人們認為年老沒有意義,甚至是一種病,必須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避免需要手術根除。這種將老化視為沒有意義,需要強力防堵的負面觀點,是現代「唯我主義」盛行的副作用。唯我主義只認同永遠年輕的我。一九八四年阿爾發村合唱團的《永遠年輕》更是擲地有聲,成為風行一時的國歌與口號,翻唱者無數。但只要某個觀點蔚為主流,反彈的聲音就會出現,因為壟斷詮釋只會讓生命沈寂,有害生命,而光憑矛盾就足以重振生命。因此,另一個觀點將年老視為意義豐富的人生階段,或許能作為另一種現代性的標記。然而,年老意義豐富究竟是什麼意思?
從自然的角度來看,老化讓我們意識到一個無情的事實,生命永遠在逐漸衰退,彷彿自然對自己所造的「人類」,對這群超級敏感的暴君特別小心。自然當然也很熟悉青春永駐原則,只是這個原則在自然世界和現代社會裡的運作方式完全不同。因為在自然世界裡,只有自然青春永駐,靠的是除舊佈新,讓舊生命逝去、新生命誕生。自然有時也會痛快了結一個生命。這是許多人夢想的死法,卻少有人能如願以償,因為自然喜歡緩緩執刑,好讓生命有足夠時間照料後起的新生命,不斷分享及蒐集經驗。用比喻來說,自然的老化就像在一株不會消亡的植物上的花朵,為自己和他人全力綻放,直到不可避免的凋萎到來。這樣的活著意味著在每分每秒讚頌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死後亦然。這樣的活著意味著體驗生命的豐富,並泰然接受生命有限的事實。我們做得到嗎?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老化或許在於發現資源,以豐富和舒緩這個人生階段。泰然便是資源之一,只是近來感覺有些匱乏。現代世界讓我們馬不停蹄,置身於忙亂之中,於是渴望泰然。西方哲學和基督教神學有一個重要主題,可以上溯到伊比鳩魯(西元前341-270年)的 ataraxia (清寧) 與艾克哈特大師(西元約 1260- 1328 ) 的 gelazenheit (平靜),卻被現代人遺忘了,成為好戰行動主義和科技樂觀論的犧牲品。這個主題是行動主義和科技樂觀論的溫和反面,卻不再被視為美德。不過,取代它的「酷」仍保有幾分其人性的餘溫。數百年來,有一個人生階段似乎專為泰然而準備,那就是老年。但如今,老年也成為騷亂的歲月,泰然似乎不再如過去那麼唾手可得。我們要如何重拾泰然?社會在不斷老化的同時,是否也能更加泰然?
我並不泰然,但我若想擁有美好人生,就該心嚮往之。泰然在任何生命階段都是大禮,但愈到人生晚期愈有益處,因為生命變成更加艱難,限制更多。或許真的只有年紀大了,才能獲致泰然,畢竟唯有當人生的浪頭過去,荷爾蒙不再作祟,當我們歷練老成,見多識廣,通達事理人情,才比較容易處之泰然。
本書從觀察、經驗和反省之中擷取了十個從人生上半場到人生下半場的十堂課,追求的是泰然自適的泰然,而非自得自滿的泰然(「看我對人生多泰然!」)是和讀者一起找出一條明智實用的道路,帶領我們走向真正的泰然,而非只是感覺到它而已。這趟旅程的第一步就是反省人生各個階段,正視人生的變動不居,了解老化與年長的特點,以便坦然視之。
起初它只是一個令我困擾的現象,一個讓我老是注意到的觀察。後來到了我五歲生日,有人邀我做了人生第一場演講,講一個一直縈繞在我心裡的主題:「變老。」講完之後,有幾位老人過來對我說:「小傢伙,你講得很好,但這些不可能是你自己知道的!」的確,我的想法不是來自個人的長大經驗,而是我母親的。我很欽佩她面對年老時的那種泰然,跟許多長者迥然不同,因此我努力站在她的立場盡量向她學習,以防哪一天派得上用場。她的泰然是從哪裡來的?我未來有一天如何能跟她一樣?
五歲那年演講,我取笑了德文裡的 älterwerden (變得更老) 這個...
目錄
前言
第一堂課 了解生命的每個階段,然後善用它
第二堂課 進入老化這個人生階段,「依然」和「還是」才是王道
第三堂課 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變得更輕鬆順暢
第四堂課 「接受並喜愛」變老這件事
第五堂課 正視疼痛與悲傷
第六堂課 和體感官來個親密接觸
第七堂課 體會愛、友誼和歸屬感
第八堂課 與生命和諧共處,泰然以對
第九堂課 生命有限,何不追求珠寶般的人生
第十堂課 變老的是我們的外表,而非本質
前言
第一堂課 了解生命的每個階段,然後善用它
第二堂課 進入老化這個人生階段,「依然」和「還是」才是王道
第三堂課 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變得更輕鬆順暢
第四堂課 「接受並喜愛」變老這件事
第五堂課 正視疼痛與悲傷
第六堂課 和體感官來個親密接觸
第七堂課 體會愛、友誼和歸屬感
第八堂課 與生命和諧共處,泰然以對
第九堂課 生命有限,何不追求珠寶般的人生
第十堂課 變老的是我們的外表,而非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