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修煉形象,演好交際的「開場秀」
第1招 注重儀表,第一印象最重要
人與人交往,對方第一眼看見的就是我們的儀表——外在形象,從而形成交往的第一印象。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第一印象不好,自然也就難以繼續交往下去了。
美國歷史上的著名律師維特門,曾是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後來還當選為州議員。有一天,他穿著鄉下人的服裝,從農莊來到波士頓。在一家酒店的大廳裏,維特門聽到一群所謂的紳士淑女在他身後竊竊私語:
「讓我們來逗逗這個地地道道的鄉巴佬。」
隨後這群人圍住他,提出各種古怪的問題嘲弄他。維特門站起來彬彬有禮地向他們問好後說:「在這前進的時代裏,難道你們不可以變得更有教養、更聰明些嗎?你們只從衣著看我就不免看錯人了;而我呢,因為同樣的原因,還以為你們是紳士淑女。其實,我們都錯了。」這時,有人走進來尊稱維特門先生,那些「紳士淑女」們方知眼前這位「鄉巴佬」,就是大名鼎鼎的維特門先生,一個個頓時呆若木雞……
看到這裏,或許我們腦子中會產生一種想法: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自然沒錯,但是從更深一個層次來說,就是在這個以貌相人的時代裏,較好的儀容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好的人脈。維特門固然在後來占了口舌的上風,可他不合「情勢」的穿著,也給他帶來了「麻煩」。
畢竟,這是一個“人可貌相”的時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僅僅是一種勸誡,從它能長期而廣泛地流傳這一事實中,我們恰好能從反面得到證明:從古到今,社會上確實存在著大量以貌取人的現象。國外的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把應徵者的儀表看做決定錄用與否因素的招聘者,約占總數的百分之十五。
這是因為,在應徵者的諸多條件中,儀表最直觀,最簡單,且不需花費過多時間去考察。經驗豐富的招聘者,總是把應徵者的儀表,看做是其內在氣質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並進而由表及裏地窺測其內在的素質。
另一方面,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交往的多樣化,人與人的接觸,就成了蜻蜓點水式的交往。一個人往往需要在第一次短暫的接觸時間中,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才能為以後的交往打下好的基礎。有的人常常因為不太注意這「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而留下不少遺憾。
良好的第一印象,既是一張最好的社交名片,又是一張最有權威的介紹信。人脈網路的範圍,不僅僅侷限於熟悉的環境裏,我們每天都可能在乘車、聚會或是旅遊等活動中,與陌生的人結識交往。那麼,珍惜並注意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對於建立一個良好的人脈關係,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
在二十世紀五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大陸上海市市長陳毅,就給榮毅仁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這也為日後的工作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一九五0年六月的一天,榮毅仁來到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大樓參加一次會議。他剛簽完名準備入場的時候,身邊走過一位中等身材、氣宇軒昂的解放軍軍人,儘管他身上穿的布軍裝已經略顯褪色,但是卻十分整潔。榮毅仁不禁被這位軍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所吸引,一直到他從自己的視線裏消失以後,才反應過來該進入會場了。
會議開始以後,他才發現剛剛路過身邊的那個人,原來就是赫赫有名的三野司令員、上海市市長陳毅,也正是這次會議演說的主角。由於陳毅是四川人,口音很重,所以他儘量保持著平緩的語速,並且為了緩和會議緊張的氣氛,他在說話的同時,不忘將桌上的瓜子放進自己的嘴裏,還會偶爾插進幾句笑話,這將他性格的豪爽與幽默一併展露無遺。由於陳毅隨和而誠懇的態度,當時便贏得了會場上所有人的讚賞。
而令榮毅仁感觸最深的就是,陳毅根本就不是外界所說的那樣飛揚跋扈、不可一世,而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
陳毅留給榮毅仁的第一印象,絕對達到了先入為主的作用。
在人際交往中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形象往往會給對方留下很深的第一印象。這裏的印象具體地說,就是一個人的儀表形象。如果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注重自己的儀錶,就能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贏得對方的尊重和好感。
人脈思考題
仔細回想一下,在你的人際交往當中,是否注意過自己的儀表形象。比如鬍子刮了沒有?頭髮亂不亂?衣服扣子扣好了沒有?衣服的褶皺是否撫平了?褲管直不直?皮鞋擦了沒有……如果沒有,那麼在下一次的人際交往中,應該如何改進?
第2招 優雅著裝,人靠衣裝馬靠鞍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一匹馬配什麼樣的鞍,其騎乘的效果很不相同,而一個人穿什麼樣的衣服,也會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味及內涵。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外在形象對於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
穿著得體的人給別人的印象就是好,它等於在告訴大家:“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物,聰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賴他。他自重,我們也尊重他。”反之,一個穿著邋遢的人給別人的印象就差,它等於在告訴大家:「這是個沒什麼作為的人,他粗心、沒有效率、不重要,他只是一個平庸之人,不值得特別尊敬他,他習慣於不被重視。」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場戰爭毀掉了拿破崙‧希爾的事業,使他必須一切從頭開始。他的全部衣服包括三套已經穿破了的西裝,和兩件再也派不上用場的制服。希爾很清楚,一般人都是根據一個人的衣著來判斷對方的,自己即便再窮困潦倒,一套體面的衣服還是必須的。因此,他立刻去拜訪他的裁縫。
希爾當時口袋中僅有不到一美元的零錢,但他仍然挑選了三套他從未穿過的最昂貴的布料,準備製作三套西服,並要求這位裁縫立刻替他量身縫製。
這三套衣服共需要三百七十五美元!
幸運的是,希爾在這位裁縫師傅心目中的信用很好,因此,他並未問希爾什麼時候付清這三套衣服的費用。
隨後,希爾又去他經常光顧的一家男士服飾店,以記帳的方式,買了三套不太貴的西服,以及一整套的最好的襯衫、手帕、領帶、吊帶及內衣褲。
第二天,希爾穿上了一套嶄新的西裝,在外衣口袋中塞入一條新的絲質手帕,把從別人那裏借來的五十美元放入褲袋中。然後,走上芝加哥的密西根大道,心裏覺得自己似乎簡直和洛克菲勒同樣有錢。
希爾身上所穿著的衣物,從內衣褲一直到外衣,都是最好的。他想:雖然這些衣物的貨款尚未付清,但這純粹只是我自己、我的裁縫和服飾店之間的事,和其他人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每天早上,希爾都會穿上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個時間裏,走上同一條街道。這個時間,正好是一位富裕的出版商前往速食店吃早餐的時刻,而他所走的路,正好跟希爾走的路線相同。
希爾每天都和出版商打招呼。當這種每天例行性的會面進行了大約一星期之後,有一天,希爾決定試試看,如果自己不再主動和出版商說話,他是否會與自己擦身而過。
希爾只是從眼睫毛下偷偷瞄了他一眼,然後立即就把眼光凝視正前方。正當希爾要從他身邊走過時,出版商卻停住了腳步,示意希爾走到人行道邊緣上。他把手放在希爾肩上,把希爾從頭到腳打量一遍,然後說道:「對於一個剛剛脫下制服的人來說,你看來混得相當不錯。你的衣服都是哪兒做的?」
「嗯,」希爾說,「這套特別的服裝是『威爾基及謝勒理公司』特製的。」
出版商接著問希爾從事哪種行業。希爾及身上的衣著所表現出來的極有成就的「氣質」,再加上每天一套不同的新衣服,已引起了出版商很大的好奇心(希爾本來就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希爾很瀟灑地彈掉手中的哈瓦那雪茄的煙灰,說道:「哦,我正在籌備一份新雜誌,打算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予以出版。」
「一份新雜誌,嗯?」出版商回答說,「你打算替這份雜誌取什麼名稱呢?」
「我打算將它命名為《希爾的黃金定律》。」
「不要忘了,」這位出版商馬上說,「我是從事雜誌印刷及發行的。也許,我也可以幫你的忙。」
這就是希爾所等候的一刻。當他購買這些新衣服時,他心中就想到了這一刻,以及他們現在所站立的這塊土地,他的想像與現實幾乎分毫不差。
之後,這位出版商邀請希爾到他的俱樂部,和他共進午餐。在咖啡和香煙尚未送上桌前,他已經「說服」了希爾答應和他簽合約,由他負責印刷及發行希爾的雜誌。希爾甚至「答應」出版商提供資金給自己,而且不收取任何利息。
說了這麼長的一個故事,無非就是想要告訴大家:要想獲得人際交往的成功,別忘了先給自己打造成功的外表。試想如果這位出版商每天在那條街上看到希爾時,希爾臉上帶著沮喪的神情,身上穿著一套皺得一塌糊塗的舊西裝,並流露出胸無大志的眼神,那麼,他將永遠不會停下來和希爾談話。
成功的外表總是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絕無例外。尤其是成功的神情,更能吸引人們「讚許性的注意力」,因為在每個人的內心中,最大的一項願望就是希望能夠功成名就。
形象設計師告訴我們,服飾美是人的美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並不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服裝的美,而是指人在著裝後所體現的形態美。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服飾美帶給人的印象是強烈而且有決定意義的,我們所說的外在氣質美,尤其是僅與人交往一會兒即能感到其氣質美的,大部分原因在於他得體的服飾。所以,不管什麼人,要想穿出品味,穿出氣質,穿出魅力,就必須建立適合於自身的穿衣哲學。
那麼,我們在交際的時候,該如何展現自己的優雅著裝呢?記住著裝美的一條基本原則:要使衣物成為自己個性、風度、修養的一部分,也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當然,服飾的個性化並不排斥服飾的流行化——時髦。服飾美是人體美的組成部分,但不是孤立的單個人的美,它具有社會性,因此,服飾的流行性,也是我們追求服飾美時必然要面對的事實。
具體來說,要想優雅著裝,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 合己
就是要以自我為主,從自身的特點出發選擇服飾。
(1)要合己身。服裝如果與人的體態不合,再美的服裝穿到人身上,也只會愈顯其醜。試想一下,瘦人穿了寬鬆衫,胖人繃著緊身褲,該是什麼光景?
(2)要合乎個人性情。古人云:「以天下之人,形同者有之,貌類者有之,至於神則有不能相同者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服飾就要順其自然,合乎性情,為什麼有的人穿上牛仔服看上去總覺得不舒服,而有些人穿上正經的西裝則惹人發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服裝與著裝者的性格、氣質不符合。當然,有時候也可以利用服裝來調節個人風格,追求變化,但是反差一定不能太大,否則就可能會讓人覺得滑稽可笑。
(3)要合乎身分。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那麼人所穿著的服飾也就離不開社會生活。裝扮的場所是社會戲劇的演出場所,是服飾的表演場所。當然,每個人扮演的社會角色不止一個,因此,隨著身份的轉換,服飾也應相應地轉換。如醫生工作時當然要穿白袍,但若下班回家也這樣,那就很奇怪了。
2. 合時
即穿衣服一定要考慮環境條件,可從以下幾方面引起注意:
(1)要合乎季節。一般來說,服裝要隨季節的轉換而轉換,而不能冬行夏令。如果冬天來了還是短褲T恤,則不但不會有美感,而且還會顯得寒酸。同樣,仲夏時節若還穿戴著毛線帽、厚呢裙、高筒靴,若不是在演戲,別人一定以為你出了什麼毛病。所以,穿衣有較強的季節性,隨令而行,才有美可言。另處,穿衣從顏色上講,也要求春宜暖色,夏宜冷色,秋宜淺色,冬宜深色。
(2)要入時。就是要跟上時代步伐。如果有人現在穿著長袍馬褂上街,那不是嚇跑一群人,就是引來一群好奇的人。服飾美是有時間性的,這也就是流行。再「時髦」的服飾一不流行,就只能束之高閣。不過,要注意流行往往具有週期性,若干年前曾流行的服飾若稍加改造,也會令你大大「時髦」一番。
(3)要合乎場合。衣服的款式種類多種多樣,用於人們在不同的場合穿戴。顛三倒四、不顧場合的穿衣法,不僅不能顯出你的個性與氣質,反倒會惹來一些笑話。
有人曾把穿衣的要求,簡化為「TPO原則」,即在一定的時間(TIME)、一定的地點(PLACE)、一定的時機(OCCASSION)穿合適的衣服。這樣的原則值得我們遵循,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根據自己的體態、個性,穿出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衣服來。
人脈思考題
仔細反省一下自己在著裝上是否有些小毛病,如果有,該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