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適能」為身體適應生活與環境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說,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運動皆有較佳的體力及適應能力。然而現代人工作時間相對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加上外食習慣導致熱量攝取越來越高,許多文明病因而產生,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近年來國人逐漸認知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政府亦於運動、體適能的推展上投注大量心力。
有鑑於此,本書邀請多位在大專院校任教多年的專業學者參與,有系統地整理運動健康與體適能的理論與實務,特別以生活化、淺顯易懂的語句編寫,佐以國內外最新研究資料,包括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運動處方與檢測指導原則、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及飲食指南等。期望推廣正確的體適能觀念及訓練方法,促使更多學子投入相關領域。
全書分為12章:
‧第1~3章:鞏固基礎概念,包括身體活動、運動健身、健康促進、運動動機等,認識運動的重要性以及運動改變人體生理、心理的機轉。
‧第4~6章:分別介紹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的測驗與訓練處方,配合詳細的圖片解說動作,更易讀易懂。
‧第7章:介紹運動體適能,為體能狀況優異者或運動員追求更高體能目標的訓練原則與方法。
‧第8~10章:介紹身體組成管理及心理健康,包括身體組成測量及體重控制的要點,並介紹幾種居家常見的紓壓運動。
‧第11~12章:進一步針對銀髮族及特殊族群的體適能指導原則及運動處方作介紹。
本書適合大專院校運動休閒相關科系或通識課程作為教材使用,更推薦給社會大眾閱讀,期望大眾皆能擁有正確、安全、有效的運動知能,提升全人健康。
作者簡介:
盧俊宏、張育愷、王俊智、温蕙甄、賴韻宇、陳銘正、陳聰毅、蘇俊雄、楊碧霞、詹美玲、翁仲邦、童淑琴、李麗晶、謝武進
目錄
CHAPTER 1 運動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運動與健康的意義
第二節 健康促進的意義
第三節 整合運動與健康促進
CHAPTER 2 身體活動、認知功能與大腦
第一節 身體活動之現況
第二節 身體活動與健身運動之效益
第三節 認知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節 健身運動對認知功能之影響
第五節 健身運動促進大腦認知功能之機制
CHAPTER 3 運動動機與行為改變
第一節 運動的動機與影響因素
第二節 健身運動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式
第三節 跨理論模式行為階段適合的介入策略
第四節 健身運動行為改變的介入策略與運用
CHAPTER 4 心肺適能測驗、評估與促進
第一節 心肺適能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心肺適能的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運動處方的設計與方法
CHAPTER 5 肌肉適能測驗、評估與促進
第一節 肌肉適能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肌力、肌耐力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肌力、肌耐力訓練之處方與方法
CHAPTER 6 柔軟度測驗、評估與促進
第一節 柔軟度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柔軟度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柔軟度訓練處方與方法
第四節 安全注意事項──常見錯誤動作與修正
CHAPTER 7 運動體適能
第一節 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運動體適能訓練原則與方法
CHAPTER 8 身體組成評估
第一節 身體組成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身體組成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身體組成的評估方法
CHAPTER 9 體重控制
第一節 肥胖的定義與現況
第二節 肥胖的危險因子
第三節 體重控制
CHAPTER 10運動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第二節 運動的各項心理效益
第三節 常見的休閒運動與心理健康
CHAPTER 11銀髮族健康體適能指導
第一節 暖身運動指導原則
第二節 有氧適能運動指導原則
第三節 肌肉適能運動指導原則
第四節 柔軟度運動指導原則
第五節 平衡運動指導原則
CHAPTER 12特殊族群體適能指導
第一節 特殊族群與體適能定義
第二節 特殊族群體適能的發展目標與原則
第三節 特殊族群運動處方
CHAPTER 1 運動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運動與健康的意義
第二節 健康促進的意義
第三節 整合運動與健康促進
CHAPTER 2 身體活動、認知功能與大腦
第一節 身體活動之現況
第二節 身體活動與健身運動之效益
第三節 認知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節 健身運動對認知功能之影響
第五節 健身運動促進大腦認知功能之機制
CHAPTER 3 運動動機與行為改變
第一節 運動的動機與影響因素
第二節 健身運動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式
第三節 跨理論模式行為階段適合的介入策略
第四節 健身運動行為改變的介入策略與運用
CH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