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美好腳蹤系列繪本介紹的主角,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在地人、或是飄洋過海來的異鄉人,還有一些些遠赴他國照顧艱苦人的台灣人。他們無論落腳在哪裡,所做的事,都是實踐聖經裡的教導,呈現對台灣這片土地和人的愛。
這個故事的主軸,是從諸多真實故事中,將主角綜合設定為一位原本家貧無法升學,後來受到錫質平神父幫助並努力考進公東高工的孩子,由他的角度,舖陳出錫質平神父待人處事上嚴格、固執、堅持、認真、一絲不苟的性格,並傳達他對學生嚴格中的關愛。
也提到錫神父的小房間裡有什麼、為什麼大家都愛往裡面擠?在宿舍裡,學生們為什麼要裝睡,還故意把被子踢下床?在校園中,為什麼錫神父常常會追著學生跑?現在,就請打開這本繪本,一起進入錫質平神父的故事。
書中除了人物故事、精緻的插畫,還有親子導讀,讓父母與孩子共同討論,對書中人物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及故事發生的在地旅遊導覽,可以按圖尋訪故事中每位主角在台灣工作生活的美好腳蹤。本書提供QR code,只要掃描就可以上網聆聽故事內容。有聲書有華語、台語、英語三種語言。
另隨書附英文譯本,提供英文小讀者自己閱讀的機會和樂趣。
作者簡介:
作者/余玉玥
從小生長在風很大的新竹,年過40才想起童年時那個寫故事、畫故事的夢想。最喜歡聽人物故事,可是個性有點散仙,如果遇到錫質平神父,一定會記得把皮繃緊,絕對不敢馬馬虎虎。
繪者/高齊駿
畫畫是我說話的方式,
我說的話輕輕的、慢慢的,
有時候像陽光透過樹蔭,輕撫土地,
有時候像細雨穿過雲層,輕吻大海。
作者序
1917年出生於瑞士的錫質平神父(1917-1985),21歲加入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簡稱白冷會),1953年10月來到台東,被任命為白冷會台灣區會首任會長,負責天主教在台東的開教工作。他經常騎著重型機車跑遍台東的山邊、海邊,為了改善部落的生活,甚至募款買羊讓原住民放牧,買船讓他們出海捕魚,但最終發現,只有教育才能改變窮困的現況。
起先,錫神父設立原住民學徒班讓學生學習謀生的技術,還在台東地區廣設學生宿舍讓他們住宿,隨後在教會的支持下,引進瑞士師徒傳承學制,創辦公東高工,並邀請擁有專業證照的青年到台灣當義工,不支薪地在學校裡教導木工、水電、機工等課程,位居偏遠的公東高工,前後竟有21位來自瑞士、德國、奧地利的外籍老師,直到公東培育出自己的師資,外籍老師支援的教學計畫才告一段落。
本書作者在閱讀《公東的教堂》一書時,即對書中這群1950年代來到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感到敬佩不已,這群天主教傳教士在他們人生最精華的時期,從富庶的瑞士,來到窮鄉僻壤的台東,為了傳遞信仰,捨棄一切享樂,過著清貧的生活,並給出他們的所有。錫質平神父身為白冷會在台開教第一人,初來乍到,縱使資源不足,依然大刀闊斧進行各種不可能的任務。每當讀著錫神父的故事,總會被背後那股堅定信仰的力量所撼動,彷彿只要「相信」,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參加尋訪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足跡的活動後,更是感動滿滿,積極向編輯小組爭取撰寫錫質平神父故事的機會。
這是繪者的第一本繪本作品。在實際走訪公東高工、白冷會以及台東海岸線的各個教堂之後,不僅了解錫神父對早期東台灣的貢獻,更深刻地被他奉獻的精神所感動,他的剛毅引領許多原本窮困自卑的青年抬頭挺胸。繪者期待自己的作品可以傳達出錫神父那嚴肅卻又質樸溫暖的氣息,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這位愛台灣的神父。
繪者運用鉛筆的灰階,刻畫神父如將軍一般嚴肅剛直的性格,同時也使用水彩鋪上一層暖黃,試圖讓鐵漢的柔情化作顏色,流淌在畫面之間,用細膩的素描光影搭配輕柔的水彩,呈現出如公東教堂般素雅的氣息,也為美好腳蹤系列繪本帶出不同於以往的圖像語言。
1917年出生於瑞士的錫質平神父(1917-1985),21歲加入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簡稱白冷會),1953年10月來到台東,被任命為白冷會台灣區會首任會長,負責天主教在台東的開教工作。他經常騎著重型機車跑遍台東的山邊、海邊,為了改善部落的生活,甚至募款買羊讓原住民放牧,買船讓他們出海捕魚,但最終發現,只有教育才能改變窮困的現況。
起先,錫神父設立原住民學徒班讓學生學習謀生的技術,還在台東地區廣設學生宿舍讓他們住宿,隨後在教會的支持下,引進瑞士師徒傳承學制,創辦公東高工,並邀請擁有專業證照的青年到台灣當義工,不支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