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
啟建立夏朝
大禹成功治理洪水,將老百姓們從滔天洪水中解救出來,他因此深受百姓擁護,舜將王位禪讓給他。大禹晚年,他因伯益曾經輔佐舜治理山澤,調馴鳥獸,並輔佐大禹治理洪水,管理國家,功績卓著,所以在臨死之前決定禪位於伯益,但是大禹的兒子「啟」卻從伯益手中奪取政權,建立了夏朝。
從啟開始,家天下的「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奴隸社會也就此開始。啟即位後,殺死伯益,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絕來賀,啟發兵征伐有扈氏,雙方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
一開始,啟嚴於律已,任用賢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但是啟晚年的生活日益腐化,他整日飲酒作樂,荒廢朝政,最後因為荒淫過度而死。
太康失國
啟因為荒淫過度而死之後,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與啟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沉湎於歌舞遊獵、聲色犬馬之中,經常會帶著一幫親信到洛水之濱打獵,還會帶上一幫歌舞伎,奢侈淫樂,沉醉於歌舞昇平之中。
太康有時會外出數月不歸,荒廢朝政,激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導致國內矛盾重重,同時也招致了外來部族的大舉進犯。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善於射箭,野心勃勃,他見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於是趁機占領了夏都斟鄩,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無法返回,只好在洛水南面過著流亡生活。
一開始后羿還不敢自立為王,他先後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和仲康的兒子相為夏王,背地裡卻廣羅黨羽,把實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西元前二一四五年,覺得時機成熟後,后羿罷黜了相,並將他放逐到斟灌,自立為夏王。
寒浞自立為王
后羿同樣是一個昏君,他即位後荒淫無道,不理朝政,經常會外出遊獵玩樂,讓自己的親信兼義子寒浞替他主政。
寒浞為人奸詐狡猾,他鼓動后羿長年遊獵在外,藉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在作好充分準備後,有一次寒浞乘后羿從外打獵回來,在其無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布置家眾將他射殺,然後自己登上王位,掌管了夏政權。
仲康的兒子相被放逐以後,便投奔到同姓諸侯斟灌氏那裡。這樣一來夏王朝的一些忠實擁護者,便紛紛投靠斟灌氏,試圖聯合起來恢復夏朝。寒浞怕有朝一日相的勢力一旦壯大,會對自己的王位構成威脅,於是決定斬草除根,派自己的兒子一路追殺,打敗了收留相的斟灌氏和斟鄩氏兩大諸侯,終於殺死了相。至此,寒浞徹底掌握了夏王朝的政權。
少康中興
寒浞殺死相以後,本以為已經把夏王朝的子孫趕盡殺絕,哪料相的妻子后緡當時已經懷有身孕,她趁亂從牆洞裡爬了出去,躲過了追殺。后緡奔到自己的娘家有仍氏,不久後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少康。
少康自幼聰明過人,自幼他的母親就教育他要報仇雪恥,把失去的國家奪回來。於是,少康發奮圖強,發誓要殺死寒浞,復興夏王朝。少康成人後,寒浞的兒子過澆即位,他對少康展開追殺,於是少康投奔到了與夏王朝交好的有虞氏。
有虞氏國君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少康,並把距虞城三十里的綸邑送給他。此後,少康便以綸邑為根據地,不斷積蓄力量,收羅舊部。相的舊臣靡應少康的號召,聯合斟灌、斟鄩兩地的復仇勢力,共同攻打過澆。西元前一九四○年,少康終於推翻了過澆的統治,登上王位,恢復了夏朝的統治。
少康在穩定局勢以後,勵精圖治,發展民生,夏王朝的統治逐步鞏固,經濟快速發展,史稱「少康中興」。
季杼征東夷
季杼是少康的兒子,在少康復國的過程中,曾率兵攻滅寒浞的第二個兒子戈豷。少康死後,季杼即位為夏王。少康在位時,國力不斷強盛,但東夷諸部落時服時叛,成為夏朝的一大憂患,少康未來得及出征東夷便病死了。季杼即位後,積極籌劃征伐東夷各部,他先將王都由斟鄩(今河南鞏縣)遷至黃河北岸的原(今河南濟源西北),以擴大夏的勢力範圍,然後帶兵東征。
東夷人善射,因此季杼用獸皮製作了可以防止敵人砍射的盔甲,又發明了矛,使夏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季杼還一度遷都於東夷部落附近的老丘,然後揮師東征。季杼的隊伍所向披靡,征服了今河南東部、山東和江蘇北部境內的夷人部落,一直打到黃海之濱。季杼的東征取得全勝,各個部落紛紛臣服,至季杼的兒子槐即位,夏朝達到了鼎盛時期。
孔甲亂夏
西元前一七○四年,孔甲即位。孔甲原是夏王不降(夏朝第十一任君主)的兒子,由於他性情乖僻,父親不降擔心他治理不好國家,於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扃。扃死後又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廑,廑死後才又由孔甲即位。孔甲即位後終日沉湎於歌舞美酒,荒廢朝政,傳說他曾創作了《破斧之歌》,是古代最早的東方音樂。
孔甲肆意淫亂,篤信鬼神,是一個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有一次,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風,等到風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又燃燒起來。孔甲本來就迷信鬼神,於是便認定是冤魂在作祟,立刻乘上馬車,到郊外去祈禱,祈禱完畢後在回宮的路上,於車中死去。從孔甲開始,原來歸附夏朝的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日漸衰落,逐漸走向滅亡之路。所以《國語.周語下》中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夏桀亡國
夏桀名履癸,是夏朝君主發之子,桀是商湯給他的諡號。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能折斷鉤索,但卻自負勇武,暴虐無道,終日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
桀即位以後,四方諸侯早已相繼背離,不再來賀。而桀荒淫無度,致使此時的夏王朝危機四伏,內外交困,民不聊生。在即位後的第三十三年,桀率大軍征伐不肯聽命的東方小國有施氏,企圖殺一儆百,挽回各部落眾叛親離的局面。
有施氏為免於亡國,將絕色美女妺喜進獻於桀,桀大喜而歸,為妺喜建造了傾宮、瑤臺,還在傾宮中挖了灌滿酒的「酒池」。桀與妺喜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甚至一月不理朝政,終古、關龍逄等大臣苦苦勸諫,桀都不予理睬,終古最終投奔了商湯,而關龍逄被活活燒死,之後再也無人敢勸諫。
桀自比為天上的太陽,永遠不落,殊不知人民早已怨聲載道,夏朝的統治早已危如累卵。西元前十六世紀左右,夏朝被日益強大的商部落所滅。
中國出現曆法
《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事曆書。《夏小正》記載了夏代的曆法,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來記述物候、天象、星象和農事等,書中除二月、十一月與十二月外,每月都載有確定季節的星象(主要是拱極星象與黃道星象),以指導務農生產。
另外,《夏小正》也記載了當月植物的生長形態、動物的活動習性與祭祀等,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反映了夏朝的人已經由物候記時發展到以天象記事。夏朝的歷代君王開始以天干為名(如孔甲),這種趨勢到商朝時更加普遍,說明夏代已經開始以天干為序記事。
《夏小正》的內容涉及了星象與農業賴以使用的曆法的關係,對古代的天象與先秦的曆法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