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我想將這本書獻給我的子女。是他們,豐富了我的生命。即使他們讓我的情緒跌宕,但如果生命中沒有他們,肯定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感激他們對我的愛和包容,在我表現不合格的時候,用他們無盡的愛去鼓勵我。他們不但接納我的優點,也容忍我的缺點,讓我認識甚麼是無條件的愛。
我要把這書獻給我的太太。在做父母的道路上,她是我親密的戰友,互相鼓勵,互相補足。母親的角色是最偉大的,她曾經為了孩子,放棄大好的事業,回家當了幾年全職媽媽。為了支持其他父母,她還放棄了在大企業的工作,投身到親子教育的事業中。她是我的最佳夥伴,沒有她的扶持,我扮演「爸爸」這個角色,表現一定會大打折扣。
我想將這本書獻給我的爸爸媽媽。成為一個父親,讓我體會到他們過去的苦況,感受到教養五個孩子的艱巨,明白他們是不可多得的模範父母。我不敢說自己是個成功的爸爸,但如果你認為我的人生還不錯,能夠做出一點成績的話,那是我爸爸媽媽的功勞。
這不是一本育兒天書。我不是育兒專家,也不是教育專家,我和大部分家長一樣,都是平凡的父母。我做了16年爸爸,犯了很多錯,都是在跌跌碰碰中走到今天,積累了一些經驗,得到了一些體會。我希望通過我的個人故事,能為父母們帶來一些鼓勵,在為人父母這個艱辛的「職業生涯」中,不會感到孤單。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他們對父母的愛、體諒和寬恕,幾乎都一樣的多,只要我們容許他們感受到愛。父母們,加油!
序二
認識KK一家人已有十年以上,還記得他們夫婦倆有很多次星期五晚上到本人的中心,邊吃着三文治邊聽講座的情景,直至他邀請我到他的廣告集團做講座,才知道他是集團的行政總裁。KK沒有半點高層架子,亦甚少直接間接顯示他的職位有多高、他的人脈網絡有多廣、他的「威水史」等,正是這種謙厚風範令我十分佩服欣賞。
看這本書使我十分感動和興奮,雖然他時常多謝我在教育子女方面提供了方法及技巧,但眼見他多年來去實踐和不斷學習,真的教我五體投地。
親子及家庭教育理論及技巧的講座及書籍很多,這本書卻是KK真人示範演繹這些技巧及理論。我忍不住說他演繹這些技巧比很多內行人更成功。我從不認為子女在公開考試得卓越成績,入了甚麼名牌大學,成為專業人士,就代表父母培育子女方面獲得了高分成績表。不是每個人的路都適宜做醫生律師,父母的責任只是幫助子女發揮他們的潛質,建立自信;另外一個很多香港父母疏忽了的重要責任是令他們心靈情緒健康。大家誤以為子女成功了,便自然會有健康和快樂。卻因為想子女成功,犧牲了健康快樂或家庭生活。
KK的子女未有驕人的成績,雖然學習和參加音樂藝術或體育項目,但沒有卓越表現;他沒有跟羊羣家長那樣要孩子文武雙全,八項全能,但他兩名孩子皆十分善良,個性頗吸引人去接近,他們的潛質和能力也愈來愈展現出來。重要的是他從來不視子女為他另一張成績表或業績,他只盡力令子女身心健康,發展潛質,品格良好。KK生活上是個隨和的人,但在原則上,他頗有堅持,絕不人云亦云!
KK的親子智慧,其中之一是「肯放手」,可忍受女兒經常帶漏書本或忘記溫習,但她現在卻比很多同齡兒童更獨立,小五、六已可自己安排時間做完功課溫習,然後有時間玩樂,準時上床睡覺和起床。
還記得有一次KK夫婦倆與我分享,兒子終於開竅,肯發力用功讀書,他倆以為是全因兒子到某個年齡成熟了,便自然會用功。我卻知道,不是所有孩子年長了便向學行正路,他們的家庭,就像充滿健愛的土壤,加上他倆的接納、鼓勵、欣賞和支持,孩子才在某個時間開花結果。
看此書的另一個感覺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全對的,KK以前是廣告集團行政總裁,交際應酬很多,但他總堅持要放很多時間給家庭,雖然可升更高職位及有更大發展,但他選擇放棄,他選擇不為孩子將來儲更多錢,但現在放更多時間在家庭。我明白每個人都有難處,但我們遺忘了無論任何環境亦有選擇,父母不要因想儲更多錢給子女升名牌大學、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假期可以出外旅行,而忽略了現在陪伴子女度過童年。
總結而言,這本書是親子、家庭、心理學的真人示範表演。
周婉芬博士
2016年5月
前言
平安健康便好了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長子16歲,次女10歲。他們兩個出生的時候,都要在醫院的深切治療部(ICU)度過人生中的最初歲月。可能他們知道父母交了很多稅,但卻沒有得到甚麼回報,所以在ICU享受福利,以求一鋪賺突。
太太第一次懷孕,一切都很正常,可是在第26週定期檢查的時候,醫生發現小兒的心跳異常,一分鐘跳300次,幸好應該剛剛開始,不然可能已經心臟衰竭。但發現時他的肺部已經開始水腫,於是立刻轉介去贊育醫院。主診的醫生是瑪麗醫院婦產科的主管,雖然是星期六下午,她還是回來加班工作。接着的星期日,也沒有休息,甚至還親自駕車,載我們去葛量洪心臟科醫院,和那裏的心臟科醫生會診。這次入院的經驗讓我知道,我們的公立醫院其實真的有很多好醫生。
醫生的診斷是,我的兒子患了非常罕見的胎兒心律不整,醫生說全球的案例都不多,之前香港也沒有成功醫治的案例。由於胎兒只有26週,提早分娩的存活率也不高,於是他們決定搏一搏,嘗試由媽媽吃心律不整藥,希望能傳到胎兒。但醫生說,媽媽吃藥,能否傳到胎兒,能夠傳多少,都是未知之數,只能碰碰運氣。
媽媽剛吃藥不久,胎兒心跳果然減慢,但有些亂跳的現象,後來更慢到幾乎停頓,情況很危險。醫生決定換另一種藥,經過不斷調節分量後,胎兒的心跳逐漸回復正常。但最後醫生也無法斷定是藥物令胎兒恢復正常,還是自己無緣無故回復了正常的心跳,只好假設是藥物發揮了作用。
於是,我太太便繼續服那種心律不整藥,直至孩子出生。出生後的一年,由於嬰兒不懂說自己不舒服,擔心復發時出現危險的狀況,所以小兒繼續服藥,在沒有復發下才在一歲後停服。雖然醫生說10歲前復發的機會仍很高,但很感恩地這件事情一直沒有發生過。
相對於小兒,小女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她出生的時候很健康,可能由於早產,或不知甚麼原因,出生數小時後,呼吸開始困難,結果是染上肺炎,當天晚上便住進了ICU。這一次,在香港優良的醫療系統下,小女又大步邁過,只住了大概一個星期ICU,便可以出院回家。
當兒女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祈禱希望天父能賜給我們平安健康的孩子,只要他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便可以了,我們別無所求。這些年來,每當我們變得不滿足,想奢望甚麼的時候,我都會提醒自己,我們曾經只要求平安和健康,即使只是這樣,已經是很大的恩寵。
我相信每一對父母,他們總會在某一刻說過,希望子女平安和健康便好了,別無所求。只要我們能謹記這個承諾,我們便不會執着於其他事情,便能做好父母這個角色。
曾錦強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