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出版說明
《漢字源流精解字典》是一部解析漢字發展源流的大型字典,共收錄了8200多個單字。
本字典注重形義關係的解析。對於收錄的每一字頭追溯本義,以古文字形證之;多個義項者,重視本義、引申義的梳理;例證典型,強調精準、恰切,便於讀者理解語境中詞義內涵。
本字典為解析每個字的形、音、義,提供了必要的例詞,還在每個字頭下設有【解析】,延伸講解了該字的發展演變。因此它對了解、研究漢字的歷史發展脈絡極富參考價值,既可用於現代漢語常用字的教學,也可滿足古典文獻等相關專業領域查檢漢字的需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學術價值。
本字典原以簡體字出版,使用內地現行的通用規範漢字,僅在析形、釋義等有必要時,直接使用或括註繁體字、異體字。從學術角度來講,繁體漢字更便於讀者領悟漢字符號特有的表意性;特別是眾多經典例證原本就來自繁體語境,繁體版對於客觀呈現漢字發展會更有意義。因此本字典不僅可以填補海外繁體漢字源流大型字典的空白,也有助於內地學術成果在海外的傳播和應用,對弘揚中華文化,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具有重要價值。
本字典繁體版的編校出版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前後歷時近五年。
首先,根據港澳台讀者的閱讀習慣,正文檢索由簡體版按音序排序改為按繁體部首編排,並增加了筆畫檢字表。
其次,全部文字由簡體字轉為對應的繁體字。轉繁過程中不可避免涉及字頭準確轉寫、釋義位置調整、板塊重新剝離與組合等諸多事項。以「一簡對多繁」情形為例,我們除了依繁體用字標準做好對應,分立或整合字頭及其音義、釋義和【解析】的內容,亦因應繁簡字的差異情況,適當調整解析板塊中的行文表述。
例1:簡體版、繁體版字頭字形不同,析形內容相應調整。
[簡體版]选,形声字,从辶先声。《说文》作「選」,今更换声旁,简化作「选」。
[繁體版]選,形聲字,從辵巽聲。
例2:「姜」屬一簡多繁字,繁體版分立「姜」「薑(姜)」兩個字頭,剝離內容,並增補「另見」文字,指示相關字頭。
例3:簡體版有「苹(蘋)」「𬞟(蘋)」兩個字頭,兩者在內地繁體字形一致作「蘋」。繁體版根據港澳台繁體字用習慣,訂立「苹」「蘋(㊀𬞟、㊁苹)」兩個字頭,對整體內容做了整合、梳理。
由上可以看出,繁體版在保持簡體版內容的同時,還必須進行適合繁體文本的說解調試。
最後,校核引文。本字典徵引例句多達3萬條,古籍文獻有諸多版本流傳,本字典簡體版成於眾學者之手,且受限於當時查核條件,難免出現引文所據版本不一致的情況。有鑒於此,我們對全部引文做了校核審訂,並在校核引文時儘量統一所參考的版本,有時基於引文版本與解析內容相掛鈎,則靈活處理。校對時,我們力求如實引錄文獻所用字形,以利讀者研讀。然而,古代漢字對應關係複雜,異體字形殊多,差異或分明(如「韜」「弢」);或在於部首或部件的不一樣(如「卧」「臥」);或在於結構不一樣(如「羣」「群」);或僅在於一筆一畫的不同(如「户」「戶」)。這些差異有時是在版本流傳過程中產生的。同音同義的一字多貌,確實反映了漢字在共時或歷時層面的使用情況。然而,一部字典中徵引的例證,倘若存有過多異體字形,未免會對閱讀帶來干擾,反倒影響了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因此,繁體版在引用古代文獻時,儘量保留各代文獻用字,反映古籍原貌;在不涉及析形、釋義的前提下,對音義全同的異體字一律改用現在慣用的繁體字形,以便閱讀理解。
例4:《説文解字》引文,繁體版採用清人陳昌治刻印本為校對底本,並對部分異體字修改為通用字。
[底本]《説文.人部》:「側,㫄也。」
[繁體版]《説文.人部》:「側,旁也。」
為準確轉寫內容,保證學術性、編校品質,我們迎難而上,終於完成了繁體版的改編出版工作,付梓出版。
在此感謝趙志峰博士為繁體版的出版提供寶貴意見,且費心審訂內容,力臻至善。感謝北京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的大力支持,來自北京和港台地區的編校人員為本字典付出大量時間和心血。繁體版倘有可改進之處,敬祈讀者賜正。
中華書局教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