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以患者為中心的溝通技巧(第四版)
醫患關係的研究和探討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醫學家、社會學家和人文學家逐漸意識到,若想真正緩解醫患關係,醫學診療中應有更多的人文關懷,醫學也更應回歸人文,用專業和溫暖共同去緩解個體的痛苦。以患者為中心便是醫生自我處事之道,而掌握必要的技巧則定會讓醫生與患者的交流如虎添翼。《以患者為中心的溝通技巧:一個實證方法》就是一本實用的介紹性教科書,涵蓋了問診的基本知識。作為問診技巧這一主題的循證指南,本書獲得了美國醫療保健交流學院(ACH)的認可,採用了已經證實的「五步法」整合了以患者為中心與以醫生為中心兩種問診技巧,在不額外增加問診時間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升問診效果。該書涵蓋了以下重要話題:患者教育、引發患者行為改變的因素、向患者宣布壞消息的技巧、面對不同人格類型患者的技巧、在正念練習中提高個人意識的技巧、非口頭交流技巧、在診室使用電腦的技巧、報告和呈現評估結果的技巧。如果您需要一本能夠提供已驗證的、行之有效的醫患溝通指南,以獲取有效的患者病史,那麼您看這本書就夠了。
後疫情時代,精準醫學,數字醫療、靶向治療、器官移植等醫學詞彙被越來越多的討論,社會各界對現代醫學和醫生也抱有更多的期待。但歷經疫情,整個醫療產業其實面臨著巨大的阻礙。醫院人工和運營成本上升,醫保報銷限制更加嚴格,藥品和醫療技術的成本也在飛速上漲,醫院還要持續不斷地面對醫療糾紛引起的訴訟甚至是傷醫威脅。中國醫師協會在2018發布了《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調查研究顯示,有50%的醫護人員認為工作沒有得到社會認可、62%的醫師發生過不同程度的醫療糾紛、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目前,我們面臨一個難解的問題,患者對醫療服務不滿意,而醫務人員對其執業境遇也不甚滿意,醫患之間本應有的信任和溫暖往往被懷疑和責難取代。哈佛大學科學史系著名的醫學史教授查理斯‧羅森伯格(Charles Rosenberg)在《來自陌生人的照顧》(The Care of Strangers)一書中提出:現代醫學逐漸出現了醫學花費成倍增加,但人們所感受到的溫暖卻是越來越少的醫學異化趨勢。他在《當代醫學的困境》(Our Present Complaint)中寫到,現代醫學正在逐漸悖離醫學的目的和初衷。在不考慮醫療體制、經濟社會因素的條件下,存在一種矛盾現象,那就是醫生越是技術高超越是離病人越遠,患者對醫生充滿不信任;醫生越是技術能力強,越是失去自主性;患者對技術充滿信任,卻對醫療現狀越來越不滿意。確實,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醫學技術在促進人們的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同時,使醫生屈就於技術本身,禁錮了醫生的創造性和人文精神。
人工智慧發展到現階段,已經能夠進行深入的自主學習,如IBM的沃森人工智慧平臺,能在17秒內閱讀3,000多部醫學專著、25萬篇學術論文,並能對深入學習後的病例提出與醫學專家相同的治療方案,也許很多人會問:未來,人工智慧會大範圍取代「醫生」嗎?我的答案是,人工智慧可能在知識上超過人類,但永遠不會有人的意識,醫學是一門有感情的事業,「醫者仁心」、「醫乃仁術」才是患者信賴的根本。醫學是人類情感和人性的表達,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忘記醫學的初心。每位醫者不可忘記,我們愛醫學是源於我們愛患者的初心。相信《以患者為中心的溝通技巧:一個實證方法》一書會給臨床醫生以幫助,在我們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醫患關係會回歸以往的信任與和諧。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
王岳
於北京大學醫學部逸夫樓
2023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