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3 項符合

Byung-Chul

的圖書,這是第 2 頁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所謂的正常,就是要求每個人採...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6/11/01
「所謂的正常,就是要求每個人採取自動自發的行為,每個人都有義務,去成為他自己。」 「憂鬱症,是人們深受過度積極正面之苦所引發的社會疾病,而它反應的正是自己對自己發動戰爭的人性。」 「功績主體與自己競爭,而且受到毀滅性的逼迫,必須不斷超前自己的影子。 這種名為自由,實...
倦怠社會
$ 160 ~ 585
倦怠社會
作者:韓炳哲(Byung-chul Han) / 譯者:莊雅慈/正文,管中琪/講稿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30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16頁 / 14 x 20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點我評分 3 則評論 圖書介紹12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倦怠社會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如果只擁有做事情的力量,而沒有不做事情的力量,
人就像一顆不斷滾動的石頭,陷入無止境的過動、孤立及倦怠。
「反省沉思」也變得遙不可及。

  ◆這本60頁的哲學書,二○一○年在德國上市兩週,即銷售一空,引起軒然大波

  ◆特別收錄韓炳哲教授在卡爾斯魯爾大學哲學系的演講稿

  ◆商周出版編輯顧問林宏濤──撰寫中文版導讀

  ◆過度積極肯定造成無止境的疲憊,使人孤立和隔離。未來的社會就成了倦怠的社會,雖然倦怠可以是「使彼此關係分裂的倦怠」,一種喪失做任何事的動力的倦怠,也可以是「基本的倦怠」,讓人寧靜和放鬆,因而開啟另一扇視窗。前者是「沒有能力做一些事」,而後者是「什麼都不做」,擺脫日常生活的擔憂,找回生命裡的空檔時間。──林宏濤/導讀

  這個時代正悄悄進行著典範變化,強調否定性的規訓社會退下,換上一個過度強調肯定性的功績社會。

  從這種典範變化中,作者韓炳哲描繪了現在社會的病理學樣貌──由神經性疾病主導,如憂鬱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邊緣性人格疾患、身心俱疲症候群。它們不是傳染性疾病,而是一種梗塞現象。

  這些現象並非肇因於免疫學上的「否定」他者,而是經由過度活躍的「肯定性」所引發的,因此能擺脫免疫科技的預防與防堵。韓炳哲的分析最終導向一種社會現象,他一語雙關地稱之為「倦怠社會」。

  這本哲學短論,以綿密細緻的辯證筆觸,刺激我們在過度積極的現代人倦怠中,看到另一幅寧靜的風景:找到「空檔」暫停一切,從「帶有目的性做事」的日子釋放出來,「一起倦怠」。

  我們是怎麼進入倦怠社會?

  ‧過度工作和追求績效,使自我剝削的情形更加嚴重,這比外來者的剝削更加有效率,因為它與自由的感覺同時出現。

  ‧剝削者,同時也是被剝削者;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的區別,不再像過去一樣能清楚辨識。

  ‧過度的積極正面也以過度的刺激、資訊和衝動表現出來,它徹底改變了注意力的結構和分配方式。感知也因此變得支離破碎、散亂而無法專注。

  ‧憂鬱症是人們深受過度積極正面之苦所引發的社會疾病,而它反映的,正是自己對自己發動戰爭的人性。

  ‧人們以過度的活動、歇斯底里的勞動和生產,來回應變得赤裸而極為短暫易逝的生命。

  ‧沉思的生活,才能使人類處在應有的存在狀態,不是積極行動的生活。

  ‧立即反應並隨著每個衝動而行動,已經是一種病態,一種墮落沉淪,一種精疲力竭的徵兆。

  ‧若只擁有做事情的力量,而沒有不做事情的力量,就會導致致命的過動症。人如果只具備思考事情的力量,思考力就會分散在一連串無止境的事物上。「反省沉思」也會變得不可能,因為肯定的力量,也就是積極過度,只允許「持續不斷向前思考」。

  ‧毫無節制地致力於效能提升,將導致心靈的壞死梗塞。

  ‧深層的疲累鬆開了身分認同的箝制。

  ‧基本的倦怠完全不同於筋疲力竭的狀態,在筋疲力竭的狀態中,人們喪失做任何事情的工作能力。基本的倦怠則被描繪成一種特殊能力,能「啟發」、讓「心靈」動起來。

名人推薦

  古碧玲 獵果舖共同創辦人
  李明璁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汪文聖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沈清楷 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林宏濤 商周出版編輯顧問
  孫效志 臺灣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臺大生命教育中心主任
  馬家輝 作家
  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韓炳哲(Byung-Chul Han)


  生於一九五九年,先是在首爾學習治金學,隨後於德國弗萊堡和慕尼黑研讀哲學、德國文學與神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於巴塞爾大學教授哲學。二○一○年起,在卡爾斯魯爾設計學院教哲學與媒體學。自二○一二年至今,在柏林藝術大學文化學系擔任教授。韓炳哲著作等身,有《暴力地誌學》(Topologie der Gewalt)、《透明社會》(Transparenzgesellschaft)、《愛欲的臨死掙扎》(Agonie des Eros)、《一窩蜂:數位的觀點》(Im Schwarm. Ansichten des Digitalen)等,暢銷書《倦怠社會》更使他名聲大噪,已翻譯成十一國語言出版。

譯者簡介

莊雅慈(正文)


  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德國哥廷根大學教育學博士。

管中琪(講稿)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畢,自由譯者。
 

目錄

導讀 一直很疲倦,但是為什麼?/林宏濤

精神暴力
規訓社會的彼岸
深層的無聊
積極行動的生活
觀看的教育
抄寫員巴托比的案例
倦怠社會

附錄 一篇講稿:憂鬱症的社會
 

導讀

一直很疲倦,但是為什麼?/林宏濤


  柏林藝術大學教授韓炳哲於二○一○年出版《倦怠社會》,一時成為報章媒體討論的焦點。作者主要研究領域是現象學和媒體理論,也旁涉文化理論、美學、宗教。該書問市時,他任教於卡爾斯魯爾藝術與設計學院。這部哲學著作甫出版兩週即銷售一空,書中探討現代社會的「倦怠」現象,顯然許多人心有戚戚焉。在憂鬱症、過動症、專業枯竭和過勞充斥的現代世界裡,或許人們真的覺得累了。

  相對於上個世紀的虛無、存在危機、階級對立,倦怠、厭煩、無聊似乎成了社會觀察和哲學探索的熱門話題。作者試圖在極短的篇幅裡提出一個存有學式的解釋,野心不可謂不大。

  作者首先套用免疫學的模式,描述上個世紀「自我」和「他者」的關係,對於自我而言,他者是否定性的,尤有甚者,他者是個入侵者,就像病毒一樣。自我必須否定他者的「否定性」,正如自體免疫系統必須抵抗病毒的入侵。二十世紀的冷戰時期是他認為「自我」和「他者」典型的敵對關係。可是作者主張說,這個免疫系統的解釋典範在這個世紀裡已經失效,他者在性質的否定性退位成程度上的「差異性」,現代的病理學的根源反而是因為自我的肯定性的無限擴張,自我找不到外來者,免疫系統找不到入侵者,於是轉而攻擊自身,產生神經元的暴力,這就是現代精神疾病的根源。

  另一方面,作者認為,傅柯的規訓社會的論述也被功績社會的模型取代,否定性的「不准」變成無遠弗屆的「可能」。規訓社會製造出瘋子和罪犯,而功績社會則是產生憂鬱症病患和失敗者。這個典範的轉移潛藏在社會裡的集體潛意識裡,每個人不斷地追求成功和卓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做自己,卻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追求自由的結果,成了自願地讓渡出自由。此外,功績社會裡系統性的精神暴力會引發心理的自我攻擊,也就是認知失調和成就壓力。在一個相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社會,憂鬱沮喪的個人抱怨「沒有什麼是可能的」。過度積極的人生發動了自己對自己的戰爭。

  人生苦短,而功績社會裡的人們卻以過度快速的活動、歇斯底里的工作和生產來回應已經缺乏存在感的生命。外在的威逼轉變成內在自我剝削的強迫症,勞動不再是為了生活的必要性,而是他有過度積極的活動和過度的神經質。

  人們毫無抵抗力地追逐新的衝動和刺激,以為越積極活動,他就越自由,卻因而陷於焦慮不安。而快節奏的生活壓縮了時間空檔,甚至消失無蹤。「積極行動的人像石頭一樣,如機械般愚蠢的運作,不斷地滾動著。」以往敵我分明的世界裡有對象性的憤怒,現在只剩下對整個存在莫名的焦慮恐懼。而當人只有正面積極的力量,也就喪失了「說不」的能力,對於不作為的恐慌,讓他們聽任客體的擺布。

  於是,「功績的社會作為積極活躍的社會,慢慢演變成一個『興奮劑的社會』」。過度積極肯定造成無止境的疲憊,使人孤立和隔離。未來的社會就成了倦怠的社會,雖然倦怠可以是「使彼此關係分裂的倦怠」,一種喪失做任何事的動力的倦怠,也可以是「基本的倦怠」,讓人寧靜和放鬆,因而開啟另一扇窗口。前者是「沒有能力做一些事」,而後者是「什麼都不做」,擺脫日常生活的擔憂,找回生命裡的空檔時間。

  這個社會圖像的描述太生動了,也太理所當然了。對於想知道自己為什麼喪失「現實感」、為什麼這麼累的讀者而言,這個描述就像是精神分析師的診斷。雖然作者的論證太過跳躍,對現象的描述太簡化,許多錯綜複雜的哲學問題也都只是浮光掠影,讓人讀起來不禁懷疑,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以免疫系統的自體和入侵病毒的模型解釋「自我」和「他者」的關係,雖然看起來很漂亮,卻也很片面。就人的世界而言,他者可以是遠古時代讓人敬畏的大自然,可以是聖經裡必須離絕的「外邦人」,可以是神祕難測的超越者,也可以是死亡,甚至是整個現象世界。而「自我」在不同的情境裡,也可以是指整體人類、種屬、民族、家戶、個人。因此,對於自我而言,他者可以是未知或不可知的、奧祕的、不確定的,也可能是充滿危險和恐懼的,更可能是被征服者,甚至是被建構起來的對象,知識的界限,更不用說是和自我對話的「你」,也就是互為主體的關係中的他者。在歷史裡、在科學裡、在存有學裡,自我和他者的關係如此繽紛多樣,即使是強調他者的否定性,也可以是動態發展的辯證關係,僅僅以自體和外來者的侵入和對抗的關係,很難說服人說那就是自我與他者的真實關係樣貌。

  即使是強調仇外的免疫系統詮釋,也很難說現在就不合時宜了,意識形態、階級、種族、政治、性別和價值觀的對立,仍然構成社會裡處處聳立的高牆。人是否真的擺脫了「否定外來者」的免疫系統,轉而因為過度自我肯定而引發新的病症?無論是德國讀者,或是正在讀這本書的台灣讀者,心裡恐怕是存疑的。

  雖說如此,作者的詮釋的確描述了部分的存在真相:當自我征服了他者,或是他者黯然退到幕後,失去否定性的自我肯定,一方面是拔劍四顧、失去戰場的戰士,因為他再也找不到敵人,到處都是相同者,都是我輩,而另一方面,他者的否定其實是自我定義自身的根據,因為斯賓諾沙(Spinoza)說:「一切定義都是否定。」有了界限,我們才得以認識自我;失去了界限,也就失去了定義,接踵而至的,自然是喪失了方向感和存在感,只剩下不知理由為何的自我的無限擴張。人類的這個命運並不只是反映在倦怠上,從神性存有者的除魅,科學的機械主義,到標準化、規格化的工業文明,人的存在層次越來越單薄,而那些原來的存在層次,都是由否定性的他者構成的。我們覺得很累,因為我們窮得只剩自己,被自己促迫不斷積極活動。但是另一方面,現代人類的思維並不是真正自由的、沒有外在條件限制的。誠如馬庫色(H. Marcuse)所說的,單向度的社會和思想以及無所不在的傳播,造成了單向度的人,使人喪失批判和超越的能力,在這個解釋下,現代人仍然受限於作為一個「他者」的工業社會技術文明。以現在社會觀之,實在很難說這樣的解釋典範真的如作者所說的悄悄過去了。

  其次則是作者所說的功績社會是否真的取代了規訓社會,而現代社會裡的人真的如功績主義者所說的那樣,在機會平等的條件下各憑本事力爭上游?世界每個角落的社會流動真的通暢無阻嗎?「可能」真的取代了「不准」嗎?二十一世紀一開始就讓全球經濟跌一大跤,金融風暴讓我們看到:階級差異依然存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當中,垂直流動的機會始終是個謊言;如果人不是因為病態的自由而無止境地競逐成就,而仍然是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說的為生活條件而勞動的話,那麼現代人的倦怠就可能是另一種地景:人們同樣是為過勞和憂鬱症所苦,不過比較像是踩著滾輪原地打轉的倉鼠,向上流動對他們而言永遠是國家的神話和資本家的騙局。而且,如果說,倦怠不是因為自我的無盡競逐卓越和成就,那麼也就沒有所謂「基本的倦怠」,選擇什麼也不做的自由。人們的生活同樣厭煩和無聊,只不過他們不是因為過度肯定的自我失去了方向感,而是對生活屈服,放棄對自我和意義的追尋。

  (本文作者現任職商周出版編輯顧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35976
  • 叢書系列: WALK
  • 規格:平裝 / 116頁 / 14 x 20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所謂的正常,就是要求每個人採...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6/11/01
「所謂的正常,就是要求每個人採取自動自發的行為,每個人都有義務,去成為他自己。」

「憂鬱症,是人們深受過度積極正面之苦所引發的社會疾病,而它反應的正是自己對自己發動戰爭的人性。」

「功績主體與自己競爭,而且受到毀滅性的逼迫,必須不斷超前自己的影子。
這種名為自由,實際上卻是自我強迫性的行為,終將導致毀滅。」

以上節錄自書中的語句,說明了憂鬱症的由來及所在。

什麼是自己?成功或失敗的自己,該由誰來定義,是自己或是他人呢?
我們表面上說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但實際上人是無法脫離群體生活的動物,我們的生活建構在細密的社會網上,一舉一動都是代表著你是誰,假如你是位學生,你會想極盡所能取得師長、同儕的認同,而建立認同感的基礎通常連結著「自信心」,同理,自信的建立也是由他人的掌聲和鼓勵中成立,這時人們期望你拿出本領,例如出眾的學業、敏捷的運動神經或是善於交際的人格,人一旦享受過成功的滋味,就想要繼續保持,在他自身和周遭環境拉扯轉換至自我的鬥爭時,那種想要獲得更好的成績的心情,會驅使人去努力去追求更好的境界。這時假設失敗或是沒辦法和上一次同等好呢?我們理所當然會想更加努力,在努力過後,發現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說服自己接收失敗,才是最困難的。
憂鬱症患者,是在做自己的結果尚無法疏通,無法原諒做不到的自己,或許我們在接受人都是不完美的當下,也接受了失敗的可能性,就像考試不可能永遠都一百分,最終應該試著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在這壅塞困乏的人生中,持續地走下去。
 「所謂的正常,就是要求每個人採...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6/11/01
「所謂的正常,就是要求每個人採取自動自發的行為,每個人都有義務,去成為他自己。」

「憂鬱症,是人們深受過度積極正面之苦所引發的社會疾病,而它反應的正是自己對自己發動戰爭的人性。」

「功績主體與自己競爭,而且受到毀滅性的逼迫,必須不斷超前自己的影子。
這種名為自由,實際上卻是自我強迫性的行為,終將導致毀滅。」

以上節錄自書中的語句,說明了憂鬱症的由來及所在。

什麼是自己?成功或失敗的自己,該由誰來定義,是自己或是他人呢?
我們表面上說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但實際上人是無法脫離群體生活的動物,我們的生活建構在細密的社會網上,一舉一動都是代表著你是誰,假如你是位學生,你會想極盡所能取得師長、同儕的認同,而建立認同感的基礎通常連結著「自信心」,同理,自信的建立也是由他人的掌聲和鼓勵中成立,這時人們期望你拿出本領,例如出眾的學業、敏捷的運動神經或是善於交際的人格,人一旦享受過成功的滋味,就想要繼續保持,在他自身和周遭環境拉扯轉換至自我的鬥爭時,那種想要獲得更好的成績的心情,會驅使人去努力去追求更好的境界。這時假設失敗或是沒辦法和上一次同等好呢?我們理所當然會想更加努力,在努力過後,發現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說服自己接收失敗,才是最困難的。
憂鬱症患者,是在做自己的結果尚無法疏通,無法原諒做不到的自己,或許我們在接受人都是不完美的當下,也接受了失敗的可能性,就像考試不可能永遠都一百分,最終應該試著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在這壅塞困乏的人生中,持續地走下去。
 它是一本真實反映現在社會的呈現...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推薦  2015/08/21
它是一本真實反映現在社會的呈現、問題,並據以剖析病症之所以為何而來。導讀的文章也值得一看,有說到文中的神髓又獨立於本文,是本可以一直重複閱讀,又能感受不同想法的書,而頁數不多,所以不會有太多壓迫感。

而閱讀此書帶來的感受在於,作者在與不同學者的對話下,帶入不同意境,感受沉思的境界。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從用油、調味、熱鍋、選食材到保存,150個讓菜色更美味、廚藝更進步的料理科學
作者:BRYAN LE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6-10
66折: $ 297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作者:理查.羅爾(Richard Rohr)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23-12-07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養氣二部曲:用站樁功法、洗脈輪及生命體悟,成就愛與幸福
作者:高堯楷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01
66折: $ 25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羅德.達爾電影版原著小說(巧克力冒險工廠、女巫、吹夢巨人、瑪蒂達)
作者:羅德.達爾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22-10-27
66折: $ 92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作者:羅伯.狄保德 (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1-26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氣質系硬筆1000字帖
作者:郭仕鵬
出版社: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03
$ 22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用自然發音串記單字不用背:心智圖+發音串聯超強結合,從此單字不用背,一記就是一整串
作者:邱律蒼、劉容菁
出版社:國際學村
出版日期:2022-09-01
$ 27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超硬核絕倫傳說~異世界性活記~ 無修正
作者:Croriin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10
$ 25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我內心的糟糕念頭 7 (首刷限定版)
$ 14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楓之谷大冒險39:洞穴裡的化石龍
作者:宋道樹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19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色鉛筆手繪Q萌小動物—從可愛造型入手學色鉛筆百變技法
作者:橘子/ORANGE
出版社:漢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3-18
$ 19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灰原同學重返過去,開啟所向無敵的第二輪青春遊戲 (首刷附錄版) 06
作者:雨宮和希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13
$ 219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