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Ch. Fahlke

的圖書
圖解生理學:結合理論與臨床的18堂課
$ 800
圖解生理學:結合理論與臨床的18堂課
作者:Ch. Fahlke / 譯者:J.T.F HSIEH歐育如 
出版社:台灣愛思唯爾
出版日期:2013-05-01
規格:26*19*2.5cm / 初版 / 496頁
三民網路書店 三民網路書店 - 科學‧科普  - 來源網頁  
圖書介紹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三民網路書店   評分:
圖書名稱:圖解生理學:結合理論與臨床的18堂課
  • 圖書簡介

    生理學是講述生命體正常運作的各種機制及其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生命體的複雜也意味著這門學科涵蓋面的廣泛。本書將這些複雜的機制與關係透過簡潔的文字說明,並將各種觀念整理為圖像編排在相應的頁面上,使讀者一目了然。此外,每一章均以一個臨床案例導引出該章及所屬各節相關的生理學及臨床知識,並在可能範圍內提供一些治療的思路。除了是醫學及生命科學相關科系學生學習生理學的教材,對於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療人員也是非常實用的參考書。

  • 譯者序

    生理學是所有醫學院學生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但相當繁雜,若有工具書予以提綱挈領當能事半功倍。本書特色係結合圖形與文字,直接以左頁文字對照右頁圖示,不需來回翻閱,極為方便。且將各種觀念整理為圖像,會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記憶。

    本書由細胞開始說明生理基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介紹感覺、肌肉、神經系統、血液循環和其他各種生理現象。每章開頭先以病例帶出章節內容,並穿插生理學上的重點以及臨床上的相關之處。若讀者能反覆研讀,並結合理論與臨床的實際應用,當可收效宏速,亦是對譯者最好的鼓勵。
    此德文工具書係由編譯小組分工而成,校稿時已儘量統一專有名詞及用字遣詞,但疏漏之處恐難避免,尚祈方家不吝指正。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尤其家母在我翻譯此書時協助我許多,也謝謝在翻譯過程中曾為我解答疑問的每一位朋友。
    歐育如 謹識

    審閱序

    生理學是聯結基礎與臨床的一門重要課程。瞭解生命運作的正常機理是發現和解決生命體異常狀態的基礎。本書由德國知名出版社Elsevier Urban & Fischer編輯出版。其編輯理念即是以聯結基礎與臨床為目的。在每一章起始,以一個臨床案例導引出該章及所屬各節相關重要的生理學及臨床知識,並且在 可能範圍內也涉及一些治療的思路,這是一般生理學教科書中較為少見的。

    生理學是講述生命體正常運作的各種機制及其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生命體的複雜也意味著這門學科涵蓋面的廣泛。本書將這些複雜的機制與關係以簡潔的文字說明搭配詳細圖例標示,編排在相應的頁面上,方便讀者對照查閱,一目了然。
    本書除了是醫學相關科系學生學習生理學的材料,針對其他需要重點瞭解生理學的生命科學相關科系學生以及已經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療人員也是非常好用的參考書。
    本 書的翻譯工作一波三折,感謝各位譯者的努力以及合記圖書出版社編輯部工作人員的耐心與協助,終於能讓這本好書與各位讀者見面。譯稿內容如有不盡之處,祈請 各位讀者先進不吝指教。坊間多數醫學相關教科書翻譯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英語系國家。合記圖書出版社這些年來努力為讀者們尋找其他醫學先進國家的教 科書版本,希望提供讀者們更多元的學習觀點。我們感謝合記圖書出版社的努力,也期待合記公司能夠再接再厲為大家出版更多的好書。

    謝翠芬 謹識

  • 目次

    細胞生理學    2
    實際案例        2
    1.1   物質數量與濃度    4
    物質數量        4
    分子量    4
    濃度        4
    活性與離子強度    4
    pH值      4
    氣體分壓        4
    溶解度係數    4
    1.2   滲透作用與水的運輸    6
    滲透作用        6
    滲透壓    6
    水的運輸        6
    水的通透性    6
    膠體滲透壓    6
    1.3   被動運輸        8
    細胞膜的組成        8
    簡單擴散        8
    非離子的擴散作用        8
    帶電粒子的擴散作用    8
    運輸特徵        8
    促進性擴散    8
    1.4   主動運輸        10
    初級主動運輸        10
    鈉-鉀離子幫浦    10
    氫離子幫浦和鈣離子幫浦    10
    次級主動運輸        10
    逆向運輸蛋白        10
    共同運輸蛋白        10
    三級主動運輸        10
    1.5   細胞之組成    12
    細胞質    12
    胞器        12
    細胞骨架        12
    微小管    12
    肌動蛋白絲    12
    中間絲    12
    1.6   細胞的移動及胞內的移動    14
    細胞移動        14
    肌動蛋白的移動方式    14
    細胞移動的機制    14
    移動蛋白        14
    1.7   胞吐作用、胞吞作用與胞內運輸        16
    囊泡的形成和運送        16
    胞吐作用與分泌方式    16
    胞吞作用        16
    胞飲作用        16
    吞噬作用        16
    粒線體運輸    16
    1.8   細胞與細胞間的連接    18
    上皮組織        18
    緊密連接        18
    間隙連接        18
    粘著小帶連接        18
    胞橋小體        18
    內皮細胞        18
    神經膠細胞    18
    1.9   第二傳訊者和細胞的訊息傳遞連鎖
    反應        20
    cAMP-訊息傳遞連鎖反應    20
    IP3-訊息傳遞連鎖反應 20
    NO/cGMP-訊息傳遞連鎖反應     20
    1.10 細胞死亡        22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的形態差異        22
    細胞凋亡的功能    22
    細胞凋亡的訊息路徑    22
    來自壓力之刺激    22
    來自受體之刺激    22
           細胞興奮與神經生理學        24
    實際案例        24
    2.1   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    26
    藉由離子通道之離子運輸    26
    2.2   離子通道如何運作?    28
    電壓敏感型離子通道    28
    配體調控型離子通道    28
    鉀離子與鈉離子通道的選擇性    28
    2.3   電訊號 (1)      30
    膜電位    30
    動作電位        30
    2.4   電訊號 (2)      32
    膜電位分期 (Phases of Membrane potential)  32
    不反應期        32
    「全有全無」定律        32
    2.5   電訊號的傳遞 (1)  34
    電訊號的傳遞        34
    電訊號透過動作電位傳遞    34
    2.6   電訊號的傳遞 (2)  36
    跳躍式電訊號傳遞        36
    軸突直徑        36
    2.7   神經系統的結構    38
    神經細胞∕神經元        38
    神經膠細胞    38
    神經膠細胞做為鉀離子緩衝系統        38
    神經膠細胞在突觸傳遞所扮演的角色        38
    2.8   細胞間的訊息傳遞 (1)  40
    電性突觸        40
    2.9   細胞間的訊息傳遞 (2)  42
    化學性突觸    42
    突觸前囊泡    42
    2.10 細胞間的訊息傳遞 (3)  44
    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    44
    突觸後之作用        44
    2.11 細胞間的訊息傳遞 (4)  46
    興奮性突觸    46
    神經肌肉性突觸    46
    抑制性突觸    46
    2.12 細胞間的訊息傳遞 (5)  48
    突觸訊息的終止    48
    2.13 突觸後反應與突觸間的交互作用        50
    突觸訊息的終止    50
    突觸間的交互作用        50
    突觸前抑制、中間神經元    50
    2.14 突觸傳遞之調控    52
    突觸之促發作用    52
    長期增益作用∕長期記憶    52
    壓抑作用        52
           感覺生理學    54
    實際案例        54
    3.1   普通感覺生理學 (1)      56
    客觀感官知覺        56
    傳導及轉換    56
    感覺細胞的類型    56
    3.2   普通感覺生理學 (2)      58
    與刺激成比例的回應    58
    增強對比        58
    主觀感覺生理學    58
    心理物理學關係    58
    3.3   體表內臟敏感度    60
    機械性感覺    60
    生理學意義    60
    傳導及轉換    60
    3.4   溫感        62
    溫感性離子通道    62
    傳導及轉換    62
    3.5   痛覺        64
    傷害受體的傳導及轉換        64
    3.6   傳入纖維的訊息傳遞    66
    背側神經束系統    66
    前外側神經束系統        66
    視丘        66
    大腦皮質處理        66
    3.7   視覺系統 (1)  68
    幾何光學        68
    眼球屈光構造的成像    68
    3.8   視覺系統 (2)  70
    適應        70
    眼球運動        70
    3.9   視覺系統 (3)  72
    視網膜上的訊號處理    72
    桿細胞及錐細胞    72
    光感受體內的訊息傳導        72
    3.10 視覺系統 (4)  74
    雙極細胞及其聯繫        74
    視色素    74
    色感與光感    74
    3.11 視覺系統 (5)  76
    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    76
    視束        76
    視野        76
    3.12 視覺系統 (6)  78
    色感        78
    視力、對比    78
    3.13 視覺系統 (7)  80
    明適應及暗適應    80
    空間視覺        80
    眼壓        80
    3.14 聽覺 (1)  82
    生理聲學        82
    外耳、中耳及內耳        82
    3.15 聽覺 (2)  84
    中耳的功能及構造        84
    耳蝸的構造及功能        84
    內毛細胞的構造及功能        84
    3.16 聽覺 (3)  86
    內毛細胞的傳導    86
    聽覺刺激的轉換    86
    耳蝸內之電位        86
    3.17 聽覺 (4)  88
    音量的編碼    88
    頻率的編碼    88
    外毛細胞是耳蝸的聲波放大器    88
    週期分析        88
    3.18 聽覺 (5)  90
    聽覺路徑的功能    90
    雙耳聽力用以決定聲音方向        90
    3.19 聽覺病理學    92
    Rinne測驗       92
    Weber測驗     92
    聽力檢查        92
    3.20 語言教育        94
    喉的構造        94
    發聲        94
    發音        94
    母音及子音    94
    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    94
    3.21 平衡感 (1)      96
    前庭器的構造        96
    前庭器的功能        96
    訊號傳遞及訊號編碼    96
    3.22 平衡感 (2)      98
    中樞的前庭訊息傳遞    98
    反射        98
    眼球震顫        98
    3.23 嗅覺        100
    嗅覺器官的構造    100
    嗅覺黏膜的構造    100
    傳導與轉換    100
    嗅覺路徑的構造    100
    3.24 味覺 (1)  102
    味覺質感        102
    味覺器官的構造    102
    傳導與轉換    102
    中樞傳遞        102
    3.25 味覺 (2)  104
    味覺刺激的傳導    104
    適應與習慣    104
           肌肉        106
    實際案例        106
    4.1   橫紋肌的細胞組成        108
    細胞與收縮單位    108
    肌絲        108
    收縮性蛋白    108
    調節性與支持性蛋白    108
    4.2   收縮機制及調節    110
    橫橋循環        110
    收縮調節        110
    4.3   機電耦合        112
    肌膜上的膜電流    112
    肌肉收縮的激活    112
    T-系統及L-系統內的鈣離子通道        112
    骨骼肌的鬆弛        112
    鈣離子引起的鈣離子釋放    112
    4.4   機電耦合之病理性阻礙        114
    重症肌無力    114
    Lambert-Eaton症候群    114
    肌強直症        114
    惡性高熱        114
    4.5   控制骨骼肌收縮的控制        116
    肌力的分級    116
    動作電位-頻率和肌力強度        116
    補充原則        116
    肌電圖    116
    4.6   骨骼肌肌力-長度關係        118
    平靜伸長曲線        118
    最大等長收縮        118
    肌力與肌節長度的關係        118
    最大等張收縮、最大支持力及肌肉做功    118
    做工圖    118
    4.7   收縮型式、縮短速度及肌力        120
    收縮型式        120
    縮短速度        120
    決定縮短速度的因素    120
    肌力        120
    4.8   骨骼肌功能的能量面    122
    提供ATP的方式   122
    肌肉收縮的效率    122
    肌凝蛋白異構物    122
    骨骼肌纖維類型    122
    4.9   平滑肌:構造、啟動收縮    124
    平滑肌細胞的構造        124
    單一單位及多單位類型        124
    啟動收縮與放鬆    124
    其他啟動收縮的型態    124
    4.10 平滑肌收縮的調控        126
    電機耦合        126
    鈣離子敏感度的調控    126
    藥物機械耦合        126
    肌張力及節奏        126
           運動活動        128
    實際案例        128
    5.1   目標運動及其控制中樞        130
    目標運動的編排程序    130
    動作型式        130
    大腦運動皮質        130
    體感皮質定位        130
    5.2   運動皮質的傳入及傳出纖維        132
    前運動皮質    132
    輔助運動皮質        132
    聯合運動皮質        132
    大腦皮質的可塑性        132
    大腦皮質的訊息傳遞模式    132
    投射路徑        132
    5.3   脊髓的神經系統    134
    a-運動神經元 134
    g-運動神經元與b-運動神經元    134
    中間神經元    134
    Renshaw抑制機制 134
    脊髓的反射系統    134
    單突觸與多突觸反射    134
    5.4   本體感覺器    136
    肌梭        136
    肌肉牽張反射        136
    高基氏肌腱器        136
    g-運動神經元的功能     136
    感覺器的卸載模式        136
    5.5   脊髓的感覺-運動整合        138
    訊號傳遞路徑的匯聚    138
    多突觸保護性反射        138
    傳遞機制及抑制機制    138
    其它重要的多突觸反射        138
    5.6   基底核    140
    聯繫        140
    刺激的流動及傳導物質        140
    5.7   小腦的功能    142
    傳入網絡        142
    傳出纖維        142
    中間神經元系統    142
    功能分區        142
    前庭小腦        142
    脊髓小腦        142
    大腦小腦(橋腦小腦)        142
           中樞神經系統的整合功能    144
    實際案例        144
    6.1   大腦的構造    146
    大腦的微觀結構    146
    錐狀細胞和星狀細胞的生理        146
    6.2   大腦活動分析        148
    EEG訊號        148
    其他測量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方式    148
    6.3   睡眠清醒週期及EEG的病理性變化   150
    清醒及睡眠行為    150
    6.4   學習及記憶    152
    記憶的過程    152
    產生記憶的解剖學基礎        152
    6.5   學習的類型    154
    關聯性學習    154
    古典制約        154
    操作制約        154
    接續性及關聯性    154
    消除        154
    非關聯性學習        154
    習慣與敏感化        154
    6.6   學習過程的分子基礎    156
    短期適應        156
    長期適應        156
           自主神經系統        158
    實際案例        158
    7.1   功能與架構    160
    系統組成        160
    傳出神經        160
    傳入神經        160
    腸內神經網絡        160
    協調        160
    7.2   神經節    162
    節前神經傳導物質        162
    節後神經元傳遞過程    162
    7.3   交感神經至目標器官的訊息傳遞        164
    突觸前傳遞過程    164
    在目標細胞的傳導        164
    7.4   副交感神經至目標器官的訊息傳遞    166
    標的細胞的受體    166
    副交感神經的共同傳遞物質        166
    7.5   調控特殊器官的功能 (1)      168
    呼吸道    168
    瞳孔        168
    腎上腺髓質    168
    7.6   調控特殊器官的功能 (2)      170
    直腸與膀胱的調控        170
    腸道蠕動與排空    170
    膀胱控制與排空    170
    7.7   調控特殊器官的功能 (3)      172
    性反射    172
    7.8   高層中樞對自主神經功能的控制        174
    神經核    174
    下視丘    174
           血液        176
    實際案例        176
    8.1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178
    血液容積之測定    178
    血液的功能    178
    紅血球    178
    血比容    178
    8.2   紅血球的特徵        180
    血紅素    180
    紅血球構型及流變學    180
    臨床診斷        180
    物質交換與細胞膜        180
    紅血球生成    180
    8.3   血型        182
    ABO血型系統       182
    ABO血型系統中的抗原       182
    ABO血型系統中的抗體       182
    Rh血型系統   182
    母親-胎兒Rh不相容現象    182
    8.4   白血球及血漿        184
    白血球的主要功能        184
    白血球的種類和生成    184
    血漿—離子組成    184
    血漿蛋白        184
    8.5   凝血作用        186
    血小板:形狀及生成    186
    凝血之平衡    186
    初級凝血作用        186
    次級凝血作用        186
    內生性路徑    186
    外生性路徑    186
    一般路徑        186
    8.6   抗凝血及纖維蛋白溶解        188
    抗凝血    188
    抗凝血因子的分泌        188
    醫源性抗凝血        188
    纖維蛋白溶解        188
    纖維蛋白溶解的活化    188
    血栓溶解        188
    纖維蛋白溶解抑制        188
           循環系統        190
    實際案例        190
    9.1   導論        192
    循環系統的結構    192
    血流的推動    192
    歐姆定律        192
    9.2   心肌細胞的收縮 (1)      194
    心肌收縮時的動作電位        194
    起搏和傳導系統    194
    心肌細胞的特殊性        194
    9.3   心肌細胞的收縮 (2)      196
    起搏器的動作電位        196
    動作電位的傳遞    196
    9.4   心電圖 (EKG) (1)  198
    雙導模式        198
    神經衝動傳導及EKG   198
    9.5   心電圖 (EKG) (2)  200
    向量投影        200
    EKG傳導       200
    Einthoven的標準傳導    200
    Goldberger的肢導聯      200
    Wilson的胸導聯     200
    心臟位置類型        200
    9.6   心電圖的臨床意義        202
    心率與心律    202
    期外收縮        202
    傳導阻滯        202
    單側性肥大    202
    心肌梗塞        202
    9.7   心臟的機械性活動 (1)  204
    機電耦合        204
    心臟瓣膜的功能    204
    9.8   心臟的機械性活動 (2)  206
    壓力-時間關係圖        206
    中央靜脈壓 (CVP)        206
    瓣膜開啟的狀態    206
    體積-時間關係圖        206
    EKG        206
    心音圖 (PCG)        206
    9.9   心臟的機械性活動 (3)  208
    做功圖    208
    心臟的自主調控    208
    急速容積負荷(前負荷增加)    208
    急速壓力負荷(後負荷增加)    208
    9.10 神經支配及血液供應    210
    心臟神經        210
    分子作用        210
    心收縮力及其收縮活動        210
    頻率及傳導    210
    心臟的血液供應    210
    9.11 血液循環 (1)  212
    血流強度        212
    流動型態        212
    流體阻力        212
    單一血管的阻力    212
    血管網絡中的阻力        212
    血壓與總周邊阻力        212
    9.12 血液循環 (2)  214
    血液的流動特性    214
    均質性(牛頓)液體    214
    非均質性液體        214
    血管        214
    血管壁的結構        214
    血管壁的張力        214
    9.13 血液循環 (3)  216
    血管的順應性及彈性    216
    血管肌肉        216
    9.14 循環各部分的特殊性 (1)      218
    動脈        218
    9.15 循環各部分的特殊性 (2)      220
    小動脈    220
    微血管    220
    物質交換        220
    液體交換        220
    9.16 循環各部分的特殊性 (3)      222
    靜脈        222
    協助靜脈回流因素        222
    9.17 特殊器官的循環    224
    大腦        224
    骨骼肌    224
    消化道    224
    皮膚        224
    9.18 循環調控 (1)  226
    血壓調控        226
    9.19 循環調控 (2)  228
    循環中樞        228
    姿勢性壓力的適應        228
    9.20 肌肉做功        230
    循環促進        230
    血液的重分配        230
    循環系統變數的變動    230
    訓練對於心臟的影響    230
          呼吸        232
    實際案例        232
    10.1 基本組成        234
    呼吸的氣體通道    234
    10.2 肺臟與胸腔 (1)      236
    胸膜和胸膜壓        236
    呼吸時的被動力量        236
    10.3 肺臟與胸腔 (2)      238
    呼吸肌    238
    支氣管系統    238
    10.4 肺容積    240
    測量方式        240
    氣體容量的常態化        240
    10.5 通氣障礙        242
    限制        242
    阻塞        242
    肺氣腫    242
    10.6 呼吸力學        244
    胸膜壓及肺泡壓    244
    氣流強度及容積    244
    流體阻力        244
    10.7 呼吸的做功 (1)      246
    回彈力    246
    順應性和彈性        246
    10.8 呼吸的做功 (2)      248
    摩擦力    248
    最大肌肉壓力        248
    呼吸肌的耗氧量    248
    肺泡通氣及死腔通氣    248
    10.9 肺泡擴散        250
    分壓        250
    菲克 (Fick) 擴散定律   250
    肺泡氣體        250
    10.10       肺部血液灌流        252
    影響血管寬度的被動因素    252
    影響血管寬度的主動因素    252
    通氣-灌流比值    252
    10.11       血液中的氣體運輸 (1)  254
    氧氣的運輸    254
    氧氣的結合曲線    254
    血紅素的氧親合力        254
    10.12       血液中的氣體運輸 (2)  256
    氧氣運輸的異常    256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運輸        256
    二氧化碳的結合曲線    256
    Haldane效應   256
    10.13       呼吸調控 (1)  258
    呼吸節律的產生    258
    呼吸驅動力    258
    呼吸中樞的傳出神經    258
    呼吸的化學調控    258
    10.14       呼吸調控 (2)  260
    化學性呼吸調控的方式        260
    化學受器        260
    呼吸反應曲線        260
    呼吸驅動力的互動        260
    10.15       應用生理學    262
    肌肉做功的呼吸驅動力        262
    處於高海拔時的呼吸    262
    病理生理學:睡眠呼吸中止        262
           腎臟        264
    實際案例        264
    11.1 腎臟的功能及基本結構        266
    功能        266
    顯微結構        266
    血液灌注        266
    11.2 腎絲球過濾    268
    腎絲球    268
    過濾作用        268
    11.3 濾過壓與腎絲球濾過率        270
    有效濾過壓    270
    腎絲球濾過率        270
    11.4 腎臟的血流    272
    腎臟血漿流量測量        272
    血管阻力        272
    自主調控        272
    11.5 腎臟血流灌注的調控    274
    Bayliss效應     274
    腎小管-腎絲球回饋    274
    交感神經張力        274
    心房利鈉激素 (ANP)    274
    11.6 近曲小管內的再吸收 (1)      276
    11.7 近曲小管內的再吸收 (2)      278
    氨基酸 (AA)  278
    胜H和蛋白質       278
    單羧酸、二羧酸和三羧酸    278
    磷酸鹽    278
    尿酸(尿酸鹽)    278
    11.8 近曲小管的分泌    280
    有機陰離子的分泌        280
    有機陽離子的分泌        280
    11.9 NaCl和水分的進一步吸收   282
    腎小管周圍微血管        282
    亨氏環    282
    直管        282
    11.10       抗利尿作用和利尿作用        284
    抗利尿作用    284
    利尿作用        284
    11.11        鹽分的濃度調控    286
    鈉離子    286
    氯離子    286
    NaCl再吸收的調控       286
    11.12       鉀離子的濃度調控        288
    總結        288
    11.13       磷酸鹽、鈣離子和鎂離子的調控        290
    磷酸鹽    290
    鈣離子    290
    鎂離子    290
    11.14       酸鹼平衡的調控    292
    11.15       腎臟分泌的激素    294
    腎素        294
    紅血球生成素 (EPO)    294
    11.16       激素對鹽分和水分調控的影響    296
    體液容積過低(再吸收↑)        296
    體液容積過剩(再吸收↓)        296
    鈣離子再吸收增加        296
           酸鹼恆定        298
    實際案例        298
    12.1 導論        300
    緩衝液    300
    緩衝容量        300
    生物體的緩衝系統        300
    調節器官        300
    12.2 血液的緩衝系統    302
    二氧化碳-碳酸氫根緩衝系統    302
    非重碳酸鹽類緩衝劑 (NBB)        302
    12.3 酸鹼狀態        304
    pH值      304
    呼吸性影響    304
    非呼吸性影響        304
    圖示說明        304
    12.4 酸鹼恆定失調 (1)  306
    異常之分類    306
    呼吸性異常    306
    12.5 酸鹼失衡 (2)  308
    非呼吸性異常        308
          水分與電解質平衡        310
    實際案例        310
    13.1 基礎介紹        312
    液體分佈及其成分        312
    水分平衡        312
    13.2 液體的恆定    314
    體液容積過低        314
    13.3 鈉鹽的恆定    316
    13.4 鉀離子的恆定        318
    高血鉀    318
    低血鉀    318
    13.5 其他離子        320
    鈣離子和磷酸鹽的恆定        320
    鎂離子    320
          營養與消化    322
    實際案例        322
    14.1 組成、構造和器官的交互作用    324
    宏量營養素的路徑        324
    14.2 宏量營養素    326
    碳水化合物    326
    脂肪        326
    蛋白質    326
    14.3 營養需求、微量營養素        328
    營養攝取        328
    微量營養素    328
    14.4 能量恆定        330
    營養狀態        330
    營養攝取的調控    330
    14.5 咀嚼、分泌唾液、吞嚥        332
    口腔        332
    吞嚥        332
    14.6 消化道內的運輸    334
    消化道管壁的構造及活動    334
    自主神經系統的調控    334
    嘔吐        334
    14.7 胃    336
    胃黏膜    336
    壁細胞    336
    14.8 小腸、胰臟    338
    小腸        338
    胰臟        338
    14.9 肝臟        340
    儲存功能        340
    合成功能        340
    生物轉化、排除    340
    脂質的乳化    340
    腸肝循環        340
    14.10       宏量營養素的吸收        342
    碳水化合物    342
    蛋白質    342
    脂肪        342
    14.11       微量營養素的吸收        344
    維生素B12     344
    鐵    344
    鈣    344
    14.12       鹽類和水分的吸收        346
    鈉離子    346
    氯離子    346
    鉀離子    346
    14.13       身體各部分的聯繫        348
    頭期        348
    胃期        348
    小腸期    348
    14.14       各階段的激素調控        350
    胃部的壁細胞        350
    胰臟的腺泡細胞    350
    排出管道的細胞    350
          能量與體溫之恆定        352
    實際案例        352
    15.1 能量來源        354
    營養素    354
    能量供給        354
    人體能量需求        354
    燃燒與熱量    354
    15.2 能量轉換        356
    基礎代謝        356
    平靜狀態能量消耗        356
    平靜狀態能量消耗之測定    356
    進食後之產熱        356
    與活動有關的產熱        356
    量熱儀    356
    15.3 體溫與產熱    358
    反應-速度-溫度定律        358
    核心溫度與體表溫度    358
    核心體溫測量        358
    產熱圖    358
    熱平衡    358
    血流的適應    358
    冷刺激造成的產熱        358
    15.4 散熱與體溫調節    360
    體內的熱傳輸        360
    熱交換機制    360
    散熱的型式    360
    體溫調節        360
    15.5 發燒與調節界限;氣候適應        362
    體溫過高        362
    體溫過低        362
    發燒        362
    氣候適應        362
          做功與運動生理學        364
    實際案例        364
    16.1 肌肉做功及力量表現、能量來源        366
    力量表現與做功類型    366
    人類力量表現的範圍    366
    力量表現的能力、負載        366
    能量供應        366
    16.2 肌纖維種類:無氧、有氧的力量表現        368
    肌纖維種類與能量利用        368
    不同肌纖維種類的功用        368
    肌肉做功起始的能量來源    368
    肌耐力    368
    輕度、非疲勞的肌肉做功    368
    重度、疲勞的肌肉做功        368
    16.3 耐力測試:肌力的極限        370
    肌力的測量    370
    無氧與有氧閾值    370
    肌耐力的極限        370
    肌力強度的極限    370
    16.4 器官的參與    372
    心血管系統    372
    血液        372
    肺部        372
    16.5 中樞神經系統的角色:疲勞及恢復    374
    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374
    疲勞        374
    恢復        374
    16.6 訓練及訓練效果    376
    耐力訓練        376
    肌力訓練        376
           激素        378
    實際案例        378
    17.1 導論        380
    分類        380
    17.2 激素的生物合成、分泌、運輸及分解        382
    生成        382
    分泌        382
    訊息傳遞        382
    運輸和分解    382
    17.3 訊息傳遞        384
    膜受體    384
    細胞內受體    384
    受體調控        384
    17.4 激素的調控    386
    調控環的原則        386
    下視丘及腦下垂體        386
    17.5 生長激素        388
    17.6 甲狀腺素 (T3, T4) 390
    17.7 葡萄糖皮質素        392
    17.8 胰島素和升糖素    394
    17.9 水分與電解質恆定        396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396
    心房H    396
    抗利尿激素    396
    17.10       鈣磷平衡        398
    副甲狀腺素    398
    降鈣素    398
    D3激素  398
    17.11       性激素 (1)      400
    促性腺激素 (Gn) 及促性腺素釋放激素
    (GnRH)    400
    雄性激素        400
    17.12       性激素 (2)      402
    雌激素與助孕素    402
    17.13       性激素 (3)      404
    胎盤激素        404
    泌乳激素        404
    催產素    404
    17.14       組織激素        406
    紅血球生成素        406
    Kinins(激H)       406
    類花生酸        406
    免疫系統中的激素        406
         性發育與生殖生理學    408
    實際案例        408
    18.1 性發育    410
    導論        410
    性別分化        410
    配子生成        410
    18.2 女性生殖系統        412
    發育        412
    18.3 男性生殖系統        414
    發育        414
    性腺之構造與功能        414
    精子生成        414
    18.4 授精、著床與發育        416
    精子之上行移動    416
    卵子之移動    416
    授精作用        416
    18.5 胎盤與懷孕期激素        418
    胎盤        418
    懷孕期激素    418
    18.6 胎兒生理學    420
    18.7 孕婦生理學與分娩        422
    妊娠        422
    分娩        422
    18.8 產後生理學    424
    產後期    424
    哺乳        424
     參考資料來源      426
     索引              430

贊助商廣告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佛陀的前世故事:與大自然、動物一起學習仁慈、友愛和寬恕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04
66折: $ 396 
博客來 - 今日66折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那些隱藏在生活小事背後的深層情緒【台灣版特別附贈7款「內在大象療癒藏書卡」組】
作者:恩斯特弗利德.哈尼許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3-04-10
66折: $ 250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鉤針初學者的花樣織片拼接聖典(經典版)
作者:日本Vogue社
出版社:Elegant-Boutique新手作
出版日期:2023-10-27
66折: $ 25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新.朋友的馬麻 (上) 無修正
作者:gonza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17
$ 26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獸王與狼面伴侶(下)
作者:奥田枠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31
$ 11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歡迎享用(全)
作者:yoshi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31
$ 11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作者:羅伯.狄保德 (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1-26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幸福親子教養:跟著阿德勒成為高情商爸媽,教出自信、獨立、勇敢、合作的孩子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好人
出版日期:2024-05-22
$ 28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人生,不只是一場馬拉松:你可以選擇冒險、暫停,或者只是大哭一場都好
作者:藍白拖
出版社:重版文化整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7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山與食欲與我(15)
作者:信濃川日出雄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13
$ 11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北海道親子遊:跟著雪倫愛出走!交通X食宿X景點,大人小孩都說讚的行程規劃全書!(暢銷最新版)
作者:雪倫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4-03-21
$ 31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