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這本教科書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其構思與撰寫主要是希望增益相關領域大學部、碩士班和博士班學生之學習成效。透過本書,讀者將能夠檢視有關政策過程的不同理論假設、行動者之間的資源和權力分配、政策決策與其在真實世界的運作及結果。在過去的十五年當中,本書的分析框架已被不同國家的學術同儕廣泛應用,舉凡: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德國、瑞士、烏克蘭、英國、墨西哥、秘魯等。當然,因應各國不同的制度環境,迄今也發展出七個略有不同的版本。本書最早以法文寫成,其後並有英文等其他語文之譯本,我們很高興在此向全球的中文使用者呈現本書的正體中文版。
本書的基礎,是瑞士公共行政學院IDHEAP 多年來教學與研究之具體成果。相較於其姐妹機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IDHEAP 聚焦在公部門。事實上,發起籌辦IMD 和IDHEAP 的雀巢公司,當初之所以倡議創建這兩個獨立但相輔相成的機構,就是因為該公司當時的主政者Enrico Bignami 先生相信公、私部門的治理與管理同等重要,但屬性又有所不同。承襲這樣的思路,我們認為應該把公、私部門(國家與市場)之間的關係納入公共政策分析的範疇。我們相信一個有效能的政府才能確保市場機制的良好運作,這是因為國家及其公共政策必須保障財產權(例如專利)、確保私人公司之間的公平競爭(例如反托拉斯法)、糾正市場失靈(例如降低環境污染之外部成本)。
本書涵蓋理論、實務、相關的實證研究成果,與公共政策有關的實務工作者可以將本書視為一本指引或手冊。全球化使得各國政府之政策與國際組織之規範相互影響,而本書的寫成,也是我們陪伴、培力日內瓦、洛桑眾多國際組織的反思與沉澱。因此,本書充分整合了與多層次治理有關的辯論與論述,並重新思考國內(在地)政治與國際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期待把這一套分析工具傳授給學生,幫助他們在既定的背景脈絡之下(不論是國際、國家、區域或地方等不同層級),完成與公共政策有關的實證分析。本書所揭櫫的分析框架已被應用於數百項實證研究,這些研究旨在具體瞭解政策行動者、他們在政策週期中的決策、以及他們集體行動的效果。相關的實證研究所涵蓋的領域則包含(但不限於):環境、農業、教育、國防、社會、勞力市場、土地使用計畫等。這些研究的發現與結果,已經被用來協助現實世界中公、私部門行動者,進而改善政策的制訂與執行。
Peter Knoepfel,瑞士洛桑大學與瑞士公共行政學院榮譽教授
Corinne Larrue,法國東巴黎大學教授
Frédéric Varone,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
Michael Hill,英國新堡大學榮譽教授
譯者序
自1990 年代以來,臺灣社會經歷了獨特的民主轉型過程與新自由主義所帶來的私有化浪潮。然而,這些機遇和挑戰,對臺灣社會與其政治體制所造成的利與弊,仍需要從更多元的視角加以檢視。當重新審視新自由主義的呼聲在國際上已逐漸得到共鳴,臺灣當然也不能自外於世界,特別是當新自由主義已經在許多面向影響攸關眾人福祉的公共政策。
本書對於臺灣讀者的重要性有三。首先,本書向臺灣讀者引介不同於美國的歐陸視角,這些從歐陸經驗所累積的洞見,或許能帶給臺灣讀者不同的刺激。其次,本書提供相關組織場域中的具體案例,從而能夠促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和反思。第三,相較於其他側重於政策的公共政策教科書,本書對於政策行動者有更多的著墨。本書原作者認為:因為是這些行動者在制定、詮釋、實踐政策,所以如果有關行動者的討論付之闕如,那麼我們對於政策的全方位理解也將因此而受限。
期待本書正體中文版的譯介,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啟發臺灣讀者,除了能運用本書所介紹的分析框架,從不同的觀點切入審視不同政策脈絡的運作機制和意識形態,也能為臺灣下一階段公共政策的形塑與討論,帶來更多元的思辨。本書譯稿的完成,正值2020 年的百年大疫,介於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臺灣,也來到攸關未來發展的歷史分水嶺。如果我們對於公共政策的想像,不是只有威權國家的社會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這兩種選擇,那麼來自歐陸老牌民主國家的觀點與見解,或許能夠在此時此刻為臺灣帶來更多的可能。
2020 年臺灣的防疫成就在國際上已是有目共賭,面對攸關未來長遠發展的公共政策,我們應該也要有信心,走出一條更適合臺灣的道路。
曾健准,瑞士洛桑大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