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欲望,其實在探索愛。」
∎深探男人「性」與「心」的真實故事。
∎預防暈錯船、遠離有毒情感、重獲親密的關鍵指引。
這些錯把欲望當成愛的男人,
身為女人,她看他們是徹頭徹尾的渣男!
身為心理師,她卻聽懂他們壓抑的不安:「我真的能夠愛嗎?」
/
對男人而言,女人強大得不可思議。
這些男人,他們如此渴望愛,又倉皇地逃避愛,
以掩藏內心不見光的脆弱。
臨床心理師布蘭蒂開了一家以性諮商為主的心理治療所,原想幫女人找回幸福,沒想到上門的是眾多懷著難言的祕密,前來「告解」的男性:
.「愛究竟是什麼,你能告訴我嗎?」──他背著迷人的女友,到處撩妹、沉迷一夜情。
.「只有在按摩的小房間裡,我才能確認自己不是失敗者。」──他宣稱深愛著妻子,但又為何情色按摩成癮?
.「我再也不敢相信女人……」──個性內向的他,老是要求未婚妻假裝跟別人偷情,這令他興奮。未婚妻再也受不了這種扭曲的性幻想……
成年人的愛往往被層層包裹,多少女性有機會從男性視角探索親密關係的問題?又有多少女人能透過男人自身來了解男人?
身為臨床心理學博士及心理師,布蘭蒂陪伴案主們一片一片地卸去武裝、釋放壓抑──他們其實都渴望愛與被愛,卻用錯方法而自傷,更重傷了心愛的人。
另一方面,透澈地洞悉男人欲望的真相,亦幫助布蘭蒂坦誠地面對她分合不斷、糾纏難解的感情,辨清自己內心的真實渴望。
∎沒有男人能做我們的拯救者、我們的依靠。
∎讀懂男性在親密關係中的想法和行為,讓我們真正為自己所愛,自信地做出選擇。
本書特色:
●臨床心理學博士根據真實執業經歷改編,還原「性諮商」的會談現場:
【1】幫助讀者極少見地,從男性視角探索欲望與愛的問題,從男人口中得知他們的心聲和想法,終於能聽見男人如此坦露,而不只是想像。
【2】本書為讀者們,尤其是女性讀者,提供關於欲望與關係動力的全新視角。
●作者(布蘭蒂.恩格勒博士)說明:
【1】本書並非要說明關於男人的所有問題,我都知道答案;也不是要教女人改變男人,獲得完美愛情;更不是指行為、態度不符社交禮俗的男人都是渣男。書中記錄了我身為心理師對這些男人的專業分析,並記下身為一個女人對他們言行的反應,也記錄了我的自我成長與探索之旅。
【2】在書裡,我不會原諒他們做出的不良行為,也不會替他們辯護;並非要讀者同情他們,也不會勸各位原諒這樣的男人帶來的傷害。我想請各位見證這段探索男人「性心理動機」的旅程,以及他們在過程中的發現和進步。
【3】書裡提到的男人,就是平常的男人,任何人的男友、丈夫、兄弟和朋友,都可能跟他們一樣──他們是我們都認識的男人,也是女人想要了解的男人。
●「不只是男人,也包含女人,都可以隨著書中的各種提問,進行一場內心自我探索的旅程。但願你我皆能在這場旅程中,嘗試貼近深處的脆弱,接納這樣的自我,給自己一個機會,做出選擇與真正的改變,成為更真實與自在的自己。與此同時,也才有能力知道如何與所愛之人,好好地在一起。」──摘自羅子琦諮商心理師〈推薦序〉
●「這本書很有意思,除了作者分析很精采以外,特別的是她也很誠實地談論自己對個案的反應,而不是掩飾自己人性的情緒。非常欣賞這種誠懇,這是很罕見的特質。」──柚子甜(心靈作家)
●本書的事件與對話皆根據真實人物的真實經歷所改編,例如將幾位案主的故事整合成一個獨特案例,隱去了所有案主的實際姓名和個人背景,而以其他的姓名與資料代替,以維護其隱私。書中提及朋友們的姓名、興趣等也都經過改編。
特別推薦:
●【專文推薦】
羅子琦(諮商心理師)
●【強力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俸鋼(精神科醫師)
.柚子甜(心靈作家)
.海苔熊(Podcaster / YouTuber / 諮商心理師)
.曾寶瑩博士(性治療師)
.路隊長(Podcast「好女人的情場攻略」主持人)
作者簡介:
●【臨床心理學博士】
布蘭蒂.恩格勒(Dr. Brandy Engler)
臨床心理學博士,執業臨床心理師,專長為性諮商、關係議題。「Silver Lake Psychology」心理治療所創辦人。
應邀於國際知名的電子及平面媒體受訪、開設專欄,如:《泰晤士報》、《紐約郵報》、美國全國公共電台、線上《哈芬登郵報》,與《柯夢波丹》(Cosmopolitan)、《魅力》(Glamour)、《費加羅夫人》(Madame Figaro)等雜誌。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大衛.蘭森(David Rensin)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被譽為「特別擅長講故事的男人」。著有《我不是真的在這裡》(I’m Not Really Here)等廣受好評的書。
譯者簡介:
李菲
1987年6月14日生。畢業於湖南師大外國語學院,獲CATTI三級筆譯證書。
譯有《力量源自內心》(Within You is the Power)、小說《饑饉湖》(Starvation Lake)、《父與子》(中譯英)等近四十部作品。
章節試閱
「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男人往往會對我訴說他們真正想要什麼。
通常,他們會坐在會談室的沙發上,自覺地抬起頭來,毫不猶豫地告訴我:「我想隨心所欲地找不同的女人。」「我想要多人運動。」「我想要激情。」還有人說:「這位小姐,你分析得太多了。」
無論如何,我對他們的無情「審問」似乎揭示了他們內心的複雜感受。
●【迴避孤獨的男人】
麥克的經歷是個有意思的案例。他膽大心細,喜歡嘲笑我的奇怪分析理論,用簡單卻很難反駁的邏輯質疑我。
「我的下半身總是不安分,離不開女人,這樣有問題嗎?」他問。他會暗地裡偷笑,總說我太嚴肅,但我並未拿他的需求開玩笑,而是認真以對。
我:「你怎麼知道你需要女人?」
麥克(微笑):「你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我就是知道啊。」
我:「那你知道,你想要女人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嗎?」
麥克:「不知道,心理師。女人經過身邊時,我想的就只是跟她們搭訕,這令我興奮。」
我:「好吧,你感覺很興奮。我們來了解一下你說的『興奮』是什麼意思。我認為有活力是很棒的,這樣我們的感覺會更敏銳,會覺得自己精力充沛。然而,你也有挫敗感,所以你才會來找我。這是為什麼?」
麥克:「因為我已經四個月沒和女人親熱了。」
我:「你希望女人對你做什麼?」
麥克:「擁抱我,喜歡我,和我打情罵俏、聊天……」
我:「好的……這麼說,你很孤獨?」
麥克:「是的,是真的。我就是沒有真正承認過這一點。」
我:「你很孤獨──承認這一點,讓你有什麼感受?」
麥克:「悲傷。」
我:「有什麼好悲傷的?」
麥克:「這讓我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
我:「因為你在迴避自己的感受,所以你對女人的欲望聽起來像是一種衝動。我猜,你一定為自己的衝動和欲望找了很多不同的藉口。」
●【錯把欲望當成愛】
麥克就像我的許多案主一樣,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顯然他並未意識到自己是孤獨的,但是他的身體產生躁動,這是一種生理感受。
麥克與前來諮商的其他男性一樣,我得清楚地理解他們的欲望,也就是他們的感情渴望。
在進行心理諮商工作時,我經常見到這類型的人,他們都曾經感情受創,可能是因為與戀人分手,或是戀人移情別戀,也可能是因為失去了摯愛的人等。這些案主因而深感受傷,有時難過、悲傷,有時情緒濃重。但不久之後,他們對異性的渴望會變得很強烈,或者陷入愛中,無法自拔。
性諮商的必要性就在於:我知道這種欲望和愛不是真的,但他們不知道。
我們的腦中有許多控制和壓抑痛苦情緒的辦法,比如讓自己麻木、自我隔離、將感情投射至別的人和事物等。情欲的變化更有意思,人就像失去了正常的情緒感知,心裡生出的不是迷惘或害怕,而是像擁抱了全世界般的愉悅,但這並未平息感情和情緒,而是「改變」了它們。
我試圖讓案主們明白如何深入地了解自己「行為的動機」和「情緒、感情的變化」,雖然明知這很掃興。
麥克對女人既有渴望,也有焦慮,這是他的課題。但如果他繼續相信這份幻想,那他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找的。
正如各位讀者所見,麥克不知道自己是孤獨的。我們也會在後面的內容讀到,這種孤獨感還會被其他事物掩蓋。
●【自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麥克的案例證明原始渴望的重要性。原始的生理渴望常與其他欲望一起出現。
為什麼感情會起變化?為什麼不去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並且為此努力?為什麼要建造複雜的感情迷宮?
讀完接下來的這段對話,你就會明白:要了解自己的欲望並為此努力,為什麼並不容易。
麥克:「我只想上床,對談感情沒興趣。為什麼和女人有關的事這麼複雜?為什麼女人總是想要談感情?為什麼總有感情摻雜在男女關係之中?女人就不能像男人一樣嗎?」
我:「你問過別人這些問題嗎?」
麥克:「沒有,我不想為這種事煩惱。找女人很難,接近她們也很難,要明白她們的暗示更難,我可不想自找麻煩。還是找小姐輕鬆。」
我:「嗯,你這種處理方式聽起來很不錯。」
麥克:「只是我很難找到我喜歡,而且能完全配合我做的女人。」
我:「你想要做什麼?」
麥克停頓了一會,看起來有些不自在。他轉開目光,不停地變換坐姿,然後說:「哈哈哈!你問得真直接。」
我:「除了上床,你也希望有親密的互動?」
麥克停頓了一下,說:「對,我想要擁抱、親吻之類的互動,就像普通女人會做的那樣,你知道的。」
我:「彷彿她也想要,而且也需要?」
很多男人都有這種想法,我聽過許多類似的言論。
麥克:「是的。」
我:「你需要觸碰,需要與人接觸,需要一份感情。」
麥克:「我很孤獨,但我並沒有試圖尋找愛情,心理師。」
我:「記得你告訴過我,有位朋友建議你『郵購新娘』,我覺得這個主意很適合你。」
麥克:「什麼?為什麼?」
我:「這個方法很實際,你不用找小姐,也不用刻意接近女人,你說過這對你來說很困難。」
麥克:「買一個女的?別人會怎麼看我?」
我:「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這只是你的選擇、一項權宜之計,但是能幫助你脫離困境。而且,她會聽你的話,當你有性需求時,不必費心去找別人,她會完全配合你。」
麥克:「她最好能完全配合我,這很棒,擁有一個完全屬於我的女人。嗯哼……不過,不對!這樣她就會一直在我身邊,如果我不想跟她約會怎麼辦?如果我們沒有共同話題怎麼辦?她甚至可能不會說英語。」
我:「不會說英語,對你也有好處。」
麥克:「心理師,你真討厭。我想找一個能讓我快樂的女人。我想擁有一段感情!你為什麼不說我需要學著控制對女人的恐懼?你的建議真瘋狂。我想離開了。」
我:「瘋狂?我是在用你的思考邏輯來想。你為什麼生氣?」
麥克:「你說我需要買女人,說我得不到自己的女人。」說著,他移開視線。
我:「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這話是你自己說的。」
麥克停頓一下,然後微笑著問:「激將法?」
我:「沒錯。」
麥克:「你真討厭。」
我:「別這樣,你太可愛了。我知道你會如願的,你覺得呢?」
麥克的願望和幻想不僅顯示他對女性的焦慮,也表達了他想克服這種焦慮的渴望。他一直這樣幻想著,也明白這種想像站不住腳。他說他真正想要的是一段感情,但問題在於他不擅長與女人相處,並且害怕她們,因此他熱衷於花錢買性服務,這樣自尊就不會受到挑戰。他試圖證實這一點,聽起來很合理。
是的,男人可能想滿足性欲,但麥克找性服務顯然並不只是因為這一點。
我的許多案主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是因為並未好好地認清自己真正渴望得到什麼。他們常常渴望獲得某些東西、突然想體會某種感覺,幾乎不假思索就行動。
我的目標就是教他們在欲望湧現時,先停下自己的行動,好好去想想這個問題:「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男人往往會對我訴說他們真正想要什麼。
通常,他們會坐在會談室的沙發上,自覺地抬起頭來,毫不猶豫地告訴我:「我想隨心所欲地找不同的女人。」「我想要多人運動。」「我想要激情。」還有人說:「這位小姐,你分析得太多了。」
無論如何,我對他們的無情「審問」似乎揭示了他們內心的複雜感受。
●【迴避孤獨的男人】
麥克的經歷是個有意思的案例。他膽大心細,喜歡嘲笑我的奇怪分析理論,用簡單卻很難反駁的邏輯質疑我。
「我的下半身總是不安分,離不開女人,這樣有問題嗎?」他問。他會暗地裡偷笑,總說我太...
作者序
【推薦序──羅子琦諮商心理師】
那深埋的脆弱,如何出土?
──愛的表達,不該流於某種表面形式;愛的連結,無須流於在檯面下尋求。
執業十九年來,諮商室裡,案主的性別比例,一直是女性多於男性的。對於這樣的性別比例,早期我為此感到慶幸,因為我總覺得男性是很難一起工作的族群。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半不被期待分享與描述感受,他們被要求剛強和解決問題,因而和這樣的案主諮商時,往往是挑戰更多。
然而,隨著實務經驗的積累,讓我對於如何和男性案主工作,有著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閱讀布蘭蒂.恩格勒博士(Dr. Brandy Engler)《男人的祕密只跟心理師說──一名性諮商師與那些男人不言的欲望迷霧》一書,總讓我頻頻點頭──不僅是在實務經驗中的共鳴,也對於作者在不同篇章故事中,揭露自身情感經歷的書寫,感到欣賞與欽佩。
畢竟,心理師自身的狀態如何,往往也會是諮商歷程中的工具之一。心理師承載著案主的故事,引導案主探索其述說背後,內心深處的情感、恐懼是如何地影響他們……倘若心理師自己抗拒面對脆弱,自然也很難穩穩地引領他們往內心深處去探尋。
●【通往內心深處,解鎖創傷與脆弱的路徑】
性,往往不只是性。
隨著書中不同案主的故事發展,你會看到性的背後,都有他們脆弱的一面。
也許,你會認為男人的性與愛總是分開的,可能也很難認同那些宣稱性愛分開的男人們,其內心可能存在著難以承認的脆弱。往往就是這樣,男人用性愛分離(或就是好色等)來隔離或保護內心脆弱之處,而女人也以此來作為性與背叛的歸因。這樣的結論,似乎簡單、容易多了,卻從來不會是解決關係困境的根本之道。
布蘭蒂.恩格勒博士試圖表達「所有的欲望表現,無論多扭曲,都有跡可循」,換言之,皆是一道道通往內心深處,解鎖難以承認的創傷、脆弱的路徑。
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之下,多數人皆不容易面對脆弱,當我們選擇以壓抑、否認、隔離來逃避時,那個被否認存在的脆弱,便成為某部分的分裂自我,它不會消失,並且將以其他方式存在著……
當你的愛情故事裡,遇上另一半的性問題,或是在關係裡遭逢性的困境時,總會引發許多的不知所措,甚至不禁懷疑:「他是真的愛我嗎?」但其實也是在自問:「我還能夠愛嗎?」
確實,「愛」一點也不容易。愛與浪漫不一樣,它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能力。
●【隨著書中提問,進行自我探索】
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不只是男人,也包含女人,都可以隨著書中的各種提問,進行一場內心自我探索的旅程。
但願你、我皆能在這場旅程中,嘗試貼近深處的脆弱,接納這樣的自我,給自己一個機會,做出選擇與真正的改變,成為更真實與自在的自己。與此同時,也才有能力知道如何與所愛之人,好好地在一起。
【推薦序──羅子琦諮商心理師】
那深埋的脆弱,如何出土?
──愛的表達,不該流於某種表面形式;愛的連結,無須流於在檯面下尋求。
執業十九年來,諮商室裡,案主的性別比例,一直是女性多於男性的。對於這樣的性別比例,早期我為此感到慶幸,因為我總覺得男性是很難一起工作的族群。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半不被期待分享與描述感受,他們被要求剛強和解決問題,因而和這樣的案主諮商時,往往是挑戰更多。
然而,隨著實務經驗的積累,讓我對於如何和男性案主工作,有著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閱讀布蘭蒂.恩格勒博士(Dr. Brandy Engle...
目錄
●【推薦序】那深埋的脆弱,如何出土? 文◎羅子琦(諮商心理師) 009
●【前言】他們是我們都認識的男人 012
本書提到的男人,他們既不是變態,也不是行為不軌的禽獸,
他們就是平常的男人,
任何人的男友、丈夫、兄弟和朋友,都可能跟他們一樣。
他們是我們都認識的男人,也是女人想要了解的男人。
●「愛是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026
有的男人將女性視為滿足自己需求的人,不斷找女人。
他們需要獲得女人肯定,以為這就是「愛」,並引以為傲,
否則便感到沮喪,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這種「過度自戀」是對感情關係最大的傷害。
●「我和她們只是普通朋友。」 058
在感情中,「決定去留」的黃金問題:
1他是替你的生活增添活力?還是讓你的生活失去活力?
2你喜歡和他在一起嗎?真正享受他的陪伴嗎?
3他會在經濟上給你支持嗎?
4你和他在一起,是為了愛,還是為了滿足你對愛的幻想?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滿足你的自我? 你為什麼要和他在一起?
●「女人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浪漫?」 074
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為你迴避了自己的感受,
此刻你不曉得該怎麼做,其實就是內心在提醒你:
重新開始探索自己的需求,承擔相應的風險,面對關係中的不確定性。
你必須關注自己的內心。
●「我害怕被妻子發現我的脆弱。」 104
我們對愛都懷有恐懼感,這種恐懼通常潛藏在內心深處,
平常幾乎感受不到,只有墜入愛河後,我們才會察覺。
然後我們會懷疑自己能不能接受愛,自問是否配得上這份愛。
何不將這種恐懼感當作一種「慶祝」?
慶祝你找到讓你真正有感覺的人。
●「為什麼要談我的傷心事?」 144
親密行為向我們傳達著某種訊息,
就像在一塊空白帆布上作畫,人們將內心活動透過親密行為表達出來,
有人畫上愛與歡愉的圖像,
有人則無意識地發洩過去的創傷和痛苦──男性常常如此,
因為他們極少直接發洩情緒,也沒有機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在家裡,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172
有些人想要永遠享有極致的歡愉體驗,
但在感情關係中,這種期待顯然不切實際,
並且混淆了「幸福」與「熱情」的涵義。
事實上,只有我們自己投入生活,才會有幸福感。
●「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190
許多人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是因為並未仔細地認清自己真正渴望得到什麼。
當欲望湧現時,不妨先停下行動,好好地想想這個問題: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討厭她,因為我愛她。」 198
讓男人惱怒的是,他們每天都感覺自己非常需要女人的愛,
卻又不相信女人能夠給他們想要的。
這樣的態度,其實反映了對「愛」的渴求,
他們想與女人建立真正的感情,卻用錯方法。
●「我很愛我女友,但她太無趣了。」 216
男人總是在掙扎:到底是選擇自由地與許多女人交往?
還是選擇從一而終的夫妻生活?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當男人因恐懼而做出「單選或複選」的抉擇時,註定要失敗。
●「心理師,我對你動心了。」 240
我們在尋找伴侶時,應該問自己的十個重要問題:
1他是如何面對感情和情緒的?
2他能夠處理好憤怒和悲傷的情緒嗎?
3他是會發脾氣,還是將這些情緒掩藏起來?
4他是會主動處理,還是會嚥下這些情緒?
5他如何因應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壓力?
6他能夠接受愛和給予愛嗎?
7你們能夠相互扶持嗎?
8你們能成為彼此的避風港嗎?
9即使你讓他感到挫敗、你們的生活並不如意,他也能保持對你的愛嗎?
10他能否不沉迷於愛裡無法自拔,而是「在愛裡找到自己」?
●「我不相信女人。」 280
一旦學會接受自己對感情的恐懼,
接著就是要克服這些恐懼,改變才會發生。
當恐懼感出現時,我們要意識到它,並且不做出過度反應,
在過程中,要一直對自己說:
「這會過去的。」
●【結語】「愛」是人性最核心的部分 305
我們都可能因愛受折磨,但我們仍然需要愛。
陷入恐懼、拒絕接受感情,無法保護我們不受傷,
但這也是我們需要接受的最重要的經驗:
要學會愛,就要學會承受愛帶來的痛苦,
關於愛的一切都有美感與傷痛。
●【推薦序】那深埋的脆弱,如何出土? 文◎羅子琦(諮商心理師) 009
●【前言】他們是我們都認識的男人 012
本書提到的男人,他們既不是變態,也不是行為不軌的禽獸,
他們就是平常的男人,
任何人的男友、丈夫、兄弟和朋友,都可能跟他們一樣。
他們是我們都認識的男人,也是女人想要了解的男人。
●「愛是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026
有的男人將女性視為滿足自己需求的人,不斷找女人。
他們需要獲得女人肯定,以為這就是「愛」,並引以為傲,
否則便感到沮喪,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這種「過度自戀」是對感情關係最大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