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看啟蒙運動的開展,現代性的宗教批判使得基督教聲名掃地。但在很向十九世紀的柏林,施萊爾馬赫卻從對宇宙的直觀、情感以及深深地紮根於人性的內在神性之超越來解釋宗教,深深打動了當代蔑視宗教的有教養者的心靈更漸次創立了具「現代典範」的基督教信仰體系,讓宗教再次以其宗教性而非形而上學和道德的形式進入到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之中。
這種響著重心靈、情感和直覺的神學對於漢語傳統的直觀與情感合一的思維方式及人文主義的精神非常切合,能為漢語神學提供不可或缺的寶貴養料。
作者簡介
施萊爾馬赫(1768 ~ 1834) Schleiermacher,Friedrich Daniel Ernst
德國基督教新教神學家,哲學家。生於布累斯勞(現在波蘭境內)。幼年入教會學校讀書,1785年入巴比神學院,後入哈雷大學讀神學和哲學。1794年後在柏林等地任牧師。以後擔任過哈雷大學、柏林大學神學教授。他以個人的主觀情感來說明宗教的起源及其普遍性, 必然性,認為宗教是“從有限中獲得的對無限的感覺”,宗教就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絕對依存感”。他認為這種情感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基督教裡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他還以神學思想為中心,探討了歷史、倫理、哲學等方面的問題,對新教神學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著有《論宗教》、《基督教信仰》等。
譯者簡介
鄧安慶
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和訪問教授,現兼任上海市倫理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德國哲學、西方倫理學、宗教哲學、應用倫理學。曾發表論文和譯文八十多篇。近著有:《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讀叢書─哲學卷》、《康德、黑格爾哲學在中國》(合著),《文化建設論》(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