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網路書店5星好評──
第一本全方位培養兒童自主性的圖解之書!
法國神經兒科發展中心創辦人、神經心理學醫師,
集結兒童發展、心理學、教養等專業領域工具,
有效培養語言、動作、情緒、行為、學業與社會自主性,
陪伴孩子自動自發、調節情緒、制定計畫、勇於挑戰!
◎打開能獨立思考、有主見的大門,
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採取主動、積極學習,成為發現者!
如果說智力、情感潛能是孩子學習、理解世界的土壤,那麼「自主性」就是學業表現的關鍵要素。兩位兒童神經心理專家深耕神經發展領域多年,整合兒童發展、心理學與各種教育理念系統,提取具體實用的方式、豐富多元的工具,讓孩子「自己動起來」,培養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8個正向教養策略,與孩子善意溝通,安定親子雙方的內心
・8項鷹架理論實例,培養孩子積極主動、規畫與情緒調節的能力
・認識蒙特梭利關於語言、動作、秩序、社會化、感官探索、小物件的6個敏感期,讓孩子進一步發現、理解世界
◎豐富多元的圖表插畫×實用的心理學技巧,
有效協助幼兒、學齡兒、青少年掌握6大領域的自主性!
良好的情緒和自我管理能力,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學業表現及成就感的關鍵要素!書中針對0~15歲的孩子,提出不同階段培養自主性的具體建議,啟動孩子的6大自主能力!
★語言自主性:在0~3歲分齡給予不同刺激,陪孩子正確使用語言、表達需求
・認識幼兒語言的發展。
・依階段陪伴孩子進行歌唱、說故事、模仿、簡單指令、角色扮演、編故事、提問&討論等各種活動。
★動作自主性:提供組織和計畫方面的具體協助,學會管理時間、規畫每日行程
・將日常任務分解成許多動作,並鼓勵孩子參與分工、模仿。
・以24小時制的視覺時鐘、週曆、倒數計時器、例行常規表、任務表格等工具,協助孩子進行例行事項與時間管理。
・依年齡安排2~12歲的家事責任,自己起床、洗澡、採買、料理、收拾、打掃⋯⋯讓孩子越來越有責任心和成就感!
★情緒自主性:學會掌握自身需求與感受,透過表達釋放壓力、鼓勵自己
・和孩子一起當偵探,以情緒溫度計歸類感受、分析強度。
・使用憤怒&憂慮&恐懼調節表與測量儀,偵測觸發情緒的因子與強度,細緻掌握情緒飆升的狀態,找到調節應對的解藥。
・以正念冥想、減壓空間、煩惱吞噬者、蝙蝠俠效應等工具,讓孩子與自身的情緒風暴打交道,理性思考解決方法。
★行為自主性:管理挫折與焦慮,培養自信、恆心並激發動力
・以榮譽罐記錄小小的勝利時刻,幫孩子增強自信。
・陪孩子學習挫折管理,學會延遲滿足需求,並採取正向態度平息挑戰行為。
・認識面對焦慮的9種策略,正向思考!
★學業自主性:提高國小~國中生的內在動機,成為掌握自己學習和理解的行動者
・認識可用電量、動力量尺圖表與休息策略,讓孩子理解頭腦的運作方式與保持效率的方法。
・以RER法、CPARTI法、FOCUS法、SMART法增加學習效率,提升計畫能力!
・善用14種記憶形式、11項記憶要領,加強學習成效。
★社會自主性:發展出理解他人想法與感受的能力,培養思辨精神、有效溝通
・8種日常生活情境&認識表達自身觀點的10個關鍵,訓練認知的柔軟度,讓孩子自在有禮地守護自己的觀點。
・運用遊戲訓練實際對談技巧,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
・針對幼兒園、國小、國中階段,提出問題解決輪盤與SODAS法,陪伴孩子面對複雜的社交情境,提出分析與解方。
研究顯示,父母陪伴孩子發展自主性,就是孩子未來學業成就與個人發展的跳板!本書透過日常事務,提供精準又簡單的建議,適用於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
【本書特色】
1.依不同需求介紹豐富多樣的輔具,協助孩子有效率地進行日常的例行事項、做好時間與情緒管理。
2.針對口語障礙、閱讀障礙、拼寫障礙、動作協調障礙、計算障礙、專注力不足與自閉症類群障礙等兒童,給予個別建議與輔助工具。
作者簡介:
潔西卡・薩芙-貝德柏(Jessica Save-Pédebos)
兒童神經心理學醫師,主修臨床心理學及神經心理學。執業十四年來,陪伴許多有學習障礙以及神經發展障礙的孩子。她於巴黎羅伯-德布雷教學醫院的神經兒科擔任門診醫師七年期間,同時進行臨床與科學研究;她也是巴黎NeuroRivoli神經兒科發展中心的創辦人之一。
安卡・芙洛雷亞(Anca Florea)
心理及神經心理學醫師,專長為兒童與青少年的學習障礙與神經發展障礙以及精神病學。她在巴黎NeuroRivoli神經兒科發展中心任職六年。在Bicêtre教學醫院神經兒科服務的八年期間,於神經炎疾病中心擔任神經心理學家,並取得實際臨床與研究資歷。
譯者簡介:
孫祥珊
來自台南,台大社會系畢業,任職於信鴿法國書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張旭鎧(阿鎧老師)/兒童職能治療師
凱若/暢銷親子書作者
廖笙光/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孩子能夠自動自發,是許多父母夢寐以求的事。如何讓孩子在整體的發展中,充分展現他的自主性?父母在放手與信任之間,讓孩子對於切身事物燃起自我的責任感,將讓整個生命舞動起來,讓孩子的人生更精彩。」──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培養孩子自主性不僅能讓孩子在生活中自律、學習上主動,提高做事效率,也讓父母更安心。良好的情緒管理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及問題解決效率。這本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的教養書,將幫助父母快速理解與有效應用這些原則。」──張旭鎧(阿鎧老師)/兒童職能治療師
【法國讀者強力推薦】
「這是一本很容易閱讀的書籍,內容包括多元的想法與豐富的資源,可運用於每一天,強力推薦給各位爸爸媽媽閱讀。」──Fnac網路書店讀者
「這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的書籍,書中沒有繁雜的文字,還搭配可愛的插圖,資訊十分完整。書中的敘述方式很容易理解及運用,建議和執行方式都很實用,是一本可以反覆閱讀運用的書籍。」──讀者Emilie D.
「插圖很漂亮,我非常喜歡版面的設計!這本書提供許多支持親子的技巧&工具,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解決孩子獨立所必需的執行功能。內容非常具體,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但這也是一本可以根據當下需求來挑選想法的書。我非常推薦!」──讀者Philippe F.
名人推薦:【誠摯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張旭鎧(阿鎧老師)/兒童職能治療師
凱若/暢銷親子書作者
廖笙光/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孩子能夠自動自發,是許多父母夢寐以求的事。如何讓孩子在整體的發展中,充分展現他的自主性?父母在放手與信任之間,讓孩子對於切身事物燃起自我的責任感,將讓整個生命舞動起來,讓孩子的人生更精彩。」──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培養孩子自主性不僅能讓孩子在生活中自律、學習上主動,提高做事效率,也讓父母更安心...
章節試閱
Chapter 1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我們已經理解,想讓孩子培養自主性,家長的支持態度十分重要。接下來,我們要探討「依附」作為自主性的基礎,並說明嬰幼兒先天具備與外界溝通及探索世界的能力。然後我們會提出具體的作法,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活動、物品以及具備時間觀念。
◆依附:自主性及自尊的根基
根據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的理論,嬰兒是一種「關係型生物」,天生具備呼喚「依附對象」(最主要照顧者)的內建行為,並強化與後者的關係,因為這攸關他的生存(例如進食)。事實上,依附行為是嬰兒的安全感基礎,使其接下來得以「脫離」、去探索世界。嬰兒越是感到安全,越對自己有良好的自尊,也能對他人懷抱信心,並具備探索世界的勇氣──這些都讓他能發展自我、成為自主的人,行為和情感層面皆然。這就是所謂的「安全感型」依附模式,而此外還有迴避型、焦慮矛盾型、混亂型等依附模式。
◆與生俱來的逐步自主能力
許多研究顯示,從出生開始,小小孩就擁有引領自己逐步自主的超能力。此連續階段在孩子身上都相同,只是有各自的步調。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一位以教學法聞名的醫生,她於羅馬為弱勢社區的孩子成立兒童之家,在那裡觀察孩子,並建構她的教育方法。她注意到每個孩子都具備獲取知識的先天能力,我們只需提供安全的環境、適合孩子年齡的創意材料,就能讓他成為自身學習的主要驅動者。瑪麗亞.蒙特梭利提到,零到六歲是「敏感期」,這段時間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地吸收與其發展有關的資訊。
★敏感期的各個階段
・語言敏感期(約2個月到6歲):在這段期間,孩子會吸收周遭的各種語言。
・動作敏感期(約18個月到4歲):在這段期間,孩子會增進身體平衡並發展小肌肉。
・秩序敏感期(約0到6歲,巔峰期是一歲半到兩歲左右):在這段期間,孩子會自我定位,並為世界建構一個形象,常會花時間將物品排序、分類。
・感官探索敏感期(約1歲半到5歲):在這段期間,孩子會透過觸摸、傾聽、觀看、嗅聞、品嘗去認識世界,也學習並發展自身的五感。
・社會化敏感期(約2、3歲到6歲):在這段期間,孩子會觀察並複製周遭人們的行為,以便融入環境並歸屬其中。
・小物件敏感期(約1歲到3歲):在這段期間,孩子對抓握和觀察細小事物(如小石子、昆蟲、碎屑)的興趣增加,這能幫助他認識周遭世界並使感官更趨敏銳。
你可以看到,小小孩天生就具備能力,能以自己的步調往自主邁進。對於探索世界的渴望,會激發孩子對環境的興趣,讓他透過語言和肌肉運動機能,進一步發現、理解世界。
◆語言能力的發展
◇出生開始
嬰兒會對聲響做出反應,也會認出胎兒時期聽見的父母聲音,並用動作(定睛注視、改變姿勢、兩個月左右開始微笑)及發聲(叫、嘴巴出聲)做出回應。
父母重要的是和嬰兒產生安全感的接觸(輕撫、搖晃、懷抱、撓癢癢、使用輕柔的聲音),並用話語向他描述身邊發生的事(動作、情緒等)。
◇3個月起
寶寶開始發出漸趨複雜的聲音(「啊啊啊」、「哎」、「叭叭叭」),也就是所謂的牙牙學語。他們對周遭有越來越多的反應,亦會大笑出聲。
在這個階段,寶寶喜歡有聲音和發光的玩具,喜歡我們唱歌或用嘴巴發出各種聲音,並為他指出周遭物品的名字。
◇7到10個月
寶寶開始發出越來越多變的音節。他們用叫聲吸引注意,模仿成人抑揚頓挫的音調,並發展與成人對話的能力。
父母可以歌唱並模仿童謠的動作,稱讚寶寶(用動作和話語對他說:「你好棒!」)、玩遮臉躲貓貓遊戲,告訴他身邊人和物的名稱,還有大人正在做什麼動作。可以給他看有聲書、圖畫書、觸摸書等。
◇12個月左右
寶寶開始發出簡單的字,如「媽媽」、「爸爸」、「睡覺」、「喂」、「要」、「不要」。他們的話變多,會假裝打電話、模仿通話的樣子;理解的字越來越多,並且會觀察大人的反應;也會用動作表達,尤其是用手去指。
想要多刺激寶寶的語言能力,你可以和他一起看書、說故事給他聽、聽簡單的童謠(例如「頭兒,肩膀,膝,腳趾」)、唱歌、跳舞,帶他在屋裡走動並告訴他碰到的物品名稱(「這是椅子,這是床。」),或是模仿動物或東西的聲音。
◇16至20個月之間
孩子開始使用更多的字(介於6到20個之間),並漸漸開始將字連起來(像「娃娃睡覺」)。他們會藉由複述成人的話增加字彙量,這也是他們發現「不要」的時期(比「要」更常講!)。
我們可以向孩子解釋越來越多事情,像是問他在做什麼或看到什麼,給他簡單的指令,向他解釋書裡的圖,以及環境中的物品與慣常會做的活動是什麼,或是當你與他在戶外玩耍時,教他身體的部位名稱、各種情緒的名稱。你也可以將他的用字,組裝成正確的句子給他聽。
◇2歲起
孩子可運用的字彙增加到約50個,大多是他日常的物品;可以組二、三個字的句子,也會提出要求,並用名字稱呼自己。
因為孩子的語言與成人越來越接近,親子間的對話變多了。可以讓他做圖像的活動(陪他描線條、畫形狀)、益智遊戲(如賓果、記憶遊戲卡、配對遊戲卡、嗒寶等),一邊口頭描述進行的活動。
◇3歲起
孩子的字彙量在400到900之間,他們的句子越來越長;學會用「我」自稱並使用形容詞,會唱歌,差不多會數到3,也會開始編故事。
這個年紀的孩子會開始問很多問題,回答他們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時間)。你可以讓他們進行分類活動(例如動物類、水果類、食物、顏色等)、角色扮演。為他們唸更長的故事,或用任何東西和他們一起編故事,並提問、討論各種事情來鼓勵他們說話。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很喜歡與他們相伴!
◆幫助自主動作的方法
有規律的環境有助於孩子自行開始一個新動作,並採取主動的態度:把物品放在他唾手可及的位置(例如他的餐具組,方便他自己擺上桌),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及規畫任務。小小孩通常會要求自己來,但執行上遇到的困難很容易讓他氣餒。父母的一些具體協助,能幫助他建立自主性及自信心。
◇鼓勵他參與分工及模仿
第一步,給他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讓他玩耍。例如:一個裝有不同材質的籃子、梳子、曬衣夾、空瓶、木製餐具⋯⋯等,可以訓練他的動作協調及關於生活物品的運用,進而滿足他模仿的需求,並有助於他探索周遭的環境。除此之外,環扣小提箱、拉鍊、鈕扣也可以讓他練習相關的動作。若想教他參與家務分工,可以在孩子的可及之處,如冰箱或食物櫃,放置他的早餐或點心材料。你還可以利用畫好的餐墊,以鮮明的顏色表示每種餐具的擺放位置。
也可以在出發採買前給孩子任務清單,讓他記住幾樣他負責的清單物品(從二、三樣開始,循序增加,以讓他成功完成任務為前提)。孩子通常會十分積極主動(有自己的小推車、把貨架上找到的商品擺出來),並對能幫到爸媽而感到驕傲。這個任務整體來說非常有益:它講求記性、組織能力,以及選擇性專注的能力。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為他準備一張以圖片顯示的購物清單(可列印或剪貼商品圖片,或直接將部分包裝保留起來下次使用)。
◇將日常任務分解成許多動作
身為成年人,許多一般性的任務如穿衣、整理房間、做作業,都理所當然也輕而易舉。但對孩子來說,這些任務都非常複雜而且抽象,在他眼中可能有如要跨越一座高山般困難,讓他頓失勇氣,只想逃避。要完成一項任務,孩子必須清楚各個步驟,以及從何開始,這對他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
要培養孩子自己開始一系列動作(例如穿衣、刷牙)的能力,父母需要協助他將動作排出步驟,並確實記錄下來。你可以把步驟圖貼在牆上,讓他能夠自己開始!在Hoptoys網站(www.hoptoys.fr)上也可以找到許多分解動作。有條理的環境對於孩子習得自主性是非常有幫助的,孩子也能證明自己可以照著步驟完成,這會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至於整理房間,若有方便他使用的箱子、籃子,執行起來會更加容易。用玩遊戲的方式,會讓任務更加有趣,你可以播放振奮的音樂或用計時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挑戰!
◇時間管理
時間定位感非常重要,孩子因此能規畫並預期接下來的活動。缺乏時間定位感的孩子會感到迷失,進而產生壓力,對父母也會更加依賴。
網路上有一些影片,教你如何用24小時制的時鐘自己做視覺時鐘(例如YouTube頻道MiniMouns)。這種時鐘的鐘面可以呈現一天當中的不同時刻,標示出該時刻幼兒要做什麼的圖示(一般時鐘對六歲以下的孩子太抽象了)。
另外,法國益智玩具品牌Oxybul也有推出教學手錶,有助於五到六歲的孩子學習時間判讀(它以顏色區分時針與分針,並將12小時與60分鐘的刻度一併呈現在錶面上)。
同樣地,週曆也能提供孩子時間安排的參照。例如在益智玩具品牌Oxybul可以找到讓孩子確認日期、季節和天氣的週曆。你也可以自己製作,加上他週一到週日所進行的活動圖示。滑動式週曆是另一種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用視覺取得資訊(如果一般的週曆會讓他感到迷失的話)。你也可以借助童謠,讓「今天星期幾」的概念自動化。
此外,你可以在孩子的書包別上登山扣環,用來掛留言板,提醒當日要帶去上學的物品(取決於星期幾、上課科目、是否在校午餐或安親時間等)。
Time Timer倒數計時器可以將時間的流逝視覺化,讓極為抽象的時間概念變得具體,你可以善用這項工具幫助孩子理解時間。剛開始時,建議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學習使用,比較不會感到壓力,例如問:「你覺得洗澡會花幾分鐘?院子走三圈要幾分鐘?把玩具收到玩具箱要幾分鐘?」等等。Time Timer也可以讓活動與活動間的轉換變得容易,因為它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並且明確標示一項活動的終止:只要事先告訴孩子,當計時器響起,他就必須停下手邊進行的活動。從小使用計時器有很多好處,漸漸地,它會成為一個工具好夥伴,對孩子有效率地進行日常的例行事項和時間管理,都很有助益。
◇例行常規的好處
研究證實,例行常規的建立對孩子如同支架:它讓孩子樹立生活中的目標並依步驟達成,能增強孩子的自信、減少孩子(以及父母的)心理負擔。利用圖像呈現例行事項,能讓孩子有機會在大人協助下,自己依步驟完成目標。
・如何建立有效的常規
首先,必須確認要達成什麼目標(自己準備出門上學、整理房間、按照食譜做一道料理等),接著將目標分解成實際的步驟,條列下來。讓孩子參與制定這個圖像化常規,會讓他更有動力實踐,若是特別為他量身打造的更好(例如:孩子可以與你一起選擇要用哪一組刷牙步驟圖,或套用他最喜歡的偶像照片)。
接著,為步驟設定所需要的時間,並教孩子使用Time Timer倒數計時器;也可以在步驟中穿插一個趣味活動讓整體更吸引人(例如:跟狗狗玩5分鐘),也可以和孩子排列歌曲清單當作時間管理的提示(換音樂表示進到下一個動作)。最後,和孩子規畫任務成功的獎勵清單,這會強化他接下來幾天自動開始進行任務的動力。
一開始,先陪孩子開始這套步驟,並熟悉步驟間的轉換;漸漸地,如果他自動進到下個步驟(甚至自己啟動第一個步驟)就熱烈誇獎他。例行常規的執行對孩子的主動性是非常好的訓練,能讓孩子在支持下學會自主開始一項行動。
◆自主任務表格
對於非常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得到讚美或重視的孩子,使用獎勵表會是不錯的方式。獎勵表的目的不是為了一口氣給太多任務(孩子會因此感到氣餒),而是提供一系列他已經會做的事項提醒清單,至於比較複雜的事項,則是讓他理解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做(家長也要考慮:任務是否符合他的年紀?步驟是否要分得更細以便執行?)。
可參考「聰明熊貓兒童獎勵表」(Le tableau de récompenses Smart Panda)或是書中的任務表,都充滿趣味,能讓孩子參與他想完成的家事。在大人的協助下,讓孩子自己設立目標,每次完成就可以得到一顆星星(星星累計後可以獲得獎勵,例如:全家的桌遊時間、指定想吃的餐點、邀朋友來家裡玩等等,視其興趣而定)。當該常規完成自動化,便逐漸減少獎勵(或提高難度),並轉換其他目標。
這些目標必須是實際且可達成的,才能鼓勵孩子的自信心。
總的來說,孩子從小便具備發展自主行動的許多能力。提供他規畫及時間管理上的具體幫助,能讓他得以啟動、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日常的各項任務!在規律的環境及大人的關注鼓勵下,自己做的動力成為可能。與其命令孩子,不如採取合作的模式,後者更會讓孩子想要動起來。讓孩子能夠做選擇,藉此肯定他參與的能動性,這會讓他對整件事更有責任心,也增強他的自信。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情緒及行為管理,你會學到相關技巧,能幫他增強自信,並將情緒轉化為前進的力量。
Chapter 1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我們已經理解,想讓孩子培養自主性,家長的支持態度十分重要。接下來,我們要探討「依附」作為自主性的基礎,並說明嬰幼兒先天具備與外界溝通及探索世界的能力。然後我們會提出具體的作法,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活動、物品以及具備時間觀念。
◆依附:自主性及自尊的根基
根據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的理論,嬰兒是一種「關係型生物」,天生具備呼喚「依附對象」(最主要照顧者)的內建行為,並強化與後者的關係,因為這攸關他的生存(例如進食)。事實上,依附行為是嬰兒的安全感基礎...
作者序
序/啟動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的自主性,對家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課題。父母投注心力,絕大多數是希望孩子能透過各方面發展達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未來在情感、學業及社交生活上充分感到幸福。
希臘文中,「自主性」(Autonomie)由「自我」(Autos)及「法則」(Nomos)組成,這個詞因此意指個體遵循自身的行為規則來自主行動的能力,是自我認同的建構要素之一。引導孩子獨立自主,便是為他敞開通往成為「有主見、有獨立想法的個體」的大門。
本書提供的建議旨在制定策略,不只強化父母的育兒技巧,也鞏固孩子的自信心。從嬰幼時期開始,自主性能透過父母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建立起來。能夠自主,便是對自己人生採取主動。孩子要成為主體,除了透過自身經驗的累積,也需要周遭關愛的目光,讓他在有安全感的框架中建立自我重視感。身為父母,意味著既要提供適合孩子不同層面發展所需的探索環境,又要以非常具體的方法來引導他發展自主性。我們將透過整本書說明這些技巧,分別處理語言、動作、情緒、行為、學業及社會方面的自主性。
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始於日常微小的舉動,透過循序漸進,承擔每個年齡階段適當的責任──孩子就是這樣建立起學習動力的。培養他面向世界、主動參與的態度,能讓孩子成為一位發現者。自主的孩子能發展出解決生活各方面問題的策略,並學習調節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除了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建議,父母瞭解孩子心理和認知的發展也很重要。因此我們在本書會提到神經發育過程,特別是兒童大腦在與外界互動時逐步建立網絡的方式。我們會看到,執行功能對兒童生活各方面的自主性發展佔有決定性的作用。
事實上,這種認知功能對適應環境、進行目的導向的行動是不可或缺的,它使「調節行為並瞄準目標」成為可能。若說孩子的智力和情感潛能是學習、理解周遭世界的營養土壤,執行功能就是學業表現的關鍵要素。
菲利普.大衛.澤拉佐(Philip David Zelazo)等心理學家,將執行功能分為冷、熱兩種,「冷執行功能」反映認知決策(主要包括抑制衝動的抑制能力、工作記憶及應變能力),「熱執行功能」則牽涉情緒、動力、社交行為的管理,特別是能夠延遲滿足即時需求、考量到他人想法,以及運用「社會過濾器」的能力。
◆情緒及行為管理(熱執行功能)
・情緒控管
理解自身情緒並控制強度
・自我控制
引導自身行為、處理挫折感
・動力
精力管理及維持注意力以達到終點
・做決定
能夠在有情緒的狀態下做出選擇
・社交行為
視情境調整自身行為、運用社會過濾器
◆認知決策(冷執行功能)
・開始、啟動
能夠不倚靠他人啟動,採取主動
・計畫、規畫
制定循序漸進的行動計畫
・抑制衝動的抑制能力
過濾和剎車的能力
・靈活性
改變觀點,根據情境調整解決方法
・工作記憶
能夠同時記住並處理數種訊息
即使先天遺傳因素對執行功能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後天環境也同樣重要:父母精進支持孩子自主的方法,絕對可以產生不可否認的功效。因為大腦的可塑性,讓執行功能得以透過經年累月而鍛鍊、強化。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訓練越早開始越好(即便執行功能的發育會持續至成年)。執行功能靠的是神經迴路,而前額葉皮質的發育,則對神經迴路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家長幫助孩子自主的態度,包括有策略性地讓他多當主動的一方,以及放手讓他在成人的注目及鼓勵下獨自做事。我們在這層意義上採取瑪麗亞.蒙特梭利的方法:「幫助我,讓我自己去做!」或是格言說的「在鑄鐵中成鐵匠」(「做中學」之意),後者也符合自主性和動機教學法。好的策略對孩子的動機養成將會是非常有力的驅動器,並且能強化他個體的效能感。
前言/什麼是自主性?
◆正向教養的重要性
「直升機家長」(Helicopter parent)一詞,源自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Haim G. Ginott)的著作《父母與孩子之間》(Between Parent and Child)。這個用語接著由福斯特•克萊恩(Foster Cline)和吉姆•費(Jim Fay)在1990年理論化,指的是在孩子上空「盤旋」、一有問題就俯衝去協助的父母。即便出發點是好的,這種掌控和過度關心的行為,卻會妨礙孩子本身自主性和自信心的發展。
會想保護自己的孩子、為他找尋最好的是正常的,但真正的挑戰在於相信孩子有能力實現自我。正向教養法提供很有益的觀點,讓我們了解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同時,引導他培養自主性。這種方法建立在善意的溝通、確認孩子的需要以及尊重他的情緒上,並提供一個結構化但靈活的環境,能夠讓孩子內心感到安定。以下舉一些實際的例子。
★正向教養法的育兒策略
・確實傾聽孩子:接收他的情緒,避免投射自己的情緒。如此有助於尊重和同理的溝通。
・在豐富多樣的環境中,提供刺激孩子探索的活動。
・給孩子選擇,而不是替他決定。你鼓勵的是積極合作而非消極控制。
・善用讚美魔法:當孩子完成一件你希望他經常做的事,要明確地稱讚他。例如:「好棒,你自己把車子收進玩具箱了!」
・為行為畫出明確的界線:在家庭會議中,一起制定家裡遵守的規則,並用肯定句提出(至多四至五條規則,且符合對該年齡合理的期待)。向孩子解釋不遵守規則,會造成什麼樣的邏輯性後果(而非訴諸處罰)。
・用正向語句,清楚地提醒你對他的要求。如果孩子不照做,再將其導向希望的舉動(例如:「在家裡要好好地走,出去玩你就可以用跑的了。」)。
・當他做錯事或搗蛋了,教他如何做出彌補(而非處罰)。如此能增強他的能力感和責任感。
・最重要的是,明確表達出你對他的信心:「我相信你會有辦法的。」
◆鷹架理論
父母鬆開日常的控制,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行動,對親子雙方都是好的。你可以用其他方式陪伴他,而不是幫他完成諸如穿衣、整理等瑣事。更有建設性且更有意義的作法,是幫助他自我實現、自行培養各種技能,並為他感到驕傲。「放手」不代表「放棄」,相反地,是提供一個有架構、有刺激、有愛的環境,讓孩子在其中有行動的自由。鷹架的概念有助於理解如何參與孩子的自主性發展。
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的活動和任務,理想而言,應當對他的執行功能產生刺激,並維持在他的「近側發展區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對你孩子現階段的能力而言,這些要達成的動作,對他是有點困難度的挑戰。給他的任務要能刺激他,但不至於讓他陷入困境(Berk & Winsler, 1995; Blair & Raver, 2015.)。此時,你的鷹架教養態度對他的需求會是適切的支柱。
◇鷹架實例
教孩子一個新技能,首先要盡可能接近他年紀所對應的能力。接著一步一步勾勒出他所需要的輔助程度。我們可以先詢問他是如何分析目前面臨的問題(問他是怎麼想的)。接著,有需要的話,可以用口頭解釋如何進行。最後,有必要才實際操作給他看。舉孩子拼拼圖為例,當他向我們求助時,如何回應?重點是引導他,注意不要馬上介入太多,視他自行解決此問題的能力來調整作法。
這樣的教養態度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執行功能(尤其是計畫、解決問題的能力)。藉由提供選擇,並認可孩子的觀點,可以強化他的個人效能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支架可以在多種待學任務中,透過漸進式調整支撐:一開始經常介入,然後漸漸退出。就像學騎腳踏車的輔助輪,它讓孩子能夠穩穩地開始,等到孩子的平衡感和運動技巧增強,輔助輪就非必要了。許多日常挑戰都適用這樣的介入法,像是學繫鞋帶、做三明治、收拾書包⋯⋯等等。
根據鷹架理論,孩子的執行功能和自主性的培養,是建立在父母的行為之上(Roskam, Stievenart, Meunier & Noël, 2014.)。家長確實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榜樣,所以必須自我要求關於積極主動、組織規畫、彈性以及情緒調節的能力。身為家長,培養並訓練自己的執行功能,就是幫助孩子的方式之一。
序/啟動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的自主性,對家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課題。父母投注心力,絕大多數是希望孩子能透過各方面發展達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未來在情感、學業及社交生活上充分感到幸福。
希臘文中,「自主性」(Autonomie)由「自我」(Autos)及「法則」(Nomos)組成,這個詞因此意指個體遵循自身的行為規則來自主行動的能力,是自我認同的建構要素之一。引導孩子獨立自主,便是為他敞開通往成為「有主見、有獨立想法的個體」的大門。
本書提供的建議旨在制定策略,不只強化父母的育兒技巧,也鞏固孩子的自信心。從嬰幼時期開始...
目錄
序/啟動孩子的學習能力
前言/什麼是自主性?
Chapter 1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依附:自主性及自尊的根基
•與生俱來的逐步自主能力
•語言能力的發展
出生開始|3個月起|7到10個月|12個月左右|16至20個月之間|2歲起|3歲起
•運動機能的發展
•幫助自主動作的方法
鼓勵他參與分工及模仿|將日常任務分解成許多動作|時間管理|例行常規的好處|自主任務表格
Chapter 2 情緒與行為管理的支持技巧
•溝通與情緒
•情緒和行為的調節
找出觸發情緒的開關|情緒管理的輔具和活動|心理和情緒的靈活度|將情緒作為再生能源|自信心的培養|處理挫折與焦慮|面對孩子反抗和挫折的策略|管理焦慮的方法
Chapter 3 培養學業自主的方法
•小學階段的作業與自主性
家長面對作業的態度|專注度的變化和自我認識|暫停、內在對話對後設認知的重要性|成為掌握自己學習和理解的行動者
•執行能力發揮超能力
整裝上路|注意力與抑制力的訓練|計畫能力與組織能力|靈活度|工作記憶和記憶方法|不同的記憶形式
Chapter 4 社交技能的培養與自主性
•社交行為管理
理解他人的想法|解讀非話語的社交線索|與他人有效溝通與表達自我|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解決社交問題
Chapter 5 學習&神經發育障礙與自主性
・兒童神經心理衡鑑及解讀
・孩子被診斷出執行功能障礙,怎麼辦?
增進對執行功能作用的理解|增進對執行功能作用的理解|符合個案需求的輔具
結語
序/啟動孩子的學習能力
前言/什麼是自主性?
Chapter 1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依附:自主性及自尊的根基
•與生俱來的逐步自主能力
•語言能力的發展
出生開始|3個月起|7到10個月|12個月左右|16至20個月之間|2歲起|3歲起
•運動機能的發展
•幫助自主動作的方法
鼓勵他參與分工及模仿|將日常任務分解成許多動作|時間管理|例行常規的好處|自主任務表格
Chapter 2 情緒與行為管理的支持技巧
•溝通與情緒
•情緒和行為的調節
找出觸發情緒的開關|情緒管理的輔具和活動|心理和情緒的靈活度|將情緒作為再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