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2台灣領導人該讀的一本書!
陳菊
在我看到這本書之前不久,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根據統計,死亡、遺體無法辨認者及失蹤者共七百四十九人,至少二萬四千九百五十人被迫撤離家園,十八所中小學學童無法回到原本學校上學,產業損失超過一百六十億新台幣。
而不幸的巧合是,莫拉克風災這年正好是九二一大地震十週年,十年來,兩場重大的災難,考驗台灣社會的防禦與復原能力,也考驗著治理者的智慧。面對莫大的天災,我們不禁心頭會浮出一個又一個的疑問:下一個十年還會有這樣重大的災害嗎?天災是否會再度因為錯誤的決策,而演變為人禍?而面對下一場不可預期的挑戰時,我們的領導者,是否能擁有足夠的睿智與責任感,帶領國家走出困境?為政者須自量、自反、自省,我們不能永遠只是號稱「懷著最大的善意」,然後繼續做下一個錯誤決策。
讓我們翻開這本書,細讀作者提到的造成錯誤決策的四大陷阱,一邊反省自己是否有「誤導性的經驗」,是否有勇於建言的幕僚團隊,作為「預防對策」(safeguard)機制的一環。我藉由本書,審慎檢視自己可能的決策盲點,而我相信台灣眾多政治領導人,也應該開始找出他們自己的盲點,這是一本台灣領導人應該閱讀的書。
台灣目前的政治文化,普遍上來說,還需要更睿智與更有責任感的態度,以客觀、公平地聽取所有聲音、資訊。而在此天災人禍不斷和金融風暴襲擊的動盪時代,我們更應當落實這樣的精神。希望十年後有讀者再度翻開這本書時,能發現最終我們確實有從其中汲取智慧,做出正確的決策,讓國家走到更好的境地。(本文作者為高雄市長)
媒體推薦:
推薦序1不出錯的決策,是好決策的第一步!
朱立倫
「?什麼優秀領導人仍然會做出錯誤判斷?」是本書開宗?義便提出的核心議題;這問題每出現一次,便在我心中警醒一次。是的,誠如書中前言所提:「令人惶恐的是,就算是睿智又有責任感的人,擁有最充分的資訊、懷著最大的善意,還是有可能做出大錯特錯的重大決定。」這真是一語道出了所有決策者在面臨重大決策時的忐忑心情。
忐忑的原因在於做好決策是項高度挑戰。民主社會中,各項政策都必須攤在陽光下,接受全民的檢驗與司法監督。政策決定的神祕面紗退去之後,常令決策者無所適從,因為很少有同一決策,可以同時滿足不同群體的期望,而所謂的「好決策」,更經常因評論者的不同背景而顯得莫衷一是。所以清雍正皇帝也慨嘆:「為君難」,也就是決策難。因此,我非常贊同本書作者的觀點。政治也好、商業也罷,一項原本藉由經驗、預判可以相對單純的邏輯思考流程,卻常因過程中注入利益、情感等人性因素,導致決策錯誤。類似的故事,幾乎不斷在我們周邊上演,因此,特別值得每位擁有決策權者引為參考。
但是,要做個好的決策真的那麼困難嗎?我相信,只要能夠尋得有效防錯的決策模式,絕對可以大幅降低拙劣決策出現的機率。誠如書中所言,任何理論都無法讓錯誤決策絕跡,但絕對有辦法把出錯的風險降到最低。不出錯的決策,是好決策的第一步。
本書結合美英三位教授的專精與經驗,呼籲決策者在下決策之前,都應該先停下來多想一下,是否落實了決策防錯的四道防線,就像幫決策過程打預防針一樣,從最可能出現漏洞的地方,有效防患於未然。對於整日埋首決策的各界領導者而言,本書不啻提供大家另一道思考的空間,深值一讀。(本文作者為行政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