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何時開始學習?專家如何學習,而他們的學習和非專家有何不同?教師和學校在課程、教室設定和教學方法上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學生最有效地學習?
《學習原理:心智、經驗與學校》提供在心智、大腦和學習歷程方面令人興奮的新研究成果,還有上述問題及一些其他問題的解答。書中統整許多科學領域的新資訊,從學習過程中的神經運作歷程到文化如何影響人們看見什麼和吸收哪些資訊,很清楚地讓我們更明瞭「知」的意義。
編者們檢驗了這些科學的發現,還有它們對我們教什麼、如何教,以及我們如何評量孩子和成人的學習所造成的影響。從研究成果到教室應用的嶄新建議,探討理論和理解如何能化成行動和實際的教學,也因此在教室活動和學習行為之間,建立起真正的連結。
本書是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中的兩個委員會:行為和社會科學委員會及教育委員會的工作成果。開端是學習科學發展委員會一個兩年研究計畫的成果,之後NRC另外組成學習研究暨教育實踐委員會進一步探討落實方案,他們的研究結果以How People Learn: Bridg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為標題,於1999年6月出版;現在的增修版(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2000年8月出版)則是根據原本的架構,在發現、結論以及未來研究的規劃上做了一番延伸。
譯者簡介
鄭谷苑(翻譯致謝~第5章,第10[前半]~11章)
台灣台北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原大學心理系,研究專長為認知心理學與心理語言學,主要教授認知心理學、心理實驗法和心理語言學概論等課程,愛好文學。譯有:《追蹤亞當夏娃》、《愛在暴力公園》(遠流)及《健全的社會》(志文)等書。
郭俊賢(翻譯第6~9章,第10章[後半])
成大地球科學系畢業,政大教育碩士。曾任學術交流基金會助理研究員,目前為自由工作者。譯有:《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遠流)、《如何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心理)、《行為科學統計學》(雙葉)及《當代社會研究法》(學富)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