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能照你自己的方式去過你的人生。
——克里斯多福.摩利(Christopher Morley)
所有事物的起源和存在本質僅憑藉一種力量,而這股力量背後是具有意識和智慧的心靈。
當我們被迫走上一條和我們內在意志或真正的自我不一致的人生道路時,我們常常會自我破壞。這本書所要探討的,是學習如何運用你內心的力量和你個人的能量,不論你想不想,去改變你的人生。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黑幼龍
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陳俊欽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專業推薦!
人生是一場艱難的奮戰,有許多人充滿壓力、感到沮喪、極度焦慮、過度肥胖、飽受驚嚇或是憤怒難耐。難道我們就註定得過這樣的生活?
約翰.麥奎爾博士特別加強語氣回答「不」,「任何人、甚至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夢想中的生活。」在這本書,他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用循序漸進的手法塑造他獨特的處理程序,包括真人故事,有關人們如何克服真實問題、並且迅速且深刻地讓自己尋回真實且快樂的人生。
本書將會告訴你:
1你如何成為你(你的個性、價值觀、感覺、習慣、信念、以及行為),你如何創造你自己的現實生活,還有為什麼要改變它如此困難。
2 擺脫那些我們根深蒂固的信仰和真理,進而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
2 尋回你內在強大的力量(人生來的真正本質),其實你已經擁有改變及轉變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以及如何利用「綜合」方法執行,然後,免於受苦地過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傳遞讓他人知道。
約翰.麥奎爾博士提供了簡單、有力、以及臨床上經過證實的技巧,用來創造個人的改變和轉變,同時規劃出一條實際可行的途徑,幫助我們重新發現自己內在強而有力的力量。
作者簡介:
約翰.麥奎爾博士(John McGrail, PhD)
約翰.麥奎爾博士是一位臨床催眠治療師、自我提升專家以及心靈教師。由於終其一生都渴望了解人類的本質及靈性,在他自我提升╱激勵的研討會及工作坊中,透過和上千位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及學生共事當中獲得的經驗和智慧,他融合而出自己獨特的引導方法。
約翰.麥奎爾博士認為人生應該是充滿樂趣的,但人們普遍相信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因此不快樂的人比比皆是。作者本身也不例外,他在二、三十歲時是一個緊張、不安、煙癮很大,很不快樂的人,他的婚姻關係不好,離婚收場,但所幸他自幼對科學、哲學和神學有廣泛的興趣,在康乃爾大學時也有生物學及心理學的基礎,這些學習與探索提供他自我成長的重要養分,不僅讓他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也使他決心成為幫助他人的心理治療師。
由於作者從多種領域學科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因此他提出「綜合」(Synthesis)的概念及作法。他取徑於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物理學、哲學、神學、靈性學、形上學等不同觀照世界的方法,讓各種觀點相互映照,我們可以更接近「真實」。
他的著作和專業見解常見於《柯夢波丹》雜誌(Cosmopolitan)、《紅皮書》雜誌(Redbook)、《悅己》雜誌(SELF)、醫療網(WebMD)、強健生活網(LIVESTRONG.com)、旅遊生活頻道(TLC)、MTV音樂頻道以及許多其他媒體。
他的個人網站是www.drjohnmcgrail.com及www.hypnotherapylosangeles.com。
章節試閱
精彩內文-1
當我們被迫走上一條和我們內在意志或真正的自我不一致的人生道路時,我們常常會自我破壞。這樣的問題反覆出現在職業選擇上、生活方式上甚至在人際關係上。社會集體意識的驅使著自我的壓抑,尤其是猖獗的本位主義,那是一種貪婪的渴望,透過競爭、物質上的所有物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來達到和自我相反的認可。
物質上的財富以及社會地位和知名程度(無論是如何獲取的),似乎是現在普遍流行的「成功」標準,我們的社會絕大多數就是用這樣的標準去評斷一個人的價值,每個人也都進而這樣評斷自己。我們生來就被告知或引導我們必須活得比別人更好、更有錢、更受歡迎、更漂亮、還有更性感……等等。如果當我們不想這麼做時,或者基於任何理由我們無法符合這些期望的時候,我們的自我認知就會自我破壞,然後披上「失敗」的斗篷。
有許多人會屈服於外在的眼光和壓力,漸漸學會透過別人的期待和對我們的看法,比如做什麼樣的工作、賺多少錢、住在哪裡、或是開什麼車,來評斷自我價值。屈服的結果就是徹底失去個人的快樂還有對自己人生的滿足感,長期下來,就會造成壓力、憤怒、沮喪、焦慮或缺少自尊,甚至是成癮的行為或者造成不正常的關係。許多人會選擇默默接受這一切,認為它們是無法改變和避免的,這就是人們和當代社會打交道必須付出的代價。
現今的社會,還有一種普遍的信念,就是人生本該是一場充滿挑戰、試煉、挫折還有苦難。對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來說,縱使大環境充滿了困境、痛苦,我們還是必須克服困難,全力以付,然後試著存活下來,我們無法僅是享受和慶祝其中美好的過程,或者在過程中感覺滿足。我們是一個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或「結果論」的教條養育下長大的,但是這樣的教條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一種看似永無止盡且普遍的負面思考透過媒體向我們撲來:「一場災難……細節將在下一個整點播出。」我們在各個方面尋找立即的滿足來平復任何讓我們苦惱的問題。很顯然地這樣的療癒效果並不是那麼好。
其實,我們正在和自己交戰。我們和恐怖主義、饑荒和數不清的新舊疾病交戰,而且其中有些我們認為已經消失的疾病正在再度出現。我們正在和其他不人道的事件交戰:貧窮、不公平、偏見、族群意識……等等。令人難過的是,我們似乎未能贏得其中的任何一場戰爭。因此,身為社會及身為個人,我們飽受驚嚇、感到沮喪、充滿壓力、極度焦慮、過度肥胖、夜不成眠、而且憤怒難耐。
隨時隨地,都有一種看似持續的憤怒暗流正在悶燒,而且準備要在最輕微的挑釁臨時爆炸。當紅燈變成綠燈時,只要多拖延一秒,你就可以預期自己後面會有一整排失去理智的駕駛,狂按自己的喇叭,在心裡對你破口大罵。從什麼時候開始,短短幾秒鐘竟然能引起那麼大的憤怒?實際上損失短短五秒鐘的時間,他們到底在氣什麼?又打算要做什麼?到底是有沒有這麼地匆忙的?每個人究竟是要衝到哪裡去?終點線又在哪裡?
一個黨派打敗另一個黨派贏得選票之後,上千位敗選的「支持者」在街頭暴動、點燃火焰並且破壞所有物。與其說這是忠誠,不如說這是發洩他們怒氣的藉口。
我們同時也在繼續進行幾十年無拘無束的貪婪,為幾乎前所未見的國際經濟危機感到苦惱。同時,我們也在見證一個持續成長的環境危機,許多人認為無法挽回的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
如果人類繼續走在這條道路上,似乎很有可能我們個體和集體的心靈、我們個體和集體的健康和健全,以及地球本身的健康和健全,都必定而且將會進一步走向瓦解的邊緣。
許多以人類存在主題為題的作家,他們會反映無數科學家和環境專家令人恐懼的處境,這些學者專家實際上正在預測,這個星球歷史上的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或許即將來臨。這次大滅絕將不會是某些天然災害的結果,可能會是人類自己造成的結果。
真的是這樣嗎?這是我們的失樂園嗎?你們,還有我們,難道註定得過著痛苦、殘破、分離或是更糟的生活嗎?
不,我們的樂園並沒有失落,失落的是我們自己。而且容我再說一次:不是這樣的,你和我未必註定如此,你我都可以找到自己一條尋回內在真實自我力量的路。你我都可以創造一個充滿快樂、健康、活力、愛、和平和安全的人生。你我都可以消除自己的孤立狀態,回到我們天生且渴望的平衡以及富足狀態。
這裡提供一種有效且有力的方案,我把它稱為「麥奎爾的量子綜合方法」(McGrail Method of Quantum Synthesis),或者可以簡稱為「量綜療法」(OS Therapy),甚至再更簡單一點,稱為「綜合」(Synthesis):這是一種簡單、實用且有力的途徑,可以幫助你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這整套哲學思考觀點的一個中心宗旨(麥奎爾方法的第一條法則),就是人生應該要充滿樂趣。隨著我們一起開始這段閱讀的旅程,你就會找到答案。
精彩內文-2
在我唸國中、高中、大學的時候,每逢暑假我會到我叔叔經營的本地公立高爾夫球場打工,擔任球場維護人員。球場維護人員是個工作團隊,成員都是本地小孩,很多人從國一國二就開始來這打工,當跑腿小弟、或者清洗高爾夫球車和任何的雜工。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工作任務難度也隨之提高,最終我們的工作是看管整個高爾夫球場:修剪草皮、澆水、施肥還有林林總總多項繁雜的事務。擔任維護人員是個可怕的暑假打工,你必須在室外頂著大太陽工作,只為了賺些零用錢,你得操作除草機、撒水機、牽引機,甚至開一台老舊的傾卸卡車。這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很膽顫心驚的經驗(至少對當時的我們是這樣)。
就像我提過的,幸運被雇用的孩子,通常每年夏天都會回來打工,我們一起長大,也變成好朋友,不但工作時在一起,等我們考到駕照,開啟了更寬廣燦爛的青春大道後,下班也常混在一起。整個夏天我們幾個形成一個部落、一個社群。
在我大二期末考要結束時,我體驗到思想上的頓悟,並創造了「新哲學」(The
New Philosophy)。「新哲學」並非什麼偉大的創新思想,僅僅牽涉到選擇性注意,專注在事件的好處而非壞處;慶幸自己擁有半瓶滿的水,而非看到有一半是空的。這變成我的思維,也就是說我決定:無論經歷什麼事,我都只看好的一面。對我來說,這像是個遊戲。
我無法清楚記得什麼原因使我有這種想法,可能我受到艾琳阿姨的耳濡目染。她閱讀了恩尼斯特.霍姆斯(Ernest Holmes)所著的心靈科學基礎(Science of Mind),並且持續在生活中實踐正面思考。直到今日,我可以毫不遲疑的說艾琳阿姨(我們都叫她艾阿姨)是我見過心靈最正向的人,我小時候每年夏天都到她在新罕布夏州的小農場渡過快樂的田園時光。
一九七二年夏天,我迫不及待從學校回到康乃狄克州,和我的好哥們分享我的發現。在我們到球場工作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到一家叫哈瑞的酒吧燒烤店喝一杯,那是我們最愛去的酒吧。那天晚上我們喝了好幾大壺的冰啤酒,我向我的同伴解釋和說服她們相信新哲學。有五、六個核心成員決定整個夏天都遵循一個協定:不論發生任何事,我們全體每個人都指看好的一面,學習把持正面思考。
現在想起來這個協定發生在哈瑞的酒吧實在有些反諷的意味,因為哈瑞是我這輩子見過最陰鬱、乏味和負面思考的人,我從未看到他笑過!他也不太喜歡年輕人,每當他送酒過來,總是瞪著我們,然後收走我們的錢。他在這家小酒館營造出來的嚴肅氣氛,常讓我回憶這段往事時不禁懷疑:為何我們以前喜歡去那裡喝酒?不管怎樣,每個人都加入這個協定。隔天,我們一如往常到高爾夫球場報到。
結果那天下了傾盆大雨,像是水整個從天上倒下來!那天我們沒工作,坐在維護大樓裡,互相交換學校生活的趣事,並且慶祝我們找到的好事:雖然我們今天沒有賺到一毛錢,但往後我們有機會彌補並且開始規劃要如何利用我們的夏天。我們每個人都徹底遵守協定,那真是我年輕時最幸福愉快的三個月!沒有什麼可以困擾我們,打亂我們的心情,我們從工作中獲得更多樂趣;我們認識更多女孩子;賺到比以前更多的錢。我期待每一天的到來,即使那天我被分配到苦差事如清理排水溝。整個團體每個人都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我們彼此解決工作上的小缺失,做到完美無缺。我現在才明白當時我們做的事就是用純粹正面的期望圍繞著這個團體、社群和每一個城員,然後吸引力法則回報我們的期望。這真是驚人和有說服力的經驗。
不過,當九月我們各自回學校,我竟然忘了繼續實踐這個協定,又回到了只看到空半瓶水的生活模式和態度,我的同伴也是這樣。升大四的暑假,我們又回到球場工作,面臨即將升大四、畢業進入社會的壓力,新哲學被我們遺忘在過去的美好角落,和前一年相比,我們在一起工作的最後一個夏天,每天像是籠罩在陰影之中。
此後,我不時會想起新哲學的態度和感覺,但都僅有相當短的時間。那年夏天實踐的新哲學只是對吸引力法則的預習,事實上,我花了超過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去發現它的真實本質和學習把它變成我永久性的生活態度,並教導我的諮詢者。
這段往事我學到很多,我了解到我的心的運作方式和它為什麼如此運作──習慣去看空的半瓶。我學到我需要什麼去改變這個機制,改變自己去慶幸還有半瓶水。但是等一下,為何不創造和慶祝自己有滿滿的一瓶水呢?很多人會問:「有可能嗎?」我的答案是:「沒問題,絕對可以。」只要你擁有這個簡單的宇宙法則,並且記住它的中心思想:「同頻共振,同質相吸。」還有:「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的心。」
精彩內文-3
一位在倫敦工作的新聞記者布萊恩.賀伯特(Bryan Hubbard),引用了他最近的研究:〈你的三個身體〉(Your Three Bodies),說明在現代社會中,孤立狀態是最重要的情緒壓力及失落的原因。對大多數人來說,孤立狀態很早就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不像前述那傳統的部落文化,我們的小孩常不會因為自己特殊的天份和才能獲讚賞。他們的天賦也往往不會受到發掘和培育,然後善加利用與社會和諧共處。真實的情況是,大多數的小孩並不被允許擁有一個真實的童年,只能擁有和大多數人一樣的童年。
他們從小就被養育著要與他人競爭、要勝過別人、最好能名列前矛,他們總是被鼓勵要做最好的,要當第一名。他們通常在很小的年紀被迫接受父母為他們選擇的教育、運動或是生涯的路徑。這些尚未成長的兒童難道真的想成為下一個高爾夫球高手老虎.伍茲、空中飛人麥可.喬丹、足球明星大衛.貝克漢嗎?他們真的想要成為某知名醫學博士或是某某名人嗎?事實上,沒有人關心他們真正的需求,他們多半並不想成為父母或社會眼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們卻不得不順從於那些替他們著想的人,但這到底是誰的人生?
幾年前,我和一個叫做提姆的年輕人一起工作,他是從法學院畢業的。他絕望地來找我,希望我能幫忙他通過加州律師資格考試,他之前已經落榜三次了。我經常幫助有考試前焦慮症的學生,且通常都會有很棒的結果,我可以消除對方過多的壓力,建立有力且源源不斷的信心,幫助他集中精神、專注、記憶的能力。考試漸漸會變得比較像遊戲而不是威脅,分數會提升,往往還會提升很多。
在幫提姆做諮詢期間,當我問起他的職涯規劃時,他很快地承認他真正想要的其實是去唸烹飪學校,然後成為一名廚師,可是每次只要提到這樣的想法,就足以讓他的父母氣到跳腳。因為家族幾代以來,每位男性都是律師,他的意志被外在的壓力壓垮了。基於這樣的根本原因他的律師資格考試總是落榜我並不訝異。他並不想走法律這條路,而潛意識裡他更是對自己通過律師資格考試這點沒有信心。事實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你想要你根本不想要的東西。
當我們被迫走上一條和我們內在意志或真正的自我不一致的人生道路時,我們常常會自我破壞。這樣的問題反覆出現在職業選擇上、生活方式上甚至在人際關係上。社會集體意識的驅使著自我的壓抑,尤其是猖獗的本位主義,那是一種貪婪的渴望,透過競爭、物質上的所有物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來達到和自我相反的認可。
精彩內文-1
當我們被迫走上一條和我們內在意志或真正的自我不一致的人生道路時,我們常常會自我破壞。這樣的問題反覆出現在職業選擇上、生活方式上甚至在人際關係上。社會集體意識的驅使著自我的壓抑,尤其是猖獗的本位主義,那是一種貪婪的渴望,透過競爭、物質上的所有物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來達到和自我相反的認可。
物質上的財富以及社會地位和知名程度(無論是如何獲取的),似乎是現在普遍流行的「成功」標準,我們的社會絕大多數就是用這樣的標準去評斷一個人的價值,每個人也都進而這樣評斷自己。我們生來就被告知或引導我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