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如何對抗疾病?注射疫苗到底有什麼功用?
餵母乳對寶寶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自己那麼容易過敏?
遇到新的怪病流行時,該怎麼辦?
本書提供最完整的免疫抗病知識!
如果病毒、細菌是入侵人體的恐怖份子,那麼免疫系統就是對抗這群外敵的大軍。免疫系統除了攸關我們的身體如何抵抗疾病,此外舉凡流感大流行、令人難受的過敏、愛滋病如何危害人體、到底要不要注射疫苗、器官移植能不能成功、癌症如何治療,全都涉及免疫系統的運作。
從辨識敵我、排斥異族、發動攻勢,到劫後餘生,這一連串的過程中,我們見識到免疫兵團不僅武器精良,更是戰略高手;來自胸腺及骨髓所製造的各式淋巴細胞,在全身各處布下天羅地網,隨時準備迎戰侵略者。這支免疫兵團,包括了龐大免疫家族的各個支系:T細胞(狙擊手)、B細胞(機動兵工廠)、巨噬細胞及顆粒白血球(圍剿部隊)、抗原呈現細胞(斥候營)等。它們各司所長又彼此合作,藉由各種細胞介素(傳令兵)連絡訊息,靠著抗體與補體(武器)共同打擊外來者,竭心戮力的護衛我們的身體。
我們平日若能保持飲食好、睡眠佳、常運動、好心情,珍惜、善待這群優異的精兵,才能擁有健全的免疫力,享受美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
肯德爾(Marion D. Kendall)
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之後,榮獲羅氏獎學金,到牛津大學進修。曾跟隨200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肯德爾(Eric Kandel)做神經科學研究。倫敦大學的榮譽教授,目前在英國劍橋的巴布拉漢研究中心(Babraham Institute)致力於胸腺的研究。在寫這本書的期間,肯德爾遇見到許多聰明人士,由於他們的親友正受疾病所苦,那些人到當地圖書館翻遍所有醫學文獻。因而發現,即使沒受過生物學訓練的人,只要有決心,仍然能夠了解深奧的疾病知識,然而如果他們能夠對於人體如何抵抗疾病有基礎的了解,這項任務就會簡單多了。
章節試閱
第3章
一生的免疫計畫
過敏
根據估計,已開發國家中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會對某種物質有過敏現象,大部分是一種過敏性的鼻炎或哮喘,也就是俗稱的枯草熱。醫學界已分離出許多過敏原(會讓敏感體質的人產生過敏的抗原)並詳加研究,它們通常是植物或真菌製造的蛋白質,不過全世界最常見的過敏症狀主要是由貓引起的,其次則是家中的塵埃。
所有的小嬰兒都有可能對食物或吸入性的過敏原過敏,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正在發展。一般來說由於前幾個月小嬰兒只吃母奶或配方奶,因此過敏反應並不常見,但若太快引入新食物,九個月到一歲前的小孩就有可能表現出過敏現象。不過他們的身體會慢慢學習容忍可能導致過敏的物質,並逐漸接受混合飲食,而不會產生任何反應。
大約有百分之二到五的人,長大後仍會對牛奶、花生或海鮮過敏,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兒童患有哮喘,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都還在增加中,其中有三分之一長大後就自然痊癒,但另外有百分之十的成人是在後來才加入哮喘病患的名單。光是1990年那一年,美國地區為治療哮喘所花的醫療費用就將近有三十億六千萬元。哮喘的主要原因是肥大細胞的敏感活化及免疫系統活性延長所造成。
當我們身體第一次接觸過敏物質時,通常還不會出現任何傷害,不過免疫系統已注意到它們的存在了。許多免疫細胞開始活化,一直到B細胞製造出免疫球蛋白,然後在某一階段,可能是身體接觸過敏物質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後,B細胞轉而生產另一種免疫球蛋白E(IgE),這一型免疫球蛋白和其他抗體不同的是,它們可存在體內數月到數年也不會被分解。IgE和肥大細胞及嗜鹼性顆粒白血球結合後,就一直靜待下一次與過敏原的會晤。
一旦過敏原再度進入人體,數秒鐘內就會遇到IgE/肥大細胞,並活化這些細胞。肥大細胞開始釋出顆粒中效力強大的化學分子,其中一種成分為組織胺,組織胺會立刻造成氣管平滑肌的收縮和微血管的滲漏。還有一些分子是在顆粒釋放後才合成的,則有加強組織胺效應的作用,於是受影響的區域開始呈現紅腫的情形,如果情況繼續擴大下去,則可能引發致命的過敏性休克反應。而後期被吸引到那些區域的嗜鹼性顆粒白血球和嗜酸性顆粒白血球,也會引發其他破壞性的免疫反應。
3-1
孕育新生命:
安然待在媽媽的肚子裡
在小生命形成的最初期,主動免疫就是一個必要的防禦措施,而且它的角色會隨著成長而變化。主動免疫的發展是一個精采而重要的故事,因為我們如何對抗疾病,是遺傳自父母的基因、是早期免疫系統的發展、和它每日所面對挑戰等因素綜合的結果。在第1章及第2章中,我們以特定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和手術成果的關係為例,見到遺傳是如何影響身體其他的事件,到了第9章時我們還會更深入討論遺傳因子對晚年一些特定疾病的影響。在本章中,我們則會發現幼兒時期的事件是如何塑造我們的免疫反應,當我們成長時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胚胎如何躲過母親免疫系統的攻擊?
當卵受精後,新形成的小胚胎內帶有來自雙親的基因,由於新生命的組成與母體已有差異,理論上這將對母親造成問題,小嬰兒很可能被母體視為外來物或非我物質。然而,為什麼實際上母親的免疫系統並不會攻擊或摧毀胚胎呢?雖然我們並沒有所有的答案,不過目前已知有數個原因。
當精子進入卵後的一小段時間內,受精卵能躲避被追殺的命運,是因為受精卵是懸浮在輸卵管中,並朝未來將著床的子宮方向飄去。當卵還在卵巢時,卵細胞被一層稱為透明帶(zona pellucida)的物質包裹在外,當卵離開卵巢後,這層物質仍然存在,事實上還因有其他卵巢細胞黏附其上,而讓卵顯得更為膨大。精子可毫無困難的穿過這層覆蓋物,但鄰近的免疫細胞可能因而被瞞騙,認為受精卵並不是外來物質,而未加以攻擊。
然而這層透明帶和卵巢細胞所形成的鼓脹部分,在受精卵植入子宮壁時就會失去,著床的動作也立刻被母體偵測到,並真的展開排斥作用,就像排斥移植器官一樣,這些反應改變了受精卵所處的微環境,可能因此讓受精卵能嵌入子宮組織中,倘若沒有母體的排斥作用,胚胎反而不能植入子宮壁呢。
不過一旦胚胎安全的著入子宮後,排斥反應也立刻停止,胚胎開始發展血管系統,形成和母親血管纏繞在一起、但卻是完全獨立的血液網路,如此一來,氧氣便能傳送到嬰兒的組織,嬰兒的代謝廢物也能經由母體排出。胎盤是母親與嬰兒兩套血液系統最接近的地方,排列在該處血管壁上的細胞,會主動篩濾所有在母親和嬰兒之間流通的物質,除了會讓氧氣進入外,對胎兒有利的分子(例如養分)也可暢行無阻;這些胎盤細胞還阻擋了任何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的母體免疫細胞,像是細胞毒性T細胞(或稱殺手細胞)。
位於胎盤最外的一層細胞稱為滋養層(trophoblast),這層細胞和身體其他部位細胞最不同的地方是,它不帶有任何第一型MHC抗原或第二型MHC抗原(腦細胞是另一個特殊的例外,目的是要降低免疫系統辨識和攻擊未標識細胞的可能)。由於沒有第一型MHC抗原,母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像第1章所描述的辨識敵我,也因此無法傷害胎盤,即使有任何滋養層細胞脫逃進入母體,由於沒有第一型MHC抗原可呈現給T細胞看,也就不會引發任何免疫反應。
當媽媽跟胎兒的Rh血型不一樣時
到了懷孕末期,母親和胎兒都會製造抗體,而且胎兒的抗體很可能透過滋養層進入母親體內,不過它們並不會對母體造成傷害。即使在即罕見的情況下,母親的細胞流進胚胎,通常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因為此時嬰兒的免疫系統還尚未有功能。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在出生時嬰兒和母親紅血球上的恆河猴抗原(Rhesus)是否相同。恆河猴抗原通常簡稱為Rh因子,此名稱的來源是因最初科學家利用恆河猴的血液,來檢查這種抗原的存在與否。
在西歐,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紅血球上具有Rh抗原,他們被稱為Rh陽性,其餘不具有Rh抗原的人則稱為Rh陰性。對非洲人或東方人來說,比例則不同。那些紅血球不帶有Rh抗原的人,有一半機會對Rh陽性的血起反應,然而在懷孕期間,若是嬰兒自父親處遺傳到Rh抗原,而母親又是Rh陰性的話,新生兒就有可能產生溶血現象(即紅血球破裂造成血紅素流到血液中)而危及生命。
Rh陰性的婦女第一次懷有Rh陽性的寶寶時,通常還不會有問題產生,但在懷孕末期或嬰兒出生時,可能因胎盤撕裂而使母親和嬰兒的血有部分混合,母體開始對Rh抗原產生抗體。當該名婦女第二次懷有Rh陽性寶寶,母體內已有一些B細胞,在刺激後就會大量製造可摧毀Rh陽性紅血球的抗體。這些抗體在懷孕末期和嬰兒出生時通過胎盤,混入新生兒的血液中,嬰兒必須立刻輸入沒有被抗體汙染的Rh陽性血液,才能避免溶血挽回生命。
另一種可能的做法是,一旦發現嬰兒與母親的Rh因子不合時,就在婦女第一次分娩的三天內,注射專門針對Rh因子的免疫球蛋白(一般稱為D抗體),這些抗體會在母親的免疫系統尚未警覺而發動全面性的反應時,掃除血液中所有的Rh抗原,這樣就能保護下一胎Rh陽性的寶寶了。
3-2
新生兒時期:
母乳提供養分與免疫力
當小嬰兒出生的那一剎那,環繞在他(她)四周的環境,將從一個受到嚴密保護的區域,驟然轉變成酷烈開放的世界,此時嬰兒仍在成長,許多系統的功能也尚未發展完備,特別是腸胃系統,無法像成人一樣吸收和利用各式各樣的食物。這對嬰兒來說卻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唯一的食物來源——母奶,對嬰兒在新環境的生存有很大助益。
母體最初產生的奶水,稱為初乳,是一種稀薄而略帶黃色的液體,許多母親都誤以為它沒有什麼價值,然而它對才剛出生的小嬰兒卻有重要的功用,初乳裡面含有許多來自母親的免疫細胞,特別是嗜酸性顆粒白血球和巨噬細胞,它們能吞食並摧毀細菌,巨噬細胞還會分泌許多水溶性的分子,像是溶菌酶、干擾素★、和纖維網狀蛋白◆。
★譯注:干擾素(interferon),細胞在受到病毒感染後產生的醣蛋白,能抑制病毒增殖。干擾素可分為α、β、γ三種,各有不同的結構與作用。
◆譯注:纖維網狀蛋白(fibronectin),存在血液及所有組織中的一種醣蛋白。它在細胞的吸附性及生長分化的調節上相當重要。在含有纖維母細胞的組織中,纖維網狀蛋白的含量更是可觀,能在該處與膠原蛋白形成複合物。
溶菌酶可分解細菌的細胞壁,而直接殺死細菌,干擾素對病毒的抑制非常有效,纖維網狀蛋白則可讓巨噬細胞更積極的追殺任何侵擾小嬰兒的致病原。這些因子對尚未發育完全的小嬰兒腸胃是缺一不可的,因為倘若有細菌趁隙進入,就會對小嬰兒的腸胃造成損害。在許多高嬰兒死亡率的開發中國家,餵食奶粉的嬰兒死於腹瀉的機會是餵食母奶嬰兒的十四倍,即使是在西方社會,餵食奶粉的早產兒也比餵食母奶的早產兒有較高的機會死於腸胃道發炎。
只要嬰兒可以吸吮母親的乳頭,母親就會在一到兩天後開始分泌較初乳濃稠的母奶。母奶對嬰兒可說是無價之寶,在嬰兒腸胃尚不能消化固體食物時,它提供了所有必要的養分,和各式各樣保護嬰兒的免疫分子,讓嬰兒能對細菌和病毒有較強的抵抗力,同時還能加速嬰兒腸胃和呼吸系統的發育。過去懷孕時由胎盤穿越的許多有益因子,包括母體製造的抗體,都可通過母乳繼續供應給嬰兒。由於幼兒的免疫系統要到五歲時才發育完全,因此這些都是保護嬰兒的必要因子,餵食母奶的嬰兒很明顯的較不會爆發腸胃、胸腔、中耳和尿道的感染。
醫生一般會建議母親至少餵食嬰兒六個月的母奶,如果情況允許的話還可繼續到兩歲或更久,這樣將能讓幼兒有較大的機會長成健康的成人。然而現代的生活方式對餵食母奶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代的母親也常在餵食數月後就被鼓勵停止。儘管如此,如果嬰兒能接受至少六個月的母奶哺育,幼兒期就較不容易出現溼疹和食物及呼吸道的過敏。最近研究還顯示,即使到了十七歲的青少年期,當初吸食母奶超過六個月的,仍要比吸食母奶較短時間的人,對過敏原有較健康的反應。還有人懷疑,餵食奶粉的小孩有較多牙齒方面的問題,另外有些人對牛奶過敏,很可能就是太早接觸牛奶中的物質。
此外,母奶還含有一些對神經系統的發育極為重要的成分,例如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這是一般奶粉中所沒有的,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接受母奶哺育的小孩智力發育要較餵食奶粉小孩略高一點的原因。對母親來說,泌乳也是有益處的,除了可減低生育能力外,也可防止卵巢和更年期前的癌症。
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IgA
母奶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抗體稱為分泌性IgA,是由兩個IgA分子形成配對雙元體,由漿細胞製造後,它與分泌乳汁的細胞上的受體結合,而被帶入細胞中。在進入細胞後,受體可保持兩個IgA分子繼續連結成一個單元,並在它們進入乳汁時,穩定雙元體的結構,如此一來,IgA雙元體就不易被蛋白酶分解,而能有效的保護嬰兒免於感染。
在成人體內,IgA則是由漿細胞製造後,穿越排列在消化道和呼吸管壁上的細胞,分泌到管道中。由於細菌會隨著食物進入消化道,因此每個人的消化道中都有細菌的寄居。即使是初生嬰兒的消化道,也會很快有細菌進駐。在這些細菌中,有些是可幫助分解我們攝取食物的有益細菌,也有些是會造成腸胃不適和腹瀉的有害細菌。在小腸內,IgA可透過一些我們並不清楚的機制,區分有益和有害的細菌,並只摧毀有害的細菌。
在母奶中還有一些因子,可實際幫助有益細菌,例如雙叉乳桿酸菌生長因子,就可增進雙叉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bifidus)的生長,這種細菌是我們每個人腸胃都必須要有的。IgA可控制腸胃中的細菌不造成發炎現象,這對嬰兒柔弱且未成熟的消化道來說非常重要,若是傷害到腸壁,就會引發像成人和兒童般的腸胃不適。
(以上摘自《免疫兵團》第3章)
第3章
一生的免疫計畫
過敏
根據估計,已開發國家中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會對某種物質有過敏現象,大部分是一種過敏性的鼻炎或哮喘,也就是俗稱的枯草熱。醫學界已分離出許多過敏原(會讓敏感體質的人產生過敏的抗原)並詳加研究,它們通常是植物或真菌製造的蛋白質,不過全世界最常見的過敏症狀主要是由貓引起的,其次則是家中的塵埃。
所有的小嬰兒都有可能對食物或吸入性的過敏原過敏,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正在發展。一般來說由於前幾個月小嬰兒只吃母奶或配方奶,因此過敏反應並不常見,但若太快引入新食物,九個月到一歲前的小孩就有...
目錄
免疫兵團
抗病大作戰
目錄
前言 置之死地而後生
>>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
第1章 辨識敵我
>>器官移植的排斥現象
1-1 區分敵我是免疫系統的首要任務
1-2 各種細胞都很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
1-3 細胞外表的獨特標記:受體
1-4 個人細胞的身分證:組織相容性抗體
1-5 精良的認敵機制,避免誤擊自身細胞
第2章 免疫細胞家族點將錄
>>白血病
2-1 我們身體內的細胞都隸屬於不同家族
2-2 免疫細胞的大本營:淋巴器官
2-3 顯赫軍事世家:T細胞家族
2-4 打造抗體武器的世家:B細胞家族
2-5 戰場的清理者:巨噬細胞家族
2-6 其他家族支系:顆粒白血球及自然殺手細胞
2-7 最高指揮與傳令兵
2-8 細胞數量暴增,利弊參半
第3章 一生的免疫計畫
>>過敏
3-1 孕育新生命:安然待在媽媽的肚子裡
3-2 新生兒時期:母乳提供養分與免疫力
3-3 嬰幼兒時期:接受新食物及預防接種
3-4 兒童到青壯期:免疫系統隨之成長
3-5 晚年生活:免疫好,活得久
3-6 環遊世界:面臨新挑戰
第4章 斥逐入侵者
>>牛皮癬
4-1 人體的第一道屏障:皮膚
4-2 皮膚防線上的孔道:病原偷渡的門路
4-3 防線後方的軍事作戰部署
4-4 顛覆免疫系統的活動
第5章 戰鬥開始
>>腦膜炎
5-1 一般防禦策略,以及可能入侵的敵人
5-2 免疫哨兵細胞不斷在全身來回巡邏
5-3 受侵犯的細胞發出警報
5-4 戰鬥武器:抗體與補體
5-5 主要戰場:以淋巴結為例
第6章 主要戰役
>>瘧疾
6-1 傷口釋出誘引物質,促使免疫部隊移防
6-2 狡譎的傳染性蛋白顆粒與病毒
6-3 好勇鬥狠的細菌
6-4 棘手的寄生蟲
6-5 天然免疫與適應性免疫聯手出擊
第7章 劫後餘生
>>多發性硬化症
7-1 細胞死亡,成全大我
7-2 發燒是正面的免疫反應
7-3 為什麼生病會讓人昏昏欲睡?
7-4 清除戰場,療傷止痛
7-5 萬一感染後的影響長期不散
第8章 如何維持免疫力
>>圓形禿髮
8-1 攝取均衡的飲食
8-2 適度運動即可,不要過於激烈
8-3 調適心情,克服壓力
8-4 遺傳與自體免疫
第9章 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
>>乳癌
9-1 異常細胞逃脫免疫監控,壯大成癌細胞
9-2 癌細胞為什麼會失控生長?
9-3 會改變DNA的致癌物及危險因子
9-4 免疫系統和癌症
9-5 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
第10章 疾病與人類的未來
>>未來的旅行
10-1 新疾病不斷出現
10-2 即將消失的舊疾病
10-3 棘手的陳年問題:瘧疾
10-4 未來的疫苗
10-5 操控免疫系統
10-6 愛滋協防戰
10-7 反制自體免疫
10-8 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10-9 最後感言
免疫兵團
抗病大作戰
目錄
前言 置之死地而後生
>>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
第1章 辨識敵我
>>器官移植的排斥現象
1-1 區分敵我是免疫系統的首要任務
1-2 各種細胞都很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
1-3 細胞外表的獨特標記:受體
1-4 個人細胞的身分證:組織相容性抗體
1-5 精良的認敵機制,避免誤擊自身細胞
第2章 免疫細胞家族點將錄
>>白血病
2-1 我們身體內的細胞都隸屬於不同家族
2-2 免疫細胞的大本營:淋巴器官
2-3 顯赫軍事世家:T細胞家族
2-4 打造抗體武器的世家:B細胞家族
2-5 戰場的清理者:巨噬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