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變得更好/孫洪祥
我非常尊敬稻盛先生,因為他創造了﹁日本航空再生﹂傳奇;我非常尊敬稻盛先生,因為他經營企業從「人」出發。
身處航空產業,我當然關注二○一○年這個領域所發生的頭條大事:與航空毫無淵源的稻盛和夫,擔任已被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董事長,負責推動重整復興「更生計畫」。也當然持續追蹤這位經營之神在短時間內所創造的偉大奇蹟,二○一○當年日本航空即轉虧為盈;二○一一年創下這家老字號航空公司自一九五三年成立以來的最佳盈餘成績,躍然成為「高收益企業」;二○一二年股票重新上市,兩年多前才剛受命投入更生資金的機構順勢完全賣出持股,不但完成「支援」,還因此獲利;V形反轉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讓人震驚。
但作為一名航空界的老兵,我一九七○年進入中華航空,從基層做起,歷練各種職務,也曾擔負國華航空總經理、華信航空副總經理、復興航空總經理、揚子江快運總裁等工作,當然明瞭在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裡,一項偉大奇蹟的發生需要各種機遇的巧妙配合,而機遇千載難逢,不可能輕易複製,「日本航空再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案例。
正因為瞭解奇蹟的獨一無二,撥開很容易神話化了的遮眼雲霧,更突顯這本書的價值。《稻盛和夫如何讓日本航空再生》首先是一本極佳的企管個案分析,書中提及的走向現場、數字管理、即時業績、部門獨立損益計算制度、變形蟲組織,以及竭盡所能降低成本、擴大利潤、衝高收益的策略,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精闢管理原則。但更重要的是字裡行間呼之欲出的意識改革,也就是有名的稻盛哲學:「變得更好,what a better world it would be if… ?」無時無刻不斷思索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思索如何讓公司同仁變得更好?如何讓公司變得更好、讓社會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這樣的正向循環,才是這本書的關鍵核心,也就是稻盛先生高舉「可燃燒之鬥志」而「利己利人」的所謂「生存之道」。
這是我尊敬稻盛先生,也願意推薦這本書的真正原因。這本書談個案、談管理、談策略、談願景、談高收益,卻也談價值與哲學,後者的重要性更勝前者。
全球情勢急遽翻轉,新的知識與科技蓬勃進步,競爭越演越烈,我們因此必須更努力地工作,狹義收益之重要,不言可喻。但另一方面,某些看似單純的價值與哲學卻歷久彌堅,而且與幸福企業、幸福生活息息相關,那才是我們更該追求的廣義收益。奇蹟無法複製,恆久價值與哲學卻值得分享,也應該被分享。我誠摯推薦這本書,希望讀者在讚賞奇蹟與學習策略之餘,也能深沉體會「變得更好」稻盛哲學的人生高收益。
Enjoy Reading.
(本文作者為中華航空董事長)
推薦序二
值得企業經營者詳讀的好書/鄒若齊
天下雜誌出版莊素玉總編邀約為《稻盛和夫如何讓日本航空再生》一書寫推薦序,我雖然不懂航空業,但答應她先看文稿後再決定。二○一三年十月初,因一時不注意,罹患急性腸炎住院治療四天,銷假回辦公室後,看到莊主編寄來的稿件,乃利用空餘時間,先睹為快在四天內讀完全書,這是我第一次了解日航自破產至更生的始末,日航自向法院申請更生起,短短一年三個月內法院裁定更生完成,讓人驚訝的是,日航由二○○八年度虧損五○八億日圓(虧損率二.六%),逆轉正為二○一一年度獲利二○四九億日圓(獲利率一七%),編者大和總研引頭先生及四位作者,簡明扼要記錄日航更生過程,在終章歸納出日航再生五大關鍵因素:(1)眾目暌暌下的再生;(2)稻盛和夫的領導與內部員工的共鳴;(3)讓價值觀共享的機制與手法;(4)能讓員工參與的會計管理機制;(5)每位員工根據新價值觀展現行動。然而,要深切體會這緊密關連每一關鍵因素,如何自發想、推動、執行及落實,是須要慢慢閱讀這本書。
中鋼集團二○一三年一至八月合併收入二三一七億台幣,稅後淨利一二八.六億,雖然獲利率比亞洲同業略優,也比二○一二年同期大幅改善,但相較往年,卻大不如前,主因是自二○○八年金融風暴以來,全球鋼鐵業因產能過剩及價格惡性競爭,尤其二○一二年最為嚴重,亞洲一貫作業鋼廠集團都深陷泥沼,中鋼經營團隊在二○一一年第三季已預知市場即將進入最嚴峻時刻,必須全面快速應對,對集團所有公司及全體員工宣告「我們無法影響市場,但我們可以嚴格控制成本」,在不影響員工薪資福利前提下,針對五大面向、十項策略、一四二個計畫啟動全員節省成本,同時加大力度投入原料成本結構改善、產品品級與品質再精進、行銷通路擴大、客戶結盟深化、嚴格推動環保工安績效提升、中鋼企業文化升級傳承及因應退休潮來臨快速培養人才,這些努力也獲致不錯成果,二○一二年中鋼個體稅後淨利五八.一億元,此盈餘完全來自集團企業相互合作及中鋼全體員工嚴格執行成本節省計畫。在經歷驚濤駭浪的二○一二年,此時閱讀《稻盛和夫如何讓日本航空再生》一書,感受良深。
過去二十七年,中鋼集團曾有七家關係企業,或經公開重整、或併購入集團後重整、或業務切割後重整,重整後都能經營順遂,這些企業目前都訂有明確五年成長計畫穩健執行中,我有幸躬逢其時,每案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閱讀此書,那時一些刻骨銘心重整過程歷歷在目。
《稻盛和夫如何讓日本航空再生》是值得企業經營者詳讀的好書,閱讀這本書必能對企業經營有所啟發與助益。
(本文作者為中鋼公司董事長)
推薦序三
以燃燒的鬪魂 延續生命的志業/張芳民
二○一二年七月十九日盛和塾第二十屆世界大會在橫濱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近四千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塾生,正聆聽大會最後一堂由恩師稻盛和夫的體驗演講「讓人與企業成長發展的要素─談日本航空再起的主因與日本經濟的再生」稻盛和夫先生道出二○○九年底承諾接手重建日本航空的主因有三個:第一是為了要拯救留在日本航空的員工們;第二是為了日本經濟復甦;第三是為了國民的方便性。
二○一○年二月在完全沒有航空運輸業的背景知識下,帶領兩名京瓷的員工,以及自創經營哲學「PHILOSOHY」和經營管理系統「阿米巴經營」進入了經營問題堆積如山而導致破產的日本航空;以八十歲高齡從一週工作三天到不得不改為一週工作五天的投入;有時晚餐就以便利商店的御飯糰果腹;有時感到精疲力竭的時刻,得以堅持下去的力量來自於盛和塾生們,展開每人號召一百位夥伴,總共五百萬人為日本航空加油的活動;甚至印製了「日本航空加油團」的名片,每回乘坐飛機時,都會給日本航空的員工們加油打氣;還用日本航空的標誌而折了許許多多的紙鶴做為贈禮。結果不僅撫慰了我,也成為受到破產傷害的日本航空員工們的精神支柱;而對業績也是一大貢獻。因此我總覺得日本航空能夠跨出重建的第一步,靠的就是盛和塾生們這塊強大的後盾,大家為日本航空所做的事,正是「利他」之心的展露。
今年七月日十七日我與台灣塾生再次參加第二十一屆世界大會。期間頃閱日文版本書時,即期待天下雜誌日本館總編輯莊素玉快速發行中文版以嚮世界華人讀者,分享蛻變的智慧;今受囑推薦,其實我早將日文版本書送給味丹企業楊頭雄董事長。他的企業集團正啟動推展創新企業文化,落實部門利潤中心;與本書企業變革有部份類似,楊董事長如獲至寶並來電致謝。雖然今天我將出發前往德國見學取經,為提昇國內產學而忙碌,然而思及恩師稻盛和夫投入日本航空的奮力一搏精神,在歷經一年兩個月的重建努力,竟然營業淨利超過一千八百億日圓;成為航空業界收益世界第一的企業,這種奇蹟的展現成果,讓全世界驚豔:我無論如何亦要實踐「利他之心」趕文推薦給華人各界領導人,讓本書每一位投入日本航空改造自己從管理者變成為真正領導者的心路歷程,進而展現實際的成果—共鳴學習;「更生重建的第二年雖遇上東日本大地震,營業淨利卻更勝第一年,達到兩千億日圓。」
在重建過程中稻盛和夫先生長年籠罩在各式各樣的經營問題之下,一間無人能營救,好比魔鬼伏的殿堂般企業;在小說中被媒體界揶揄為名譽掃地的企業;每個人都認為必定會二次破產的企業,究竟為何得以如此順利地被重建呢?稻盛和夫先生曾對盛和塾生這麼說:「首先必須改變全體員工的思考方式,也就是進行所謂的意識革命,我把花了半世紀以上的時間實踐經營而導出的『京瓷哲學』熱切地對日本航空各級幹部遊說,使其理解,讓所有領導者才擁有令部屬尊敬的品格,每天提升自我心性,實踐以人為本的生存之道,才能『提升心性,拓展經營』其次我以每週一次分四次講授「企業經營十二條準則」(即盛和塾生的經營信條),再以提升經營效能的「會計七原則」與「六項精進」植入在每個領導人。以「PHILOSPHY」進行意識改革,以「阿米巴經營」進行組織改革的方式,日本航空才能出色地起死回生!」。
經營企業本就波瀾萬丈,無時不刻須審慎評估外在環境的萬變;梵文的格言中,有這段話「偉大人的行動之所以成功,與其說是憑藉行動的手段,倒不如說是仰賴其純粹之心。」稻盛和夫恩師曾教導我們「再好的經營手腕,如沒有純正之心很難持久。唯有純正之心,純粹的作為,上天也會回應對我們伸出援手;然而只有溫柔,是無法從事經營的。即使再不景氣都要設法提升業績,確保經營。若沒有驚人的氣魄,執著的鬥爭之心,燃燒執著於勝負的膽識,則將無法成就大事。」日本航空的重建成功,是否會發生第二次更生?稻盛和夫這樣指導我們:從事經營,建立事業之時,必須保有本性,一定要擁有個人智慧、領導長才;更重要的是保有「燃燒的鬪魂」與「堅定的意志力」…這是一位八十歲的導師給我們永遠的引領與期盼,感動之餘,分享為序,祈望台灣企業界有心之士燃燒起鬪魂,齊努力,使瀰漫停滯不前氣氛的台灣經濟擺脫現況,像日本航空再生一樣重返台灣成長之路。
(本文作者為生產力建設集團總經理、台灣盛和塾幹事代表)
推薦序四
浴火鳳凰,展翅高飛/許書揚
看完了這本書,我只能用「感佩」這兩個字來形容當時的心情;稻盛和夫先生以他在民間的聲望,大可以不必去幫助日本航空日本航空公司,但他擁有強烈使命感,希望自己對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他不怕挑戰,因而在日本航空破產之際挺身而出擔任董事長,並致力於改造整個日本航空公司。
《稻盛和夫如何讓日本航空再生》一書敘述日本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如何從嚴重赤字及破產的狀況中走出,在極短的時間內V型復甦,並在兩年八個月後使股票重新上市。名譽董事長稻盛和夫先生是此次更生計畫的靈魂人物,而稻盛先生採取的措施大致可以分為兩方面。第一,是縮減成本;第二,則是進行多項員工教育訓練,改變員工的想法以及創立「日本航空哲學」。董事長稻盛和夫以及總經理大西賢面對破產的公司,首要任務就是處理造成負債的龐大成本。日本航空賣掉許多與本業無關的子公司、出售過多的飛機、鼓勵員工提前退休、並修正路線網路,撤除虧損的航線,這些措施讓飛行單位成本(一個坐位飛行一公里的成本)減少二.四日圓,是淨利由赤字轉為黑字的關鍵因素。
降低成本雖然使淨利脫離虧損,但日本航空之所以能在二○一○年賺進比更生計畫多四百億日圓,主要歸功於員工的改造。在破產之前,大多數的員工都以身為國營航空公司的員工為榮,他們覺得國營事業不可能倒閉,而且毫無成本、營收的概念。
稻盛先生透過會計獨立於各部門的制度,讓員工更接近「數字」。在過去,經營數據不讓現場員工分享;而改革後,財務與會計部門的透明化使員工清楚知道自己的部門獲利狀況,並成功改變員工對於成本及營收的觀念。此外,為了改進機場員工的服務品質,稻盛先生及大西先生親自到羽田機場視察,他們提倡拋棄過去「以手冊掌控現場」的工作模式,要求員工獨立思考,判斷現場狀況,以顧客為第一優先的處理事情。稻盛先生也大刀闊斧的進行組織改革,他將經營企劃部的權限大幅縮小,並透過「董事長的信」縮短了縱向領導關係的距離,高階領導者也被要求走出辦公室,親自去了解機場發生的實際狀況。稻盛先生非常重視顧客,使得客服部門獲得相當大的改善。在破產之前,客服部門收到顧客的意見後向上呈報,但往往沒有回音,因為各個部門都以「上面怎麼交代就怎麼做」的態度,完全忽視顧客的聲音。稻盛先生將各部門的關係拉近,讓顧客的意見確實傳達至各部門並獲得改善。
稻盛先生將京瓷公司的哲學稍做調整,創造出新的「日本航空哲學」,並讓每位員工了解、落實「日本航空哲學」。在V型復甦之後,日本航空更繼續追求提升品牌形象、鞏固財務基礎等工作。日本航空在眾目睽睽之下再生的例子帶給企業經營者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改革必須由上而下,以及,企業必須重視顧客,提升服務品質。」
我一邊閱讀這本書,一邊檢討自己。深深覺得這是一本所有企業經理人必讀的好書;也非常適合職場工作者從日本航空浴火鳳凰,展翅高飛的故事中來自我省思。
(本文作者為經緯智庫暨保聖那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五
日航V型反轉解密/溫肇東
自從稻盛和夫接掌日航董事長,擔負起其再生的任務,我就很想了解其作法和成果。沒想到「經營之聖」稻盛先生奇蹟似地只花了兩年八個月,就讓日航轉虧為盈又重新上市。這個再造(turnaround)的過程應會成為企業管理的經典,也很高興有這樣一個作者群將其經過很真實生動地做了紀錄,我很樂意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本書所描述「破產前的常識」:「國家航空不會垮」,「從不質疑成本是否有必要」,「事業計畫不是由自己擬定」,「別的部門如其他公司」,「比顧客重要的是工作手冊」,「經營是經營、現場是現場」等。這些不只是日航,也是許多大型公司或國營企業的共同現象,只是嚴重程度的差別而已,相關的經營者、幹部、或員工看了應該會冒一身冷汗吧!
作者將這些共通課題歸納成三個屬於經營基礎面: 1.沒有共同的價值觀; 2.現場員工缺乏參與經營企劃意識; 3.經營群與現場員工之間有距離。三個屬於工作現場面: 1.無法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 2.現場沒有領導; 3.沒有橫向領導。這些課題看起來都很熟悉,重整再造的功力不在「知道」,而是這麼龐大的組織要如何改造。
更生計畫雖可免除其沈重的債務,使其有空間進行結構改革,日航的V型反轉,在開源節流之外,還有額外四百億無法解釋的盈餘。本書的書寫架構就從這裡展開探索,一般在商管院策略的課程或個案,很多是沒有量化的數據,但日航這個個案有各種數據,可以呼應、驗證相關的策略作為。就像稻盛常說「數字自己會跳出來」。航空服務業尤其要眼觀四方,看得到天空自然的顏色,這種強調對經營數字、對現場的敏感度,與將經營哲學牢記在心是一樣的重要。
他們從最高階的五十二人進行「領導人教育」開始,經過一個多月十七次的課程,加上每人一千三百日圓的「酒聚」,打破高階經理人之間的隔閡,建立起經營理念與共識,接著再往下一層去擴散。日航的企業理念是要「追求全體員工物質、精神兩個層面的幸福」,相對於服務顧客及貢獻社會,員工還是擺在最前面。這是很多經營製造業,甚至服務業的人不易明瞭的。因服務業最終是靠人在傳遞價值,而不是資本或資產(好的飛機、裝備、機場)。稻盛就主張「對人而言,何者是正確的,請依此道理做判斷」這麼簡單清晰的核心概念。
在討論日航這個個案時,有些不能忽視的獨特因素,稻盛對航空業並不熟悉,有很多航空業的專家要獻策,他全部都拒絕了。他只用自己的方式(京瓷、KDDI、和盛和塾的經驗)。後來日本航空的哲學有九十%和京瓷相同,因經營的本質是相同的。台灣殊少有這種背景的企業家,可以讓台灣重病的企業的再造。
稻盛先生的哲學、精神、領導、及現場主義固然絕對重要,整個重建團隊的其他人物還包括從京瓷調來的大田嘉仁專務、二○一○年當時的大西賢總經理、加上現任總經理木義晴等也功不可沒。在本書的最後有一些人物專訪,更可從不同角度收三角驗證之效。
三一一福島事件也是天賜良緣,它提供了一個日航員工幹部實踐其企業哲學的機會,他們如何「擺脫工作手冊」,有時效性地「利他」,在日航重生的同時也加入貢獻於日本的重建,是很感人的篇章。
當然在較具體的管理制度上,透過部門會計獨立,進行「意識改革」也很重要。讓各航線收入成本變透明,提供服務的事業支援部門與四個總部,都需建立收入成本的意識,並讓負責的董事進行報告,才能貫徹其鼓勵第一線人員都能參與經營企劃的意識。
本書很詳實地紀錄這二年多來日本航空重建成功的過程,但日本航空未來將面對的問題還很多,如日航不再是國家航空公司,廉價航空的興起會不會讓日航的服務顯得過剩,甚至稻盛功成身退後,改革的意識會不會鬆懈下來都是挑戰。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六
學習稻盛經營心法 企業受用無窮/楊頭雄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成功重整日本航空公司,是他經營企業「集大成」之作。凝聚畢生經營心法:「稻盛經營哲學、阿米巴組織、人人都是經營者」等展露無遺。只要從本書中擷取稻盛先生集八十餘年功力之一二,經營企業即受用無窮。
(本文作者為味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前言
日本航空(譯註:英文名Japan Airlines Co., Ltd. 中文名:日本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航,書中名稱為日本航空)宣告企業破產之後,於短短的兩年八個月再度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絕大多數的相關人士都無法想像會這麼早迎接這個日子。宣布破產之後,有人甚至擔心日本航空會面臨二度破產。
過去,日本航空全體員工的成本意識低落,身為國家的航空公司,倒是擁有很高的驕傲。公司員工的想法不外乎「Too Big to Fail!」(太大所以不會倒)」、「公共交通機構沒問題吧!」但是現實卻完全不同。
日本航空於二○一○年一月十九日宣告公司破產,於二月二十日撤銷股票上市。此舉造成了約四十四萬名股東的股票變成廢紙,其中包括了持股不滿一個單位者;也讓金融機構等相關單位不得不放棄高達五千兩百一十五億日圓的債權。
日本航空集團與金融機構共同以企業再生支援機構(譯註:二○○九年成立,由日本中央政府出資或擔保,融資給擁有有效經營資源、和巨大債務的企業。)為基礎,策劃擬定了事業再生(譯註:即企業重建)計劃。以此計劃向該機構請求支援的同時,向法院申請進行重整手續之際,也以該機構擔任破產委託人。在法院裁定當日,重整手續立即開始。不但決定了以該機構擔任支援,也公布了政府的支援聲明。上述事項全發生在二○一○年一月十九日。
更生計劃案(譯註:意思同「重建(或再生)計劃案」)提出之前,準備工作並不順利。原本定在同年六月三十日提出,結果卻無法在期限內提交。五月二十五日,日本航空與企業再生支援機構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將更生計劃案的提出期限延到八月三十一日,申請當天就得到延長許可。根據公布的委託人公報備忘錄,延長的理由為:「為徹底修正飛行路線與飛機機材的狀況、為呈現適當的公司規模,據此追加擬定削減成本對策。以便加強收益能力、提升危機對應力、同時也衡量利益相關者的調整問題。以擬定出更確實可行的更生計劃案。」
更生計劃其實已經建立一份原案,但是被迫放棄債權的金融機構要求日本航空提出更確實的重建計劃。另一方面,大西賢(當時的總經理)所帶領的經營群已具有「絕對不可以再度失敗」的強烈想法,因此日本航空想要就原案更加深入研究,以提出更能夠被接受、更進步的內容。
八月三十一日向法院提出的更生計劃案於十一月三十日取得認可。相較於原案,整個企業規模更加地切入要害,就外界看來,這是難度非常高的更生計劃案。之後,重建債權的付款順利進行,隔年,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即完成重建手續。從申請那時開始,只花費一年兩個月的時間,手續就完成了。
日本航空的經營狀況並非到崩潰之前才顯現出急速且激烈的惡化。從二○○二年到破產前的二○○八年,七期中有四期的最終收益淨額(當期的純利益)出現虧損。日本航空的危機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
透過長期調整尚無法修正經營狀況的日本航空,為何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就完成重建工作呢?前提就是它能利用「企業更生手續」進行法律上的整頓。藉此,在面對金融機構時,可以讓對方同意日本航空公司放棄債權,而公司的減損狀況也得以在財產評定下獲得認可。此外,大量削減人員、取消不符成本的飛行路線等過去早該做的經營課題,也藉此機會一口氣解決了。
但是,光這樣還是很難充分解釋清楚。畢竟,就算採行企業重建程序而無法完成重建的企業不乏其數。此外,從申請重建到股票上市只費時兩年八個月,如此短期的重建可說是一種奇蹟(根據上市企業有價證券報告統計,至今為止最短的案例大約是七年)。當初,如果把更生計劃的達成率—連想要實現都有困難—指定為一○○%,恐怕這齣重建劇就演不成了。
那麼,這種「額外增加(plusα)的效果」到底從何而來呢?本書重點就在於此。為此,作者採訪了稻盛名譽董事長所帶領的日本航空經營群、軸心幹部以及現場員工。總數大約五十人,直搗這項謎底。
據說,日本航空集團的多數員工在獲知公司破產的當下,極大的失落感忽然襲上心頭,一時心無所向。
但是,當稻盛名譽董事長從管理財務人身分,轉為被指派的業務執行責任者之後, 同時擔任更生三企業(日本航空、日航國際、日航資金/ JAL CAPITAL CO.,LTD)董事長的他,為公司導入了意識改革。隨著改革的進步,日航的情況逐漸改變。
「稻盛名譽董事長能夠駕臨日本航空,就看到一道曙光了。」
不錯,這就是日本航空員工的心聲。
日本航空員工看到的光,是什麼呢?
進行採訪時,記者留意到了過去日本航空內部所產生的、可能也是導致破產的種種問題。其實這並不是日本航空獨有的問題,可說是多數日本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與課題。
日本航空的經營可說是徹底地改變了。朝著經營群與現場員工合為一體的正確方向邁進;超越縱向聯繫的習慣、改為重視橫向的領導;並且開始追求新的客戶價值。使得日本航空朝向理想的企業重生。此外,以徹底的成本概念支撐經營的行為也是不可忽視的。
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化為實際行動卻不容易。其中不可欠缺的,就是必須具有能壓倒全場的領導人,而他也必須與現場的員工產生共鳴。
然而,也有人提出以下的評論:「此次日本航空能夠復甦,是因為使用適當的公司更生法。能夠進行處理種種的負債問題,其所帶來的效果相當地大。」我們的確無法否定這方面的批評。不過,日本航空的復甦,表現出比這種情況更大的效果。因此,本書將注重超越更生計劃所帶來的利益部份,針對破產前與破產後的改變,特別是員工的實際行動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
本書的構成由第一章至第七章組成,外加一篇終章。第一章將陳述日本航空的破產處理狀況與相關的財務數據。第二章到第六章,將以採訪所得資訊為基礎,分析日本航空再生的過程。第七章的部份,就今後的挑戰進行分析。終章則總括復習日本航空再生的重點。若您有以下的疑問:「我想直接知道日本航空再生時,現場的工作人員到底做了什麼應對措施?」,可以從第二章開始閱讀。
環繞日本企業的經營環境是嚴酷的。日本航空如何從根基開始改變?改革中的領導人和現場員工們如何思考?他們改變的行動為何?以上這些資訊若能為您的日常行動帶來些許啟示,我將深感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