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邁向嶄新里程的小生命
親愛的家長們,在為寶寶慶祝週歲生日的興奮與喜悅逐漸為規律的生活節奏所取代之後,您是否也和大多數的父母們一般,心中依然激盪著一份揉合了欣慰、惶恐、緊張、若有所失、甜蜜窩心和期許未來的複雜心情?
您和寶寶在過去的一年中,共同經歷了許多永不會被磨滅的深刻經驗。寶寶在您的呵護帶領下,成功地超越了一個接一個的成長里程碑,這是多麼值得欣慰啊!
然而,您心中是否依然惶恐,對於寶寶的啟蒙工作是否做得不夠周全?是否不小心遺漏了些什麼?後果有多嚴重?還能夠補救嗎?
對於這個已不再是小嬰兒的心肝寶貝的教養工作,您是否因身負重任而時時覺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隨著時光的飛逝,快速成長中的寶寶已儼然是一個漸漸懂事、成熟的獨立生命了!在您享受親子之間甜蜜窩心的互動關係之際,是否也嚐到了為人父母在剪斷臍帶之後,那種若有所失的心境?展望未來,您對於寶寶和您自身的期許又該如何定位呢?
親愛的家長們,本書將延續《○歲寶寶成長心事》,繼續帶領您深入探討寶寶奇妙的心智空間;教導您正確地解讀寶寶每一個成長與學習的訊息;指引您在最恰當的時機,以事半功倍的方式激發寶寶的潛能;幫助您避免在不知不覺中因求好心切而揠苖助長,負面地影響寶寶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我們將秉持著「教子有方」一貫的宗旨,繼續協助您提升孩子的「情緒智商」(E. Q.)與「智慧智商」(I. Q.),同時也為培養一個樂觀、進取、快樂而有自信的新生命,與您共同努力。
盼望家長們能夠持續漸進地,不要心急(記得嗎?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要虎頭蛇尾,讓《一歲寶寶成長軌跡》以逐月說明的方式,成為您在教養寶這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工作上,最忠實且可信賴的良師益友。
變化萬千的學習
深愛寶寶的您,近來是否經常以您的目光追隨寶寶的活動軌跡?不論您的用意是基於安全的理由以避免寶寶發生意外,還是純然為心中的關愛所驅使,筆者邀請您在癡癡地凝望寶寶的同時,和我們一起以客觀的立場來分析一下,當寶寶愉快且自在地獨處時,他都是在做些什麼事情。
只要您稍微留心去觀察寶寶,必然能發現與注意到,寶寶現在絕對不會利用同一種方式來重複他想做的事。也就是說,在寶寶為達目的尚未罷休,或是反覆練習同一動作的時候,他會在每一次重複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變化,而不再只是一成不變、單調死板地做出同一個動作。舉個例子來說,當寶寶覺得放開小手,讓手中的物體自由落地是一件有意思的活動時,他會不斷地放開原本握在手中的物體,然後饒富興味地觀察地心引力的效應。然而,寶寶絕對不是像一個小機器人般,總是讓手中的物體以相同的方式掉在地上。相反的,寶寶每一次都會調整他手臂的高度,改變手掌與身體之間的距離和角度,甚至他還會選擇不同的地面(例如地板、磁磚或地毯)來放開小手,觀察手中物體自由落地的下場!
正確解讀寶寶的轉變
還記得寶寶過去是如何不厭其煩,並且一成不變地重複同一個動作嗎?他是否曾抓著一隻塑膠飯碗反覆猛敲桌子?是否也曾用他一雙有力的小手不斷地猛搖小床的欄杆?曾幾何時,您的寶寶長大了,改變了!他已開始在每一次重做的過程中,豐富地加入許多變化了!身為寶寶啟蒙師的您,此刻又該如何正確地解讀寶寶的轉變呢?
親愛的家長,當您的寶寶展現出以上的改變時,那就表示他已開始對於所身處的這個世界中各式的「因果關係」,產生了迫切且濃烈的興趣!換句話說,寶寶長大了,他對於過去那種經由一成不變的舉動而產生出來的單調效果,已經覺得乏味無趣了。寶寶現在具有充分的能力來修改每一次的動作,觀察每一種不同的結果,他正以變化萬千的方式,自我創造出活潑且完整的學習經驗,切實滿足深度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慾,同時也達到了寶寶認識環境的最終目標!
累積生命的經驗
著名的心理學Jean Piaget女士曾將幼兒的學習過程劃分成為兩個不同的階段。首先,當寶寶接觸到一種完全嶄新的經驗時,他會以不斷嘗試並且勇於創新的模式來深入的體會、學習與理解這層經驗(例如寶寶會用不同的方式來敲一個玩具鋼琴)!也就是說,寶寶會以屬於他個人的方式,自由地推敲與研究每一個他所初次接觸到的生命經驗。因此,當您發現十三個月大的寶寶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扔東西、玩水、開關抽屜,甚至於撕紙的時候,您千萬不可將寶寶的舉動解釋成一種無意識或隨興所至的反應,更不可因此就認定是寶寶故意淘氣!要知道,這是每一個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且無法取代的重要學習經驗哪!
親愛的家長們,在此我們想要提醒您的一點是,當您的寶寶正專心沈浸於以上的學習活動時,請務必要耐住性子,大方地給予寶寶成長的空間、時間和闖禍出錯的機會。因為,根據Jean Piaget女士的理論,寶寶唯有在第一個階段學習經驗得以充分地自由發展與運作時,他才能成功地進階到最重要的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那就是面對困難不逃避,並且主動積極地解決困難!
舉一個簡單又直接的例子來說明,假設您的寶寶正試著將幾件不同的東西塞到一個小包包中去,他的自我學習過程一直十分的順利,直到他拿起一件尺寸太大,放不進小包包中的東西為止!這個時候,寶寶會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甚至於使出吃奶的力氣,試著用蠻力把東西塞進去。但是,當寶寶無論如何也無法得逞時,他也就正式展開了第二個階段的學習:寶寶遇到了困難與某種無法超越的危機了!
對於寶寶而言,這個他無法把東西放進小包包中的事實,正是一種全新的經驗。在這個節骨眼上,寶寶可以做兩種不同的選擇:一是想辦法克服眼前的難題,另一就是放棄!
別擔心,您十三個月大的寶寶不會那麼容易就放棄的,用不了多久的時間,樂觀又有自信的寶寶,將會在他小小的腦海中架構出一套經過修正的全新認知,那就是「除了一些『尺寸太大』的物體之外,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塞進小包包裡」。在這第二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寶寶將自我學會如何能將一個單純的想法(把東西放進小包包中),賦予足夠的彈性(尺寸不可太大),以適用於我們所身處瞬息萬變的世界!
親愛的家長們,有了您的了解、支持與鼓勵,寶寶將經歷以上我們所探討的兩個學習階段,成功地自我引導,逐漸摸索與體認出許多日常生活中必須遵行的法則,更深一層地融入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在寶寶一次又一次成功地突破關卡、超越阻擋、解決難題時,他將一次比一次更有自信、更加樂觀,而在下一次遇到障礙時,毫不遲疑也不畏懼地迎接、面對,並戰勝生命中每一個全新的挑戰。
腦力激盪
我們為十三個月的寶寶所設計的親子活動,將提供一些能夠激盪腦力的難題,幫助家長們在引導寶寶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以不同的方式來刺激與訓練寶寶的邏輯推理與思考能力。
請準備一個蓋子與盒身相連、一掀即開的容器,建議您可以使用乾淨的餐盒或是超市包裝蔬果的塑膠或紙製連蓋盒。在盒蓋的邊緣上小心地打兩個小洞,將一段毛線穿入兩個小洞之中,沿著邊緣打個結,將毛線固定在盒蓋上。
選擇一個寶寶心情好、精神也好的時間,將連蓋盒躺下打開,盒蓋平貼在桌面上,空盒開口的那一面朝向寶寶。在寶寶專心地注視之下,將幾樣他熟悉且心愛的玩具放進盒子中,蓋上栓了毛線的蓋子!
十三個月大的寶寶現在遇到一個危機了,在此之前他只需伸手即可取得的玩具,現在被您放進了一個盒子之中。寶寶和他的目標之間突然多出一了層從未出現過的障礙,這下子,寶寶該怎麼辦呢?
在這個引導寶寶學習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寶寶或早或晚都會明白,只要將繫在盒蓋上的毛線朝自己拉扯,他就可以打開盒子拿到玩具。然而,在這個重要的學習過程中,您可能先需要耐心地以不同的方式來提醒寶寶,謎底就是那一條毛線;或是要親自示範幾次給寶寶看,如何拉動毛線以打開盒蓋。在寶寶剛開始試著拉動毛線的時候,您也可能需要幫忙扶住盒子,以免盒身滑動,增添寶寶一些不必要的挫折感。在經過幾次的學習與練習之後,寶寶應該很快地就能夠自己以一隻手扶住盒身,另一隻手拉毛線,成功地打開盒蓋取得玩具了。
這個訓練寶寶自行解決問題的活動雖然既簡單又有趣,卻包含了兩個重要的部分。首先,我們必須先引發寶寶的動機,也就是準備一些寶寶喜歡,想要拿到,會主動爭取,更會願意付出一些心力與代價去達到的目標(即連蓋盒中寶寶心愛的玩具)!其次,在寶寶與他的目標之間,我們安排了一項寶寶未曾經歷過的「阻礙」或「困難」(也就是連蓋盒)。您的寶寶會需要努力地嘗試以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必須面對並接受各種錯誤的結果。
在寶寶勇敢面對難題,努力超越障礙的過程之中,他得以一種最直接的管道,對他所存在的這個世界,產生種種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當寶寶解決了問題之後,他不僅能享受到達成目標的喜悅與成就感,自他內心深處由然所生的一股自信心,也將會促使他以樂觀、積極和進取的態度,勇敢地面對下一個人生的困難與挑戰!
走筆至此,筆者建議您除了帶著寶寶玩「拉動毛線,打開盒蓋」的遊戲,您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根據以上我們所列舉的要領,花些巧思,隨機為寶寶多多設計一些類似的活動。只要您能正確地掌握住先給寶寶一個強而有吸引力的目標,再設計一個簡單的阻礙這兩項大原則,在適當的時機將兩者組合起來,那麼您必能輕易地變化出許多大人和孩子都會玩得樂此不疲的親子活動!
相信如此一來,您和寶寶不但能共度許多溫馨難忘的寶貴時光,在您帶領寶寶學會面對人生考驗、超越困境的同時,也必能領略到許多無法取代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方向感的滋味
當寶寶已能輕易地將毛線朝著自己的方向拉動而打開盒蓋(詳見上文「腦力激盪」)時,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地藉著外在環境的變化,以不同的方式來誘導寶寶,激發他更為多元化的學習。
怎麼說呢?建議您將平躺著的連蓋盒,朝寶寶比較靈活的那一隻手的方向旋轉九十度,使盒蓋的開口不再正面朝向寶寶,而是朝向寶寶的右方(或是左方)。這麼一來,寶寶打開盒蓋的老方法就變得不管用了,當他將毛線筆直向自己拉動時,盒蓋居然不打開了!
對於「明眼人」而言,解決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此時應該往側向(往右或是往左)拉毛線,而不再將毛線朝自己的方向拉扯。然而,對於寶寶而言,他小小心靈中單純的方向感,並不能幫助他很快的了解實際的狀況。
比較可能發生的情形有兩種:
第一種是寶寶會不斷努力試著用他的老方法來打開盒蓋,而在他多次將毛線拉向自己,但是仍然打不開盒蓋之後,寶寶的小手會拉著毛線無意識地上下左右隨意晃動。在這些不規則的拉扯之中,某一次側向的拉力,會讓寶寶在無意之中把盒蓋打開!由此,寶寶會繼續以不規則的拉動方式來「對付」這個盒子,從嘗試與錯誤的學習中,逐漸領悟出,唯有當他將毛線朝右或朝左的外側拉動時,蓋子才打得開!
另外一種可能的情形是,寶寶在使用老方法打不開蓋子之後,並不展開上文所述上下左右不規則的拉扯;或者是不規則的拉扯後,並沒有碰巧的打開盒蓋。此時的寶寶會變得十分沮喪與憤怒!您可以預期寶寶此刻不但會放聲大哭、發脾氣,並且還會不住地重複某一種沒有變化、機械性的肌體語言。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您千萬要保持冷靜,絕對不要強迫寶寶繼續這個學習遊戲。因為您所預期一切正面的教導,在此時都不可能發生了!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將寶寶憤怒與沮喪的來源──連蓋盒,盡快地移開現場,讓寶寶能「眼不見為淨」地自動轉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在等了一、二分鐘之後,寶寶仍然哭鬧不休,那麼您不妨先取出盒中的玩具交給寶寶,安撫一下他挫敗的心情。若是寶寶看起來已經平靜了許多,那麼您可以試著繼續以上這項教學遊戲。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請您務必要降低遊戲的難度。最好的方式是,將連蓋盒的開口右轉或左轉成距離寶寶少於九十度的角度,使他能夠比較容易的在隨意拉動毛線時,「碰巧地」打開盒蓋。
您可以日後再逐漸增加盒子開口遠離寶寶的角度,等到寶寶學會將繩子朝向側方拉動來打開盒子之後,您還可以更進一步地將盒子轉成各種不同的方向和位置,持續激盪與挑戰寶寶的方向感!
科學證據顯示,藉著許多實際的移動經驗,簡單的方向感能夠發展成為二度空間和三度空間中的方向感,並在許多實際的情況下被派上用場(例如雙目在閱讀時的左右移動)。
當寶寶學著利用他靈巧程度有別的兩隻手,分別由各種不同的方向來拉毛線打開盒子的同時,他的雙手會感受到不同的刺激與不同方位的移動。如果寶寶能經常玩這個遊戲,那麼這些深刻的經驗與體會,將會為他在空間中的方向感打下紮實的基礎。
如果您的寶寶一開始對這個精心安排的遊戲不感興趣的話,您可以隔一陣子再試試看。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與方式都不一樣,興趣也不盡相同!一個對於某些孩子而言十分好玩的玩具,可能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是十分無聊的;您的寶寶今天不感興趣的遊戲,可能過了兩天他就會全神貫注地玩得渾然忘我了。
親愛的家長們,在您設計與帶領寶寶參與親子益智活動的同時,請讓寶寶來做您的嚮導,自由決定他當天的科目,因為唯有如此,您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寓教於樂的效果!
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和感覺,有些是正面的,也有些是負面的。一個擁有健康自我意識的人,對自我的評價是富於建設性的,他必定懂得如何欣賞與珍惜真正的自我。
對於成人而言,我們可以理智地控制,甚至於改變對於自己的感想!旁人對於我們的評論,我們可以選擇接受或是忽略。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我們可以經由冷靜的分析與思考,而來決定對於自己的感覺是褒揚或是貶抑。
相反的,一個幼小生命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大部分的決定是來自於外人,尤其是來自於父母所發出的許多「訊息」。不論他人是有心或是無意,寶寶會完全接納他所感受到的肢體及言語各方面的一切「訊息」。
然而,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經常會發生誤會一般,父母對寶寶所表達的心意,有時也會被寶寶誤認為是其他的意思。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父母不但已經做好孩子辦不到的每一件事,還要堅持為孩子做那些他已可以自行處理的簡單小事時,家長對幼兒所傳送出來的訊息應該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會幫你做每一件事!」然而,幼兒從家長的言行舉止中所接受到的訊息,卻變成了:「因為我很笨,沒有辦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我要依賴父母為我做好每一件事!」
自我的肯定與認同
在《○歲寶寶成長心事》一書中,我們曾經為您提供了許多幫助寶寶成長與發展的親子活動,那些包括了「說說唱唱」、「躲貓貓」、「猜猜我是誰」等不同的遊戲,其實早已為您的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奠定了許多正面自我意識的基礎。當寶寶每一次成功地完成遊戲中的活動時,他會領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是能夠做好一些事情的。自我的肯定與認同,正是自我意識正向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要完全了解幼兒的自我意識,並進一步幫助他培養健康的自我意識,家長們必須先細心與體貼地學會,從寶寶的立場和角度來觀看這個世界!
在十三個月大寶寶看似懵懂無知的小小腦袋中,其實正鼓脹著強烈的自我肯定的慾望!簡單的說,您的寶寶目前正處於一個迫切的學習階段,他自動自發、努力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渴望盡快達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獨立」的地步。
這股想要肯定自我生活能力的驅動力,正強而有力地催促著寶寶主動尋求生活中的挑戰!藉著勇敢嘗試不退縮的練習,在心智發展的過程中,您的寶寶正不斷的自我超越、自我突破,並且自我肯定。
來自父母的看法
日常生活中為了滿足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的一切行為舉止,都是寶寶所必須面臨的挑戰。許多剛滿周歲的幼兒都會開始嘗試用湯匙餵自己吃東西,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寶寶抓起一隻盛著食物的湯匙,朝向自己大大張開的小嘴中運送的那一刻,是值得慶祝、值得賀彩的一刻!然而,實際生活之中家長們的反應,則會因為每人不同的清潔習慣與成長背景,而產生極為不同的差距!
十三個月大的寶寶,無論如何都還無法精準地平衡湯匙中的食物,更不能滴水不漏地將食物送進自己的口中。對於寶寶而言,重要的是證明自己的能幹與本事,他心中所產生「得意忘形」成就感,會使他忽略了潑灑出來的食物和仍未填飽的肚皮。
然而,對於大多數的家長們而言,當他們提心吊膽的旁觀寶寶自己吃東西的時候,所看到的是從小碗中一路滴在桌上、地上、椅子上的稀飯,還有沾黏在寶寶小手、小臉、頭髮和衣服上的麵條!許多父母們在這個重要的時刻,絲毫都無法注意到,當寶寶經過千方百計、總算成功地將已漏光一半食物的湯匙送進口中的那一剎那,他是多麼的開心和自豪!
在寶寶卯足心力建立自信,認真培養自我意識的過程中,父母對於他每一次成功與失敗的反應,是決定寶寶自我意識正面或負面發展的重要關鍵!如果在寶寶生命中最重要的親人,對於他的成就抱著一種「看來很笨」、「無法自助」的看法,那麼寶寶一切屬於正向自我意識的發展,都將歸於死路一條!
譏笑與嘲諷就如炎夏暴熱的烈日,會摧殘盛開的花朵使之枯萎;肯定與讚美則是水分和肥料,能幫助寶寶自我意識的幼苗,健康地成長與茁壯,成功地開花結果!
正如上文中我們所強調的,請家長們別忘了要用寶寶的立場,來幫助他學習獨立!
在日常生活中,請多給寶寶機會,並且鼓勵他參與各種料理自己起居的活動,放手讓孩子去做那些他想做,並且做得到的事。雖然寶寶一時之間還不能做得好,也還無法做得很快,但在練習得越多、學得越快也做得越好的良性循環中,寶寶將能成功地培養出一股堅強且正面的自我意識。這份自信與樂觀,將是孩子未來一生中受用不盡的心靈財富。
語音遊戲
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他必須先建立好豐富的語音概念,才能充分與嫻熟地掌握語言的技巧。以下我們為您介紹幾項可以有效加強語音概念的遊戲,藉以幫助您的寶寶快快聽得懂、早日說得好!
畫片書
準備幾本包含了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以及生活日用品的畫片或是相片的書。當您和寶寶一同觀看畫片書時,您可以邊看邊指著相片中的物體,清楚地將物體的名稱,反覆連續地說幾遍給寶寶聽。十三個月大的寶寶有時也會邊聽邊動手翻書,他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通常不會超過二至三分鐘。然而,即使每次只是幾分鐘的看圖片聽名稱,對於成長中的寶寶而言,仍然是十分重要和富於建設性的。
把髮夾拿出來!
準備一個大小適中、顏色鮮艷的髮夾,和一個開口寬大、淺淺的透明塑膠盒子。把髮夾扔進盒子中,然後告訴寶寶:「把髮夾拿出來!」雖然十三個月大的寶寶可能還不太清楚您要他做什麼事,但是寶寶是善於模仿的,您只要耐性地做幾次「把髮夾拿出來」的動作給寶寶看,他很快就會在聽到指令之後,做出相同的動作,成功地拿出盒中的髮夾。除了髮夾之外,您還可以自行變化,凡是色彩鮮明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大小材質皆安全,不會造成誤吞或外傷的家中常用物品,都可以輪流扔在盒中讓寶寶練習耳、眼、手協調並用的反應與能力。
積木在哪個杯子裡啊?
將一大一小兩個外形相似的不透明塑膠杯子倒扣在桌上,在其中的一個杯子中放一塊積木,讓寶寶來猜猜積木在哪個杯子中。您可以自由移動兩個杯子,改變他們的相對位置,但是請將積木固定放在大的或是小的杯子中。讓寶寶用他的小手胡亂指點,猜猜積木是在「這個」或是「那個」杯子中。在寶寶好不容易猜對的時候,請您要大聲地肯定他的成功,清楚地告訴他:「答對啦!積木真的是在『大』的杯子裡!」等到寶寶學會了辨別大杯子和小杯子之後,您還可以換成不同顏色,或是不同形狀的兩個杯子,來增加寶寶對於實物概念的認知。
韻律童謠
讓寶寶坐著或是站在您的大腿上,抓住寶寶的兩隻小手,邊唱「三輪車」邊搖擺寶寶的雙手,模仿「三輪車跑得快」的動作。您歌唱的速度也可忽快忽慢,使寶寶舞動雙手的速度亦隨之忽快忽慢。
三輪車跑得快,(快)
上面坐個老太太,(慢)
要五毛,給一塊,(更快)
你說奇怪不奇怪?(更慢)
除了「三輪車」外,寶寶耳熟能詳的童謠如「造飛機」、「火車快飛」、「丟丟銅」等,都可以用來帶領寶寶在快樂的律動中打好語言的基礎。再舉一個例子:
(邊拍手邊說)
小皮球、香蕉油(慢)
滿地開花二十一(快)
二五六、二五七(更慢)
二八二九三十一(更快)。
小小腳
寶寶一雙稚氣十足的小腳可愛得不得了,十個圓滾如珠的腳趾配上飽滿不見骨的小腳,真是令許多家長沈迷其中愛不釋手!
您的寶寶可能剛學會走路不久,也很可能才開始學走路,他的這一雙細嫩的小腳正隨之快速地功能化!本文將為您剖析寶寶的小小腳,帶領您正確地照顧好這雙腳,為寶寶日後「行萬里路」做好萬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