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質疑人生的重心,是因為接觸瑜伽。
瑜伽,是一趟持續不斷、尋求超越自我設限的過程,
一趟無法回頭且沒有終點的旅程,而這趟旅程本身就自由、解脫。
◆隨書附贈「輕柔做瑜伽」DVD:每天20分鐘,釋放脊椎、啟動消化、女性月事療癒、安撫神經系統
◆瑜伽名師 湯乃珍◎真心推薦!
如果你覺得失落、悲傷、挫折或羞愧,
恭喜你,瑜伽的旅途從現在開始了……
人們常說:「我在做瑜伽。」但瑜伽是無法被「做」的,瑜伽只能被親身「體會」。
Rachel原是負責招聘跨國高階人才的企管顧問,當時從她的辦公室望出去,可以鳥瞰整個香港維多利亞港美景,不僅生活美好,且有一定的社經地位,但當她一頭栽進瑜伽世界後,心底某處沉睡的自己便從此被喚醒。透過瑜伽的帶領,她很驚訝的發現當時的自己並不快樂,心中似乎有個空洞,那份空虛是外在表象的美好無法填補的。於是她開始自問,已經擁有了一切想要的生活,為何還無法感到滿足呢?
瑜伽不僅引領Rachel走上自我探索與深入生命本質的過程,更讓她從內到外徹底翻轉,從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喜好到人生觀⋯⋯
她認為在瑜伽練習裡,沉竟於一根腳趾或手指的微小動作、一個溫柔的凝視,或是聆聽如波濤起伏的氣息,平靜喜悅的品質會從內在油然而生。當我們專注在讓身體的動作與呼吸同步時的品質,感官會自然內斂,並且把被外在事物牽絆而疲累的能量釋放掉,以嶄新的面貌顯現。而瑜伽練習的過程,即是要經驗、看清、參透,超越這些表象並從中解脫,得到真正無上的自由。
作者簡介:
Rachel 在亞洲從事瑜伽教學工作,目前在瑜伽工作坊、研習營與師資培訓課程中,教授瑜伽哲學、瑜伽歷史,以及傳授瑜伽療癒的姊妹科學─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
她的瑜伽學習始於艾氏瑜伽(Iyengar Yoga)與陰瑜伽,之後專注在八肢串連瑜伽(Ashtanga Vinyasa Yoga)系統的練習,曾經數次到印度麥索的八肢串連瑜伽研究中心和印度的果爾,跟隨一代大師Sri K Pattabhi Jois(已於二○○九年過世)和他的傳人Sharath Rangaswamy學習。同時持續七年追隨曾任美國新墨西哥州阿育吠陀學院梵文教學總監的芭芭拉.庫克(Barbara Cook),深入進修梵文文法,梵頌和研讀古典瑜伽哲學、印度密宗、奧義書經典,並學習印度吠陀和西洋占星學。
近年來,她每年持續追隨上師理查.佛里曼(Richard Freeman)學習,並於二○一一年完成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博德市的教師密集訓練課程。二○○六年,赴自然草藥醫學和療癒教學界富有盛名的紐西蘭威帕克自然療法學院學習,得到阿育吠陀和瑜伽療癒認證學位。除了在紐西蘭的學院並行學習西方醫學和阿育吠陀之外,也曾多次到印度位於弗林德班聖城的曇梵陀利草藥研究中心,進行傳統阿育吠陀醫療法和草藥學的研習、實習和靜修,從事阿育吠陀營養諮詢和疾病治療已有數年的經驗。
Rachel 曾在台北SPACE Yoga 和香港置地文華酒店附設的SPA,教授瑜伽課程。她從加州的克萊蒙研究大學獲得商業碩士,後來定居香港,在全力投入瑜伽工作之前,於跨國高階管理人力招聘顧問公司擔任執行顧問,以及投資管理公司任聘助理董事。
想進一步認識 Rachel,請參考:www.matipatha.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身心靈合一的瑜伽之路 瑜伽名師 湯乃珍
與Rachel老師的緣分,起始於在台北的瑜伽師資訓練合作。我們的背景很像,都是在台灣長大,赴美攻讀碩士,從而旅居國外,接觸瑜伽,並愛上瑜伽,然後因為瑜伽的教授機會返台。在我倆寶貴相遇的進行式裡,我們有幸點亮彼此,相惜,相攜,分享真我的芬芳品味。
Rachel老師是女神的化身,她可說是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從阿育吠陀、梵語、占星學、瑜伽傳承與哲學,到八肢串連瑜伽(Ashtanga Vinyasa Yoga)練習,展現出她明亮的性格、奉獻的修行、敏銳的覺知、專業的態度、清晰的洞見。她是斬斷幻影的迦梨(Kali,毀滅女神),是充滿智慧的薩拉斯瓦蒂(Sarasawati,辯才天女),是全心庇佑的拉克希米(Lakshimi,吉祥天女)。她的力量,因與真我相連,源源不絕。
在瑜伽道路上,身心靈合一的如是觀照,與長期穩定的如實練習,讓我們真切的體悟小我生命的獨特展現,與大我永恆的綿密相連。而瑜伽的練習,並非用來填補不足,或是變得「更好」。我們與生即具有完美、完全、完整的至上特質。這趟回歸真我全知的瑜伽旅程,喚醒我們內在炙熱的勇士精神,全心經驗生命律動,全然擁抱萬物與彼此。讓我們聞到花朵的香氣,嘗到食物的甘甜,聽到音樂的悅耳,摸到衣料的柔軟,看到夕陽的美麗,種種感動,從心出發。這份向內的追尋,使屬於客體的生命物件或事件,扮演了如點火石般的媒介,點燃主體內在的不二真我,擦亮純然的覺知與喜樂。
Rachel老師的瑜伽心得,像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充滿使命,熱情燃燒有限生命實相,一窺無限永恆真我至上。謹此獻上〈戰勝死亡之咒語〉(Maha Mrityunjaya Mantra)給我的女神摯友,與所有的瑜伽同好:
Om(萬宗之源)
Asato Ma Sat Gamaya(領我從虛假到真實)
Tamaso Ma Jyortir Gamaya(從黑暗到光明)
Mrityor Ma Amritam Gamaya(從有限生命到無限永恆)
Om(萬宗之源)
名人推薦:〈推薦序〉身心靈合一的瑜伽之路 瑜伽名師 湯乃珍
與Rachel老師的緣分,起始於在台北的瑜伽師資訓練合作。我們的背景很像,都是在台灣長大,赴美攻讀碩士,從而旅居國外,接觸瑜伽,並愛上瑜伽,然後因為瑜伽的教授機會返台。在我倆寶貴相遇的進行式裡,我們有幸點亮彼此,相惜,相攜,分享真我的芬芳品味。
Rachel老師是女神的化身,她可說是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從阿育吠陀、梵語、占星學、瑜伽傳承與哲學,到八肢串連瑜伽(Ashtanga Vinyasa Yoga)練習,展現出她明亮的...
章節試閱
第二章 瑜伽之道
2 用心觀照,回歸生命原點核心
自我意識限制了個人發展
在某次瑜伽課堂上,我向學生分析如何安全進入一個瑜伽姿式,以及可以選擇的替代動作。當我講解完畢,其他人開始進入動作時,卻有一個學生坐著不動。我問她為什麼停止練習,她簡單的說:「我做不到。」我再問她:「身體不舒服嗎?」她依舊一動也不動的回答:「沒有,但我不認為我可以做這個動作。」於是我利用瑜伽輔具引導她的肢體,並且幫助她進入姿式,然後舒適的停留,只見她張大眼睛,驚喜的看著自己,好像不認識這個軀體似的,最後脫口而出:「哇!」
身體與心靈是一體且無法分開的,身心同時也是探討、體驗和觀察外在環境與內在感知活動唯一且寬廣的實驗室。現代科學和心理學過分強調心智活動,在瑜伽的練習裡則比較重視意識的進化覺醒。心智活動僅是錯綜複雜的意識活動之一。我們的心智想要知道發生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並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對它而言,很難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足以認識生活的全貌,因為它最主要的工作是持續不斷的選擇性的認知、拒絕並做出結論、提出學理與論點來支持其所認知的事實,強化自我。心智與自我總是連結在一起,所以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是為了再次肯定自我,一切都與「我」有關。
獨特的「個性」,它代表著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就像提到麥可.傑克森會聯想到他的招牌帽子一樣,當我們在談自己喜歡的食物、服裝款式,以及在滿足自己的喜好時,我們會因此感到快樂;而當我們因某些限制而無法獲得自己喜愛的事物時,則會因此覺得不開心。這種依附著物質滿足的快樂與否,其實是一種周而復始的短暫感受,就好比令菲律賓蒙羞的前第一夫人伊美黛.馬可仕,雖然她擁有兩千七百多雙鞋,但對她來說,無論鞋櫃裡有再多雙鞋,永遠都不會足夠。
先入為主的觀念造就個人特質
象神是受人崇敬的神衹之一,幾乎每個印度人都供奉、禮拜象神。象神掌管成功與吉兆,特別是在一段婚姻的開始、事業的草創期、新學期開始等。祂也是障礙之神,在瑜伽練習中象徵個人練習的門檻,幫助我們清楚現在自己是誰、需要朝什麼方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等。象神永遠張著祂大大的耳朵,慈悲的聆聽眾生的祈求。當你誠心祈禱並準備好履行自己的承諾,祂就會幫助你心想事成。所有的印度神衹都有自己的坐騎,像濕婆神的坐騎就是白色的公牛南迪尼(Nandini),毗濕奴神(Vishnu)的坐騎是老鷹加魯達(Garuda),而象神的坐騎則是一隻小老鼠。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象神會選擇一隻體型較小的囓齒類動物來負載著祂偌大的身體?這個答案就存在印度眾神深奧且充滿象徵性的哲學意義中。
老鼠通常都住在不乾淨的地方,像是城市陰暗的下水道等,為的就是要躲開白天的亮光,神出鬼沒的偷吃食物。牠們繁殖得很快,而且還會帶來病菌,所以經常被拿來當做欲望的象徵。而象徵主導成功的象神,手持繩索套在老鼠的脖子,並坐在牠身上,就代表象神駕馭在欲望之上。
而欲望是人類的本性之一,事實上,欲望是最顯而易見的生命起源,不論是在世俗的生活或靈性的修行,要獲得智慧的增長或功成名就,對欲望就必需要有自律的能力,而不是任由欲望支配。因為欲望會衍生更多的欲望,就像老鼠驚人的繁殖能力一樣,滿足物質的欲望只會帶來更多欲望。基本上,我們只是陷入更多的渴求與虛假解脫的無限循環中,就像想以鹽水解渴,結果卻越喝越渴。
瑜伽的練習裡,可以透過冥想來觀照自我與心智之間的關係。我們的感知器官就好比一匹馬,喜歡自由自在的奔馳在草原上、吃新鮮的草;而感知器官受到外在的新刺激吸引,則如同馬幻想整天在草原上奔馳、吃草一樣。這是因為感知器官與外在世界連結,心智駕馭感知器官,將感知器官正在經歷的感覺傳達給自我,並依此做出判斷。透過感知器官把外在世界的刺激輸入心智,最後傳達給自我這個不間斷的迴路過程,而發展出自己的好惡,以及許多對人事物的特殊觀點。一旦做出判斷,就會形成自己與外在世界互動的行為模式,阻礙並以先入為主的觀念來看待所經歷的事情。這就好比戴上有色鏡片來看世界,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是事情原本的樣子。
當我們戴著個人喜好與觀點的有色眼鏡,來看待發生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煩惱就會不請自來。由於煩惱來自意識或潛意識裡,因此只要對任何事情有所期待,失望與怨恨就會隨之而來。而這些經驗也會日積月累成為一個巨大的慣性模式,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我們非常珍視的個人特質,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自己如此特別。
這段自我形成的過程,可以用珍珠成形的過程來比喻。牡犡生長在海洋的深處,當寄生物入侵牡犡殼,裡面的珍珠母(一種質地強韌、有光澤色彩的彈性組織)受到外來的刺激,結締組織會開始一層又一層的把入侵的寄生物包圍起來形成珍珠囊,並分泌珍珠質,直到寄生物消失無蹤,最後才會產生珍珠。我們看到的閃耀著溫潤色澤、名貴無比的珍珠,在它的美麗外表下,其實只是經由入侵的寄生物,刺激而分泌的「口水」罷了。而人類的「自我」,其實只是被自我的分泌物所包圍著,也就是說,我們所看見的這個現實世界,不過是自己的「分泌物」投射的想法和觀點而已。 當我們為實際經歷提出越多的理論說明,自我就越形膨脹誇大,相對的也就失去越多自信心,和事實本身越失去連結,越容易覺得不開心。自我形成導致分離與孤立的過程,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與接觸過的每一個人,都是透過自我尺度來衡量自我的欲望是否被完全滿足。當我們把心門封閉起來,拒絕與外在的世界連結,生命就會因為缺乏人生的甘露滋潤,逐漸枯萎乾涸而死,就像風乾的梅子一樣缺少甜美的汁液。
洞察力是練習瑜伽的動力
很多年前的冬天,我造訪了瑞士的阿爾卑斯山,當我們早晨搭乘纜車到達雪朗峰峰頂,安靜的站在觀景台上欣賞皚皚白雪覆蓋的群峰,讚嘆不已,從觀景台可以一覽無遺的看到峰巒疊嶂的阿爾卑斯山全景,大部分的歐洲遊客都安靜的觀賞,即使有人談話,也多是低聲交談,不想破壞山中這份特殊的寧靜。沒過多久,另一批遊客搭乘纜車到達觀景台,從他們的國語口音透露出他們來自哪一個國家。只見這批遊客三三兩兩的走上觀景台,大聲嚷嚷的取景拍照,並且開始把食物拿出來邊吃邊聊天,觀景台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吵雜聲。我聽見其中一位女士說:「我實在不覺得這裡的景色有什麼了不起,還不如在山下的餐廳吃吃熱食、買張明信片看看就夠了,反正也差不多。」
這位女士的心智告訴她,一張明信片和她的親身經歷大同小異,這樣的例子其實經常發生在許多人身上。但是,當我們站在阿爾卑斯山頂看著那令人嘆為觀止的山景,聽著山谷中迴盪的風聲,呼吸著樹木的香味,皮膚接觸著冰冷空氣的感覺,又豈能被一張薄薄的紙所取代。
在瑜伽練習裡,我們經常觀照自己的心智活動。假設我們可以專心、客觀的看待種種反應的升起、停留,最後逐漸消失,便可藉此觀察自己對語言文字、對情況發生與消失時的反應,這是一種赤裸裸誠實面對自己的練習。而我們聽到的一些想法、評論及理由,則是為了要替每件發生的事及與其他人相關的事,找出足以解釋的說法。一旦切斷與生活經驗全然的連結及與他人往來的機會,我們便會瞬間感到孤立。當誠實面對自己的練習,越來越熟練且漸趨穩固之後,便會察覺生活早已被自己的理論與想法左右,這就像是鏡子的反射原理一樣。這份覺察本身會有意識的轉化,因為一切有情眾生都具有尋求真理、自由與快樂的本能。透過覺察,那些反射自身看法的鏡子會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碎裂,然後超越常常控制我們心智的遊戲之上,自在的對反應做出適當的回應。
所謂經驗,其實都是主觀感覺的演繹和意見累積,透過累積我們才能成為現在的自己。當我們觀照自我與思維的背景時,與生俱來的智慧就成了啟動改變與意識轉化的主因。最重要的是,這份與生俱來的智慧,能讓我們明白是怎樣的因果的關係,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並且為了不受限於過去的心靈與身體上的束縛,以便發掘全部的潛能—我們必須超越舊有的行為模式與觀點,才能為自己找到自由。
荷蘭設計師克莉絲汀.曼得馬(Christien Meindertsma)在二○一○年出版了一本書名為《編號○五○四九的豬》,這本書忠實記錄了一隻身體被烙印○五○四九編號的豬被宰殺後,牠的身體被製造出來的非豬肉製品竟然多達一百八十五樣,其中包括被用來做人體移植的心臟瓣膜、香菸、畫筆、蛋糕、香皂、低密度混凝土等。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專題研究,同時該研究也顯示了現代生活中許多不為人知、看不見且錯綜複雜的相互關連現象。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對一天內所有吃的、用的與接觸的每件物品均施予一個魔法,讓我們可以追溯出所有物品的來源,那麼將可以發現生活中無論是直接或間接接觸的物質,其龐大的規模與數量足以淹沒我們在理智上可以思考的範圍。不管是思想、情感,與來自身體、能量及心理上的覺知,瑜伽在許多方面照亮了這些感官覺知的來源與背景。只要用心觀照我們的思想與覺知,並尋求其源頭,就能夠回歸到生命原點的核心。即使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也能夠了解到萬事萬物的形式都是空無的,而我們的每一絲情感、每一個感覺或念頭,都是自無數的因衍生而出的果。不論情感、感覺和念頭的體現,都一再告訴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萬事萬物都依賴其他的東西而存在。換句話說,所有看似真實的事件、物品、想法,其實都是虛無而沒有根基的。
瑜伽的練習是根植於慈悲心和智慧的養成,以體現不受制約且純淨不受污染的瞬間領悟,這樣的洞察力本身也成為瑜伽練習的動力。
3 哈達瑜伽的練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不朽甘露」的啟示
哈達瑜伽練習著重培養身心的健全、蓄養充沛的活力和建立穩定的神經系統,其目的是準備讓身體走向靈性轉化。不論追求最終解脫的目標是多麼的崇高偉大,健康、快樂和均衡的生活是修習哈達瑜伽所帶來的益處。
我一直很喜歡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在我所研讀過的梵文哲學中,眾多的神話故事裡最喜歡的是「不朽甘露」的啟示,很難再找到一個比這個比喻哈達瑜伽練習過程更好、更完整的神話故事了!
帝釋天(Indra)是天上的戰神,他非常驍勇善戰,善於攻城掠地,十分充滿活力,最喜歡喝名為「蘇摩」(soma)的神秘飲料,是一個性格非常勇敢無懼的戰士,唯一的缺點是容易衝動且固執行事。祂的職責是擊退魔鬼、戰勝邪惡勢力,保護眾神居住之地,進而維護宇宙秩序。祂以最擅長的事情—戰鬥,在印度眾神殿裡贏得了一席之地。
有一天,帝釋天神氣的坐在大象上,與祂的軍隊在眾神殿的領土內巡視,無意間遇見了聖人杜爾瓦薩(Durvasa)。杜爾瓦薩以其苦行修來的法力與暴躁脾氣聞名,當他看到帝釋天向他走來時,便向對方致敬,並獻上鮮花。不料當他把花高舉到象鼻上時,大象忍不住打了噴嚏,花朵隨之掉落到地上,而且還被大象踐踏成破碎的花瓣。對帝釋天獻花卻未受到應有的尊重,使杜爾瓦薩感到非常憤怒,便詛咒帝釋天將會失去祂的戰力與軍隊,而眾神也會被祂們的主要敵人—眾邪魔擊敗。經過一段時間,帝釋天果真被惡魔擊敗並喪失祂的軍隊,宇宙也立即陷入極度的混亂中。 於是,毗濕奴這位保護眾生和維護宇宙秩序的救世主,便建議帝釋天從乳海底層擷取不朽甘露,因為這是阻止這個巨大災難的唯一方法。不過,最困難的是眾神無法獨力完成這樣大規模的任務,所以不得不與敵對的惡魔並肩作戰,只為了得到共同的目標—不朽甘露。
就這樣,眾神和惡魔分別站在乳海的兩岸,手執巨蛇(Vasuki)的蛇頭和蛇尾來綑綁須彌神山(Mt. Meru)化身的攪拌棒,他們抱著極大的期望,使盡全力用力攪拌,希望能夠獲得宇宙間最珍貴的不朽甘露。經過一段時間的攪拌,慢慢的,一股濃稠、暗黑色的雲霧,帶著令人作噁的氣味自乳海深處升上來,籠罩在整個天地間。眾神和惡魔全被這股令人作噁的毒氣困住,無法動彈,只好向毗濕奴求援。毗濕奴建議眾神和惡魔向天地間唯一有能力平息這個亂象的濕婆神求援。當濕婆神聽到祂們的祈求,便立即前來幫助祂們離開險境,祂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之後,把這團暗黑色、名為「毒藥」(Halahla)的毒氣吸進自己的喉嚨。在巨大的危機解除後,眾神和惡魔才得以繼續攪拌乳海,最後終於取得不朽甘露。
「不朽甘露」的故事與瑜伽練習過程不謀而合
這個神話故事後續還有許多情節發展,但這段開始擷取不朽甘露的來龍去脈,卻生動的描述了哈達瑜伽的過程。
靈性的修行喚醒了人類意識中的潛能,而這個覺醒的過程被比喻為「攪動乳海以取得不朽甘露」。就好比手工攪拌牛奶以製作奶油一樣,需要以有效的方法,持續不斷的攪拌才能成功。在瑜伽的練習中,我們以觀照的途徑來喚醒覺知,成為有識別力的心智基礎。而「不朽甘露」則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詮釋,我們姑且把它比喻為「真正的解脫」—從基本性格裡有限的才智與受制約的思維及運作方式中,得到解脫。眾神和惡魔代表的是性格中正面、積極與負面、消極的特徵;巨蛇象徵欲望,須彌神山則是我們存在的核心—脊柱和神經系統的居所。
戰神帝釋天代表自我內在一股重要的象徵力量,在故事的開始因為傲慢的性格而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祂必須激勵自己的戰鬥意志與力量來拯救整個宇宙,以免遭到黑暗勢力吞沒。祂可說是所有人類勇士力量的典型代表,用來保衛和維護真理與純淨的靈魂之光,對所有誠心發願想向瑜伽之途前進的人而言,喚起內心的帝釋天,是邁向瑜伽路途很重要的一步。當尋求不朽甘露的吸引力足夠時,在靈性修行的路途上遭遇到的第一個關卡是毒藥(如痛苦、悲傷、否定、羞愧和其他許多負面情緒),但大部分均與自我懷疑與恐懼有關。
在這個時候,恰如其分的主宰轉化力量的濕婆神,代表的就是瑜伽練習方法和態度。當過去發生的經驗、制約模式與心靈的創傷,從心靈深處被翻攪而進入意識層面時,瑜伽的練習一定要持續不斷,並在心中向濕婆神祈求安定轉化的力量。傳說中,濕婆神總是在冥想的狀態,超然於所有的邊界限制之上及世俗的七情六欲之外,祂是眾神中最寬宏慈悲的,總是很樂意聆聽眾生的祈求。所以,靜坐冥想的濕婆神,象徵的即是在瑜伽練習的旅途上一股保衛的力量。
本質上,呼吸與氣息都是哈達瑜伽練習的樞紐。古典瑜伽經典明文指出,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人的身體與心靈都充滿了能量,我們的身體裡布滿了循環的經絡網,這些經絡的梵文意思是「經脈」(nadi)。根據經典,人體內共有三十五萬條經脈1,在經脈裡面流動的是生命的能量,梵文叫做「prana」,這個字和中國醫學概念中的「氣」,意思大致相同。哈達是由「哈」(Ha)與「達」(Tha)構成,分別代表了太陽與月亮,它們對應於我們身體中的太陽通道(右脈)與月亮通道(左脈),而哈達瑜伽的終極目標,就是要達到太陽通道與月亮通道的兩股能量均衡,最後可以打開中脈的能量(sushumna)。
至於神話故事裡的「攪拌乳海」,在哈達瑜伽練習裡,「攪拌」代表人的吸氣與吐氣,是流動的上行氣與下行氣的生命能量。這個流動的模式存在於生理結構中的肌肉、筋膜、韌帶、器官、系統等,該模式與能量脈的原理是相互呼應的。人類的思維與情感,這個重複產生的神經系統運作模式,一樣反映出生命能量的流動。
第二章 瑜伽之道
2 用心觀照,回歸生命原點核心
自我意識限制了個人發展
在某次瑜伽課堂上,我向學生分析如何安全進入一個瑜伽姿式,以及可以選擇的替代動作。當我講解完畢,其他人開始進入動作時,卻有一個學生坐著不動。我問她為什麼停止練習,她簡單的說:「我做不到。」我再問她:「身體不舒服嗎?」她依舊一動也不動的回答:「沒有,但我不認為我可以做這個動作。」於是我利用瑜伽輔具引導她的肢體,並且幫助她進入姿式,然後舒適的停留,只見她張大眼睛,驚喜的看著自己,好像不認識這個軀體似的,最後脫口而出:「哇!」
身體...
作者序
〈自序〉瑜伽,真正無上的自由
我在晨禱和鐘聲中甦醒,快速的梳洗過後離開下榻處往街上走去,此時東方的天空早已露出一線曙光。我漫步到河邊的石階,忽然間意識到自己又再次來到印度,這次到訪的是一個位在北印度恆河邊、印度最神聖的城市之一—瓦拉納西(Varanasi)。
根據記載,瓦拉納西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有另外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名字,叫做「卡希」(Kashi)。卡希是「光」的意思,所以這座城市也被稱為「光之城市」,相傳此處是濕婆神(Shiva)和祂神聖的妻子帕爾瓦蒂(Parvati)在人間的住處。濕婆神最為人所知的是祂象徵的「毀滅」和「轉變」的能量,祂掌管宇宙的一切,如時間與空間,當然也包括了人類的壽命終期與誕生,即我們所謂的「轉世」。不論是追求知識的學生、瑜伽行者、真理追求者或古典哲學家,對每個在瑜伽道路上探尋真理的人而言,濕婆神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瓦拉納西不僅是個宜居之地,也是個最適合向人間告別的處所。印度人深信輪迴轉世之說,據說人如果有幸在此告別肉身,靈魂便能安然的到達恆河彼岸,沒有累世業障羈絆,從此便可以自生死輪迴中解脫。而造訪這座光之城市的旅程,就已具朝聖的意義。
現在,恆河的石階旁已因各式各樣活動的展開,而慢慢變得熱鬧起來。有些人正在向「濕婆林迦」(Shiva lingam,象徵濕婆神無窮創造能量的石柱)進行每日的朝拜儀式,他們繞行著石柱,同時向濕婆神獻上薰香和鮮花,並且奉上甜食;有些人則在恆河石階旁沐浴,雙手捧著恆河的水高舉過頭,面向東方默默祝禱,然後再把手中的水倒回恆河裡。儘管河邊有很多活動同時進行著,但整體氛圍卻是沉靜的,且充滿微妙動人的奉獻精神。
我向一旁賣花的小販買了些鮮花,向濕婆神獻上,並默唸我的禱文,然後坐在石階旁觀看一天的開始。坐在恆河邊的石階上迎接早晨,絕對是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時光。金黃色的陽光像從天際傾倒出來的瓊漿玉液,喚醒並滋養世間的每一個生物,當地人稱為「恆河之母」的河面,在陽光照耀下泛起一波波的漣漪。再過幾個小時,陽光便會逐漸轉趨熾熱,溫度直逼攝氏四十五度,屆時這裡就會像是被遺忘的廢墟般,空無一人。
等我在恆河邊觀賞一天的開始,並完成早課後,已約莫過了一個半小時。我開始在狹窄的街道巷弄,尋找熱騰騰、由米作成的美味印度薄餅(dosa)。最早愛上這道食物是因為我曾多次到訪麥索(Mysore),一個位於印度南部、擁有悠久瑜伽傳承的城市。此時,我看到很多剛在河邊結束朝拜的人正要回家,還有更多換下傳統印度服裝與沙麗、穿著「普通」服裝(如學校制服、襯衫和長褲)的人,從家裡慢慢走出來,準備去上學和上班。
此時,唯一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不到一個鐘頭前還虔敬的進行向濕婆神朝拜的蛛絲馬跡,只剩下每個人額頭上、眉心中間稱為「蒂拉」(tilak)的紅點。蒂拉的原料混合了印度植物香料磨成的粉末與檀香膏,用來奉獻給眾神,也用來在儀式結束時點在額頭上。它代表人們的第三隻眼睛,一方面提醒人們對濕婆神的崇敬,另一方面則提醒人們濕婆神一直存在於內心,無時無刻且無所不在的看顧著每個人。
如潮水般移動的人群、人力車、摩托車、腳踏車,以及在印度擁有崇高地位的牛群,於我的眼前穿梭。我站在路邊看著這片混亂,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嗅到了混合在空氣中的香料味、街邊小販飄來的食物味、人力車排放的廢氣味,不自覺的笑了開來。是的,這是我熟悉的印度。或許有人會以「紊亂無章」來形容眼前這番景致,但這何嘗不是活力洋溢、多采多姿的人生縮圖呢?
我在一家賣印度薄餅的攤位前停下腳步點餐,卻引來其他正在享用早餐的老少客人好奇的眼光。我用剛學不久的北印度方言向大家問候,並聊起當天的天氣,在場的每個人不禁笑了開來,接著又回頭吃自己的早餐。其中一個年紀很輕的男孩,開始用英文與我交談,我們便一邊啜飲印度奶茶,一邊聊天。
對於深愛印度的人而言,印度就像是自己的母親大地。自從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印度這塊土地開始,她就像歡迎自己的小孩回家一樣,展開雙臂熱情的擁抱我。直到今天,她仍以慈愛、寬容與智慧來滋養我,從未間斷。
第一次前往印度旅行之前,我已經持續練習傳統哈達瑜伽(Hatha Yoga)有一段時間了,在每天的練習中,我的心中似乎有一株火苗慢慢的被點燃,就像聽到來自原始祖先的呼喚,督促著我啟程前往印度,即使當時並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到印度尋找什麼。
喝完印度奶茶、正打算要付錢給茶販時,一直與我聊天的年輕男孩不理會我的抗議,堅持不收我的錢。他微笑著對我說:「妳是印度的女兒,對我來說,妳就像是我的姊姊。」他的話讓我楞了一下,我直視他的眼睛,然後心裡想著:「對呀,我當然是印度的女兒!否則為什麼每一次來到印度,就像是個回到家的女兒般,受到熱烈歡迎的對待?」在謝過男孩的茶點款待後,我再次大步走回人潮裡,跟隨著真理追求者、詩人、哲學家、宗教聖者,甚至佛陀世尊的足跡,繼續我在這個聖城的探索之旅。
每一次的印度之旅,幾乎都會發生像這樣以茶相待的真誠情感交流。瑜伽以一種最神奇、最微妙,卻也最平凡的方式,向我顯現了一個無法否認的現象—每個人與其環境細微綿密的交纏連結是超越時空限制的。人們在世界上看似孤獨,卻又有著無限的關連;個人現實的形成,是從虛無而來,卻又充滿圓滿。練習瑜伽最終的目標,即是要經驗、看清、參透,超越這些表象並從中解脫,得到真正無上的自由。
〈自序〉瑜伽,真正無上的自由
我在晨禱和鐘聲中甦醒,快速的梳洗過後離開下榻處往街上走去,此時東方的天空早已露出一線曙光。我漫步到河邊的石階,忽然間意識到自己又再次來到印度,這次到訪的是一個位在北印度恆河邊、印度最神聖的城市之一—瓦拉納西(Varanasi)。
根據記載,瓦拉納西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有另外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名字,叫做「卡希」(Kashi)。卡希是「光」的意思,所以這座城市也被稱為「光之城市」,相傳此處是濕婆神(Shiva)和祂神聖的妻子帕爾瓦蒂(Parvati)在人間的住處。濕婆神...
目錄
〈推薦序〉身心靈合一的瑜伽之路
〈自序〉瑜伽,真正無上的自由
第一章 瑜伽, 就在此時此刻
1 三十歲,改變隱然成形
2 改變,從瑜伽練習開始
第二章 瑜伽之道
1 探索與體驗,瑜伽自然的轉化力量
2 用心關照,回歸生命原點核心
3 哈達瑜伽的練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 瑜伽的淵源
第三章 瑜伽療癒
1 覺醒,正在發生
2 生與死間轉化的過渡期──兩個境界之間的暫留
3 無常的恩典
第四章 瑜伽的療癒科學──阿育吠陀
1 阿育吠陀的源起
2 阿育吠陀的基本原理
2 樂在生活
3 飲食療法
4 疾病成因
第五章 合一
1 身體與心靈的界線在哪裡?
2 身心靈合一
3 內在與外在練習
4 聆聽與知識練習
5 找回真我
〈推薦序〉身心靈合一的瑜伽之路
〈自序〉瑜伽,真正無上的自由
第一章 瑜伽, 就在此時此刻
1 三十歲,改變隱然成形
2 改變,從瑜伽練習開始
第二章 瑜伽之道
1 探索與體驗,瑜伽自然的轉化力量
2 用心關照,回歸生命原點核心
3 哈達瑜伽的練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 瑜伽的淵源
第三章 瑜伽療癒
1 覺醒,正在發生
2 生與死間轉化的過渡期──兩個境界之間的暫留
3 無常的恩典
第四章 瑜伽的療癒科學──阿育吠陀
1 阿育吠陀的源起
2 阿育吠陀的基本原理
2 樂在生活
3 飲食療法
4 疾病成因
第五章 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