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Richard D. Precht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將複雜的哲學說的清楚有條理...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5/05
將複雜的哲學說的清楚有條理
我是誰? :如果有我,有幾個我?
$ 90 ~ 324
我是誰? :如果有我,有幾個我?
作者: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 Precht) / 譯者:錢俊宇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10-09-03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點我評分 3 則評論 圖書介紹9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我是誰

內容簡介

  為什麼一部哲學作品
  會盤踞《明鏡週刊》和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冠軍16週,
  在德國各大書店落地陳列,讀者人手一冊?

  這不是一部哲學史導論,也不是腦筋急轉彎的哲學入門;
  它以「人是什麼」的問題為起點,以現代科學研究成果為工具,
  探討人的認知、倫理、信仰、自由和愛的意義,
  那些都是我們在生命裡終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於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如果你問我的話,我的回答是:
  保持好奇求知的心,讓你的好主意付諸實現,
  用生命來豐富每個日子,而不是用日子來堆砌生命。

  關於哲學思考與自我省思的著作不勝枚舉,但《我是誰?》卻與眾不同。
  因為過去從未有一本書能在同時提供自然科學的知識條件下,這麼全面性地帶領讀者去思考各種人生重大的哲學問題。作者以諧趣而優雅的筆調,用豐富淵博的知識,幫助我們在面對關於人的龐雜知識時,找到一條絕佳的小徑。

  本書橫跨了心理學、哲學、生物學、腦部科學等不同學科,為我們介紹它們當前的最新發展。如同一幅令人驚歎的拼圖,最後終於呈現出今日科學界眼中「人類」的完整樣貌,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種種迷惘與困惑時,終於看見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

全書共分三大部份,在此一一介紹如下:

  第一部「我能知道什麼?」

  作者介紹了對現代主義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的四位大師——生于一八三八年的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生于一八四四年的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生于一八五二年的腦部學家聖地亞哥.卡哈爾(Santiago Cajal)以及生于一八五六年的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代的智慧結晶及其延伸知識,來說明我們的歷史經歷過的巨大變革,這四位新思想的先驅之間只相隔十六年,而他們的對後世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二部「我應該做什麼?」

  也就是探討倫理和道德的問題。人類究竟為什麼能有道德地行事?善或惡到底何者更接近人的天性?諸如此類的問題也不再只有哲學可以提供解答。腦部研究、心理學和行為研究都已能夠,也應該提供它們的專業看法。從墮胎和安樂死、基因科技和複製醫學、環境和動物倫理等等,一切都有規範、權衡、說服力或強或弱的論點作決定。它們對於哲學的討論和思考來說,正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練習機會。

  第三部「我可以期望什麼?」

  討論的是大多數人一生中最關心的問題,比如幸福、自由、愛、上帝和人生的意義。這些問題都不容易回答,卻又都如此重要,值得我們潛心思考。

  全書分為34章,每一章都有一個提問,作者刻意不預設答案,而是以這種方式不斷地引導讀者去思考。面對每個問題,作者使用各種貼近生活、充滿趣味的例子來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讀者忍不住一直讀下去。

  關於人生的問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但當你讀完本書,所有屬於你的答案,都將在你的心中清楚浮現。

本書特色

  融合哲學、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大腦科學
  以輕鬆易讀的簡短章節、貼近生活的例子,來探討人生意義

作者簡介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一九九四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及電台,並擔任過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研究員。

  二○○○年榮獲生物醫學大傳獎。 創作有兩本小說、三本非文學類著作。其中他的童年回憶錄《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 Lenin kam nur bis L?denscheid)已拍成電影,另一本非文學類作品《愛情的哲學》銷售亦超過十五萬本(已由商周取得版權)。目前定居於科隆和盧森堡。

譯者簡介

錢俊宇

  輔仁大學德文系畢業。曾任台北德國學校中文教師、德國Witten/Herdecke大學漢語密集班講師、海德堡漢靈公司科隆地區特約中文教師等職。

  現職為科隆大學現代中文暨漢學系中文講師,同時兼任跨文化溝通訓練講師,各類筆譯、口譯等工作,即使身在國外,仍不忘為台灣的正體字文化貢獻心力。

 

推薦序

由具體到抽象 林正弘

  哲學是什麼?有人說:「哲學把原本容易瞭解的道理說得令人不知所云,把原本就不易瞭解的變得更難瞭解。」這是對哲學的極大諷刺,但不全是誣蔑。哲學家會使用非常抽象的語詞,使得概念模糊不清,也會舖陳繁瑣而曲折的論述,令人難以掌握要點。尼采曾說過:「思想深刻的人會設法儘量把話說清楚,而想要表現得很深刻的人,則會故意含混其詞。」不管艱深難懂是否為哲學的「必要之惡」,一本介紹性的入門書理應儘量加以避免。

  普列希特這本《我是誰?》成功地避免了艱深難懂的「必要之惡」或「不必要之惡」。這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極少使用哲學專門術語,也很少直接引用哲學著作。書中出現的科學術語遠超過哲學術語,所引用的科學理論(包括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也遠多於哲學理論。但這並不表示它不是哲學書,而是一本科普書。作者是要借用哲學以外的知識來闡述哲學問題,介紹重要的哲學學說。這樣的引介方法不但能夠使讀者對抽象的哲學學說有具體的瞭解,也較能充分體會哲學的功能。哲學問題本來就是從知識的追求及日常生活所引發出來的。一個從未看過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人,大概不會去想「正義」的問題,也不會對正義理論感到興趣。一個人在求知過程中若沒有遭遇任何困惑(例如:需要做多少試驗,才可以讓H1N1的疫苗上市?為什麼需要如此數量的試驗?),大概很難體會歸納法或驗証理論為什麼必須証成。

  本書作者在引用科學知識來闡釋哲學問題及哲學學說的過程中,一方面詳細介紹相關的科學理論,充分呈現科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但另一方面也清楚指出科學與哲學的異同,科學知識並不能完全解決哲學問題。例如:他從當代腦生理學的知識,談到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並依據當代的知識加以批評。他一方面指出笛卡爾的哲學思考,在腦生理學的發展過程中所做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指出腦生理學的研究成果,並不能完全回答「自我」及「意識」的哲學問題。

  本書對所引用的科學理論及哲學學說都有詳細而清楚的解說,讀者不必有預備知識。它甚至會講述科學家及哲學家的生平、趣事及其主要貢獻。其中有些與所討論的問題相干,有些不太相干,但會引起讀者的興趣,擴展讀者的見聞。例如:除了人類學家之外,大概很少人知道1974年在衣索比亞阿法爾三角洲發掘的那具南方猿猴骨骸為何取名「露西(Lucy)」。作者告訴我們這原來跟披頭四的約翰.藍儂有關。這當然只是一樁茶餘飯後的趣聞,但有些趣事則與所討論的議題密切相關。例如:羅爾斯年輕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從軍經驗,對他的政治哲學有深遠的影響。

  哲學家的學說通常會有基本的立場及架構。如果沒有掌握其學說的整體系統,而只零碎地捕捉其對某些議題的看法,則很難充分理解其論述的基礎。作者在本書中雖然沒有充分解說各重要哲學學派或系統的內容,但對所提到的重要哲學家,不但談到他們的生平,也會簡明扼要的介紹他們的學說。這有助於讀者瞭解各哲學議題之間的關係。

  哲學家為了清楚呈現哲學問題,或為了論証的方便,往往會設想一些類似科幻小說或鬼怪影片的情節。其中最著名的是笛卡爾的「魔鬼」及帕特南(Hilary Putnam)的「桶中大腦」。其實,在法律書籍中也常出現許多捏造的情節,用來區分不同而相近的概念,或用來論述某一條款設置的必要。但在法律書中所捏造的情節,通常是實際上有可能發生的,而哲學家所設想的情節,很多只是邏輯上的可能,實際上發生的機率極低。這樣的解說或論述方式,儘管在邏輯上並無瑕疵,但會讓讀者覺得不切實際,初學者會認為哲學與實際生活毫不相干。本書所舉的例子,除了極少數(例如:笛卡爾的魔鬼)之外,全是實際發生的例子。作者的知識非常廣博,所舉的例子涉及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古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文學等領域。他的博學造就了一本令哲學界引以為榮的入門書。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現任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470515
  • 叢書系列: Knowledge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將複雜的哲學說的清楚有條理...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5/05
將複雜的哲學說的清楚有條理
 對於哲學家艱澀理論望之卻步的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01/05
對於哲學家艱澀理論望之卻步的人有福了!歷史上的哲學家總是不停地思考形而上的哲學,用實例、辯證來闡述自己的想法,本書則是結合了現代科學討論人生的意義。

本書每章從一個生活實例切入,帶出一個哲學巨擘與一則道德辯論,並提出大腦科學、神經學、心理學等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為佐證,討論生理與心理交織出的人性思考,進而討論人存在的意義。

你是否在思考人生存的意義?這本書提供的解答也許不盡如人意,但閱讀的過程像是一場冒險,精采有趣!
 請容我如此形容,閱\讀行為像是...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1/02/03
請容我如此形容,閱\讀行為像是拼圖,手中的一本書就是一塊獨立的小碎片,藉由拼湊組合,每位食書者會各自擁有獨一無二的風景。



而求知或許\像辨認星子,一本書、一位思想家、一則定律、一部學說,都是一顆顆亮度和顏色不同的恆星,每個領域都像一個形狀各異的繽紛星系。藉由探索與認識,我們所能辨識的星星越多,越能一窺壯麗星空的全貌。



而\"我是誰?\"這本哲普書,像是一張小藍圖。在與友人的討論裡,他如此言述:\"以前的哲學,包山包海...。現在研究自然的部分,被科學所取代;研究邏輯的部分,被語言學、神經生理學和數學進行演繹;感覺意識,則被腦神經學解構;現在頂多只剩道德倫理學的部分,但是,也已經快被經濟學、社會學、生物學侵蝕殆盡...。\"



現存的年代或許\已不再出現像蘇格拉底、黑格爾、康德、胡塞爾、老子...等等這樣偉大的哲學家,但我們擁有了更多的工具和技術,用以探索剖析那些原本對人類而言,玄之又玄的感覺、意識、自我等名詞。而本書大量引用科學觀點與實驗根據,旁徵博引眾多學科: 生物演化學、傳統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現代心理學、宗教學...等等,以不同的視角來觀視哲學的面貌,加上淺顯易懂的文字,故事性的敘述風格,使本書跳脫哲學書給人呆版僵化的刻板印象,有讓我這個哲學門外漢讀得津津有味。



全書分為三部,分別是\"我能知道什麼\"、\"我應該做什麼\",以及\"我可以期待什麼\"。第一部介紹了腦部的運作、潛意識、記憶、語言等相關知識與定義。對我來說,比較像是枯\燥的基礎醫學,它很重要,因為是用以解釋及比較不同疾病(問題)的根基。第二部則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因為它像臨床的學科,在不同的病症裡,用基礎的理論來審視與討論,非常精彩過癮。話題包括複製人、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篩選胎兒性別(甚至基因)、素食主義、安樂死、墮胎、好人與殺人、人類與人猿等。面對每個棘手的問題,作者試著提出不同角度並引用各派的看法來進行辯證,其中又以康德、功\利主義以及道德直覺的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第三部則探討了上帝、愛情、自由、正義、快樂這種形上學的議題,使整本書從一開始的具體最後以抽象作為結束。



最末一章可以說是整本書的綜合結論,也是我很喜歡的一章。請容我大量引用書中的片段:



你/妳覺得人生具有意義嗎?



對康德來說,人生的使命在於屢踐道德義務;

盧梭則認為人生的使命是能夠且依照自己的本性過活;

邊沁卻認為,人生使命在於獲得對自己和別人最大可能的樂趣;

裴利眼中的人生使命則在盡可能\"造福大眾\";

叔本華認為人是意志的奴隸,因此沒有所謂自由而且更高層次的意義;

對尼采和佛洛依德來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的問題本身已經是身體或精神軟弱的表現;

而馬赫的\"思維經濟\"理論,並不會浪費時間去思考\"人生意義\";

維根斯坦則認為這問題是\"無意義的問題\",因為即使即使經過長久懷疑而最後明白生命意義的人,也無法說出這個意義在哪裡;

沙特則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透過行動來實現自我;

對美國生物哲學家丹尼爾.丹奈特來說,\"適應和突變\"這兩個演化原則也適用在人類文化的一切問題;

社會學家盧曼認為\"意義\"要透過溝通才能產生;

而因為\"意義\"不是科學的測量的單位、物件或電生理學的過程,顯然腦部研究無法解答人生意義這個問題;

為什麼人生需要有個特定的意義呢? 大概是因為\"我們有一天終究會死\",而某些古人類學家正是用這個認知來作為區分動物和人類的界線;

在英國科幻小說裡,外星人一台名叫\"深思\"的電腦,經過七百五十萬年的計算後,吐出\"四十二\"這個答案(因為人生、宇宙和一切其他這種問題本身都語焉不詳,答案是什麼又有什麼意義呢?);

青少年讀物\"派典傳奇\"裡,老魔法師解釋說:\"尋找答案的過程經常比答案本身來得重要\";



看到這裡覺得太複雜、頭昏眼花了嗎? 那再來試試蒙提.派森的說法:\"現在,我要來告訴各位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了;其實,那真的沒什麼特別的,你只要試著對別人友善、別吃太油膩的食物、偶爾閱\讀一本好書、讓朋友來探望你、並且與其他所有種族和國家的人和諧共處就好了。\" 當然,我們不能錯過本書作者的回答: 保持好奇求知的心,讓你的好主意付諸實現,用生命來豐富每個日子,而不是用日子來堆砌生命。



讀罷本書,其實並不會獲得一個簡單萬用的論點,更不可能藉此成為一個有哲學素養的人。但它提供了一個示範,告訴我們即便像是哲學這樣原本看似深奧艱困的學問,也可以用不同的學科來互相討論佐證。所謂的社會學、統計學、經濟學、生物學、心理學、演化學、語言學、歷史學、地理學...等等,幾乎沒有一個學科是可以排除它者獨立在外。若我們真心想探究其中一門學問,勢必也得保持一個開闊的心胸,才不會變成閉門造車的井底之蛙。



最後,要來說說自己。像我這樣一個學無專精、興趣廣泛、記憶力又差的人來說,人生是一種追求平衡的過程。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純真與成熟之間、付出與獲得之間、現實與夢想之間...各種你/妳可能想得到的二元對立裡面,找尋一個能夠悠然立足的平衡點。如果可以的話,再加上對知識永不饜足,對世界常保好奇,大概就是屬於我的,人生的意義了。



那麼,在現在的你/妳心中,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今日66折
【1書+1日記】3分鐘未來日記: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
作者:山田弘美、濱田真由美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1-11-01
66折: $ 211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善待自己的一年: 12個月的療傷練習×生活提案,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照顧自我
作者:布莉姬.勞瑞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3-11-03
66折: $ 231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生活小麻吉】OK繃雨果愛幫忙:好朋友要互相打氣!(中英雙語+線上朗讀)
作者:茱莉.布里耶(Julie Bullier)
出版社:水滴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02
66折: $ 21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作者:比爾.柏內特、戴夫.埃文斯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28
$ 25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學華語向前走第一冊課本(五版 A、B本不分售)
作者:孫懿芬
出版社:僑務委員會
出版日期:2024-01-01
$ 19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4-02-23
$ 33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VOGUE 6月號/2024 第333期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5
$ 22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聯安三十:以獨特的柔軟學與共好文化,開創全民健檢新世代
作者:曾碧娟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9
$ 37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戀愛暴君(14)
作者:高永ひなこ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9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夢想成為魔法少女 4
出版日期:2024-06-14
$ 133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