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Ronald Beiner的圖書 |
$ 395 ~ 425 | 康德政治哲學講座
作者: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Ronald Beiner) / 譯者:楊德立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5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 x 14.8 x 2.17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共 5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如果說政治行動是維繫人類世界的關鍵,
那麼不可避免的問題會是「行動」如何可能,或者應該如何行動?
在鄂蘭晚年的鉅著《心智生命》中,對人類精神深入探索,並將心靈區分為三個基本官能──「思考」、「意志」以及「判斷」。然而,她沒有機會完成這一個計畫的核心,於1975年與世長辭,在她打字機的稿紙上,僅留下〈判斷〉的篇名與兩段引文,那是她所來不及向世人訴說、後人僅能憑著散落各處的著作加以拼湊的故事。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為鄂蘭的學生羅納德.拜納,根據鄂蘭於1970年秋天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的課程內容所蒐集、編纂,是鄂蘭談論「判斷」這一個主題最為完整且直接的文本素材。
在本書,鄂蘭對康德的《判斷力批判》進行剖析,她認為康德《判斷力批判》事實上有著豐富的政治哲學意涵,而康德自己甚至也未意識到這件事。藉此提出了「判斷」,一種無關乎道德,而是似於康德美學中「品味」的概念,而鄂蘭更是提出了康德對於法國大革命的看法佐證康德有其政治哲學,並談及「判斷」在哲學、甚至是政治領域之中緊密聯繫。在這部未能完成的思想遺產中,彷彿能感受到鄂蘭親身授教的口吻,文字與段落間儘管充斥著模糊與斷裂,卻也充分給予了讀者進行遊戲與推理的可能。
作者簡介:
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本書第一部份作者)
1906年10月14日出生於漢諾威,在馬堡大學和海德堡大學主修哲學和神學,她的老師們包括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胡塞爾(Edmund Husserl)和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
1929年,年輕的鄂蘭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奧古斯丁愛的觀念》(Der Liebesbegriff bei Augustin),然因德國內部的反猶政策,使她無法在德國任何一所大學教書。1933年,在被蓋世太保短暫關押之後,鄂蘭流亡到巴黎,結識了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並成為好友,也開始為Youth Aliyah(一個致力於將猶太兒童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組織)工作。1937年,她在巴黎遇見海因里希・布呂歇(Heinrich Blücher),兩人於1940年結婚,並於1941年移居美國。
1951年,鄂蘭取得美國公民身份,同年出版《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也奠定她無可撼動的大思想家地位。1958年,出版畢生最重要政治哲學著作《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1959年,鄂蘭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性教授,並陸續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等處任教。
1961年,鄂蘭到耶路撒冷為《紐約客》報導艾希曼大審,後整理出版為《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被視為討論反猶大屠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同年出版《過去與未來之間》(Between Past and Future),並於1968年再度增訂,記錄了鄂蘭在艾希曼審判前後的思考歷程。
1975年12月4日,鄂蘭因心臟病發,在紐約過世。
相關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三冊不分售)》
羅納德.拜納 Ronald Beiner (本書編者、第二部份作者)
多倫多大學政治學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專長為政治思想史及當代政治哲學。1982年根據鄂蘭的講課所編成的《康德政治哲學講稿》已有超過15種語言的譯本問世。
近年作品包括《危險的心靈:尼采、海德格與極右派的回歸》(Dangerous Minds: Nietzsche, Heidegger, and the Return of the Far Right)、《何謂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公民宗教》(Civil Relition)等。
譯者簡介:
楊德立 柏林自由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學者。作品包括:海德格學會研究系列專著《作為定向力的想像力:海德格之康德詮譯新譯》(Einbildungskraft als Orientierungskraft - Neuinterpretation der phänomenologischen Kant-Deutung Heideggers);中研院出版編著《文化詮釋與諸傳統之交涉》(何建興研究員合編);學術論文〈牟宗三與海德格論康德: 以「有限性」作擂臺〉、〈尋找康德哲學新定向— 從「希望」審視其哲學〉等。
負責範圍──本書第一部分
李雨鍾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哲學學程兼任助理教授、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臺灣鄂蘭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漢娜鄂蘭思想、先秦思想、跨文化哲學,譯有《過去與未來之間》(合譯)、《極權主義的起源》。
譯文賜教:raininglee67@gmail.com
負責範圍──本書第二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