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距離大衛‧艾森柏(David Eisenberg)在哈佛那篇廣受肯定的研究,不過十年;該研究指出,數百萬美國人每年花費幾十億未償還的健康照護費用在輔助與替代療法上(Eisenberg et al., 1993)。這則新聞再次燃起社會對心/身連結和身體取向治療的興趣,而幫助舞蹈治療在現代健康領域和醫學環境創造機會。我在1993年受到吸引並投入這個領域,有幸獲得當時剛成立的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另類治療部門的研究獎助。我認識到舞蹈治療工作對醫療患者有所幫助,對這樣的應用,舞蹈治療師也有強烈興趣。
將我們的領域和醫療患者的創造性、趣味性工作集合起來,此時看來是個適當時機,而本書會是第一本針對此目的的已知出版品。此專業聚積如此多的案例、計畫、研究、著作發表成果,意謂著它確有特殊之處,我大膽稱之為「醫療舞蹈/動作治療」(medical dance/movement therapy)。使用這個描述時,我只依循兩個密切相關的創造性藝術治療的姐妹專業:藝術治療和音樂治療,這兩者在醫學專業方面已出版許多書籍。
我在本書使用的研究方法近於「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包含:定位、調查、組織、綜合一個學科或主題領域裡已知及可得的研究,主要涵蓋舞蹈治療領域的臨床工作、研究和思考。就這方面而言,我對工作重心放在醫療群體的舞蹈治療師進行一系列訪談以補充文獻。至於舞蹈治療文獻以外的相關領域,我則在涵蓋範圍和主題做了取捨,這主要基於我在學術的健康照護領域工作多年的經驗。有鑒於健康心理學在一般健康照護(general health care)的成功,我轉向該學科的理論和研究,尋求可能有助於我們思考的種種概念和方法。而且因為心/身連結在舞蹈治療的優先性,我帶入科學知識:與行為有關的生理學,以及與內在主觀狀態有關的生理學。在所有領域中,我想帶入不為多數舞蹈治療師所知,卻又實用有趣的工作。
本書代表了一個初步嘗試,試著描述這項專業工作,並給予理論的脈絡。除了述說醫療舞蹈治療本身,也納入許多相關領域裡豐富且可資應用的概念,指出醫療舞蹈治療未來有力的發展方向。我並未打算將這些羅織起來,以建立一個不一樣、緊密的醫療舞蹈治療理論。在此時提出一個新的模式或架構,可能還不成熟、或許也不適當,這項工作還在發展之中。因此,本書可被視為敘述性的、前理論的,並在此奠下一些基石、提出一些假設,而為未來的理論發展開啟了對話的空間。
Sharon Goodill
審閱序
在醫療系統中的旋律:
當舞蹈治療走向實證研究
舞蹈治療的身體方法與身體表達的知識,不同於心理治療在發展中以實證和生物取向建立起來的知識。這個學門在1950年代時開始,過去它在邊緣、另類、輔助治療之間擺盪,可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經過正統心理學、心理治療的洗禮,以及許多前輩們的實踐努力之下的舞蹈治療概念,已經不只是在舞蹈表達、情緒抒發的角色了,它已經正式地在個體身體的基礎上,與意識、語言、社會相聯繫。
對於這個改變,我們可以從以下的界定有新的了解。1996年,美國健康保險局支付舞蹈治療健康給付。2000年,在美國,舞蹈治療已被聯邦政府(U.S. Federal Government)認定為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領域的一環;同年,紐約州政府並率先認可舞蹈治療為創造性藝術治療之一支,之後各州跟進,取得創造性藝術或表達藝術治療證照者(Licensed of Creative Arts Therapist/Licensed of Expressive Therapist)可以於社區獨立執業。除了美國之外,在歐洲的德國政府於1995年認定「舞蹈-動作心理治療」(Dance/movement Psychotherapy)為健康照護體系(Health Care System)中的一環。在台灣,舞蹈治療的應用端視使用者的專業角色為何,可以是臨床心理師、諮商師、社工、職能治療師或教師等等,這些工作者都可學習這個領域的方法,而活用在自己的工作場域。
釐清這個正名與應用的背景,除了讓舞蹈治療的屬性清楚之外,個人以為,舞蹈治療吸引人的原因無關乎它是主流或有名分,其實最主要的是身體經驗與自我的關係。無論是哪一種舞蹈治療學派,如創造性模式、雀絲團體模式、真實動作取向、或是經驗性動作取向等,即使理論依據不同,然而,從體驗的面向著手—覺察自己的呼吸、覺受、意象等等—這些體驗都經由舞蹈治療師透過身體給出適當的回應,不論那是針對個案身體姿態、感覺、處境或事件的回應,都是以身體的表達為基礎。因此,與其說舞蹈治療與口語為主的治療有何差異,倒不如說這是一個不同的認識論。
本書從醫療的角度出發,除了以「身體運作」作為最主要的基礎之外,其特性包括了將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基礎神經生理學、壓力調適、健康心理學等臨床實證研究的基礎作為理論依據,再加入舞蹈治療的元素,而整合於健康照護中。亦即從心理健康的面向來談身體與心理之間的關係,並且援引了相關領域的研究觀點來支持醫療舞蹈治療實踐之可行性。由此得知,在醫療場域工作的舞蹈治療師,是一位「身心照護工作者」,為醫療照護場域中的一員。在此概念之下突顯的特質,是舞蹈治療師不再單憑個人的觀察或身體覺受來引導個案,而是從評量系統發展療程,讓身體的意涵在客觀上予以確定;此外,亦採取多元專業觀點,舞療師在療程中不只是以舞蹈治療觀點來工作,也需採納其他的概念與多樣的方法幫助患者朝向因應之道。
這樣的取徑有其創新之處,因為它擴大了工作的對象。過去,舞蹈治療以精神障礙患者、日間留院之各類慢性病患為主要的對象,如今也涵蓋了基層醫療群體中的成人、青少年及兒童患者,從自我與健康的關係著手,將壓力紓解、腫瘤治療後的照護及疼痛緩解等皆列入工作範疇。
醫療場域像是棋盤般地有次序性、有結構性,並涉及頗大的專業知識脈絡,沒有任何一個工作者可以單獨肩負起照護患者的責任。然而在比較屬於身體性的面向,舞蹈治療可以提供身體動作的方法與角度來探詢自我身體的心理感覺。從書中醫療舞蹈治療工作的成效、研究數據來看,科學及藝術的表達貫通了人生的包羅萬象。我想醫療場域中有了舞蹈治療的加入,能促進藝術療癒氣息,引領人們從身體中一步步貼近自己的生活世界,生出情感和憐惜,並體會自己。
這本書是由顧迪兒女士的博士學術論文所改寫,然此書內容因為有論文結構作為基礎,而能看到作者所倡導的「醫療舞蹈治療」的想法概念與實務應用。對於有興趣在醫療場域的工作者,可以它為核心,將其他知識架接進來,充實健康照護的專業技術或知識,讓舞蹈治療達到最大效用。
李宗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