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課文,正是讀通課文的開始
思辨閱寫推手——張玲瑜老師把學生的犀利,改寫成一篇篇教學啟示錄
由黑特建構精準閱寫、邏輯思考素養
「思辨」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是自信,相信自己,勇敢提出自己的觀察,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第二是傾聽,尊重對方,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包括認同的意見和反對的意見。
第三是耐心,耐心追尋答案,把相關的條件加進去思考。
對課本不滿意不等於思辨,但是與思辨接近。
理科腦這樣說:
政治語言現形 vs. 老師,齊王有這麼容易上鉤嗎?(〈馮諼客孟嘗君〉)
批判性思考術 vs. 老師,作者沒有推論就下結論!我也可以說「廉」很重要啊。(〈廉恥〉)
從醫療看屈原 vs. 老師,他可以換個方式勸他!(〈漁父〉)
領導者說的話 vs. 老師,諸葛亮這樣帶豬隊友聰明嗎?(〈出師表〉)
小文青這樣說:
把目的換一換 vs. 老師,這種教忠教孝文,思辨的空間似乎不大。(〈左忠毅公逸事〉)
廢柴這樣說:
廢的最高境界 vs. 老師,我想丟掉這個世界的綠茶婊。(〈桃花源記〉)
虛構文必勝法 vs. 老師,我也不想虛構,可是沒辦法啊!(〈項脊軒志〉)
成全共有三種 vs. 老師,我欣賞這種很跩的邊緣人。(〈虬髯客傳〉)
偵探般的思考 vs. 老師,原來這是去開趴。(〈赤壁賦〉)
現代人這樣說:
極短篇情與理 vs. 老師,為什麼要我們讀那麼多古代的怪咖故事?(〈世說新語選〉)
兩性相處模組 vs. 老師,古代的愛情故事都好像喔。(〈離魂記〉)
教育學者專家、知名暢銷作家、粉絲 一致推薦
朱宥勳 暢銷作家
宋怡慧 知名作家
林文虎 教育部課綱委員
張輝誠 學思達創始人
許榮哲 小說課之王
陳麗明 北一女中國文科
須文蔚 臺師大教授
厭世國文老師 知名作家
歐陽立中 暢銷作家
歐陽宜璋 北一女中國文科
簡麗賢 北一女中物理科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名家推薦
身為國文老師我們都知道,學生對於文言文,對於文學,總有種讀與不讀的大哉問。語文教學從文字、文學到文化,我們的課室蘊含三個層次的教學系譜。玲瑜老師以思辨為基石,引領學生從作者視角移轉到生命議題、生活思辨,這點猶如巧婦炊煮之創思,讓食材透出鮮美滋味,還具有擺盤典雅的氣質,這次,她為孩子蹲低身子,孩子就站得更高遠了。
同時,有系統與脈絡地從閱讀的輸入到寫作的輸出,《黑特國文課本研究院》做了最精準的演繹。黑特國文課本的字字珠璣,就得靠讀者翻閱書扉,即刻獲取功力百倍,成為具有邏輯思辨能力的閱讀者。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宋怡慧
「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以前會聽到老師這樣說,大概是因為表達真實不太容易,而語言和文字又不具備精準傳遞訊息的功能,甚至常成為保護內在情緒的外殼。
換句話說,高中國文課程未必能「完全」且「真確」的承擔邏輯與情感的責任,但《黑特國文課本研究院》從真實、多元,以及專業的課堂經驗裡,試圖向高中生說:
「不用等到長大,現在你就可以知道很多了。」
——厭世國文老師
德州政府曾有個困擾,就是當地亂丟垃圾情況很嚴重,政府每年得花2500萬美元清掃。不管是貼標語、放垃圾桶都不見成效,於是他們請美國首席「問題解決專家」席瑞克來想辦法。結果,席瑞克一出手,在一年內,德州垃圾減少29%。
當時,他拍了一支經典廣告,找來美式足球明星,廣告裡他在高速公路邊撿垃圾,說:「你要是見到把垃圾丟出車窗外的人,你告訴他我有話要跟他說。」鏡頭外問:「什麼話啊?」美式足球明星惡狠狠地說:「別跟德州胡來!」
你發現了嗎?要粗獷的德州人別亂丟垃圾,不是強調環保的價值,而是請他們心中的英雄,把捍衛環境變成江湖義氣。同樣的,學生質疑課本,玲瑜不是一味捍衛課本,而是帶著他們一起思考,課本有說與沒說的、多說或漏說的,往往趣味就在其中。要學生愛上國文,不是盡說國文好話,而是隨著他們的批評,用好奇的眼神、有趣的思考、再加上一點江湖義氣。
——歐陽立中 Super教師 / 暢銷作家
那一年聯合報首創要在真實的課堂,對陌生的班級學生現場授課的「U教師」教學競技。這是一場極為罕見真槍實彈的比賽,我擔任評審,就在這場比賽中我認識玲瑜老師。她的邏輯清楚,很能深入淺出地引導同學思考,評審團對她的表現都很驚豔,拿到這本《黑特國文研究院》的書稿,我覺得她又比五年前更大器了。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副理事長 教育部課綱委員、課審委員 林文虎
從北一女多元選修「城中詩樂園」到臺大師培教材教法的寫作引導,從國文新課綱理念實務到社群媒體的發想傳動,玲瑜老師堪稱教育的一線引航者。她的新書《黑特國文課本研究院》,從大家耳熟能詳的高中二十篇選文層層叩問,解碼文章焦點,更以小說筆法在眾聲喧嘩的語境下,使拿起這本書的讀者能夠登堂入室。
——北一女中國文科 歐陽宜璋老師
Taco是一位很有才的高中國文老師!和Taco 是因新北國文課發中心而結緣,她文思敏捷,觀察力細微,長期專注於國文教學。這本新書運用和學生對話之技巧,讓古文讀起來更能融入生活,所謂素養教學,正是如此!
——新北市高中國文課程發展中心召集人 中和高中 柯雅菱校長
閱讀多深才算夠?閱讀玲瑜的書宛如今人坐在古人私塾里進行動人的師生對話。將兩個時空串聯起來的隧道是什麼?如果說是萬年笛聲,那麼思考就是創造魔幻的力量。別放過對話裡的信息,那都是我們可以擷取的認知與視角,那是玲瑜老師思考的結晶,溫暖的、深情的、理解的、通透的,都在書里閃閃發亮呢!沒有理論,卻處處是方法。
——馬來西亞弘文館教育中心執行長 黃淑珍
作者簡介:
張玲瑜
「Taco 老師‧墨力全開」臉書版主,臺師大國研所碩士。曾任教永吉國中,目前為海山高中國文科教師。
聯合報第一屆翻轉U教師高中職組全國總冠軍
102 學年度教育部「全國推廣閱讀績優教師」
新北市閩語國語朗讀中教組第一名、第二名
和諧孝悌演說社會組第一名
高中國文學科中心「我們這樣教國文」教案分享講座教師
臺灣電視台TVBS教學專訪:「詩經這樣變身,浪漫這樣發生」
華視新聞教學專訪:「圖解水滸傳,古典文學變有趣」
各地教學分享近兩百場
章節試閱
代序
不相信課文,反而讀通經典
最近有一個連鎖家具店廣告很火紅,影片一開始,小女孩耐著性子等爸爸在廚房裡手忙腳亂一番,終於,爸爸開心地端出水餃,但女孩尷尬地發現水餃都煮破了;後來,他們一起整理收進來的衣服,女兒整理得比爸爸整齊;他們也一起整理玩具,不過爸爸慌張之間,差點被玩具絆倒;接著,女兒幫爸爸吹乾頭髮後,爸爸也設法幫女兒綁好頭髮,從他笨拙的手勢看得出來,這也不是他平常要負責的工作。看到這裡,觀眾要不禁納悶,女孩的媽媽到哪兒去了呢?
終於在女兒躺平睡下,爸爸也不支累倒後,媽媽推門進來了。
原來,媽媽是一個防疫人員,今天在醫院加班了一整天,到深夜才返家,拿下口罩時,臉上還有一點過敏的樣子。看著爸爸勉強撐持一天的家,雖然還是有些零亂,但是她心中充滿感恩。這時候,字幕上出現:「謝謝無名英雄背後的無名英雄。」
這個句子裡有兩個「無名英雄」,第一個「無名英雄」說的是第一線的防疫人員,第二個「無名英雄」說的是背後支援的家人。這樣的故事,防疫人員也可能換成是男人,在雙薪家庭裡,因為爸爸加班加時,原本負責背著娃娃回家的爸爸不在家,換成媽媽要接孩子,推著娃娃車上捷運手忙腳亂狼狽不堪,或是負責唸故事給孩子聽的爸爸不在家,媽媽洗完碗還要設法優雅地唸故事。
我當年讀高中的時候,偶然唸到李白〈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註)直覺地喜歡上它。就說前兩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兩句,在若有似無的對仗中,拉開一幅美好的畫,這一幅畫是長安城的全景,還有一個月亮懸在長安城上,極其熱鬧而優美!
當然,這首詩的主題,不只在描寫一幅夜景,它要刻畫的是在這個平靜的夜晚中,第一線的保衛國家的前線戰士背後的「無名英雄」。這些人是長安城裡的婦女,明明是一個寧靜美好的夜晚,但是她們沒能休息,一戶戶都在辛勤地「擣衣」,每一個「擣衣」的婦女,心中所想的就是還沒有回到家的「良人」,「良人」在玉門關守護家園,秋風吹不散擣衣聲的日子有多長,想念良人的日子就多長。「何時平胡虜,良人罷遠征?」不是「一個」問號,而是擣衣的「萬戶」共同的問號。他們都在等,等這一場仗什麼時候可以打完,這樣的日子趕快結束。
詩人目睹戰爭帶給人民的煎熬,憐憫人民的辛勞,選擇第二層次的無名英雄來烘托一個時代的苦難。詩人平淡的句子背後,隱隱淌著後方與前線兩者內心的酸楚,透過「側寫」,把一個沉重的主題寫得細緻動人。
這次的新冠肺炎也帶給我們很大的衝擊,讓無數醫護人員、防疫工作者、藥局人員,從今年一月至今,加班加工,相信他們本身,和他們的家人,天天都在期盼疫情可以趨緩、解除,只要新冠肺炎這個「胡虜」外患未平,就還是不能完全回到原本的生活。
有趣的是,「擣衣」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在古裝劇裡看到很多擣衣洗衣的動作,為什麼捶打衣服,可以把衣服洗乾淨?家家戶戶半夜到河邊洗衣服,也不太合理。在還沒有手機的年代,我打開字典,查書(也沒有太刻意地找,坊間有很多解釋唐詩的雜書),書上說:「擣衣」指捶擊衣物使乾淨,有的甚至闡釋:「女子一起搗衣,互訴寂寞」。半夜約好去洗衣服互訴寂寞?這上萬少女揪團洗衣服的畫面實在讓我很難接受。
大部份書上的說法是把「擣衣」解成製衣的過程,指的是「用杵捶打生絲以去蠟,使生絲柔白而富有彈性,而能織成衣物」的動作。這是婦女為戰士製征衣的工作。也作「搗衣」。
原來生絲有蠟?
過去,談這首詩的時候,老師可能也會處理到——捶打衣服是「漿洗」衣服的過程,婦女利用米漿浸泡衣物,再把髒污連同漿「捶打」出來,可以洗淨衣物,或是夜半的擣衣聲(砧聲)是來自是製衣的過程(註)。如今,談這首詩,我們再把這首詩帶出一個道理,連結學生的生活——每一個社會都有突如其來的戰役要面對,當這個特殊的狀況發生時,很多家庭與產業鍊都會受到影響,有些物資會突然有大量的需求,必須即時配合上,很多人員也會受到影響,必須增加負擔,半夜趕工,假期加班,社會呈現著種種不安和焦躁,也考驗著主事者的應變能力……
由〈子夜四時歌.秋歌〉推到戰爭對產業的衝擊,帶出了一個議題,因為這個議題,我們掌握了那個時代,也想到了自己的處境。
不輕易相信一個文本、不放過任何訊息,讓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不是嗎?
一起跟「理科腦」和解吧
有個學生曾經跟我說:「老師,國文課本裡很多幹話。」「幹話」是同學間的慣用語,這個次級語言,維基百科是這麼解釋的:「幹話」就是「聽起來似乎有一些道理、但事實上會發現似乎有說跟沒說一樣,不切實際的話語,基本上就是空話,但還是有人會相信。」可見他對於課本中「世態人情透澈的觀照與記錄」,空洞無感,尤其厭惡太多說教的語言,因此那些感性的抒發、語文表達的技巧,他們原本就沒有興趣,不消辨證國文不是不是像英數理化有那麼具體的作用。
我把那句「老師,國文課本裡很多幹話」寫進粉專PO文,不過,改寫成大家在本書裡看到的「老師,那些教忠教孝的文章,思辨的空間似乎不大」。原來的句子像是在抱怨,但是經過改寫,變成了一句很有力量的控訴,獲得很大的迴響,我並且把師生對話的情境,用不失活潑,但是思辨的筆調撰寫出來,這句「那些教忠教孝的文章,思辨的空間似乎不大」,就變成一個重要的命題,讓我自己也沉吟了。
我所寫的教學故事,都從真實的課堂出發,卻又刻意與真實的教學情境保持一點距離,寄託我的一點想法。我為學生真正所做的事,我付出的努力或創意,也許在講座時分享,但不見得寫在粉絲專頁上,在粉絲專頁上用改寫過的故事筆觸,倒也不是為了不想給人「消費學生」的印象,我認為把教學故事搬出來分享也是好的,以後我也不會排斥這麼做,我是覺得自己有一些話想說,用這個方式來寫比較清楚。
我謝謝曾經不夠喜歡國文的學生,他們讓我一起越來越不相信課文,找到另外一半的自己,怎麼說呢?其實我自己也有半個理科腦!國中的時候我的數理成績比國文成績還穩定,甚至是樹林國中那一屆唯二的高中數理資優的獨招推薦生,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數理資優班,放棄到其他高中當數理資優生的權利,參加北聯。當年,對於課文,自己多多少少會覺得有些地方好像沒有邏輯,卻一直沒有放開自己的思維,追根究柢,考試考過了就算了,懶得深究,當了國文老師之後,竟然也一時沒有讓自己和課文對話起來——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可是現在求師問學的人很多!我們現在探討求師問學,還需要用〈師說〉當文本嗎?
「讀〈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出師表〉與現代人有什麼關係?
當我找到另一半的自己,我希望做到的是:把理科腦看事情的優點,拿來讓更多人看到課文的更多面向——
〈師說〉所談的「求師問學」的「學」,指的是相對於「實用科學」的「學術道統」。
〈出師表〉其實是諸葛亮出兵前不放心豬隊友的肺腑之言,難怪寫到百感交集。我們跟團隊裡的C咖相處,也會遇到相似的處境。
理科腦的優點是什麼?「理科腦」應該是頭腦比較清楚,比較有邏輯,專家又說科學的邏輯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未必相同(註),而國文課本裡的邏輯應該比較偏向後者。我正視弱點,放大優勢,把古文重新梳理,轉化為深刻的思辨,也對思辨教學有了一些領會。
為批判的本能鬆綁
另外有些同學的性情很纖細,感情很豐富,心很軟,愛閱讀小說,他們可能是個國文通,也有的也會感覺國文課本裡的古文有些陳腐。不論是理科腦也好,小文青也罷,這些同學誠懇面對自己,有個性,有想法,即便是提出對課文負面的反應,也都是對文本的一種審視。如果有同學學習國文,只是生吞活剝,應該從這些學生身上學到一種態度,那種態度,與「批判」、「思辨」有些接近。
對課本不滿意不等於思辨,但是與思辨接近。經過這幾年的嘗試,我感到「思辨」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是自信,同學應該要相信自己看到的不會比專家少,自己的詮釋不會比教師手冊差。
第二是傾聽,同學要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包括認同的意見和反對的意見。
第三是耐心,耐心追尋答案,把相關的條件加進去思考。
將「黑特的力量」化為「思辨的能量」
同學們在讀古文時,即使有疑惑,有時候覺得自己的問題可能無關宏旨,老師沒有辦法在進度壓力下再去關心這些東西,就放在心裡,於是他們的心聲,一直沒有機會得到正面回應。有時候,同學們則是根本就存心來鬧,其實問出了很好的問題,非常值得好好回應,那麼,當老師好好回應的時候,學生是否認真地聽進去了呢?這樣的一本書,也像讓我們看到,拋出問題後可以引發多酷的迴響。
也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理科腦」和「文青魂」,看了這些故事,他反而會詫異:「其實我也有這些問題!我過去怎麼沒有去追根究柢。」沒有理科腦和文青魂的,也為覺得詫異:「為什麼我沒有這些問題?明明是不太對勁」能長出理科腦和文青魂,更敏銳犀利;明明有理科腦,卻只是怪自己沒有文青細胞的,也找到自己的理科腦進化的方向,找到自己接受課文的微妙角度。
如果你是一個學生讀者,在這本書裡找到解答,應該會跟我的幾個學生一樣,產生更多的問題,那麼你就脫胎換骨了。就以「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這首詩來說,你可能會繼續問:為什麼是「秋」夜?這個季節擣衣特別難受,因為天氣變冷,手工業時代,產業與天候的關連是很大的。
如果您是一位教師讀者,在這本書裡找到你要的東西,我想告訴您,即使我們平常教學很樸實,當我們做了很多思辨的功課,看了很多思辨的故事,真的要做思辨教學時,同學會覺得我們有備而來。如果您有興趣改變上課的節奏,引導同學發言、思考,卻遭遇學生更多的怨言,不妨適性發展(理科腦?小文青?廢柴思考?),酌量進行,循循善誘。善於等待魚兒上鈎,把握思辨的稀缺性,學生反而會回味無窮,尤其是明確地規畫,事先清楚地宣告,學生不僅不會焦躁不安,擔心又要思辨,反而一回生,二回熟,優游自得。也不妨直接推薦本書做為班級的讀物,讓這本書的內容,成為您的外掛程式。
我們從遠方出發,最後看清起點
我每天都要逛一逛網站,看看臉書——幾個大社群:「全國國文教師教學討論坊」、「台北市高中國文科輔導團」、昌政老師開設的「國文教材教法」臉書社群、各「閱讀」社群,還有張輝誠學長的「學思達教學社群」,都站在無私服務的角度交流訊息;看師大國文系的易理玉老師、台大中文系的歐陽宜璋老師如何有效地設計教學流程,用心地帶師培課、有智慧地安排課程和流程;看黃麗禎老師教國文,她是師大附中科學班的班導師,她常說:附中的學生很愛「玩」,我想那是指他們喜歡「探索」與「新鮮的挑戰」,我益發自我要求國文課的探索趣,也向黃老師看齊,成為她那樣熱愛閱讀的書蟲;我到宜蘭高中觀吳勇宏老師的課,為那麼擇善固執的態度傾心;更不得不提學科中心的研習與每一期的電子報……
這些都是我的源頭活水,讓我知道教學有更多可能,有各種更深入,更貼近各種學生的設計,也深切體認到,給我們最大的依靠的還是最初的起點。常常我覺得,我想說的,與過去老師教我的有「見山又是山」的呼應。中學求學過程中的葉劉良玉老師、王玉芳老師、郭美美老師,師大的賴明德老師、尤信雄老師、沈秋雄老師、劉正浩老師、高秋鳳老師、賴橋本老師等,都啟發我很多,尤其林礽乾老師的「四書」、陳文華老師的「近體詩選讀」總是讓我帶回長長的筆記;課外,我也追逐著王德威老師、顏崑陽老師、何寄澎老師等人學術發表會的講座、康來新老師的「紅樓」、王安祈老師的戲曲課,我覺得他們的課在任何課綱裡都受用。
最幸運的是我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很愛學生的同事,他們每天都在教導我:如何溫柔又幽默地以愛教學。永吉國中徐月娥校長及國文科的林黛君、其他科的王吟容、劉慧嫈老師等對我教學的啟蒙,海山高中從錄取我的張再興校長至今的吳松溪、林蕙質、徐美玲、古秀菊校長及團隊,還有張鳳庭老師等海山國文科每一位老師,以及待過的兩個辦公室陳清美、董芳成老師等,每一個您讓一個只會突然對什麼事認真起來的我,思考可以更圓熟一點點。我的學生更是我最好的學習對象,包容我的學生是天使,教我愛;曾經對國文困惑過的孩子也啟發了我的耐心。
就以「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子夜吳歌.秋歌〉)這首詩來說,我們想方設法,帶同學逐步思考,看到作戰在任何時代都將帶來整個社會的不安與焦躁,終究還是希望同學們在亂世中知所進退,內心平靜,並扮演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鼓勵同學思辨這回事,要在教室圍牆裡落實,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事,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我確認這是我希望呼喚更多人一起追求的目標。我很感謝謳馨出版社的吳文斌老闆,鼓勵生嫩的我開始寫教學文,讓我不斷確認、昇華我的教學理念,也因此讓同學比較懂得我在做什麼,甚至還有幾次,同學在下課時忘情地鼓掌。我尤其感謝聯經出版公司,還有李芃、妍廷這麼用心讓這本書用這麼漂亮的方式印行,讓思辨可以用出版品的方式,帶給更多關心思辨的親師生。
代序
不相信課文,反而讀通經典
最近有一個連鎖家具店廣告很火紅,影片一開始,小女孩耐著性子等爸爸在廚房裡手忙腳亂一番,終於,爸爸開心地端出水餃,但女孩尷尬地發現水餃都煮破了;後來,他們一起整理收進來的衣服,女兒整理得比爸爸整齊;他們也一起整理玩具,不過爸爸慌張之間,差點被玩具絆倒;接著,女兒幫爸爸吹乾頭髮後,爸爸也設法幫女兒綁好頭髮,從他笨拙的手勢看得出來,這也不是他平常要負責的工作。看到這裡,觀眾要不禁納悶,女孩的媽媽到哪兒去了呢?
終於在女兒躺平睡下,爸爸也不支累倒後,媽媽推門進來了。
原來...
推薦序
推薦序一
以傾聽讓學生從黑特轉為熱愛國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須文蔚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考試壓力巨大的時刻,當學生急著細究修辭與解題,國文老師急著講解課文與考題,師生之間少了傾聽與對話,國文課少了批判、觀點與現實,難怪越來越多高中生會「黑特」(恨,網路流行語Hate)國文。
傾聽應當是教師的天職,只要打開《論語》,最常出現的動詞是「問」,孔子很愛發問,他進入太廟,萬事好奇,追根究柢,每件事都問。他的學生與列國諸侯也不停發問,問哲學、文學乃至於人力資源的各色題目。也有機智問答,例如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就很有趣,愛晝寢的宰我醒來,挑戰老師:「作為一個仁者,如果聽見有人高呼:『有個仁慈的人落井了』,他會跟著跳下去搭救嗎?」孔子回答很有層次:「何必要這麼行動?君子可以去救人,卻不可陷入危機;可以受欺騙,卻不可以盲目行動。」可見傾聽不僅僅是耐心讓學生說話,更要敞開心靈,從學生的立場著想,解答人生的各種困擾。
在海山高中任職的張玲瑜就是善於傾聽的國文老師,學生很調皮,稱呼她「TACO老師」,她也不以為忤,更有趣的是,她發現,每個學生角色性格各不相同,從他們提出各種質疑課文的問題,往往是拉近青年人和文學作品最好的鑰匙。
張玲瑜曾經遇過同學挑戰賴和的〈一桿稱仔〉,覺得主角秦得參受到日本警察取締,竟然選擇輕生,實在沒有必要,學生淡淡說:「這一段沒有讓我討厭日本警察,我只是感覺莫名其妙。」畢竟如果不理解殖民時期的權力與壓迫關係,日本警察現代與文明的形象頗有「正派」角色形象?學生也另類思考,如果警察真的依法取締不符合度量衡法的小攤販,看似合理?當學生評論:「老師,這只是輕如鴻毛的死。」張玲瑜並沒有急於澄清學生的觀點,而把歧異的論點當作一系列思辨教學的開端。
張玲瑜請同學換位思考,請學生思考:「如果有一個臺灣警察,弄壞外勞的攤位,辱罵外勞,最後把外勞弄得氣憤不已,你要演這個外籍勞工,你會做什麼呢?」
堅持己見的學生繼續用「法治」觀念辯論:「說不定是那個外勞不遵守臺灣的法律,或是違反了市場的什麼規定,警察只是依法行事而已。」
老師提出更多的「情境」假設,當她發現學生並不願意設身處地考量其他族群的權益與特殊處境時,她問道:「你覺得臺灣人對『外勞』有沒有刻板印象?」類似的人權與平等問題經常是年輕人更在乎的議題。學生開始軟化,願意重新省思殖民地有權力的警察對農民恐怕也有「刻板印象」,甚至會輕易濫用權力欺壓底層人。這樣熱力四射的討論,從人權、法治與人道立場談階級與殖民,回應了賴和小說核心的關懷。
張玲瑜不斷透過各種嶄新的跨領域知識,翻轉教學理念,讓國文課堂更為生動。而她的努力也不侷限在文辭的表面解讀,而是接近王德威院士所強調:「中國語言書寫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體系,不能由西方以字母為基礎的文法學所概括。更何況在此之上,中國傳統的『文』學的觀念與實踐有其獨到之處:『文』是符號言辭,也是氣質體性、文化情境,乃至天地萬物的表徵,和西方遠有不同。」如何帶動學生理解文學多層次的意涵?確實要面對學生來自不同層次的質疑。
學生對國文課的「黑特」,有很多直接的反映:
「老師,古代的愛情故事都好像喔!」
「老師,這種教忠教孝文,思辨的空間似乎不大?」
「老師,諸葛亮這樣帶豬隊友聰明嗎?」
「老師,這個古人好厭世!」
「老師,為什麼要我們讀那麼多古代的怪咖故事?」
張玲瑜一一紀錄下來,透過更細緻的解說,以及富有情意的詮釋,讓學生能愛上文言文。就在她請學生預習唐詩時,學生對她說:「老師,我考得還不錯,但是並不喜歡詩!」
愛詩成癡的老師,看到同學面對動人的抒情美典,完全以背重點的心態閱讀,完全無法進入詩人的世界,只覺得隱晦、嘮叨和無趣。她放下心中的憤怒與詩望,從時空安排,一一拆解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張玲瑜問學生:「為什麼詩人期待的重逢,要聊今天下雨的事,不能聊點別的嗎?」
她接著問:「為什麼詩人不能藉由這首詩告訴妻子今天下雨的事情就好,一定要見面講呢?」
當學生進入時空旅行中,開始想像一個在遠方,充滿虧欠的丈夫,思念妻子時,遭逢滴滴答答的夜雨,想回家與戀人談著瑣事都不能,只能期待與渴望。當學生體會了相思的苦惱時突然說:「老師,我覺得我懂詩人為什麼要說『剪燭』西窗了?」原來看似簡單的秉燭夜談,對相隔兩地的夫妻是多麼奢侈的美好想望?
因為懂得詩人的深情,唐詩就不只是題解的形容詞,也不是考試題目中難解的格律。當對一首詩和一篇文章的解讀,不再排除種種外在因素,孤立化為靜態性的知識客體,也不再依形式邏輯的法則,進行抽象概念的論述。老師能帶領學生進入歷史語境中,如同顏崑陽教授強調的:「想像的回歸隱含於言外,詩人原初感物緣事而發的生命存在情境,以做設身處地的同情理解。」那麼一首詩就是是乘載青春情愛的美麗歌詠,一篇文言文也能帶來更多涉及生命情意的討論。
張玲瑜回到古典文學的傳統,拋開文學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對立,在講解文學作品的美好形式時,同步把更多生活、科學、敘事與管理學的知識導入課程中。更因為她善於傾聽,把學生認為有「問題」的課文,透過《黑特國文課本研究院》一書,解讀出一本又一本生動活潑的課本,建構出一個充滿機智問答的課堂,讓學生從黑特轉為熱愛國文。
推薦序二
課堂有光
作家、「學思達教學」創始人 張輝誠
毓老師上課常說:「書有古今,智慧,沒有古今。」經典文章,之所以經典,之所以歷久不衰,應該也都是有某些類似智慧一般恆存的東西吧。
玲瑜是我師大的學妹,看到他寫成此書,很是驚喜。他擅於課程設計,結合他本身豐富學養與精巧創意,讓高中課堂上的經典古文迅速與當代學生產生連結、誘發好奇、刺激思考、出現對話,然後再由他逐步引導,導入當代最新的實務知識與理論,如「領導者養成」、「自我管理」、「行銷原則」、「換位思考」、「批判思考」、「系統思考」、「未來人才成功之道」等等,讓學生很快進入當代處境,以古為鏡、化為今用;另一方面,他又透過大量對話,讓學生「用古人的文章,激盪今人的智慧」,因為文章或故事,或提及的人物,雖有古今,但是身份、地位、處事原則、思考方式,很可能古今一致,也可能今優昔劣,甚至昔優今劣,讓學生進入文中去延伸、分析、判斷、抉擇與創造,激盪出許多寶貴的知識火花。如此一來,經典古文就有了更立體多元的新樣貌。
玲瑜此書,扭轉了傳統教師一人為主的詮釋經典古文方式,呈現師生對話活潑繽紛的風景,同時為經典古文打開出更寬闊的詮釋空間、活潑更豐沛的對話可能、注入了更多現代感的議題延伸、深化了更多的思辯機會。要做到這些,確屬不易,除了玲瑜自己說的「傾聽」,我認為還有更多的「設計」、「帶領」、「引導」,還有課間的「反應」與「對話」等許多能力。玲瑜在這本書中,都有非常精采的剖析與完整的呈現。
玲瑜此書讓經典古文有了一道新的光芒,這道光芒的產生,是因為學生注入新的能量,再加上玲瑜精心的點燃與守護,師生和經典古文逐漸一起發亮,教室逐漸充滿光,這是多麼美好的課堂風景啊!
推薦序三
以理科腦和科學眼閱讀古文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簡麗賢
閱讀校友張玲瑜老師的大作《黑特國文課本研究院》,古今對話交融,師生腦力激盪,以古文教學為基石,多元角度闡述經典,「脈絡與思辨齊飛,溝通共表達一色」,讀來繞富趣味。
這本書列舉的古文,大多是我喜愛的篇章。我有時朗讀經典古文,在抑揚頓挫中尚友古人,以理科腦和科學眼延伸思考,感受古人言簡意豐的思路,增添閱讀樂趣。
閱讀古文有何樂趣?老子《道德經》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顏色又雜又多,使人眼花撩亂,聲音和氣味亦然,意謂事物錯綜複雜,易分辨不清。這句名言,蘊含科學概念。
人眼感受的顏色有其主觀和客觀性,成語「五彩繽紛」可謂經歷歲月淘洗、日磨月磋後留下的自然順口的精簡語句,為何是「五彩」?有根據嗎?現代物理學光譜論,一般認為可見光七色,或歸納六色,這確實是很好的古今對話的議題。
人類對於顏色的認知,應是隨著歲月和科學發展而累積。「五色」一說最早可能是《尚書》,《孫子兵法》亦提及,《夢溪筆談》則更有光學論述,包含彩虹、面鏡透鏡和「海市蜃樓」成因。
唐代詩人李白的〈渡荊門送別〉詩句「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描寫若隱若現的幻景。以科學眼判斷,「雲生結海樓」是環境中光的折射和反射,古今皆可能出現的「海市蜃樓」現象。
知名歌者費玉清在封麥演唱會中,感性地對歌迷說:「當一名歌者,就在尋找知音,你們是我的知音。」知音難尋嗎?古語「不因歌者苦,但傷知音稀。」「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詩人余光中詮釋「知音是為寂寞雪中送炭。」
以理科腦解析,知音確實難尋。就物理學的理論,發出聲音的週期振動源,其聲波頻率必須與接收體的「自然頻率」相同,才能共振,產生共鳴,如同男高音唱破高腳杯,並非稀鬆平常;知音的思維共振,亦然。
書及此,腦海裡浮現玲瑜在學生時期上課提問的影像,一如校園師生對話的情節。喜愛科學與人文的中學生張玲瑜常秉持「惑而不從師,其為惑終不解」的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順藤摸瓜提出質疑或推論,這是眼神充滿求知慾望的玲瑜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此外,玲瑜擔任教職後參加演說比賽,論述不凡,論點、論證和論據前後貫串,這應是她「學思並重」的優異表現。
玲瑜以「在不疑處,有疑」的科學精神換位思考,《黑特國文課本研究院》充滿師生對話的思辨,以經典古文為軸心,為學生解惑。對理科學生而言,以科學眼、理科腦閱讀經典古文,結合科學概念重建古人的時空背景,必能體現韓愈「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感悟。這是一本好書,值得閱讀和推薦。
推薦序一
以傾聽讓學生從黑特轉為熱愛國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須文蔚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考試壓力巨大的時刻,當學生急著細究修辭與解題,國文老師急著講解課文與考題,師生之間少了傾聽與對話,國文課少了批判、觀點與現實,難怪越來越多高中生會「黑特」(恨,網路流行語Hate)國文。
傾聽應當是教師的天職,只要打開《論語》,最常出現的動詞是「問」,孔子很愛發問,他進入太廟,萬事好奇,追根究柢,每件事都問。他的學生與列國諸侯也不停發問,問哲學、文學乃至於人力資源的各色題目。也有機智問答,例如宰我問曰:「...
目錄
推薦序一 以傾聽讓學生從黑特轉為熱愛國文
推薦序二 課堂有光
推薦序三 以理科腦和科學眼閱讀古文
名家推薦
代序 不相信課文,反而讀通經典
壹、現代人這樣說
一、老師,可是現在求師問學的人其實很多(師說)
二、老師,這個古人好厭世(郁離子選〉
三、老師,為什麼我們要讀那麼多古代的怪咖故事〈世說新語選〉
四、老師,道士可能只是想壓榨王生勞力(勞山道士〉
五、老師,古代的愛情故事都好像喔〈離魂記〉
貳、理科腦這樣說
六、老師,齊王有這麼容易上鉤嗎?(馮諼客孟嘗君)
七、老師,作者沒有推論就下結論!我也可以說「廉」很重要啊〈廉恥〉
八、老師,我考得還不錯,但是並不喜歡詩(夜雨寄北)
九、老師,諸葛亮這樣帶豬隊友聰明嗎?〈出師表〉
十、老師,他可以換個方式勸他〈漁父〉
叁、小文青這樣說
十一、老師,蘭亭集序的三個段落好斷裂〈蘭亭集序〉
十二、老師,這種教忠教孝文,思辨的空間似乎不大(左忠毅公逸事)
十三、老師,古人就可以寫流水帳?〈北投硫穴記〉
十四、老師,這篇文章,等於是 21 張停格照片〈醉翁亭記〉
十五、老師,不完美……也是一種特色?〈晚遊六橋待月記〉
肆、廢柴這樣說
十六、老師,我想丟掉這個世界的綠茶婊(桃花源記)
十七、老師,作文要是有公式就好了(起承轉合)
十八、老師,我也不想虛構(項脊軒志)
十九、老師,原來這是去開趴〈赤壁賦〉
二十、老師,我欣賞這種很跩的邊緣人〈虯髯客傳〉
附:教學便利貼——亦莊亦諧
推薦序一 以傾聽讓學生從黑特轉為熱愛國文
推薦序二 課堂有光
推薦序三 以理科腦和科學眼閱讀古文
名家推薦
代序 不相信課文,反而讀通經典
壹、現代人這樣說
一、老師,可是現在求師問學的人其實很多(師說)
二、老師,這個古人好厭世(郁離子選〉
三、老師,為什麼我們要讀那麼多古代的怪咖故事〈世說新語選〉
四、老師,道士可能只是想壓榨王生勞力(勞山道士〉
五、老師,古代的愛情故事都好像喔〈離魂記〉
貳、理科腦這樣說
六、老師,齊王有這麼容易上鉤嗎?(馮諼客孟嘗君)
七、老師,作者沒有推論就下結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