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日本老人失智養護制度,思索台灣高齡社會後的老人失智問題
◎高齡者每5人就有1人失智,孤獨與孤立成為起因
◎獨居老人、老老照護,變成現代丟棄老人的姥捨山
◎除了養護,改變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也是當務之急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
2022年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
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6%,
且罹病者有年輕化的趨勢!
醫治失智症30年之久的吉水卓見醫師,
以人類學的觀點出發解析失智症的成因,
探討從今以後的照護和社會該有的樣子。
針對迄今為止經歷過的失智症患者的處置,
舉了具體的例子進行了解說,
不僅對從事高齡者醫療、看護、照護的職員而言相當重要,
對從事急性期醫療的醫療工作者而言,
也是非常有用且必讀的書籍。
「失智症既是醫療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與失智症共存下去,在彼此可以感同身受的社區當中,
我們不該把失智症當成別人的事情,
而是要當成切身事務來理解、接受、面對並隨之一起共老。
我認為這就是今後社會應有的生活方式。」
──吉水卓見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793.pdf
作者簡介:
吉水卓見(Yoshimizu Takumi)
1942年(昭和17年)出生於福岡縣築上郡八津田村大字東八田。
1968年(昭和43年)畢業於熊本大學醫學部並取得醫師執照。在琉球政府立沖繩中部醫院接受夏威夷大學的實習教育。
1974年(昭和49年)就職於飯塚醫院。成立血液透析中心,成為腎臟中心首任醫務主任。
1977年(昭和52年)作為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的醫務官前往北京赴任。兼轄蒙古、越南、香港、上海、廣州等地。
1986年(昭和61年)於山口縣下關市上新地町創立吉水內科。
1988年(昭和63年)成立醫療法人茜會,就任理事長。
1992年(平成4年)創立昭和醫院(下關市汐入町)。創立山口縣首個訪問看護站(Akane老人訪問看護站)。
1996年(平成8年)成立社會福祉法人曉會,就任初代理事長。次年,創立特別養護老人之家Phoenix。
2000年(平成12年)創立山口縣首個居家綜合照護中心(下關),為居家高齡者提供照護服務諮詢。
2007年(平成19年)在指定管理者制度下承接北九州市立門司醫院的營運。
2010年(平成22年)創立西日本看護專門學校。同年辭去理事長職務。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吉水卓見醫師於昭和61年(1986年)在下關市繼承吉水內科,於平成4年(1992年)繼承並開設茜會昭和醫院。雖然當時下關市的高齡化人口比率約為22%左右,不過吉水醫師預測在不久後的將來,高齡者和失智症患者將會急遽增加,並因此而構築出能應對此情況的系統性醫療、照護系統,至今為止創辦有特定醫療法人茜會、社會福祉法人曉會。
此次,吉水醫師以近35年的臨床現場經驗為依據,出版了著作《失智症半世紀-人類社會的疾病-》。由於現在的醫療水平難以治好高齡者失智症,除了醫療、看護以外,照護也變得相當重要。
吉水醫師在著作中表示,失智症雖然會造成健忘,但並不會失去喜怒哀樂等感情,即使失智症周邊症狀(BPSD)發病、惡化,也不可實行拘束等行為,並且在著作中強調人性化處置以及人性照護法(Humanitude)的重要性。此外,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發生的同時,由於戰後日本社會結構的變化,獨居老人以及老老照護家庭的增加有可能與失智症的發病、惡化有關,因此在該著作當中,也有針對這些原因進行敘述。
日本在少子高齡化高速發展之後,由於總人口以2008年為高峰開始減少,我國迎來了人口減少時代。1997年時,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例開始超過未滿14歲的青年人口,2017年時為3,515萬人,占全部人口比例的27.7%,高齡化迅速開始發展。日本總務省在2021年6月25日發佈了前年10月所實施的人口普查快報。根據該調查,截至2020年10月1日為止的日本人口為1億2,622萬7千人,與上次進行調查的2015年相比減少了86.8萬人(0.7%),並且有持續減少的傾向。隨著人口的減少,高齡化的發展情況也變得更加嚴峻。
雖然尚未公布去年人口普查的全國高齡化人口比率,不過下關市發表了截至今年5月31日為止的人口以及高齡化人口比率。根據該調查,下關市的人口數為255,819人,與上次進行人口普查的2015年相比減少了12,698人(4.7%),與1980年紀錄的325,478人相比,在約40年的時間內減少了7萬人(21.4%)左右的人口。高齡化人口比率雖在1980年為10.6%,不過在2000年為22.3%、2021年為35.9%,由此可見高齡化正在高速發展。2021年的高齡化人口比率為35.9%,在內閣府所公佈的全國平均高齡化人口比率的推移當中,與2040年的推定值一致,也就是說下關市穿越了時空,已經到達了20年後的日本高齡化社會。此外,伴隨著高齡化的發展,罹患失智症的高齡者也正在快速增加,預測在不久後的將來,每5名高齡者當中就會有1人罹患失智症。
雖然在1970年代以前很少見到失智症的患者,不過在醫療進步後,人類變得更加長壽的同時,失智症也隨之增加,除了醫療、看護以外,照護也變得相當重要。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在2000年實施了照護保險制度。
日本人的死因雖以「癌症等惡性新生物」、「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腦出血、腦梗塞等腦血管疾病」為主要原因,不過在高齡化發展的現在,「誤嚥性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和壽終正寢的「衰老死亡」也在逐漸增加。雖然失智症在發病後只會惡化不會痊癒,不過失智症卻不會成為死亡的直接原因。然而,高齡患者即使是因為上述主要死因之疾病而進入急性期醫院住院治療,他們也幾乎罹患有失智症,所以除了醫療、看護以外,照護也變得相當必要。
在吉水醫師的著作《失智症半世紀-人類社會的疾病-》當中,針對迄今為止經歷過的失智症患者的處置,舉了具體的例子進行了解說。這本書不僅對從事高齡者醫療、看護、照護的職員而言相當重要,對從事急性期醫療的醫療工作者而言,也是非常有用且必讀的書籍。
前醫療法人茜會總院長 坂本久浩
名人推薦:吉水卓見醫師於昭和61年(1986年)在下關市繼承吉水內科,於平成4年(1992年)繼承並開設茜會昭和醫院。雖然當時下關市的高齡化人口比率約為22%左右,不過吉水醫師預測在不久後的將來,高齡者和失智症患者將會急遽增加,並因此而構築出能應對此情況的系統性醫療、照護系統,至今為止創辦有特定醫療法人茜會、社會福祉法人曉會。
此次,吉水醫師以近35年的臨床現場經驗為依據,出版了著作《失智症半世紀-人類社會的疾病-》。由於現在的醫療水平難以治好高齡者失智症,除了醫療、看護以外,照護也變得相當重要。
吉水醫師在著作...
章節試閱
1. 失智症是什麼樣的疾病?以人類學的歷史來看
吉水卓見
聽者:楊舒絢(社會福祉法人 曉會行政事務人員)
失智症急遽增加!
聽者:可以告訴我您在這本書中提到失智症的理由嗎?
吉水:在現今的日本社會當中,由於少子高齡化的發展,失智症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我認為在這50年當中,失智症患者的人數已經從100倍來到了1,000倍了。在我們醫療世界裡,雖然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在內的文明病占據了大部分,不過失智症也占據了其中的一部分。根據我在圖書館的調查,與失智症相關的出版物就有400本左右,讓我實在是相當吃驚。不僅是我們這些醫療相關人員,這對全國人民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才會想針對失智症來撰寫書籍。
還有一點就是,我從大概3年前開始就以我所創立的醫療法人茜會和社會福祉法人曉會的2千人以上的員工為對象,在季刊雜誌上刊登了「失智症是什麼樣的疾病?」、「失智症需要注意什麼?」、「失智症要如何治療、處置?」等文章,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這些文章只有少數的職員有閱覽到。因此,如果可以的話,我想以非醫療相關人員為對象來重新撰寫一下文章的內容,並請這些人來閱讀我的文章,所以才會拜託楊小姐妳來當我對話的對象。
聽者:您說失智症患者在50年內從100倍增加到了1,000倍,也就是說這在日本全國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也是您撰寫這本書的其中一個目的對吧。還有一點就是,與其說您想將您從3年前就一直在撰寫的內容傳達給醫療相關人員,倒不如說是比較想傳達給非醫療相關人員以外的人,所以才會出版這本書。
名為「失智症」的用語
聽者:關於失智症這個用語,在我出生的台灣,目前仍在使用日本以前對失智症的稱呼,也就是帶有「痴呆」意思的用語。不過,近年來則經常使用「失智」這個用語。雖然日本目前是以失智症來稱呼,不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失智症這個用語的呢?
吉水:「失智症」這個用語是否真的合適,目前仍是一個問題。以結論來說,我認為失智症這個用語有點不太合適。比如說,我認為應該稱呼為「認知功能不全」、「認知功能下降」或是「認知功能障礙」才對。不過,由於失智症這個用語是由日本國政府所決定的,所以今後我們還是得使用這個用語才行。
我想應該也只有日本在使用失智症這個用語吧。痴呆的英文是Dementia,在西方諸國也都是採用這個稱呼。翻譯過後就是「痴呆」。之所以會訂定這個用語,是因為在2000年左右進行了語言改良的緣故。在醫療方面,「精神分裂症」無論在日本還是全世界都是以Schizophrenia來稱呼,不過日文卻將其改稱為「思覺失調症」。與前述內容為同樣的理由,日本將「躁鬱症」稱作「雙相情緒障礙」。我再舉一個更流行的例子,「盲人」將失明改稱為「眼睛不自由的人」,「耳聾」這個用語則改稱為「聽覺障礙者」。用英文來說就是專有名詞(terminology)。與其說是語言學,從改稱的觀點來看,不如說是因為日本有言語和言靈的這些想法。也就是言語中寄宿著靈魂的想法。受其影響,即使實際上不是這樣,也有想要以美好的語言來表達的想法存在。
有一個關於言靈的好例子,那就是以前有位叫作和氣清麻呂的人。他的姊姊名為和氣廣虫,在宮中擔任女官。和氣清麻呂承天皇之詔,前往宇佐神宮領取了神諭。不過神諭說飽受天皇寵愛的弓削道鏡不可成為天皇,他便因此而受到了懲罰。作為懲罰,和氣清麻呂被改名為別部穢麻呂,他的姊姊和氣廣虫則被改名為別部狹虫。除了以這樣的形式使用言語給予懲罰以外,也會透過更改言語的方式來讚揚。我認為這種與言靈有關的想法,與2000年左右的言語改革有關。
2004年厚生勞動省召開了「關於代替『癡呆』這個用語的討論會」,並由名人長谷川和夫醫師擔任了討論會的委員。因為展開了這場討論會,日本才決定更改「痴呆」這個用語。最後,政府決定將「痴呆」這個用語徹底變更成「失智症」。所以,我認為我們也必須使用失智症這個用語才行。不過在一部分醫生當中,目前仍存在著是否真的合適的爭論。
聽者:我認為日本獨有的溫和的說法,也是日本文化的其中之一。
吉水:人類和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具有語言。透過語言創造了數字和時間。想要知道數字、數量就必須要有語言;想要知道時間也必須要有語言。以前曾有位大人物說過:「在空中飛翔的鳥不會為明天的事情煩惱」。因為人類開始思考明天會發生的事情,所以也逐漸開始思考遙遠的將來和不久後的死亡,這時宗教和哲學就誕生了。因為人類開始理解數字,所以所有物的數量開始增加,就其結果來說,人類開始理解貪婪和吝嗇。最後經濟學等學問也誕生了。另外,人類也透過語言來獲得了記憶。以記憶來取得做了某個行為後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當這些記憶匯集起來後,就變成了知識。人類便以那些知識為基礎創造了文明。失智症就是會造成記憶障礙的疾病。
換個話題,這是尼安德塔人的故事。智人是指我們現代人。尼安德塔人和智人在之前曾共存過一段時間。尼安德塔人的體格和頭腦的大小較智人稍微優秀一點,會使用火,也會使用道具,不過體力等能力反而比智人來得要好。可是,尼安德塔人卻滅絕了。或許是被智人所滅絕的也說不定。最大的原因就是言語。我們這些智人和尼安德塔人的頭腦大小沒什麼差異,倒不如說尼安德塔人的頭腦要來得更大。不過因為我們的語言中樞比較發達,所以才會凌駕於尼安德塔人。使用言語就能累積並活用知識。可以告訴自己的同伴,做了什麼行為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甚至也能傳達給子孫。知識不斷地傳達下去,最後就變成了文明。尼安德塔人雖然也有比智人來得更優秀的地方,但卻無法建立出文明。所以言語是非常重要的。
聽者:也就是說,對人類來說言語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和文明也都是從言語開始的對吧。
吉水:所謂的失智症,即使實際上是指認知受到了障礙,但光使用「失智症」這個用語卻無法完整地表達這個疾病。在學會之類的地方,日本對於外國也是將失智症稱作Dementia,這是世界共通的語言。
常有人說「失智症的三大健忘」、或是「健忘是痴呆的開始」。關於這一點,從作為人類歷史的動物學的人類來說,我們這些高齡者偶爾遇到熟人的時候,就算記得那個人的臉,但有時也會突然忘記「那個人叫什麼名字」。即使不是失智症也會有「健忘」的時候。記得臉卻想不起名字。或是呢,舉例來說,即使用看的就能知道那個東西是什麼,但在一瞬間卻也會不清楚那個東西叫做什麼名字。我想這些事情可以說是失智症的開端。
面部記憶是非言語記憶,是從眼睛、視覺來取得臉和形狀等情報的。面部記憶是很容易記住的記憶,屬於情節記憶的一種,這種記憶迴路意外地單純。我們智人的前身,是約在600萬年以前誕生的人屬(Homo)。在那個原始人類的時代,並沒有言語和名字,有的只是面部記憶而已。原始人類人屬的世界是「吃還是被吃」的危險世界。為了生存,需要去看生物的臉部並記住那個動物是否危險。危險的話就得逃跑,而且也必須與之戰鬥才行。要是不危險的話就能接近他,並與之成為同伴。像這樣記住臉的行為就是人類的原始行為。與此相比,以進化的歷史來看,記住名字這件事是在很久以後才發生的事情。在大約20萬年前,進入智人的時代之後,我們才開始使用言語。據說智人是在10萬年前左右才開始用名字互相稱呼的。名字的記憶是言語記憶。言語記憶會被短期記憶在大腦的海馬體裡,如名字等的重要情報則是被長期記憶在大腦的顳葉當中。名字的記憶和言語記憶是由複雜的網路所構成的。也就是說,失智症的認知與相當複雜的網路記憶有關。簡單來說,也就是失智症與海馬體、額葉的顳側還有大腦皮質等這些腦部的各處都有關係。
追溯進化的歷史後,我們可以發現現代人類智人大約在20萬年前就誕生了。智人和家庭一起居住,會使用火和道具。在那之後誕生了語言,人們開始對話,並發揮出比剛才所說的尼安德塔人更優秀的能力。類似文字的東西也誕生了。在許多族群集體生活的時候,只記住臉是不夠的,於是他們開始起名並以名字相互稱呼。大腦的迴路很複雜,只要有一部分故障,很快就會把名字給忘記。不過,面部記憶卻來得更加單純,所以記憶會保留到很久以後。
這就是記得人的臉卻想不起名字、忘記東西放在哪裡等「健忘」的開端。其他還有忘記日期,還有不能同時進行兩種行為的情況。如果想做其中一件事,就會完全忘記另一件事。要是一邊聊天一邊前往目的地的話,就會忘記要往哪個方向才能抵達。
因為有這些事情,所以健忘就是痴呆的開始,也就是失智症的開端。「痴呆」這個用語在現在可能也不太合適。以術語(專有名詞)來看的話雖然是正確的,不過一般都是用於不好的表現。有點不太好表達呢(笑)雖然可以使用「Dementia」來表達,不過「呆子」、「痴呆」這些用語是不能使用的。
如果要定義的話,失智症是因為複雜的記憶迴路發生障礙所引起的。在醫學方面,也就是海馬體、額葉、大腦皮質這些複雜的記憶網路處於受到障礙的狀態。
以上內容節錄自《失智症的時代:家庭與地區的重生》吉水卓見(Yoshimizu Takumi)著/楊舒絢(Yang Shushiuan)譯◎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793.pdf
1. 失智症是什麼樣的疾病?以人類學的歷史來看
吉水卓見
聽者:楊舒絢(社會福祉法人 曉會行政事務人員)
失智症急遽增加!
聽者:可以告訴我您在這本書中提到失智症的理由嗎?
吉水:在現今的日本社會當中,由於少子高齡化的發展,失智症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我認為在這50年當中,失智症患者的人數已經從100倍來到了1,000倍了。在我們醫療世界裡,雖然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在內的文明病占據了大部分,不過失智症也占據了其中的一部分。根據我在圖書館的調查,與失智症相關的出版物就有400本左右,讓我實在是相當吃驚。不僅是...
作者序
我從大約3~4年以前就開始在我們的季刊雜誌《拂曉通知》、《時丗》當中紀錄失智症。我們醫療法人茜會以及社會福祉法人曉會,參與了許多與高齡者醫療和照護等相關的工作,在失智症的問題逐年變得重要的現在,失智症成為了不可避免的情況。因此,我在每3個月發行一次的各個季刊雜誌上,每次都投稿了失智症相關的短篇論文。在第9期還是第10期發行時,自從我偶然從熟人和朋友那裡收到了他們自己的著作以後,我收到的書逐漸增加。所以我覺得自己必須要在自己罹患失智症以前留下一些相關的印刷物,便決定發行了失智症相關的書籍。然後我受到了3位人士的幫助。
在那3位人士當中,古川CP(臨床心理師)以及西川(行政事務兼會長祕書,每週2日)為我調查了在目前刊登的季刊雜誌中,有多少人(職員)讀過我寫的文章。結果我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沒有讀過我寫的文章,有讀過的人只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雖然我有點吃驚,不過這是有理由的。因為有部分的幹部(認為失智症不是什麼大問題的肉體派)覺得我的著述有點奇怪,所以盡可能地讓我的文章不太顯眼,並因此而進行了企劃(用小字滿滿地刊登或是做成像是附錄之類的)。也就是說有隱藏的抵抗勢力存在。不過,有一小部分的人熱心地閱讀我所有的文章,並且表揚了我。
最一開始,我在有空閒的時候去了圖書館,用電腦調查「失智症」這個關鍵字後,發現約有400本的書籍發行。雖然有體驗紀錄、小說、教育書籍、醫學書籍等各式各樣的種類,不過圖書館中居然有400本失智症相關的書籍,我對此多少感到有些吃驚。但是這也有可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查閱國內外的文獻的話,說不定會有10萬篇、100萬篇與失智症相關的論文存在。其次,我所執筆的文章收到了各式各樣的原因,例如不有趣、很困難、沒有閱讀的機會等。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點說不定就是因為我自己出現在文章當中。會有種「我知道喔,就讓我來教你吧」的感覺。不過,我稍微能夠說的是,我在這2~30年間有過許多與失智症患者和其家屬接觸的經驗。而且在那當中,早期的時候,包括我自己父親的誤診在內,我確實有許多診療失智症患者的經驗。總之,有可能是因為我寫的文章在某種意義上是以「高高在上」的方式來敘述的緣故,即使我是為了讓職員們了解「失智症就是這樣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做這些事情」而執筆的,但這種方式反而會讓人有種「讓我來教你」的感覺。對讀者而言,我想這樣的敘述方式可能不太有趣吧。
近來,由於少子高齡化逐漸引起失智症的發生,我認為改變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的觀點也是相當必要的,所以在最後一期撰寫了與此相關的文章。主要是針對老人的孤立、孤獨、家庭和地區的崩潰、小家庭的社會性/文化性弊病等情況展開敘述。而且,這些情況與失智症的增加有很深刻的關係。
然後再追加一點,由於西川和古川的強烈推薦和建議,所以我決定將坂本醫師與醫師之間的對話(與專業稍有不同)放在最後。坂本醫師和我就讀同一所大學的醫學部,和我是同學、同學年的學生。他長年擔任附近大學醫院的輸血部長,並承擔第51次日本輸血學會總會會長的重任,在風華正茂的時期辭去了大學的職務。那時我立刻就去拜託他,聘請他成為我們醫療法人的醫師長——總院長。總而言之,他不僅年高望重,也絕對不會對人擺架子,是能讓人們(醫師們)都能放心仰慕的存在。幫助我工作的西川、古川之所以會給我建議,也是因為他的緣故。
我以在各本季刊雜誌刊登之16期以前的原稿為參考,將文章內容刊登在這本書的後半部。由於其中也有經過大人物檢閱、刪除的部分,所以我也有放入刪除前的原文。因此,雖然也有稍微激進的一面,不過這在另一方面,多少也紀錄了真實的情況。
近年來在日本,高齡者似乎每5人就會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且,在少子高齡化正在發展的鄰國——台灣、韓國和中國也有相同的傾向。
對於我們日本人而言,特別是對於65歲以上的人以及與高齡者有關係的人而言,失智症並非事不關己,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疾病。
希望非醫療相關人員也能理解這本書的內容。
吉水卓見
我從大約3~4年以前就開始在我們的季刊雜誌《拂曉通知》、《時丗》當中紀錄失智症。我們醫療法人茜會以及社會福祉法人曉會,參與了許多與高齡者醫療和照護等相關的工作,在失智症的問題逐年變得重要的現在,失智症成為了不可避免的情況。因此,我在每3個月發行一次的各個季刊雜誌上,每次都投稿了失智症相關的短篇論文。在第9期還是第10期發行時,自從我偶然從熟人和朋友那裡收到了他們自己的著作以後,我收到的書逐漸增加。所以我覺得自己必須要在自己罹患失智症以前留下一些相關的印刷物,便決定發行了失智症相關的書籍。然後我受到了3位人...
目錄
推薦序 坂本久浩(前醫療法人茜會總院長)
自序 吉水卓見
第一部分
吉水卓見×楊舒絢(社會福祉法人曉會行政事務人員)
1. 失智症是什麼樣的疾病?以人類學的歷史來看
失智症急遽增加!
名為「失智症」的用語
社會的變化與失智症
9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有一半都罹患有失智症
2. With Dementia:關於與失智症共存
孤立與孤獨感會造成失智症
失智症也有「感情」
在失智症患者的視野中
依照症狀,有時也要前往醫院或設施
邁向與失智症共存的社會
3. 朝著克服失智症:大家庭、第一產業、情報技術
負面的小家庭時代
大家庭能拯救失智症
減少失智症
抑制失智症
智慧型手機與網路是否有效
預防失智症最需要睡眠
有助於失智症的AI研究
4. 失智症今後的半個世紀
失智症與照護保險法
雖然沒有可以完全治好失智症的方法……
失智症處置的未來
預防失智症:轉換成可再生的社會
按照SDGs的理念
與失智症相關的愛情問題
克服失智症讓人類變得幸福
給讀者的話
第二部分
1. 身為失智症支援醫師的工作、建議
2. 糟糕的處置、看護、照護(一)
3. 糟糕的處置、看護、照護(二)
4. 失智症的歷史:50多年前
5. 失智症的歷史:50年以後
6. 關於失智症的最新發現
7. 關於失智症的最新發現
8. 心理疾病:醫療事故、暴力、犯罪(一)
9. 心理疾病:醫療事故、暴力、犯罪(二)
10. 失智症與人生最後10年的問題
11. 社會的變化(一)
12. 社會的變化(二)
號外長谷川和夫醫師罹患失智症
13. 照護保險(合作與制度)
14. 戰後的社會變化與失智症(一)
15. 戰後的社會變化與失智症(二)
16. 今後
結語:日本社會50年的高齡化與失智症 吉水卓見×坂本久浩
解說 古川一德(臨床心理師)
致謝辭 吉水卓見
參考資料
作者履歷
推薦序 坂本久浩(前醫療法人茜會總院長)
自序 吉水卓見
第一部分
吉水卓見×楊舒絢(社會福祉法人曉會行政事務人員)
1. 失智症是什麼樣的疾病?以人類學的歷史來看
失智症急遽增加!
名為「失智症」的用語
社會的變化與失智症
9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有一半都罹患有失智症
2. With Dementia:關於與失智症共存
孤立與孤獨感會造成失智症
失智症也有「感情」
在失智症患者的視野中
依照症狀,有時也要前往醫院或設施
邁向與失智症共存的社會
3. 朝著克服失智症:大家庭、第一產業、情報技術
負面的小家庭時代
大家庭能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