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留意你的內在聲音並回應它,縱然很多時候,這內在聲音會告訴你去選擇一條充滿挑戰的路徑。」——格蓮.高絲(Glenn Close),美國電影演員
此書一直沒有放過我。
我一定要下筆書寫。
您有沒有試過這種像有著滿滿能量、將要爆發的感覺?
像有一個呼喚,在心底深處遙遙呼喚著您,然後,當您不去回應這個呼喚的時候,聲音就會越來越大,來得也越來越頻密、逼得越來越急,直到令您有種渾身不自在的躁動。
這種感覺就發生在我身上。
這個感覺最初只是一個內在的絮絮念念,然後當我無視它的時候,它就變成重複出現的念頭,變成在我腦裡一股縈繞不散的嘮叨,以及心底裡面的一股如同荒漠甘露之渴望。
看來這個呼喚完全不肯放過我。
我內在充滿肯定,然而,外在卻被懷疑和不安全感所衝擊著。
我感到自己完全一團糟。
我為自己不去下筆找了許多的藉口,把很多好像很重要的事情放在寫作之前,例如先做一些家頭細務,並告訴自己我明天就會開始動筆。然後這拖延隨著日換星移拖拖拉拉,一拖就是好幾年,也一直沒有正式動筆。
在堅決與拖拖拉拉的猶豫不決之間,我感到格外的透支;我還未開始動筆之前,就已感到有種心靈窒阻以至大腦閉塞的感覺。我真的能下筆將這心中的夢魘驅除嗎?
當我每次延宕與找藉口不去動筆的時候,內在的聲音就不斷地想牽引我的注意。不停地。
就像一隻狗兒不可能放下牠口中的骨頭一樣,《因病得福——開始,停止追逐》這部縈迴心中多年的書債,就如一塊狗兒不願放下的骨頭,只能苦苦咬著不放。
忽視外面的噪音
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是自我提升及處理壓力技巧的奠基人,他最能詮釋「忽視外面的噪音」的真義:「如果你真心相信某些信念,那麼你就不去理會外面的噪音和評斷,只需要聆聽你內在的聲音就可以了。」
於是,我就真的嘗試這樣做。
我把這部書作為人生階段的首要任務。我每天清晨5時就起床動筆,但平日我只可以寫一小時左右,就要趕著去上班,週末才可以有更長的時間寫作。當我進入那個領域和那種狀態,我完全感受到那種妙不可言,還有做了正確的事情那種奇妙感覺。
史提芬.金(Stephen King)在他的回憶錄有關寫作的章節中提到:「我做一件事情,純粹為了裡面的樂趣,如果你可以為了樂趣而做一件事,你永遠都可以堅持下去。」
簡而言之,我用了兩年的時間鼓足勇氣,去忽略外邊的判斷和嘮叨的噪音,純粹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然後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在家庭、工作、寫作三者之間像變戲法般忙過不休,然而,這一切都證明是非常、非常值得!
當您閱讀此書的時候,您可能會笑、會哭或頷首認同,甚或對我的旅程,以及我的家人和朋友的經歷(為了私隱,他們的名字都作出了改動)有所共鳴。深信您能跟我有所連結,當您在此書描述的經歷中,也找到自己的影子時,深信您的心都能與我們彼此連結和獲得心靈的共振。
親愛的讀者,我們在這裡都有著共通的感覺,共通的經歷。
成為普銳斯
「成為普銳斯」(Be a Prius)意謂我就像這種混合車,是來自東方和西方的混合體。我現在於香港生活,出生於一個傳統中國家庭當中,10歲之後就跟父母、哥哥和姐姐一起移民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的班上面是唯一一個中國人,也是唯一不說英語的人。為了生存,我要火速學習英文並融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裡。
在家中父母不准我說英語,因為怕我忘記自己的母語中文。
然後我到了卑詩省的大學就讀,並先後在新加坡及溫哥華工作;直到1997年,在加拿大生活15年之後,我移居回香港工作,並在香港結識了蘇格蘭籍的丈夫,然後我們有了兩個男孩。
自10歲開始,我要在兩個不同的文化當中工作和生活,同時好不容易地去找到平衡;我說廣東話和英語,我寫中文和英文,我和我的家庭是東西文化的結合體。聽起來很美好吧!對嗎?然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感到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個文化!
在學校的時候,因為我不能夠適應或符合新的文化,所以我被欺凌;在家中,我被嘲笑,純粹因為我是「男仔頭」並抗拒傳統中國人的家規。我來自一個充滿傳統中國人價值的家庭,所以我一直要努力去適應以符合家人的期望。
待我長大了,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家人把遵從及尊重長輩看得非常重要,父母期望我服從、勤奮,在學業上成為Straight A的優等生。他們的訊息清楚不過:我要符合、要遵從,不需要突出、不要特立獨行、不要鋒芒畢露、不要成名……不要被人注意。
成長、異地文化和家庭的傳統要求,這一切都令我感到有種不安全和迷惘的感覺。
您可以想像,當我想寫這樣一部書的時候,每當想起因為這部書而令我受到注目的時候,那份不安全感真的有那麼大嗎? 為何我有資格寫一部書?我有什麼話可說?畢竟,著書立說不是都來自擁有超凡經驗的人,大概不會來自如我這樣平凡的人吧!
今天,我會把自己比喻為「豐田的普銳斯」。一個完完全全的混合體,一個夾雜中國文化價值觀與西方理念的現代女性。我擁抱兩個世界最好的東西,我為我自己所承傳的兩種文化感到驕傲,並以能夠自由選擇做回自己而感到歡欣。
當您閱讀此書時,我也希望您能夠擁有兩種文化的混合,擁抱您的過去並融合您的現在。接受所有令您跟別人與別不同的東西,並知道您是值得快樂的。
心智的故事
在《因病得福——開始,停止追逐》一書裡,我會跟大家分享很多瘋狂的故事,每當我們受到傷害、憤怒或挫敗的時候,我們的腦袋會創造出天馬行空的瘋狂故事。
我們常會用「瘋猴子」來形容當我們感到不安、焦慮和迷惘混亂時的心智狀態,牠亦被稱為「內在批判者」,瘋猴子常阻止我們活在當下。
當我們在這種心智或狀態下,我們的腦袋最容易連結到我們的自我(Ego),瘋猴子會說三道四,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做什麼都不對勁,亦永遠都做得不夠好。這種狀態更會令我們沉溺於一種負面的心智故事,令我們不斷沉溺再沉溺,阻止我們邁步向前。
心智是奇妙的,然而在焦慮時,牠也可以蒙蔽我們,蒙蔽我們內心想跟自己說的話。
此書的目標是想培養我們重新發現自己內在的批判聲音,培養我們不為將來未發生的事情而焦慮,也不被過去已發生的事情所困擾。學習安於當下的身心狀態,從而聽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呼喚和需要。
停止追求—開始流動
此書的第三個部分將會分享很多有關追求,以及因追求而帶來的痛苦,最重要的,是我想讓大家知道,「追逐」和「追尋」是兩碼子的事。
追尋意味探索。追尋內在的真理、探索內在的聲音,從而帶來快樂。那是一個整全、心靈全然開放的狀態。
追求完全是另一種能量,純粹專注於狹隘的角度。當然,追求會帶來外在的認同,以及可以掛在牆上,令人感到快樂的獎項/獎杯或是榮譽;可是,這份快樂往往只是短暫和虛浮,而且只會引起我們更多、更多的追求,可是那絕對不是真正的快樂源頭。
我喜歡美國靈性演說家亞伯拉罕.希克斯(Abraham-Hicks)講述「幸福之流」的時候,提到幸福往往是來自非物質的:
「想像你在一條漂亮急促的河邊划著你的獨木舟,然後你故意把你的船槳逆水而划,在急速流動的水流當中,你要用更大的力度去划……」
我們會問:「為什麼不順著水流而划?」
「這樣不是很瘋狂愚蠢嗎?母親不允許我們這樣做,老師也是。」
事實上,掛在我牆上的每一個獎杯,都是來自我拚命逆水而行、逆流而上才得到的,而我的價值也是來自不斷比拚其他人而被確認的。我們打拚得越厲害,我們得到的獎杯就越大。
可是,沒有您想要的東西是要您逆流而上才得到的,當您要躍過激流,您就無法避免會遇上打擊。
「幸福之流」是一條力量澎湃的河流,它會引領您飄盪往下流。當您隨水漂流而去,將會迎來一個美好的旅程;而當您要逆流而上,您只會感到永不厭足、恐懼和挫敗。
追逐、追求帶來痛苦。順流而下才會感到幸福。
此刻就開始停止追求。
在此書中,我將會分享我們最常追求的事物,以及為何會孜孜不倦去追求。您將會發現人們追求事物的背後最大原因,以及如何可以停止追求,在一個充滿友愛和支持的環境下停止追求。
無需要感到羞恥,無需要自責。
我們都有著同樣的經歷。我們也會分享快樂以及怎樣保持快樂。當您開始停止追求的時候,您會發覺,保持快樂比想像中容易。
此書是一部快樂的指導書,是要從裡面到外面。
若果您對輪上倉鼠式的營役生活已經感到厭倦,書中的故事肯定會對您有所啟悟。
若果您想要的,是更快樂的人生,保證您將在此書中找到終極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