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當前的挑戰
精神分析的推廣=大眾化?
效果可評估否?
以何尺度丈量效用?
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療之間,彼此可以比較嗎?
精神分析與認知行為治療
所謂認知治療的誕生
那麼,治療師與病人的關係呢?
藥物的正確使用
第二章 傳統的資源
治療的動力
科學的動力
制度的動力或去制度化
第三章 驅力的生物學神話
流產的辯論
如何將無意識慾望的意向性「歸化入籍」?
「驅力的」解決方式
一種必要的修正
辯論的恆常性
認知科學與跨學科性
佛洛伊德的後設心理學是心理學嗎?
一種當代的跨學科
第四章 精神分析的溝通-從被分析者的角度談心靈的運作
第五章 精神分析的溝通-從無意識的角度看待心理的運作
從佛洛伊德到拉岡
再現再現了什麼?
第六章 精神分析的溝通-從分析師的角度談心靈的運作
傾聽的首要條件
空洞的溝通:分析中的沉默
聆聽洞悉(insight)
同理(empathy)的必要性與限制
領會「告知的(informative)意向」與「溝通的意向」
共同一思考的介入
第七章 共同思考的歷史
精神分析的「對話」
同理(empathy)的誕生
反移情的出現
投射認同
同理的「勝利」
第八章 讓無意識「歸化入籍」
波普與精神分析
葛倫巴姆與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對象是科學的對象嗎?
一種觀察的科學?
科學與實務
第九章 一種發現的邏輯
不尋常的交談
後設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學
基礎方程式,第一個改變的後設心理學
掉入移情陷井中的驅力
最後的修改以及後設心理學多元化之開端
關於解釋的精神分析式心理學
一個例子:從潛抑(refoulement)的後設心理學到遺忘的心理學
對質的極限
第十章 哪個腦給精神分析?
方法論上的簡化論或本體論式的簡化論
腦與無意識。一個「佛洛伊德式」的夢?
對話的恆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