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學理論的基礎上,借鑒國際政治(關系)學理論和國際法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利用大量的檔案文獻(主要是俄文文獻),梳理了國內外關於中東鐵路問題的研究現狀,論述了中東鐵路的修築對中國東北的影響,分析了俄國遠東政策的實施與中東鐵路的修築,闡述了蘇聯在中東鐵路問題上態度的變化,以及中蘇關於該問題的交涉。
馬蔚雲,1966年生,雲南鎮雄人。1987年畢業於雲南大學外語系,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3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聯合培養文學博士學位。2008年從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現為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理事、黑龍江省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等。主要從事中俄關系、俄羅斯政治經濟改革、國際政治(關系)理論等課程的教學與科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股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划項目5項、其他研究項目6項。在《世界歷史》《中共黨史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等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得各級科研獎項15項,著有《中東鐵路與黑龍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