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時光機場 / 重返青春的 4 道門
許多人的童年回憶──日本漫畫《哆啦 A 夢》最終回,80 歲的大 雄臨終前跟他的好朋友哆啦 A 夢說:「感謝你的陪伴,我死後就 請你回到原來的世界,好好生活吧。」
陪伴大雄一生的哆啦 A 夢捨不得好朋友離開,於是用時光機回到 大雄小時候,對他說:「嗨,我是哆啦 A 夢,來自未來世界,請 多指教。」一切重新開始,生生不息。
這個結局不知道讓多少人爆哭,但根據官方說法,創作人藤子不 二雄一直到過世前都沒有畫出結局,這只是網友的創意。
雖然眼淚白流,但如果能擁有那台「大家都想要的時光機」好像 人間的所有問題都能解決。最好能再加上一台任意門,門一開, 上班不會遲到、塞車不用煩惱,想去哪裡都能直接抵達。
其實時光機早就有了。
以三高來說,透過藥物與健康促進,能讓人穩定血壓、降低血脂 與血糖,雖然身體無法回到過去,但健康可以重返年輕時的最佳 狀態;而醫療行為正是一種時光機器,不僅能回到過去、重塑健 康歷史,還能預測未來。各種頂尖科技就是任意門,能省去舟車 勞頓、焦慮不安的辛苦,直接前往目的地。
想回到過去人生的美好時光,現代科技,真的做得到。
1-1睡夢中人間登出並不浪漫
你覺得你會活到幾歲呢?
內政部 110 最新的統計調查, 國人的平均壽命來到 80.86 歲, 男性高於全球平均 水準 7.5 歲、女性高出 9.3 歲,原來台灣人這麼長壽。不是要去比誰活得久,而是 要能活得健康走到最後。我們的「不健康餘命」也很高,最新數字是在死之前平 均要痛苦 8.47 年,因此很多人應該都是「不怕死,卻很怕生病。」
人生邁入中年,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學齡子女,我開始思考生命的議題。故事都 要從打呼(即打鼾)開始說起。
我睡覺時有打呼的習慣,過去的認知不外乎是工作太累、睡太沉?因為太座很體 諒也沒有抗議,在自以為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從不認為是自己健康有問題。一 直到身邊好幾位朋友夢中猝死,以及多位無預警人間登出的名人,他們不僅正值 壯年也無相關病史。這才驚覺,是否有天我也會躺下去就醒不來?於是開始正視 這個問題,結果一查發現事情還真有點大條。
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 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 猝死機率將高出一倍。 近 50 % 的人都是先打呼,接著就會「暫時停止呼吸」,可怕的是自己完全無感。這 種躲在暗處、趁你睡覺時的健康問題最難防,它還是心臟病、高血壓與中風的兇
3. 懸壅垂過長、扁桃腺肥大
4. 男性高出女性 2 到 8 倍
5. 體重大於理想值 120% 以上的肥胖者
6. 內分泌疾病
7. 酒精、鎮定劑與安眠藥的重度使用者
快接近全壘打了!這些常見的危險我至少中了 80%。事不宜遲,快找專業的處理。
不想猝死?先整牙、再揪出心跳小偷
就診後醫師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鐵口直斷:你一定沒睡好!
我臉上三條線,怎麼會?我睡得很好啊。但醫師也沒說錯,睡眠品質不好我自己 感覺不到,因為睡得熟不代表睡得好,打呼就是呼吸道在抗議。但身旁的人肯定 睡不好,因為我的鼾聲太惱人。
阻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是因為入睡後氣道的反覆塌陷。我們的口、鼻與咽喉是 由許多小肌肉組成,沒有骨骼支撐,所以入睡後肌肉也跟著放鬆,上呼吸道變窄 後,就會造成呼吸量不足,大聲打呼就是特徵之一。
但我的鼾聲卻被告知是「牙齒咬合不正」所造成的。因此想活得久一點,竟還要從牙齒的整合下手。從打呼到整牙,原本是為了防猝死,卻意外踏上牙齒科學的 探索之路。但另一個重要轉折,是一個像隨身碟般的心律監測器。
因為牙齒咬合不正,升高了猝死風險,但還需要生理數據來認證,是不是心臟真 的有問題。於是在開始隱形矯正前,我同步做了心律監測。
傳統的連續心電圖檢查,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住院,第二個是背一台機器回家, 然後 24 小時連續監測以產出心電圖。工商社會,住院也不是像住旅館一樣能當渡 假,我當然選擇背一台機器回家,但問題來了,這種有很多線纏貼在身上,而且 不能碰到水的機器,我還有沒有其它選項?
先說24小時心電圖產出的資料,我認為是不夠的。因為正常的生活裡,我會有運動、游泳、睡眠(還能細分睡得好跟睡不好的日子)以及各種活動,不可能 24 小 時內都發生,或都不發生。這台機器的存在感太高,也會影響正常的走、跳、跑 與休息方式,資料都是在平靜狀態下產出的,不是那麼貼近正常值。
我們可以把「心電圖」想成是心臟發出的電流,它的跳動與節律,能被繪成心跳 搏動的波形圖。可以透過它找到是否有心肌缺氧、心律不整,或是心肌梗塞與傳 導障礙等等,俗稱「心跳小偷」。
透過醫師的推薦,我選擇了台灣新創團隊研發的一種心律監測器,體積縮小到只 有一片像 OK 繃大小,重點是沒有任何一條線,只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可以了。 最棒的是防水、24 小時不間斷的監測 3 天後,接著把它放到信封寄回給醫院就可 以。
3 天合理也恰當。原因在於我們每天的作息與活動有高有低,幾天下來才有可能抓到那些稍縱即逝的危險。
光是便利性與尺寸就大勝傳統型, 但這個名為 Rooti 貼心貼的「隨身碟」(我都 這樣叫它),它用 3 天的時間序列來抓出「偏離軌道」的訊號,除了心跳小偷, 造成心臟病猝死的共犯還有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等等,一起逮補,才能讓醫師 做最好的處置。
透過這個高科技隨身碟的資料顯示,我 3 天裡有 7 次心跳漏一拍。
全台 150 萬人入睡後很危險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推估,全台約有 150 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接受治療 的患者不到 1%,這個數字還只是統計 40 歲以上的男性,有潛在危險的人更多。
睡眠呼吸中止症共有 3 種:
1. 阻塞型:喉嚨附近的軟組織鬆弛,造成上呼吸道阻塞
2. 中樞神經型:呼吸中樞神經曾經受到損害(如中風或受傷),不能正常傳達呼 吸指令
3. 複合型:綜合以上兩種症狀
超過 8 成以上都是阻塞型,但治療方式相當多元,可以透過手術、藥物或儀器來 達到改善作用。尤其是怕痛與怕手術的人,新型的「止鼾雷射」,治療時間最快 只要 7 分鐘,比喝一杯咖啡的時間還快,就能改善俗稱「小舌頭」的懸壅垂過長, 立刻讓呼吸暢通,晚上再也聽不到「抱怨聲」。而且幾乎沒有恢復期,不用麻醉, 也不會太痛。
2-3 X 光應用~牙齒篇
「在 X 光登場的前 10 年,除了軍隊以外,只有牙醫立刻把 X 光引進例行的醫療程序中。」
牙科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怕痛的人應該會說是麻醉劑,那牙刷應該也有前 3 名吧?牙醫可能是最熱情擁抱各種大小發明的醫療科別,從生活道具到必備的醫 材,口腔的健康需要很多研發來成就。
X 光的現身,可以說是牙科裡的 Google Map,讓牙醫師更能精準找到治療目標, 還能看透牙齒的內部狀況。因為 X 光對人體來說只有兩個穿不透的地方,第 1 個 是骨頭、第 2 個就是牙齒。
現在我們到牙醫診所拍攝 X 光片,幾乎是按個門鈴一樣,「嗶」的一聲就拍好了, 但 100 多年前,你得要等 25 分鐘。
史上第一張牙齒的 X 光照片,1896 年 1 月在德國拍攝,整整花了 25 分鐘才拍好。 拍的人是一位德國的牙醫師,就在 X 射線發表論文後的 14 天,這位奧圖沃克霍夫 (Otto Walkhoff)醫師,在德國被尊稱為牙髓病學第一人的他,當時請一位物理 學教授協助,拍了第一張口腔的 X 光照。根據他個人的說法,那 25 分鐘真是一種折磨,不過成果太令人開心了!
同年 7 月,美國牙醫師凱爾斯(Edmund Kells Jr.)發表了他拍攝助理的口腔牙齒 X 光片,並介紹給在牙醫協會與會的醫生們。
凱爾斯醫師終其一生都在宣導以根管治療來取代拔牙,他認為輕率的拔牙會造成 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所幸靠著 X 光的發現,讓當時的牙醫師能盡可能的保留了 口中的牙齒,所以他也被譽為「牙科射線之父」。
此外,凱爾斯醫師對發明也很有興趣,他本身擁有 30 多項發明專利,例如牙醫廣 泛使用的電動抽吸裝置,沒有這個發明之前,都是用海棉來吸乾口腔的水與血。 他對於 X 光能照出牙齒的結構驚豔不已,因此致力於推廣這項技術並率先導入, 也是第一個設有電力裝置的牙醫診所。
X 光除了能偵測蛀牙,還協助了牙醫師發展出早期的牙齒矯正術,而且還是許多重 大刑案、災難現場的神探。
破案現場,有請牙醫師
1998 年 2 月 16 日, 一架從峇里島飛回台灣的華航班機, 降落時失速墜毀在桃園 大園機場,機上的機組員與乘客全數罹難,含地面 6 位受難者,這起空難前所未 有的造成 202 人死亡。因為許多遺體焦黑破損難以辨識,身為牙醫師的前衛福部 長陳時中,當年也參與了遺體鑑定工作。
根據他受訪時的回憶,當年他負責比對的工作,第一個拿到的遺體是只剩一半的 頭顱,這還算是比較好辨識的。他一整個月都在牙醫師公會的辦公室裡,面對健 保局的就醫紀錄與 X 光片資料等,對比頭顱內的牙齒狀況,壓力山大。但一想到 這是在幫助罹難者回家,撫慰受害者家屬的心,意義重大。
類似的大型災難發生時,牙醫師都是第一時間協助鑑定的專科醫師,原因就在於 牙齒的 X 光片是人死後最後的身份拼圖。相較於 DNA 比對的曠日廢時,牙齒的 X 光片能更快速有效的辨識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