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序
廖仁義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歷史的研究與書寫反映時代與社會的文化需求,呈現一代人的心靈景觀。觀察、研究、書寫及出版作為文化能量累積的循環過程,透過世代不斷的重複運作,在議題細節上持續深化,複疊出多元而豐厚的層次觀點與成果面貌。
1970 年代以來,臺灣社會就已積極從自己立足的土地找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1987 年解除戒嚴以後,思想自由逐漸蓬勃,臺灣的歷史研究逐漸發達,甚至成為顯學,而臺灣藝術史也日益受到重視。1990 年代後加入社會學、詮釋學、符號學等研究內容,每一階段的研究者藉由文化觀察的投入,在既有成果基礎上尋思闢徑,或將議題重啟、賦予世代新解,或是根據社會互動來開創嶄新的研究方向,不論在研究方法或主題探索上,臺灣的藝術史研究構築出了一個寬廣、多元的理解脈絡。2017 年以後,政府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立意深遠,迄今確實也成果豐富。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致力於臺灣藝術史的研究與推廣,2022年度配合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規畫「臺灣藝術論叢」出版計畫,推出臺灣藝術研究圖書兩冊:《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前沿與邊緣:1980 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在前輩學者的研究沃土上思考藝術研究的未來走向,結合學術單位,出版機構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一起推動,以更具深度的新視角審視臺灣藝術面貌,持續臺灣藝術史研究的突破性思考與文化傳承,對臺灣藝術發展與推廣能夠有更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是一個世代接棒的文化工程,每一代的努力,都能為下一代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