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多年前只有極少數的人了解心理疾病,當時我寫了一篇關於心理問題引發胃痙攣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向報社投稿,竟「有幸」被報社副主編質疑文章內容的科學性。如今關於抑鬱症、焦慮症的圖書、科普文章越來越多,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已經廣為人知,很少有人質疑抑鬱症、焦慮症的存在了。然而仍有一些心理疾病儘管發病率較高,卻鮮為人知,甚至還會被誤診為生理疾病。另外,公眾很難看到與這些心理疾病相關的科普作品,對它們的了解更無從談起。其中驚恐症被忽視、誤診、誤治的情況尤為突出。
驚恐症:一種偽裝成生理疾病的心理疾病
如果你在醫院急診科遇到一名心慌、胸悶、氣急、四肢無力,好像瀕臨死亡的患者,恐怕只會想到他突發心臟病,很難想到他是一名身體健康的心理疾病患者。
當我還是一名年輕的實習醫生和初出茅廬的臨床心理學的實習者時,也曾有這些困惑。因此,當一位同事在沒有其他心理醫生可供選擇的情況下,讓我去看一名兩個月裏三次被抬進急症室的患者時,我感到十分惶惑不安。這名患者發病時最高心率可達到每分鐘180次,血壓最高可達到220/120mmHg,同時還有偶發室性早搏。給他看病的幾位心臟科的醫生意見不一致,有的認為他沒有病,有的認為他患有高血壓伴不典型的冠心病,有的則認為他僅患有重度高血壓。我當然不會盲目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做出準確判斷,而是帶着患者病歷跑遍了醫院,認真向前輩醫學專家求教,最終確定這名患者確實沒有患上任何生理疾病。然後我又拿着患者病歷反覆向我熟悉的多位外國的心理專家求證,終於確認我遇到了一名驚恐症患者。這名患者的心率升高、血壓升高等都是驚恐症的症狀,而非某種生理疾病導致的。
從那時起,我便對驚恐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着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並在實踐中運用相關知識與技能。只是關注驚恐症越多,我越是感到遺憾—絕大多數驚恐症患者在診療的過程中走了太多的彎路,以至於生命中最好的年華都被驚恐症荒廢掉了。這些彎路有時是醫患雙方不能識別驚恐症,有時是醫生過於強調藥物治療,有時是心理師過於強調心理治療……
期望這本書能幫助驚恐症患者、家屬更好地了解驚恐症,明晰驚恐症問題的來源,學習緩解其症狀的方法,減輕與疾病相關的壓力,改善解決問題的方法,帶領患者一起走出焦慮、恐懼,讓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
親愛的朋友,在使用本書作為自助工具之前,請務必通過醫生確認你沒有生理疾病或者生理問題不足以引起現有症狀。如果你期望有效使用本書,請務必仔細閱讀全部內容,並認真將其中的自助方法用於實踐。僅僅閱讀本書而不採取行動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
作者聲明:本書案例所涉及的人名均為化名,並得到相關人士本人書面授權同意,其他人士請勿對號入座。
顧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