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打開《香港方物志》的目錄,看到《一月的野花》、《三月的樹》、《四月的花與鳥》、《藍鵲 ── 香港最美麗的野鳥》、《夜雨剪春韭》、《新蟬第一聲》……是不能不被吸引著讀下去的。── 香港著名報人 羅孚
葉靈鳳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活躍於香港文壇的知名作家、報人。葉先生自一九三八年避戰亂客居香港,直至一九七五年病逝。他視香港為第二故鄉,對香港歷史地理、文化風俗進行了深入研究,被譽為「香港學」的開拓者。《香港方物志》便是其有關香港掌故和風物研究最重要的成就。
一九五三年,葉靈鳳為香港《大公報》副刊撰寫了一系列有關香港花鳥蟲魚和風俗掌故的文字,反響熱烈,香港中華書局遂於一九五八年首次結集成《香港方物志》出版。全書共一百一十二篇,每篇千字左右,寫草木蟲魚,也寫市井民風,知識和情趣兼具,文筆在不大的篇幅裏挪轉自如,既「在資料的引用和取捨方面都是有所根據」,又有「散文隨筆」的清新趣緻。正如香港著名報人羅孚所講,「《香港方物志》之能吸引人,不僅在於它告訴你許許多多香港自然界的豐富知識,也在於它提供了一篇又一篇可讀性很高的美好的散文。它絕不是一本枯燥的自然課本。」也因之,《香港方物志》數次再版,至今仍是介紹香港掌故風物最好的讀物。
《香港方物志》出版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飛躍發展,金融、貿易的發展躋身世界前列。城市化加速帶來的是鄉郊景物的巨大轉變:有些傳統風物消失;有些野生鳥獸和植物,逐漸減少或瀕臨絕種。比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尚有華南虎,而今不僅在香港已難尋蹤跡,在整個華南地區都疑為滅絕。透過《香港方物志》追溯香港五六十年代風物的歷史,不僅可以了解城市化巨變之前的香港,更啟發我們去發現城市繁華背後的綠色香港,去保護山水家園的生機勃勃。
《香港方物志》裏記錄有大量科學性的內容,並且書中描述的動植物與風俗皆有跡可循,並非虛擬,鑒於此,我們精選200 餘幅精美的彩色圖片,為每篇文章量身定製一份「自然生態圖檔」,並附有簡明的科普TIPS;對於已經滅絕或瀕危的物種,我們蒐集資料,請人精確繪製復原圖,便於讀者直觀理解書中的描述。圖文輝映,力求真實立體地再現《香港方物志》所記錄的豐富物種、多元生態、多樣民風。希望這本全新的彩圖版《香港方物志》為讀者提供全新感覺的閱讀體驗,也讓葉靈鳳先生的這本佳作在這個「博物熱」興起的年代再放光輝。
序‧新版《香港方物志》
這本《香港方物志》,是在十多年前,在偶然的機會下寫成的。從輯集成書到出版,這中間頗經過了一些周折,而且擱置了好幾年,因此排印出版以後,若不是無意中從報上見到廣告,作為作者的我,一直還不知道自己的書已經出版了。
十多年以來,本書還不會被人忘記,而且還繼續有新的讀者,這倒是作者深引以為自慰的,但他也明白這裏面的原因,主要的乃是由於有關香港史地知識的出版物,實在太缺乏了,尤其是關於方物的記載,在十多年前簡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的這本小書,就無可避免的填補了這空虛。但我同時也知道,自己當時為了嘗試撰寫這樣以方物為題材的小品,曾經涉獵了不少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從方志、筆記、遊記,以至外人所寫的有關香港草木蟲魚的著作,來充實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在資料的引用和取捨方面都是有所根據,一點也不敢貿然下筆的。
可惜初版本書出版時,作者未曾有機會親自校閱,本來應該附有若干插圖的,也未及附入,這樣倏忽之間已經過了十多年,自己一直引以為歉。這次改由上海書局出版,承他們給我改訂的機會,將內容略作修正和刪改,並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以便能配合時代的進展,同時更按照原定計劃,附入若干插圖,使本書能以新的面目與讀者相見。是為序。
一九七○年新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