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腎為先天之本,養生必養腎
脾為後天之本,與之相對應,腎為先天之本。先天是指人體受胎時的胎元,《靈樞•經脈》亦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不難看出,「先天」是指稟受於父母的「兩神相搏」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氣,是由遺傳而來。
腎為先天之本,是指腎的功能是決定人體先天稟賦強弱、生長發育遲緩、臟腑功能盛衰的根本。認識腎,弄清楚腎之所主,明白腎虛的原因,修正自己的養腎觀念,是養腎補腎的前提,也是關鍵。
◎ 第一節 識腎:作強之官,有「四主」
◎ 第二節 原因:你的腎怎麼就「虛」了
◎ 第三節 盲點:養腎先補腦,觀念不對越補越虛
第一節
識腎:作強之官,有「四主」
腎臟為「作強之官」,「作強」是什麼意思?儘管說法不一,但總體來看,與工匠有關係的觀點被很多人接受。古時候,「作強之官」管理的主要是一些實用技巧或發明創造等事務。所以,《黃帝內經》在為腎「加官晉爵」的時候,是將其看作創造生命的器官來認識的。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為主精之藏,氣之納,骨之生,水之謝。
主精之藏,為何女人比男人老得快
精是什麼?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生之本也。」 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即《靈樞本神》所說的「生之來,謂之精」;「後天之精」來源於透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穀之精氣,以及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透過代謝平衡後的剩餘部分,藏之於腎,故《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對於精氣有閉藏之功,為精氣在體內能充分發揮效用提供了良好條件,具有防止精氣流失而影響生命滋養生長的功能,所以,《素問•六節臟象論》才有言:「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鬃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
《素問•上古天真論》的這一段論述,明確指出了腎中精氣的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逐步具備生殖能力。正是由於「先天之精」不斷地得到「後天之精」的培補,腎中精氣逐漸充盛,出現了幼年時期的齒更髮長、性徵出現等生理現象,這些一方面可以作為觀察腎中精氣盛衰的徵候,另一方面則可以作為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長發育不良、生殖功能低下和防止衰老等的依據。
尿液的排泄雖由膀胱所主,但仍靠腎的氣化功能才能維持正常。因此,排尿異常的病症,如遺尿、尿頻、尿失禁、少尿、尿閉等,常與腎氣虛有關。生殖系統功能也受到腎功能影響,如腎虛則會出現陽痿、遺精、早洩等症;糞便的排泄,本是大腸的傳化糟粕功能,但也與腎的氣化、溫煦、封藏功能有關。因此,人在患腎病時,常影響到糞便的排泄。例如,腎陰虛,可致腸液枯涸而便祕;腎陽虛則大便溏瀉;腎的封藏失司時,則久泄滑脫。
主氣之納,上氣不接下氣重肺別輕腎
所謂的納,即固攝、受納之意。這裡說腎具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防止呼吸表淺的效用。那麼,前面我們說過肺主氣,這裡腎又納氣,二者的關係到底如何呢?這一點從《類證治裁喘症》中可以知曉,其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
可見,納氣實際上是腎的閉藏之功在呼吸上的一種展現,所以,儘管人的呼吸由肺所主,但必須有賴於腎的閉藏,即納氣。而且進一步的研究印證了《難經四難》「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之說,從這裡可以看出,呼吸均勻和諧必須使腎的納氣功能正常,所以,氣喘還跟腎的納氣是否正常有關,否則,就像很多會吸菸的人說那些不會吸菸而假吸菸的人,吸的是「過口菸」,菸沒有進入體內,只是在口腔內吸,又在口腔內就向外布散。當然,對於身體而言不可能完全沒有清氣進入體內,而是說比較淺和比較少而已。
主骨之生,腎不好容易患骨質疏鬆
說腎主骨生髓,這裡首先要弄清「髓」的內涵,《黃帝內經》將髓分為三種:腦髓、骨髓、脊髓。此三種髓,均由腎精所化生。因此,腎中精氣的盛衰,不僅影響到骨的生長與發育,而且也影響到髓的充盈和發育。
如何影響呢?從反面來看最為明顯,即腎精虧虛,骨髓化生無源,骨骼失其滋養。在幼兒就會骨骼發育不良或生長遲緩;在成人,則可見腰膝酸軟,步履蹣跚;在老年,則骨質脆弱,易於骨折等。從正面來看,則腎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質得養,在幼兒則發育旺盛,在成人則骨質緻密,步履矯健,在老年人則多堅固有力,富有一定的韌性。
主水之謝,腎是體液代謝的「總開關」
水是生命之源,不僅因為它要供給人體生命所需要的水分,還在於它的正常代謝。就一般而言,人每天要喝約10杯水(約2000CC)。這些水喝下去後,都到哪兒去了呢?首先要輸送到各個器官供人體使用,使用不了的經代謝系統排出體外。
水代謝的過程跟腎有什麼關係呢?水喝進去之後透過腎陽的溫化、蒸化,連同其他各個臟腑的參與,將水輸布到全身的各個部分供人體利用。大體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被利用的水分;二是被利用過的代謝水分;三是多餘的水分。這些水分各有所安,被利用要留下的水分腎要「關」住,而代謝的水分和多餘的水分腎要「開閘放水」。一旦腎這個「總開關」出現問題,該打開的時候打不開,身體裡的水液不能正常代謝到體外,多餘的水留存在體內,人就會出現水腫等問題。相反,腎不好了,該關上的時候關不上,人體不能固攝水液,人就會出現遺尿、尿失禁等問題。
所以,生活中很多與水液代謝相關的問題,如水腫、排尿問題,都與腎密切相關。
第二節
原因:你的腎怎麼就「虛」了
生活越來越好,整天按時上班下班,腎怎麼就「虛」了呢?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人們後天「養」成的,看上去很享受的生活方式,其實你並沒有補出好身體,反而壞了「健康大事」。了解腎虛的原因,一一迴避,對於預防、調治腎虛都有積極的意義。
原因一:先天不足「腎況」不佳
腎是生命之源,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所以,在孕育之初,如果父母精血不足,多導致子女腎虛,發育遲緩,甚至疾病纏身。
舉個例說,腎精就好比植物的種子,種子品質要打了折扣,自然,收成就不好。對人體而言,身體生長發育就會有影響,而從內在來看,人的智力等就會受到影響。事實上,這一點,古人早就已經有所認識。明代著名醫學家汪綺石認為:「因先天者,指受氣之初,父母成年已衰老,或乘勞入房精血不旺,致令所生之子夭弱。」 意思就是,如果懷孕的時候父母身體欠佳,體弱多病,或者是酒後行房,那麼,生下來的孩子就會有腎虛的問題,自然,隨著慢慢成長,腎虛的情況就會日益明顯。
當然,先天稟賦不足的孩子,如果後天餵養得法,也可以補先天精氣,減少疾病的發生。如果先天不足,後天失養,那麼易致形體瘦弱,發育遲緩,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比如,有人生下來後,沒有頭髮或頭髮稀少,長大後也仍然稀疏難長;有人牙齒長得很晚;有的長到兩三歲後,仍站不穩,行走無力;有人滿週歲後,頭頸仍軟弱下垂,咀嚼無力,時流清涎,手不能握拳。「五遲」(站立、行走、長髮、生齒、說話都比正常嬰幼兒要晚得多)「五軟」(頭項、口、手、足、肌肉均痿軟無力)「解顱」(頭縫裂開不合、前囟寬大)等症,這些都是先天稟賦不足、發育不良所致。
原因二:飲食不節,傷了脾胃累及腎
飲食不節會誘發腎虛嗎?通常我們知道,如果飲食不節,則常常會導致脾胃不好,但很少有說跟腎有關係的。事實上,二者關係甚大。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食物是靠脾胃來進行消化的,飲食不節主要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升降失常,進而氣血生化不足,這樣化生的腎精就會不足,即中醫所說的腎氣失充,自然腎就虛了。
那麼,什麼是飲食不節呢?飲食不節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量的問題,二是飲食結構的問題。從量上來看,就是吃得太撐,日常說飯吃七分飽,如果常常吃到撐得不行,那就影響健康了,當然,飽一頓餓一頓就更不行了。飲食結構指的是長期進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炸的食物,使臟腑生熱,脾熱熾盛,引起脾胃功能障礙。其他如飲食不規律、不衛生等,也會造成脾胃功能的損傷。
基於這個道理,《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素問•藏氣法時論》中強調飲食要全面配伍,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原因三:大量服藥,腎不能承受之重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男人,動不動就認定自己腎虛了,需要「補」,儘管補的方式不少,但很多人都熱中於藥補,聽信宣傳,認為有效。但是藥三分毒。腎虛有陽虛和陰虛等不同類型,需要辨證施治,在分不清腎虛類型的情況下亂用補腎藥物,比如腎陰虛的人服用了壯陽的藥物,腎陽虛的人服用了滋陰的藥物,不僅難以產生補腎的作用,而且會適得其反,加重腎虛狀況。
不僅補不好會腎虛,治不好也會出現腎虛,有些醫生沒有嚴格告知患者對藥效、藥量控制,患者拿藥後,往往囑咐其「當開水喝」,這使得很多人長期大量服藥,給身體增加排毒的負擔,勢必對腎臟造成影響,使患者正氣受損,傷及腎臟,引起腎虛等問題。
原因四:氣血不暢,瘀血導致腎傷
經絡損傷,氣血運行不暢,就容易導致腎虛。
氣血不暢實際上就是很多人在生活中說的「沒勁」,更為嚴謹、科學的說法,在中醫叫「不得氣」。事實上,人體除非生命結束,沒有完全不「得氣」的時候,往往展現的是氣血不足。為什麼會不足?堵住了。所以,以中醫病因來說,尤其是結合中醫經絡等來看,人們聽得比較多的是「陽虛血瘀」「氣虛血瘀」 「氣滯血瘀」「濕濁血瘀」等詞。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地方。經絡損傷,氣血運行不暢,就容易導致腎虛。所以,從養腎護腎的角度看,應盡量避免身體產生瘀血。怎麼避免?外傷輕則傷及表皮,重則損及內臟,但無論是傷及表皮還是損及內臟,都會損傷脈絡,致使血液不循常道而溢出脈外變成瘀血,所以,外傷也容易引起腎虛。
可見,生活處處要小心,要避免外傷引起的瘀血,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不僅僅是身體受傷了,還傷害了腎。
原因五:風寒暑濕燥火成「殺手」
中醫把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淫,也有人將其歸結於氣,認為六淫太過則是六種邪氣,認為它們是讓人腎虛的外在因素,誠可謂「六淫所傷,窮必及腎」。
一般情況下,六淫是不會讓人致病的,但當六淫超過了人的承受能力的時候,人就會生病。以風邪傷腎為例來看,《素問•風論》曰:「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龐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火台,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腎風之證,常以腎系病變為主,證見多汗、惡風、頭面水腫、尿少等。明顯表現為腎主水液的功能失常而致水腫。
腎為水臟,又為水之下源,腎被邪傷,則水液氾濫。水能傷陽,故水腫必致腎陽虛弱。腎風之證,若發展到《素問•奇病論》所說的「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則類似現代醫學的腎衰竭。風邪犯腎,不獨風水之證。內耗其精,則為勞風;內傷腎絡,則見腰痛、骨痛、項脊背疼、耳聾、耳鳴、語言謇塞、半身不遂。
臨床上還有一些並非由體外侵入的,而是由於臟腑功能活動失調所產生的,能形成類似風、寒、濕、燥、火症候的邪氣,為了與外感六淫相區別,稱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屬病機範圍。
以內寒為例,內寒是陽氣虛衰、機能衰退的一種表現,又稱「虛寒」,其主要表現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嘔吐清水、下利清穀、倦怠喜臥、筋脈拘攣、局部冷痛等。因腎中藏有真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能溫煦全身臟腑組織。脾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精微至各臟腑組織,並使陽氣達於肢體四末。故脾腎陽虛,失其溫煦作用,令身體表現虛寒之象,而其中尤以腎陽虛衰為主要症候。陽衰則相對陰盛,陰盛於內,則陽氣更為虛衰,兩者互為因果。
專家解答
遠離腎病,從排寒扶陽入手
寒氣是腎損害的罪魁禍首之一,看似毫不起眼,然而貽害無窮,為許多疾病埋下了伏筆。古往今來,著名中醫都非常重視寒氣的防治,中醫名典《傷寒雜病論》雖然包羅世間疾病,卻以「傷寒雜病」統之,就是這個原因。因此,要想跟本遠離腎臟病,就得以排寒扶陽入手。
原因六:情志太過不利於腎健康
人都有七情六欲,高興的時候笑,悲傷的時候哭,就通常情況而言,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變化,若是在正常的範圍內,不會引起什麼病變。但是如果七情太過,就會引發腎功能障礙。
腎在志為恐,與驚相似但不同,前者是自知而害怕,後者則是因為不知道而突然受到刺激。為什麼會害怕呢?心藏神,神傷則心怯,心怯而恐。面對恐懼不同的人表現不同,那麼,影視劇裡那些嚇得屁滾尿流是真是假呢?從生理的角度講,這種情況是會發生的。《素問•舉痛論》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又說:「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恐則氣下」,是指人在恐懼的時候,上焦的氣機閉塞不暢,氣迫於下焦,而又不能藏納,收攝不住自然就會發生遺尿的情況。
因此,平常無論有病無病,都要使自己處在「恬恢虛無」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精神內守」,使身體氣機調和,「陰平陽秘」對於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所致的氣機不暢病例,在治療腎病的同時,也應注意治病求本。可服用疏肝理氣之品。如中成藥加味逍遙丸、疏肝和胃沖劑、柴胡疏肝丸、血府逐瘀丸等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酌情服用。玫瑰花泡茶既有疏肝又有涼血化瘀之效,可謂物美價廉。
原因七:過勞過逸,腎「兩頭受氣」
工作、生活兩不誤,要求得一個平衡。就生活的藝術而言是如此,就養生而言也是如此。所以,並不是說成天遊玩、清閒就養生,也不是整天勞作就相當於鍛鍊身體了。勞逸失當傷身還傷腎。就強度而言,不可太過,飯吃七分飽,力用七分好。盡量避免竭盡全力去做什麼事。在時辰上,建議跟著太陽學養生,日落而息,日升而作。
這裡要特別提及的就是房事過勞易傷腎,如果一個人房事過於頻繁,男子可出現滑精、早洩、陽痿等症;女子則會出現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等症,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懷孕困難或者流產。所以,有節制是養腎中一個重要的分寸。
第三節
盲點:養腎先補腦,觀念不對越補越虛
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但人們存在很多誤解,比如,養腎都是男人的事,跟女人有什麼關係?養腎是剛結婚的年輕人的事,跟我一個老頭子有什麼關係?腎虛了哪有那麼麻煩,吃點壯陽藥不就萬事大吉了嗎?更有甚者,認為日常忙工作,適當憋憋尿還能鍛鍊膀胱等器官,工作健身兩不誤,有何不好?解除困惑,讓你養腎護腎少走「彎路」。
錯誤觀念一:男人「不行」就補腎
補腎,彷彿成了很多男人養生的主題。絕大部分男人都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雄風不在」,肯定是腎虛,也因此,腎虛成了很多人在性生活「不行」時候的擋箭牌。對此,不少腎內科的專家也頗為無奈,「許多本應該去男性專科的患者,卻以為自己得了腎虛,跑到腎病專科來」;而不少男醫科專家都曾接診過這樣的病人,起初感覺性愛時力不從心、尿頻、小便不乾淨,就以為是腎虛了,亂補壯陽藥後病情加重,出現小便灼熱、尿道有疼痛感等症狀,反而延誤了治療。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中醫講的腎虛是一個症候群的概念,它包括很多種症狀,但並不是說只要出現這些症狀就是腎虛。判斷是否是腎虛需要經過望聞問切「四診和參」,全面分析之後才能定奪。拿出汗來說,很多人一遇到出汗多、頻繁如廁、腰膝酸軟、性欲下降等症狀,就懷疑自己腎虛了。事實上,腎虛、胃氣虛弱、濕熱不清、寒邪入內等都會導致出汗。而且,除了腎虛之外,可能還合併有更嚴重的其他症狀,如果只把眼睛盯在腎虛上而忽視了其他的,就可能貽誤病情。
最後,再次強調一點,有點症狀就擔心腎虛,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實際上,某大學一項針對700多名ED(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的調查顯示,只有32%的人是因腎虛引起的。如果隨意在街邊成人用品店購買壯陽藥,會加劇病情的發展。
錯誤觀念二:腎虛,壯陽藥一吃就靈
性是夫妻幸福的潤滑劑,夫妻之間骨子裡都很在乎性能力的成敗。但他們往往不會因為性能力的問題去醫院治療,認為是丟面子的事,還不如吃一些所謂的神奇壯陽藥。所以一些商家抓住人們的這個心理,大肆宣揚自己的產品可以提高男人的性能力。也因為這樣類似廣告的誤導,使消費者以為補腎藥就是「壯陽藥」,認為「一吃就靈」。
其實,補腎分為滋陰和壯陽兩方面。顧名思義,滋陰就是滋養陰液,壯陽指的是溫腎補陽。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補腎包括壯陽,而壯陽卻不一定能補腎。也正是因為這兩方面的原因,中醫認為腎虛分為腎陰虛與腎陽虛兩種。談到腎陰虛與腎陽虛,我們都知道「陰陽」是道家學派的理論,為什麼中醫也要提到「陰」與「陽」呢?
《景岳全書》對中醫做過這樣精闢的總結:「醫道雖繁,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曰陰陽而已。」很冷的冬天為什麼要喝薑湯暖身?或許你覺得這是個天經地義的事情,殊不知,這個「天經地義」已經符合了陰陽制約的道理。中醫認為腎氣也分為陰陽兩種,原本的陰陽兩氣是平衡的,但是由於環境、自身壓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這兩股陰陽之氣失去了平衡。有的人腎陰氣較厲害,吞併了腎陽氣,使得自身陰陽兩者變得不和諧,就出現腎陽虛;而有的人腎陽氣勢力較強,打敗了腎陰氣,人體則出現腎陰虛。這時雖然都是腎虛,但是重點卻不同,所以所用調理方式也應該不同。
有這樣兩位腎虛患者,老王和老李,他們原是朋友。老王吃某廠家的壯陽藥物後,腎虛治癒了,於是他把這種藥物介紹給老李。老李吃後,非但沒有痊癒,反而病情越來越嚴重,一段本來很好的友誼,漸漸出現了裂痕……這是為什麼呢?
兩人雖然都是腎虛,但老王多表現為腰膝冷痛、夜尿多、小便清長、喜熱怕涼、懶動等,他是典型的腎陽虛,那麼就需要壯陽,要多補陽氣。怎麼補陽氣?多曬太陽,多吃壯陽的食物,如羊肉、兔肉等,這種壯陽藥物對老王有效。老李則表現為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口乾、盜汗、潮熱、心煩氣躁等,他是腎陰虛,需要滋陰,卻吃的壯陽藥物,效果當然要適得其反。拿太極兩儀圖來說明這個問題,一個圓裡有兩條游動的魚,一條白魚為陽,一條黑魚為陰,白魚占的面積越大,黑魚的面積就越小,本來黑魚的勢力範圍就小,這個圓已經不能平衡了,可是老李卻不滋陰使黑魚的面積變大,只一味地壯陽,使白魚的面積越來越大,違背了陰陽兩極相互制約的自然規律,圓的和諧被打破了,腎自然就越來越不健康。後來建議他改吃滋陰的藥物,加上飲食調理,如多吃鴨蛋、蚌肉、甲魚等,很快老李的病也就治好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補腎也一樣。身體的滋補是一項「潤物細無聲」的系統工程,養腎切忌圖快,應該注重溫和進補,靠的是我們平時生活一點一滴的累積,比如冬天多吃點滋陰壯陽的食物:羊肉、鴨肉等;愛美的女人最好不要穿低腰褲等。如果盲目求快,那樣只能使精氣神虧虛加劇,而結果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錯誤觀念三:房事過度婚後才補腎
前一陣子,李伯伯覺得上下樓梯比較吃力。結果去醫院,出乎他意料的是,醫生讓他補補腎,他有些哭笑不得地自語:「補腎?那不是剛結婚的年輕人的事嗎?一個老頭子補什麼腎?」
經過醫生進一步說明,李伯伯才知道,原來,腎主骨生髓,是主骨骼的,兒童為什麼容易得軟骨病?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腎氣不足,腎氣不充盈,所以才讓兒童多曬太陽,補充腎氣。一般來講,人的腎氣到十四、五歲以後才會逐漸充盈起來,腎氣不充盈的時候,骨頭中的骨髓就相對弱,骨質得不到濡養。就好像鮮花,正在生長期間,主人沒有給它足夠的養分,鮮花長得枯乾軟垂的,沒有一點精神。老年人過了五、六十歲,他的腎氣耗損過大,腎精不足了,骨頭裡的骨髓也進入了一種空虛的狀態,骨髓空虛了,周圍的骨質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就疏鬆了。其實我們的骨頭就像一座大樓,它是由一塊一塊磚頭砌成的,如果磚出現了問題,那麼這座大樓豈不成了豆腐渣工程?所以,建議平時多喝點骨頭湯,以形補形;另外還可以多吃一些堅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這些果子都是果實,是植物為了延續它的後代,把所有精華都集中到那裡了,有很強的補腎作用。
有的人會認為,去醫院都檢查了,沒什麼病呀。舉個例說,假如牆壁上出現了裂縫,西醫就像泥土工人,往裂縫裡塞點泥或水泥,把裂縫填滿。而中醫呢?看見牆壁上出現裂縫,它首先要看看為什麼出現裂縫?是因為房子年久失修,還是結構出現問題導致那道牆的壓力增加?中醫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防止以後類似的情況發生,以做到防患於未然!中西醫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人看中醫時,覺得中醫在騙人,因為他得了頭疼,但中醫偏偏先看他的腳有沒有問題,不如西醫簡單明瞭!
補腎益精的根本辦法,除了補養之法外,還要用活血通絡的辦法。因為老人一方面是腎精弱了,骨質改變了,由於骨質變了,很多老年人就不願意走動了。越不願意走,血脈越得不到鍛鍊,就越不通暢,一潭死水就這麼形成了。所以,春秋季節最好在上午散步,吸收陽氣;夏季在傍晚散步,冬季在中午的時候散步最為適宜。有的人十天不動,突然花一天時間跑到健身房去瞎折騰。汗血是同源的,人十天不動,突然又一天之內弄得大汗淋漓,好像是鍛鍊了,其實那是傷耗體力。汗出得太多的時候,那不是汗,那是腎氣。所以走到身上微微有汗,氣血開始運動起來就行了,這時內在的廢棄物就已經排出了,也就達到目的了,不要大汗淋漓。當你大汗淋漓的時候就說明在消耗腎氣了。
錯誤觀念四:腎虛意味著性功能障礙
小張是一家企業的採購員,常年奔波在外,工作非常辛苦。前幾天出差回來後,他覺得特別累,身體軟綿綿的,臉色蒼白,膚質粗糙、乾燥,出現皺紋、色斑,更要命的是記憶力減退,對於一個採購員來說,記憶力減退可不是鬧著玩的。於是小張趕緊去了一家中醫診所看病,沒想到診斷結果竟然是「腎虛」。小張得知結果後大吃一驚,心想:腎虛不就是性能力減退嗎?男人怎麼能腎虛呢?他覺得自己患了難以啟齒的病,成天悶悶不樂。
是啊!許多人在談到「腎虛」時,往往把它和「性能力下降」等同,甚至有人認為,中醫講的「腎虛」就是西醫所說的「ED(勃起功能障礙)」。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中醫裡講的腎不是西醫所說的腎臟,它是先天之本,腎藏精,能充養骨髓、腦髓,調節生殖與泌尿系統,對人體生長發育和生命的進程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事實上腎虛不僅包括性生活品質低下,還包括內分泌、運動、神經、泌尿、心血管、呼吸等諸多功能的下降。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成長、工作壓力增大,體內腎陰、腎陽兩股「精氣」的相對平衡被破壞,腎精逐漸衰退所致。所以小張其實完全不用擔心,「腎虛」多是生活壓力過大導致的,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就可以得到改善。
有些廣告中宣傳「十男九虛」「中國90%的男人都腎虛」,這完全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自認為「腎虛」的男人,實際上他們的腎並不虛,只是由於生活壓力過大而出現了暫時性腎虛的症狀。退一步講,即使是真正的腎虛患者,也不一定是性能力下降,而是一些其他的症狀,如氣喘、心悸、乏力等。腎虛既然是生理功能衰退的表現,所以男人大可不必擔驚受怕,感到沒有面子。雖然衰老不可抗拒,但是進程的快慢卻是可以調節的。比如,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開始脫髮、牙齒鬆動、骨骼柔韌性變差,早衰跡象明顯;而有些花甲老人,卻依然精神抖擻、健步如飛、中氣十足,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腎氣的調節,想要使腎氣充足旺盛,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勞逸調和,節制房事,積極鍛鍊,保持良好心態,並且要加強對飲食進行調節。也就是說,按照自然規律進行養腎,健康與快樂將與你長相廝守。
錯誤觀念五:憋尿是對腎的「鍛鍊」
生命在於運動,身體需要鍛鍊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但一些人的誤解,卻往往讓原本健康的身體在「鍛鍊」中被漸漸消磨。現在企業上班族的一個典型習慣—憋尿,原本就是一個錯誤的習慣,但卻被一些人看成是對身體臟器的「鍛鍊」,時間一長,身體每況愈下,甚至成為疾病患者。
今年32歲的王小姐在一家外資企業做祕書,由於公司管理嚴格,壓力大。每天上班時,王小姐為了減少上洗手間的次數,節省時間,不得不減少飲水量,遇到內急時也是能忍則忍,甚至在心裡產生一個錯誤的養生觀念:這樣可以鍛鍊身體膀胱系統,漸漸地就會增強自己身體的適應能力。就這樣,半年過去了,臨近春節,王小姐全身不適,頭痛、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畏寒怕冷。起初以為是太累了,認為休息幾天就沒有事情了,但情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症狀越來越明顯,腰部也開始酸痛,甚至出現了驚厥。於是到醫院就診,結果確診為尿路感染。
為什麼會這樣?憋尿時膀胱中的尿液反覆流回輸尿管,給腎臟造成壓力。在正常情況下,由於輸尿管與膀胱連接處的特殊生理結構,即便膀胱充盈脹滿,也不會發生尿液反流。然而,當你刻意憋尿時,尿液可由膀胱拐向輸尿管或腎臟,從而引起尿路感染。舉個例來說,家裡的水管,當你打開水龍頭時,水就會順著水管流出來;當你把水龍頭關上時,水就會在水管中待著,當水管中的水位到達一定程度時,水就會因為水管內的壓力增大流到水塔中去,從而引起水塔的水位異常。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為水塔的水不只提供給你一家使用,但是身體中的尿液卻只能透過腎排泄!遇到這種情況時,應當及時排淨尿液,且排尿時不要過於用力,或採取分次排尿的方法。如有必要,應該同時配合抗生素治療,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反流,還可以使反流消失。當然,如果尿液反流非常嚴重,還應當進行手術治療。
長時間憋尿不僅會導致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反覆發作便會導致腎病,還可能發展為尿毒症。為了保護你的腎臟,勸你最好摒棄不良習慣,即使工作再忙,想排尿時就要及時排尿。其實當你憋著尿液忙工作時,你的心不只掛在工作上,還得分一點心思花在憋尿上,所以還不如儘快解決生理問題後,一心一意工作,工作效率會更高!你或許要反駁:不想去洗手間解決私人問題,只要不喝水就好了,那我勸你還是趁早放棄這種想法!臨床常見的腎結石等,就和長時間不喝水密切相關。為什麼呢?水管道長時間不用,就會生銹,腎也一樣,長時間不用水沖一下就會結石。所以這裡又涉及一個如何有效喝水的問題。人們喝水,一般常根據是不是口渴了而定,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口渴表示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人體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樞神經已發出補充水分的訊號。口渴後才喝水,就像泥土龜裂了才灌溉是不利於植物的生長一樣,所以喝水應定時定量,每次最好飲用200CC,每天8~10杯水。
記住,腎是我們身體的「先天之本」,要想身體好,首先就要把腎保養好,並定時保養,尤其不能讓身體的核心部件出問題。
錯誤觀念六:養腎跟女性無關
你補腎了嗎?在電視媒體和充斥報紙版面等各種廣告的「聯合」問詢中,不管裡面是濃烈的關愛還是夾雜著警醒的質問,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男人要補腎。而且我們也知道,「性」福生活中男人主動,女人主靜,男人需要補一補不僅正常,而且必須。但如果要說女人也需要補腎,輕則會說你胡扯,重則會有人挽起袖子和你辯論,更有甚者會說你在罵她。
到底是怎麼回事?這還得從腎的功能說起。《黃帝內經》在《素問•六節臟象論篇》中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意思是說腎主蟄伏,是封藏精氣的根本,為精所居,其充養在骨,因為腎居下焦屬陰,是以藏精為主。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裡的「精」並不是男人的精液,而是指人體的精氣。這也是很多女性對於養腎之事,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態度的一個主要原因所在。
所以,養腎,女人也不該是旁觀者。當然,養腎人人都需要,但補腎卻不是人人都需要,也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補。那麼,有的女性朋友就要問了,腎作為先天之本,內藏於體內,別說精氣,就連腎我們都見不上一面,我們又該怎麼去養,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也該補腎了呢?很簡單,看頭髮,這在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腎其華在髮,是指腎的精氣盛衰,可以從頭髮上看出來。頭髮不好反映的就是腎中精氣不盛,至於頭髮是好是壞,這就不用我在這裡多費口舌了,愛美的女性一看就心知肚明。
正是因為腎和頭髮之間的這一特殊關係,如果在聽到周圍那些抱怨:「我的頭髮又黃、又乾、又少,有什麼好的護髮用品,不管多貴,只要我聽說了,一定毫不猶豫地買來用,可是幾年下來,頭髮髮質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差了,怎麼回事?」你可以用我教你的方法去告訴她們,她們迫切需要的不是什麼牌子的護髮用品,而是補腎。
如果是碰到好朋友,你還可以多數落她幾句,當然,說是數落,其實是讓她徹底明白,女人的美不僅僅是活在外在化妝裡,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補腎。與其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地買各式各樣的化妝品,用粉底液使膚色亮麗,用口紅唇彩調亮唇色,用遮瑕筆掩飾皮膚的斑、痘等,還不如一勞永逸地做一下內部的調理,畢竟,要讓自己的臉上有「面子」,首先得有身體健康的「裡子」。由此可見,女人養腎,還可以健康和美容「雙贏」,何樂而不為?
錯誤觀念七:腎虛就是腎出了問題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聽說腎虛,就如臨大敵,以為自己得了大病,性能力肯定不行了,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其一:在中醫中,腎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個功能概稱,並不是西醫所對應的那個叫「腎」的臟器。它主要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其作用之大,範圍之廣,幾乎涵蓋了西醫學中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運動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等多個系統。一言以蔽之,中醫的腎虛與西醫的腎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腎虛並不等於腎病,也不等於性功能障礙。如果僅憑一兩個相符的症狀就胡亂補腎,是不正確的。
其二:另一方面,即使是腎虛,也要分清楚屬於什麼類型的虛。腎虛又主要分為腎陽虛、腎陰虛,分型不同,治療的原則也不同。市場上的產品多數是針對腎陽虛的,對於腎陰虛的人來講,吃了不僅沒有作用,還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或加重病情。不分腎陰虛、腎陽虛,亂補一氣,即便是經典的六味地黃丸,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的。
其三:腎虛也有輕重緩急之分,如果僅僅屬於輕症,不影響日常工作和課業的話,並不需要刻意去大補,但若是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就應該去正規的中醫院或者中醫科,找專業醫生辨證施治,千萬別擅做主張濫補。
第二章
腎虛研判:虛不虛自己一看便知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動輒就補腎。對於養生,毋庸置疑,腎很重要,但如何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腎虛呢?掌握腎臟的全息論,了解腎虛形諸於外的對應體象,配合現代人常見的九種腎虛症狀,一一比照,就能較為準確地知道自己的「腎況」。
◎ 第一節 腎臟全息論:體、竅、液、華
◎ 第二節 腎虛自測,對症看看你「虛」了嗎
第一節
腎臟全息論:體、竅、液、華
腎主蟄伏,是封藏精氣的根本,為精所居,其充養在骨,因為腎居下焦屬陰,其功能特性以藏精為主,這一點與冬季養藏相應,故少陰當做「太陰」。從腎的生理功能我們可以看出腎精的盛衰決定了體表之象,那麼,這些表象是一個怎樣的對應關係呢?
腎之體在髓,打噴嚏是腎寒的象徵
腎在體為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腎「其充在骨」,都是說腎中精氣充盈,才能充養骨髓。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黃帝內經》有「齒為骨之餘」之說,所以,牙齒屬於骨頭的一種,歸屬於腎統管,所以,如果一個人牙齒早早就脫落了,說明腎精不足,需要注意腎虛的問題。除此之外,一個人在洗澡或者寒風中常有打哆嗦、打噴嚏等現象,這多是腎寒所致。按中醫的觀點來看,打噴嚏實際上是身體在透過自身組織表現自我「賑災」的行為,是透過打噴嚏這樣的方式,將腎之陽緊急抽調出來,以驅寒禦邪,所以,打噴嚏是腎寒的象徵,而不是一般人開玩笑說「有人想你了」,當然,之所以這時候還能輕鬆地開這樣的玩笑,是因為你的身體還可以,否則,身體來不及用打噴嚏的方式預報,你就感冒纏身了。
腎之竅在耳,年輕人耳背是腎精不足
腎有腎陰和腎陽,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裡講腎是開竅於耳,《靈樞》也有「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之說,所以一個人的聽覺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的盛衰有密切關係。若腎精不足,則可引起耳的聽力減退,當然,腎精不足,有的是需要補,如果是生理性的則多與補益無關,老年人的耳背就是如此。
腎之液在唾,流口水腎不好是根源
《難經三十四難》說腎液為唾。唾為口津,唾液中較稠厚的稱作唾。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則易耗損腎中精氣。所以古代導引家以舌抵上齶,待津唾滿口後,咽之以養腎精。但唾與脾胃亦有關,所以《雜病源流犀燭諸汗源流》說:「唾為腎液,而腎為胃關,故腎家之唾為病,必見於胃也。」
腎之華在髮,髮質差怨腎而不怨洗髮精
《素問》說:「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發」指頭髮。腎其華在髮,是指腎的精氣盛衰,可以從頭髮上看出來。怎麼看呢?主要看其生長的狀態,是否是名副其實的一梳頭就黑髮飄起來,當然是在空中飄,或者看上去就像秋天的小草一樣乾枯,無論是脫髮還是枯槁,都說明腎中精氣不盛。
髮質差是腎中精氣不盛,而為什麼有「髮為血之餘」的說法呢?這是因為頭髮的生長,根本在於腎,而腎藏精,精又能化血而充養頭髮的緣故。人從幼年開始到老年,腎精之氣也由盛轉衰,頭髮也由黑變白。當然,那些中年人,甚至青年人早生白髮除了遺傳因素影響之外,大多也是一種腎中精氣虧損而虛的緣故。
虛證主要包括腎虛證、心虛證和血虛受風等。具體說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腎虛證引起的頭髮病變。患有腎虛的年輕人患者,由於腎氣虧虛,精血不足,所以其頭髮往往較為稀疏且容易脫落,有的還會出現白髮,同時,常常伴有頭暈眼花、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其二:心虛證引起的頭髮病變。因為過於勞神傷血而引起心虛證的青少年患者,其頭髮往往會發白,並伴有心慌、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其三:血虛受風引起的頭髮病變。如果患者患有血虛且身體又受到風邪的侵襲,其頭髮會出現「斑禿」,即頭髮會忽然成片成片地脫落,使頭部顯露出圓形或橢圓形的光亮的頭皮,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連眉毛、鬍子、腋毛、陰毛等身體各處的毛髮都會脫落,更有甚者頭髮會全部脫落,變成光頭。
這裡要破除人們的一個誤解,很多人認為頭皮屑是洗髮精的問題,除非那種劣質洗髮精使頭髮有直接的傷害之外,通常情況下,頭皮屑的產生是和脾虛有關係。是因為脾虛而造成了頭皮營養不足,得不到滋養而引起的,就像一些沙土,沒有水的滋潤,漸漸地會凹凸不平一樣。所以,以後在面對頭皮屑的時候,最好從態度上先有一個清醒正確的認識。
第二節
腎虛自測,對症看看你「虛」了嗎?
養生保健,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而早防治的前提是早知道。日常生活中,透過面色、五官、腰脊、二陰、二便等的變化,掌握這些來自身體自身的「預警信號」,就能將腎之大病化小,小病化了,最終遠離腎病。
症狀一:頭髮枯黃,早生白髮
中醫學認為,頭髮為血之餘,腎之華,頭髮的生長與精血的盛衰有密切關係。若血氣盛,則腎氣強,腎氣強則骨髓充滿,故髮潤而黑;若血氣虛,則腎氣弱,腎氣弱則骨髓枯竭,故髮變白也。另外,肝為藏血之臟,主疏泄;脾為後天之本,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主統血。頭髮的生長,需要血液的濡養,所以頭髮的生長與腎、肝、脾、胃等臟腑的關係密切,頭髮的生長、色澤、榮枯可以反映體內臟腑的功能狀況。
舉個例說:身體是土壤,頭髮就好像是從地裡長出來的莊稼,如果莊稼綠油油,大體可以得出土地肥沃的結論。與之相應,如果頭髮濃密、黑亮,那麼,基本上就可以肯定身體健康,腎氣充足。
頭髮黑而潤澤,是人體腎氣充盈的表現;如果頭髮顏色枯黃,形似柴草,多為腎氣不足,精血虧損或久病失養則氣竭液涸。如果青少年白髮而兼見腎虛症狀的,是腎氣虧乏的病態;若伴有心虛症狀的,為勞心耗傷陰血所致;短期內頭髮大量變白,煩躁易怒,面紅口苦的為肝鬱化熱,頭髮失榮;如果幼兒出生時即有白髮的,可見於白化病、斑白病及某些遺傳性綜合症;如果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頭髮間斷變白,黑白交替,稱為環狀髮,係先天稟賦不足所致。
需要說明的是,中老年人頭髮斑白或全部白髮,雖是腎虧血衰的表現,但仍屬生理上的正常衰老現象,不屬於病態;青少年頭髮白,或老年人頭髮黑,屬於先天稟賦不同所致,也不作疾病論。由此可見,頭髮不僅能保護頭皮,裝飾頭部,還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況,透過觀察頭髮的細微變化可以察知疾病。
症狀二:兩眼呆滯,動作遲緩
日常生活中,身體健康出了問題,人們喜歡說「看病」「看醫生」。而中醫四診的望、聞、問、切四步驟中,「望」排在了首位。就其望診而言,主要包括望面容、體態、膚色、舌象等多個表徵,而往往以方便快捷的望舌為中心。但人們卻常常忽視了對眼的望診。
「五輪學說」是臨床望眼辨證的一種常用的學說依據。即將眼局部由外至內分為眼瞼、兩眥、白睛、黑睛和瞳仁五個部分,分屬於脾、心、肺、肝、腎五臟,分別命名為肉輪(瞼結膜/鞏膜)、血輪(兩眥)、氣輪(鞏膜/球結膜)、風輪(虹膜)、水輪(瞳孔)。這些部位的變化,有效地提供臨床診斷的判別。
眼與五臟應五輪
肉輪 (脾)
水輪 (腎)
血輪 (心)
肉輪 (脾)
氣輪 (肺)
血輪 (心)
風輪 (肝)
中醫解剖名稱 西醫解剖名稱 輪名 臟屬 五行屬
瞳仁(瞳子) 瞳孔 水輪 腎 水
黑睛(黃仁) 角膜、房水、虹膜 風輪 肝 木
白睛 球結膜、鞏膜 氣輪 肺 金
大眥、小眥 內外眥 血輪 心 火
上下泡瞼 上下瞼 肉輪 脾 土
正常情況下,人體健康腎氣充足,那麼,目光明亮,眼珠靈活,從思維來看,就是語言俐落,動作協調;反之,則兩眼呆滯,反應遲鈍。以「五輪學說」來解釋,水輪應腎。水輪眼象:瞳孔變小是由於疲勞過度,精津俱傷,元陽不固,病在肝腎;瞳孔變大是由於腎精不足,陰火上沖;瞳孔顏色變藍為肝病及腎、肝腎兩虛之證;顏色變灰白是由於氣血兩虛、腎精暗耗所致。眼眶周圍發黑,可見於腎虛、水飲,也可見婦女寒濕帶下證。
那麼,有人或問,腎有問題,虛了,到底怎麼知道是陰虛還是陽虛呢?看精神狀態,即望其神。整體來說,陰虛的人多表現出坐臥不安的狀態,多夜不能寐,凡事心神不定,有煩躁之感;而陽虛的人則相反,喜歡安靜,不但不主動說話,即使有人搭訕,也懶得說話,說話有氣無力,表現為精神困乏,總給人一種沒有睡醒的感覺。
症狀三:耳郭瘦小,耳輪乾枯
透過對耳的觀察,可以推測機體的健康狀況,更能看出人體內臟的健康,對耳朵的觀察主要從顏色、光澤、形態變化、定位診斷幾個方面進行。自己對著鏡子看看吧,耳朵能反映你得的是什麼疾病!
就耳部整體而言,正常人的耳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如果耳輪乾枯焦黑,多屬腎精虧虛,精不上榮,為病重,可見於溫病晚期耗傷腎陰及下消等患者。如果耳郭厚大,是腎氣充足的表現。耳郭瘦小而薄,是先天虧損,腎氣不足;耳郭腫大,是邪氣充盛之象。耳輪乾枯萎縮,多為腎精耗竭,屬病危;耳輪皮膚甲錯,可見於血瘀日久的患者。
耳朵透露「腎況」祕密
耳郭色澤微黃而紅潤,屬正常,是腎氣充足的表現
耳垂肥厚下垂,一般是健康的徵兆
純黑則腎氣將絕,也見於腎病實證
耳輪乾枯、焦黑多為腎虧
耳郭青黑則多為腎水不足
耳垂青色,為房事過多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有耳鳴的感覺。曾有患者說,為了這次的會展,已經和同事忙了一個多月。雖然專案進展順利,但是其身體卻出現問題,工作中經常出現頭暈、耳鳴等現象,那種眼內有蚊子黑點亂飛、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的滋味,讓人怎麼也不能因為圓滿的會展而高興,有時甚至會突然暈倒。造成頭暈耳鳴的原因多與肝腎相關。中醫上講「腎藏精生髓,髓聚而為腦」,所以腎虛可致使髓海不足,腦失所養,出現頭暈、耳鳴。治療時應補益腎氣,精足則髓滿,頭暈耳鳴也就自然得以消除。
症狀四:久病傷腎,面色青黑
以面部顏色和光澤變化為主要觀察對象的望診方法。顏色在中醫學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其變化以面部表現最明顯,因此望面色又稱為面部的五色診。
面部的色澤是臟腑氣血的外部表現。五臟六腑氣血透過經脈上榮於面,而表現為各種色澤變化。根據五行學說和臟象理論,五色配五臟,即青色為肝,赤色為心,黃色為脾,白色為肺,黑色為腎。五色變化能反映精血盈虧,透過光澤的變化能了解神氣的盛衰。因此,望面色變化可了解內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