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多明尼克.巴依尼的圖書 |
$ 350 ~ 450 | 電影是一門造形藝術: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暨龐畢度中心策展人的跨藝術之旅【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多明尼克.巴依尼(Dominique Païni)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31 共 9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在傳統的描述中,尼姬常帶有翅膀,擁有驚人的速度,但是除此之外並不具有其他特殊力量。她並不僅僅象徵戰爭的勝利,而是代表著希臘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領域,尤其是競技體育領域中的成功。因此她被認為是帶來好運的神祇,經常作為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對象。在藝術作品中,她通常同化於其他的神,比如古希臘的雕塑家通常將她塑造為嬌小的帶有翅膀的形象,棲停於另一個神的手臂,或是從同伴神的衣裳中探出,或者像仙女一樣高飛於天空。
在她最著名的肖像中,如羅浮宮內的《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她表現為裸體或是穿有盔甲的帶翅女神。在希臘的陶器上,她被描繪為站立、飛翔或是跨步,有時候是在祭壇上傾注祭酒。她的附屬物通常是花環、雙耳罐、小瓶和香爐。在義大利西部的希臘殖民地上她通常出現為乘坐戰車的形象,在另一些地方她表現為拿著武器或獎盃,或是演奏里拉或笛子。
尼姬經常與雅典娜一起受到崇拜,因為在前490年馬拉松戰役中希臘戰勝了波斯之後她們,這兩個信仰被緊密地連結起來。雅典的帕德嫩神廟中供奉的雅典娜巨像也雕刻了尼姬,而且雅典衛城中也包含了一座獻給雅典尼姬的神廟。有時,雅典娜被描繪為攜有尼姬附屬物的形象。根據保薩尼亞斯的紀錄,雅典尼姬被表現為不帶翅膀的形象,大概人們希冀如此可以阻止勝利女神離開這個城市。該神廟還存留下了這個神的一個形象:解鞋帶的尼姬。它曾經位於神廟的胸牆上,現存於雅典的衛城博物館。
維基百科
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與龐畢度中心電影策展人
電影與藝術的跨界之旅
「展覽的企圖,乃是要初步刻畫出一種:繪畫和電影之關係在心智層面上的考古學,尤其是繪畫如何流向電影。」──多明尼克.巴依尼
在新世紀的二十多年來,多明尼克.巴依尼策劃過許多國際知名導演的專題回顧展覽,並且跟歷史上共享著相關主題或意象的藝術作品一起展出,舉凡法國詩意寫實名導尚雷諾瓦、美國驚悚電影大師希區考克、法國新浪潮大導高達、義大利後新寫實大師安東尼奧尼、伊朗名導阿巴斯,乃至於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王兵等,巴依尼都曾為他們量身策劃過大型的藝術展覽,並在法國、英國、義大利許多國家展出,他們的作品在美術館中展示,並和其它的形象性藝術進行遭逢與對比。
電影進入美術館,於展牆之上展示,更能使它和其他藝術類型相互接近,並顯現其造形力量。巴依尼用比較視覺藝術的圖像學方法,穿針引線,勾連起電影如何是一門造形藝術的脈絡。
作者簡介│
多明尼克.巴依尼(Dominique Païni, 1947-),曾任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1991-2000)、龐畢度藝術文化中心文化發展部門主任(相當於副館長),羅浮學院比較視覺藝術史學程電影史教授。他曾策劃過多個電影與藝術跨界大展,如:《希區考克與藝術:命定的吻合》、《考克多:在世紀的思路上》、《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安東尼奧尼與藝術》、《電影終於出現!》等。他曾策劃國美館《數位之手:繪畫、素描、拍攝、數位操作》及台北當代館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春德的盛宴》。除本書(2013)之外,另著有《電影,一種現代藝術》(1997)、《展示的時間》(2002)、《影子的吸引力》(2007)、《雲的吸引力》(2010)、《光線的吸引力》(2010)、《鏡子的吸引力》(2017)等書。
譯者簡介│
林志明,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特聘教授及當代策展全英學程主任。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學院博士,曾任國美館館長、巴黎第七大學訪問教授及台大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研究、美學及法國當代思潮。主要譯著:布希亞《物體系》、傅柯《古典時代瘋狂史》、班雅明《說故事的人》、布赫迪厄《論電視》、朱利安《功效論》、傅柯《性史一》等書。著有論文數十篇以中文、法文、英文、義大利文出版;最近專著為《解/嚴:台灣當代藝術面對戒嚴與解嚴》(2017)、《古典時代瘋狂史導讀別冊》(2016)、《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2013)、《複多與張力:論攝影史與攝影肖像》(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