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政治訪問集,為何能引起南韓國民的熱烈討論?
經濟表現亮眼的南韓,青年世代為何把希望寄託在沒有政治經驗的企業家身上?
安哲秀是誰?他為何選擇參政這條路,參與吃力不討好的政治?
他,看到了韓國背後三星與LG等大企業華麗的成績表現背後隱藏的什麼?
翻開這本書,你將理解韓國現代社會大眾的苦悶與絕望,
從他們渴望改變的決心,獲得突破現狀的勇氣。
誰是安哲秀
★南韓青年世代最信賴的公眾人物,被譽為「國民的導師」。
★被稱為「南韓比爾.蓋茲」,韓國首家防毒軟體企業創辦人。
★《商業週刊》評選為企業家中的「亞洲之星廿五人」。
★南韓「最佳三位CEO」之一, 與三星總裁和南韓國民銀行行長並列。
★捐出所持有的防毒軟體公司股權一半回饋社會,改善低收入階層子女的教育環境。
★以敢言著稱,多次批評貧富分化現象及大財閥對中小企業的不公平交易。
★2012年韓國總統大選最有力候選人,輿論認為「安哲秀旋風將襲捲南韓政壇」。
21世紀初期,韓國在經濟表現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外表的風光之下,隱藏的卻是高自殺率、高失業率、低出生率、極端的貧富差距、
大企業財閥的經濟壟斷與控制、不顧民意的政黨……等社會問題,
民眾被不安籠罩,對政府的不滿日愈累積,一觸即發。
他們渴望看到新的變化,並將希望寄託在安哲秀身上。
其實,發生在韓國社會的問題,同時也是現代社會的問題。
十幾歲的青年飽受升學競爭壓力所苦;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因為過於昂貴的學費及就業出路而煩惱;
三十到四十歲時被子女的教育費、房貸壓得喘不過氣;
四十到五十歲得操心子女的就業及自身的老後問題;
六十歲退休後,還得憂心生計、健康。
所有家庭成員都處於不安的情緒中,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現象。
(摘自《安哲秀的想法》)
安哲秀極高的人氣與支持度,來自他對一般民眾困境的了解與同理,
他所規劃的未來藍圖,正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現代人所熱切盼望的。
經由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新檢視現代社會問題的本質,
並從中得到改善的具體提案。
最重要的,是獲得勇於改變現狀、打破不公平的勇氣。
書中精采議題
免費的福利制度真的好嗎?
三星動物園和LG動物園的大企業壟斷現象背後有什麼問題?
南北韓的統一是「事件」還是「過程」?
基本薪資凍漲,真的就能減少中小企業的負擔?
仰賴出口的國家一定要簽FTA嗎? ……其餘精采內容請見本書
重點摘要
★南方朔觀點:台灣更需要安哲秀奇蹟!
★為何一本政治訪問集,能引起南韓全國的共鳴?創下19天狂銷54萬冊驚人佳績!
★安哲秀—被譽為「南韓比爾•蓋茲」,2011年投入政界,是南韓青年世代(20歲~40歲)最信賴的公眾人物,被譽為「韓國的國民導師」。被認為是另一熱門總統候選人朴槿惠最強勁的對手。
★安朴對決,即將撼動整個亞洲。
作者簡介:
安哲秀 著
被譽為「韓國的國民導師」。
安哲秀今年50歲,出身名門,以首爾大學醫學院第一名成績畢業,赴美學商,獲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碩士。回國後創辦電腦病毒軟體公司「安哲秀研究所」,是南韓第一代創投企業,而且非常成功。是韓國首家從事開發殺毒軟體的企業, 全球最早研究電腦病毒的4個先行者之一。
2002年安哲秀被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為企業家中的「亞洲之星廿五人」,03年被評為南韓「最佳三位CEO」之一,與是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和南韓國民銀行行長金正泰並列。
在韓國,安哲秀是一位受到民眾普遍尊敬的名人,各政黨因此也都希望將其招入自己旗下。在政治理念上,安哲秀以敢言著稱,曾多次批評南韓貧富分化嚴重的現象,呼喚南韓社會進行深刻變革。面對三星、現代、LG等大財閥對中小企業的不公平交易,他也直言不諱批評。
據《朝鮮日報》2011年11月9日進行的民調,現年五十歲的安哲秀是南韓青年世代最信賴的公眾人物。 2011年11月14日,他宣布捐出自己持有的電腦防毒軟體公司「安哲秀研究所」股權的一半,亦即一千五百億韓元(約新台幣四十億元),成立了「安哲秀財團」,回饋社會做慈善,協助改善低收入階層子女的教育環境。他在寄給公司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說:「我相信企業存在的意義在於不斷創造利潤的同時,也為社會做出貢獻。現在正是實現這項價值的時候。」
據《朝鮮日報》2011年11月9日進行的民調,安哲秀是南韓青年世代最信賴的公眾人物。
政壇人士預期,安哲秀可能會匯集第三勢力,成立新政黨,進軍總統選戰。安哲秀的支持率已經可以同大國家党的朴槿惠匹敵,他獲得更多20至40多歲選民的支持,而朴槿惠更受50歲以上選民的歡迎。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年的總統選舉可能演變成一場“朴槿惠(舊政治) VS 安哲秀(新政治)”的比拼。韓國輿論普遍認為,安哲秀是國民渴望的“新”政治人物,有足夠的政治潛力,能成為總統的有力候選人。
諸貞任 彙整
世明大學新聞所教授,指導將來想要成為記者、製作人等傳播人的年輕學子,並擔任同校同所的網路新聞<Danbinews>指導教授,與學生記者們針對國家貧困問題、疏忽特定地區農村、傳播界懸案、青年人煩惱等未被充分受矚的社會議題,進行深入報導。
畢業於首爾大學社會學系,在京鄉新聞、國民日報擔任刻繪線與經濟線記者長達14年,後來重返母校就讀經營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美國伊利諾大學完成國際管理學院聯盟課程(PIM)。
過去在MBC、KBS、CBS等電視台,擔任過經濟與時事領域的解說員,並在京鄉新聞、韓國日報、國際新聞等連載過專欄。曾擔任言論仲裁委員、金融發展審議委員、網路選舉記者審議委員等。著作書籍有《經濟新聞的兩面》、《經濟報導實務》、《經濟新聞的從屬性》、《站在懸涯邊的人們》等。
譯者
林侑毅
政大韓文系、中文系雙學位。目前持續磨練中韓文的翻譯深度,並加強英日文能力增加翻譯廣度。譯有《建立歐洲強小國的人們》(天下雜誌)、《健身毀了我的身體》、《日本的另一種玩法》(大田出版)、《 NEW TOEIC 新多益單字滿分一本通》、《日本人天天用的生活日語》等書。
鍾長志
熱愛台灣、熱愛自然的文化華岡人,2009年考取韓國政府公費留學,赴首爾大學師範學院攻讀博士學位。餘暇從事各種書籍與文件翻譯,現致力於韓語教育、教材編寫開發之研究。
尹嘉玄
韓國華僑,出生於韓國釜山,政大廣播電視學系畢業
曾於台灣知名遊戲大廠遊戲橘子擔任國際事務。
章節試閱
舊有體制與未來價值的衝突
諸|您剛才提到「安哲秀現象」,並用了「舊有體制與未來價值的衝突」來形容。究竟「舊有體制」的意思是什麼,請您對此再稍加說明。您似乎將目前的政黨也視為舊有體制的一部分。
安|比起其他先進國家,我國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出工業化與民主化的耀眼成果,然而我認為無法以此為基礎向上發展新的價值。韓國社會的許多部分,正陷於忽視人權或民主化的工業化理論中;另一方面,也無法從否定工業化成果的民主化理論中脫身。這些當然是舊有體制造成的思考模式。此外,我們在韓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的問題,例如漠視社會弱勢族群人權的態度、一味強調成果與效率而放任經濟集中與社會M型化、對青年喪失機會與民眾的不安中置之不理,這些都稱得上是舊有體制。換句話說,無法廣納人民想法的政黨、沒有解決社會矛盾,反而使之惡化的政治系統、阻隔階級流動的社會結構、加深貧富差距,卻又無法創造就業機會的經濟系統、
未給予社會公平機會,過度保護既得利益者的結構,同樣可視為舊有體制。對於這些舊有體制,人民的感受已不再是苦悶,而是絕望。我認為新的體制必須從克服這些體制出發。為了解決這些時代性的課題,「溝通與協商」是不可或缺的。
諸|對於目前政黨存在許多問題的批判,相信許多人都能感同身受,可是對於安院長您,外界也存在著「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真的能夠擔當總統大任嗎?」的質疑。如果您日後踏入政壇,將如何回應這樣的質疑呢?
安|從政經驗不足,確實是我的弱點。沒有擔任市長或國會議員的經歷,未來當選總統,恐怕會遭遇許多困難吧?這是我目前正思考的問題。因此,「究竟我是否具有資格」的煩惱,也深深困擾著我。回顧過去至今的經驗,不管我從事什麼工作,從沒有一開始就得心應手的。擔任公司社長時,曾犯下不少錯誤,只是不會讓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藉由犯錯不斷學習。即使升任教授後,一開始的教學也並不順利,於是紀錄不足的部分並加以修正,最後才得以成為獲得KAIST研究所教學評鑑最優秀的教授。所以我並非不犯錯的人,而是即使犯錯,也不會重蹈覆轍的類型。相對來看,可能會覺得「比誰都來得優秀」,然而從絕對的標準來看,缺乏經驗的確是一項弱點。
然而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卻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在這個必須揮別「舊有體制」的時代,缺乏「不良經驗」未嘗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在角逐候選人提名時,也曾被攻擊經歷不如其他候選人資深。面對這種情況,柯林頓總是如此反駁:「政治經驗短暫是事實,但是經驗也分為兩種:優良經驗與不良經驗。與其累積長久不良經驗,倒不如什麼經驗都沒有來得好。」巴拉克.歐巴馬總統在面臨類似的情況時,當然也有相同的回應。不帶任何既有政治圈的不良經驗,或許也可成為我的優點。另外,雖然我沒有擔任政治人物的經驗,然而長久以來,我不斷在社會上為創造新的價值貢獻心力,也都獲得意義非凡的成果,因此有朝一日踏入政壇,我想這些經驗將會有極大的幫助。
比小說更殘酷的貧窮
諸|選擇醫學院是您個人的意願嗎?
安|是的,這的確是我個人的決定。從小學階段起,我就對科學技術頗感興趣,夢想未來當一名科學家,渴望成為像愛迪生或愛因斯坦那樣的人物。小時候也曾買來收音機零件,親手組裝成一台真空管收音機。當時看過日文設計圖後,便到釜山南浦洞的零件行購買零件,再自行組裝。然而升上高中後,心想長男未來若能繼承家業,父母也許會很開心吧,興趣有未必要成為工作。於是決定將動手把弄機器當成嗜好,父親在沒有患者時,也可以閱讀喜愛的小說啊。父母原以為「這孩子會讀理工學院吧」,後來表明要讀醫學院時,他們真的非常開心。
諸|您算是站在盡孝道的立場進醫學院的吧。(笑)不過真正進入醫學院後,您並沒有成為直接為病患看診的臨床醫師,而是攻讀基礎醫學吧?
安|沒錯。進入醫學院後,發現也有選擇不從事臨床醫師一職,而是研究基礎醫學的人。這是進了大學後才第一次知道。親自為每位病患診療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然而我也了解到,探究疾病的根源或發現新的治療方法同樣重要。因為喜歡機械,對從事實驗與預測結果都會較為有利吧。選擇別人不常走的路,想來會是挺有趣的。我甚至曾經夢想持續投身研究,挑戰諾貝爾醫學獎呢!不管當時或現在,一般醫學院學生仍不願選擇繼續進修這條路。
諸|聽您說就讀醫學院期間曾參與醫療服務,因此開始思索社會現狀。醫療服務是如何開始的呢?
安|這是天主教學生會主辦的醫療服務,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但是因為想參與服務活動而加入。從醫學院大學部二年級到畢業,連續參加了三年。每週六下午,我們借來首爾九老洞的一座教堂做為診療室。依照年級分配任務,二年級的醫療專業仍嫌不足,負責配藥的工作,三年級開始為患者診療。由於學生人力缺乏,因此專業的學長姊也一起來幫忙。寒暑假則前往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村莊進行診療。那時租借鄉村學校充當看診的場地。為了不打擾當地居民的生活,我們自己煮飯來吃。若有患者行動不便,無法前來診療室看診,也會安排專人前往看診。
諸|您在從事醫療服務的經驗中,是否有印象最深刻的事呢?
安|前往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診療,基本上是進行糞便檢查,如果發現蛔蟲卵,便開藥給患者吃。某一年夏天我負責糞便檢查,採集來數百人的糞便後,在炎熱的天氣中以顯微鏡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蛔蟲卵。當時大多數人的糞便中都發現了蛔蟲卵,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笑)
最重要的,還是透過醫療服務活動,親自接觸處在困境中的人們真正的生活情況。我原以為人的價值比金錢更為珍貴,但是後來知道沒有了錢,人的尊嚴便無法得到保障。原本也認為家庭關係比任何東西來得重要,後來親眼見到因生活問題導致家庭離散的情況。因為收入微薄,仍有許多男女婚後必須各自謀生,當其中一人生老病痛時,另一半可能因此離家出走,造成破碎的家庭。在首爾九老洞從事醫療服務時,一位老奶奶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相當嚴重,因此必須前往診療。老奶奶與讀小學的孫女同住一個屋簷下。原本是與父親、母親同住的四口之家,母親因父親生病而離家出走,父親最後因病身亡,只留老奶奶與孫女相依為命。然而老奶奶臥病在床,一家全靠就讀小學的孫女送報維生,孫女升上國中後,最終因無力負荷而離家出走。老奶奶最後被發現餓死於家中。當時讀了許多黃晳暎(譯註:1943年生於滿州長春,1949年遷居首爾。高中時即踏入文壇,中譯版作品有《悠悠家園》等書)的《黑暗之子》等類型的小說,更覺得現實比小說更駭人。「在我們身處的社會中,每個人必須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呢?」曾有一陣子自我意識較強烈時,越是從事醫療服務,這樣的煩惱越是深刻。
諸|當時的經驗,是否影響了您對韓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想法呢?
安|初次前往九老洞從事醫療服務時,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患者的病情未見起色。當時心想,「因為醫師還只是學生的程度才如此嗎?」然而某天提早到達,當地小朋友正在沙地上玩著丟石子遊戲,仔細一看,才發現不是拿小石子來玩,而是藥丸。也就是病患沒吃藥,把藥都扔了。病情未見起色的原因,就在於沒有按時吃藥。因為可以免費拿藥,絲毫不覺得可惜。所以經過一番考量後,我們決定酌收一百韓圜的看診費。相較於藥品價格,這當然是微不足道的費用,但是患者必須掏出錢來才能拿藥,自然規規矩矩地服藥,治癒率也瞬間提高了許多。從此我得到一個寶貴的經驗:免費並非最好的辦法,反而不知其珍貴之處,甚至可能隨意浪費。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費用,如果讓人掏錢出來才能參加或受益,便可喚起其「所有權意識」,並提高滿意度與效果。
因此我認為,當我們擴充社會福利時,不應該只針對高所得階層,中下階層也應根據其情況共同分擔部分費用,藉此讓更多人受惠,或許是較好的辦法。當然,這個方案的前提是高所得階層應支付更多費用的累進式付費結構。個人繳交的稅金或分攤金,將會回饋到福利金上,因此將會更謹慎、更珍惜地使用,這種想法必須普及至社會全體才行。為了建構比目前更高水準的福利系統,依照全體人民各自的情況多少分攤負擔,是我們應當採取的態度。先前也告訴過您,從社會上獲得許多好處的階層,自然要負起更大的責任,這個原則是絕對不變的。從歷史經驗來看,若貧困者的痛苦加劇,則社會整體將處於危機之中。相反的,對於發自內心樂於分攤這許多負擔的人們,我們也應該使他們感受到榮譽與自豪才是。
先有富人才有福利VS 先有福利才有富人
諸|那麼,可否請院長逐一分析福利、正義、以及和平的構想,剛剛您強調福利是成長的必需條件,那麼現在社會最需要擴大福利的部分是什麼?您認為有哪些重點性的制度與政策是必須的呢?
安|社會大眾的不安,來自托育、教育、居住、健康、老年生活、以及就業等,民生相關核心部分的基礎安全網不足。因此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對這些部份進行補強。不過因為使用在福利上的經費有限,必須好好決定優先順序。從教育與健康等最急迫的部份開始,依循社會的共識,確立進一步的福利系統。
特別在托育、教育、醫療等部分,可透過增加公立托育機構等方式,大幅強化社會福利服務。同時我認為應該在強化社會福利的過程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還有,特別需要大眾關心的殘障等弱勢族群,除了單純給予支援,也必須建構可以讓他們能自力更生的環境,有必要好好加強這些問題的本質性研究。只要是老實勤勞的人,便不需要對基本的生存問題及未來感到不安;因疾病或殘疾而失去自立能力的人,社會共同體也能夠給予照顧,我希望建構這樣溫暖的社會。
諸|您現在所提到的托育、教育、居住、健康、老年生活、就業等,在當今低出生率、高齡化日益嚴重,貧富差距日益加大的社會環境中,我想其他政治人物與專家也都認為這是必須立即擴大福利的部分。各個政黨也是如此,當然彼此之間有些微差異,但也都主張相關政策。朝野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是否可以不問所得,對所有國民都提供福利的「普遍性福利」,或者像目前一樣,只選擇貧困的一小部分國民給予福利的「選擇性福利」,各界都把重點放在如何擴大對象與內容上面。院長,您個人是哪一種立場呢?
安|相較於把福利系統就二分為選擇性福利或普遍性福利,我個人認為應該符合時代潮流與現實條件,建構一個結合普遍與選擇的策略。
當今社會急需擴大福利的理由之一,就是因為日漸嚴重的貧富兩極化,以及中產階層的不安逐漸加大。自營商人若是生意失敗,或者得了重病,即便是中產階層也會立刻會落入貧困階層,正是這種不安感造成了共同體的危機。因此我認為必須建構涵蓋中產階層的社會安全網,這正是普遍性福利的精神。這種福利政策讓中產階層與庶民有同樣的利害關係,因此能夠在稅金上達成妥協,並且也能提高福利品質的水準。舉例來說,假定中產階級的小孩子也吃學校的供餐,有的人就會想「我會多付錢,我們把供餐品質提高一點。」,但是如果只有窮人小孩吃供餐的話,大家就會認為「必須把單價降低,不要給繳稅的人負擔。」,難道人民不會出現這種反應嗎?所以我必須要說,普遍性福利是一種可讓人感受到繳稅值得的、擴大同享福利的系統。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固守選擇性福利,將極有可能形成富裕階層與中產階層的「反福利同盟」。繳稅的人繳稅,得利的卻是旁人,如此將增強社會對於加稅與擴大福利的抗拒感。
選擇性福利還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會產生烙印效果,這將使社會融合產生裂縫。因為這種制度將人民區分成「施惠者」與「受惠者」,假定我們以營養午餐來舉例,若只對窮人家小孩補助免費營養午餐,那麼這些小孩將有可能被烙下「要飯小孩」的印記。我必須強調這不是衡量經濟效率的問題,而是必須考慮到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有關人權與情緒層面的問題。此外實行選擇性福利時,我們也必須考慮在到檢驗受惠資格時、也就是證明有多貧困的過程當中,必須投入龐大的行政經費。
當然普遍性福利政策也有問題,那就是它最終必須消耗龐大經費,造成龐大財政負擔。為了擴大福利,必須增加稅收或減少其它支出,從這點來看的話,選擇性福利在維持財政建全上具有優點。所以在設計新的福利系統時,應該合理區分普遍與選擇的對象,在符合財政條件之下,準備短期的試行方案。這個過程則需要社會各界共同討論,並且建立出一個共識。
現在我的想法呢,對於殘障人士、極貧困階層等急需支援的弱勢進行福利強化的同時,從現在開始,在托育、教育、健康、居住等民生的核心部分,也應透過社會共識與符合財政的方式,階段性導入讓中產階層也能受惠的普遍性系統。
舊有體制與未來價值的衝突
諸|您剛才提到「安哲秀現象」,並用了「舊有體制與未來價值的衝突」來形容。究竟「舊有體制」的意思是什麼,請您對此再稍加說明。您似乎將目前的政黨也視為舊有體制的一部分。
安|比起其他先進國家,我國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出工業化與民主化的耀眼成果,然而我認為無法以此為基礎向上發展新的價值。韓國社會的許多部分,正陷於忽視人權或民主化的工業化理論中;另一方面,也無法從否定工業化成果的民主化理論中脫身。這些當然是舊有體制造成的思考模式。此外,我們在韓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的問題,例如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