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止觀雙運,
最親民、最實用、最有次第的暢銷禪修書,連歐美國家都翻譯收藏。
首位被皇帝封號「中國釋迦牟尼」、「智者」的智者大師,為兄長破除死亡預言,創立獨特的養生方式;也教人如何辟邪。
「東土釋迦智者大師」是隋煬帝授予給智顗比丘的封號,大師度化因怨氣而墮入鬼道的關羽往生天界,成為護持佛教的伽藍尊者;又教導《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兄長陳鍼破除「死亡預言」,安享晚年,並在臨終時看見天人天宮,安祥往生。千年來,這本修行書籍,影響佛教禪法和道家養生修煉甚鉅,即因為這是專為一般人設立的方便,所以特別親民。
智者大師著《摩訶止觀》文繁義富,而《童蒙止觀》(=小止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平易簡單,是初學止觀坐禪的入門書,自古以來,即被佛學界所重視,影響並及於道家的養生思想。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淺深不定、能大能小的修習止觀的坐禪方法。解說在修禪定之前,應該如何做好準備工作,要具備那些條件;在修行之時,應該如何收攝心念,應該如何調理身體;在行、住、坐、臥,日常生活的四威儀中均可修行,而且應該如何對機修習。
以及在修行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怎樣的身心反應狀況,譬如有的會發起善根,有的卻顯露魔境,有的卻顯發禪病,應該如何一一地加以對治、調養、覺魔、治病以及要修證到何種程度時,才可被稱為證悟等。讓初機人於坐中修習止觀,如坐中得益後,再歷緣對境修習。
※想要針對更進階的禪修,以及如何應對高層次禪定的魔境,可以閱讀智者大師另一本暢銷作品《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白話(上下冊)》;若要比較南、北傳止觀禪修差異,可再參考林崇安教授編著的《止觀法門的實踐》。
本書特色
1. 現代醫學研究,冥想和禪修都極有助於身和心的療愈,但很多人禪修不當,反而衍生更重大的身體疾病和精神疾患,甚至有外靈干擾。智者在千年前已經發現這樣的問題,並為了幫助他兄長治病延壽,所以特別編寫這本《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而且裡面有不少保健觀念,非常的生活化。
2. 白話翻譯 ,並加以詮釋智者大師的智慧。
3. 新視窗版式:將古文、白話、講解三者切割,又方便對照。
4. 重整標題:《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原在佛教界流傳甚廣,但一直缺乏有系統的編排和整理,所以有時閱讀起來很吃力。大千編輯部重新整理標題和段落,將讓這本千年暢銷書更好閱讀。
作者簡介:
智顗大師(又名智者大師)
南朝陳、隋時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人。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並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隋煬帝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
創立天台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史上第一個宗派。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有此名。因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亦稱為法華宗。強調止觀雙修,發明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時八教判釋整體佛法。在傳承系譜上,尊龍樹為初祖,以北齊慧文為二祖,慧思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來,代代相傳。十一世紀初,因爭論智顗金光明玄義廣本的真偽,分為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傳者都是山家派。
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各二十卷及四教義等傳也,生前度僧四千餘人,傳業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
寶靜法師
寶靜法師(一八九九-一九四○)為天台宗四十四代,與倓虛大師同為天台宗四十三代祖諦閑大師之上足,早年在香海蓮社宣講「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詞周而簡,義微而顯,由學人法慈、敏智二人記錄輯成《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實為現代念佛修禪的最佳典籍。
推薦序
暢銷千年的禪修書
(一)天台宗的思想源流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入中土,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宗教,產生新的動力,發展成具有中國色彩的民族宗教。這種情形,不論對佛教的傳播或中國文化的演進,可以說是況古未有的大事。就佛教而言,佛教在中土取得傳播的立足點,而就中國文化而言,佛教帶給中土一套完整而有系統的宗教信仰,這包括了哲學思想、宗教儀式、實踐方法,對中國古代的社會教化,文學藝術等文化結構產生了莫大的作用。
佛教在西漢元壽元年(西元前二年)初傳中土時,被視為社會上所流行的神仙道術。至魏晉時期玄學盛行,由於以般若學說學說為基本內容的大乘空宗的思想與玄學有所相似,而佛教學者更以老莊玄學思想來解釋佛教教義,因此佛教思想得以在上層社會流通。及至東晉時期,連年不斷的戰爭,民生困苦,生命時刻受到威脅,民間較易接受佛教關於渡彼岸的思想,是佛教傳播的有利時期,因此,佛教在這一時期發展迅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成為中國社會和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為隋唐時期創立具有中華民族色彩的佛教宗派準備了必要條件。
在隋唐時期所形成的中國佛教宗派,主要的有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律宗、禪宗、淨土宗、密宗等,而其中的天台宗與禪宗是鳩摩羅什所傳系統。
鳩摩羅什所傳佛教,來自中國南方,以傾向於空的思想成為禪宗,而以中道為宗旨的則為天台宗。
(二)天台宗和智者大師
天台宗於隋初智顗大師所創立,從天台山而得名,其思想淵源與三論宗相通。基本上,天台宗以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為依據經典,以《大智度論》為其指南,以《大般涅槃經》為其解釋上之扶,疏以《大品般若經》為其觀心之本,參合了羅什所傳的般若緒論思想,以一心三觀之觀法為經,十界三千諸法為緯,但追溯傳承,並不說出於羅什系統,而以為上承龍樹,經過北齊慧文、慧思兩代講究禪定而構成一派。
相傳慧文禪師,由大智度論一心中得之文,及中論三諦偈,悟中道之理,故被推為中國天台宗的初祖,其思想遠承龍樹,立一心三觀之觀法,並授之南嶽慧思,慧思復授智顗,智顗乃集其大成。
天台宗之教義,簡單的說,即三諦圓融,一念三千。其精奧處,則在薈萃各派學者之說,加以判釋。三諦圓融之說為慧文慧思之所傳,而一念三千之觀法則創自天台大師,然亦不外三諦圓融之理;而所謂一念三千仍是一念具三千諸法之,而實以《法華經》為根據。
《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是天台宗的三大部,而以《摩訶止觀》為智者大師的禪學者作中最成熟的作品,且對北、南之禪宗與華嚴宗之圭峰宗密(七八○-八四○)都產生重大影響。
正如書名「摩訶止觀」所指,其主題乃是要創立大乘(摩訶)禪法(止觀)。止觀一部,大分為二,初略說緣起,次正說;而正說又分十章,一大意,二釋名,三顯體,四攝法,五偏圓,六方便,七正觀,八果報,九起教,十旨歸,是名十廣。基本上,《摩訶止觀》不但對各派佛經兼收並用,甚且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經籍也做選擇性的採納,融會貫通,組織成一套比印度禪更完備,更有系統,更整齊的新禪法,然其高層思想結構仍然不離「三諦圓融」。
(三)童蒙止觀
《童蒙止觀》為智者大師為其俗兄陳鍼的健康延壽而說,以修持止觀坐禪工夫為主旨。其又名「小止觀」乃是對浩瀚之「摩訶止觀」之大部而言,為入道之樞機,撮要的敍述了《摩訶止觀》中所講的十意,實為《摩訶止觀》節本。又因為是修習止觀佳禪之法則,故又名「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摩訶止觀》文繁義富,而《童蒙止觀》平易簡單,是初學止觀坐禪的入門書,自古以來,即被佛學界所重視,影響並及於道家的養生思想。
唐朝的賢首法藏(華嚴宗,六四三-七一二)即引用《童蒙止觀》來解釋《大乘起信論記》,善導(淨土宗,六一三-六八一)的《觀經疏定善義》也採用《童蒙止觀》解釋坐禪法,禪宗四祖道信之《大乘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與律宗法進的《沙彌十戒並威儀經疏》亦大量引用,而圭峰宗密(華嚴宗,七八○-八四○)的《圓覺經道場修證儀》更如同抄襲。
在道家方面,《玉真人氣訣》、《服內元氣訣法》、《神仙絕穀食氣法》等書及呼吸調息法都不出《童蒙止觀》的「二十五方便」。晚近的蔣維喬在其風行一時的《因是子靜坐法續編》中所講的佛家禪坐的方法也大部分引用《童蒙止觀》中的文字。而歐美方面,自十九世紀末葉即對止觀坐禪法極表重視,西元一八七○年即有英譯本的上卷問世,一九五一年有法文全譯本,德國魯魯大學亦藏有德文全譯本,一九七二年,日人岡倉天心更將英文全譯本原稿寄存美國波斯頓美術館,甚且排印出版,可見其重要。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淺深不定、能大能小的修習止觀的坐禪方法。解說在修禪定之前,應該如何做好準備工作,要具備那些條件;在修行之時,應該如何收攝心念,應該如何調理身體;在行、住、坐、臥,日常生活的四威儀中均可修行,而且應該如何對機修習;在修行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怎樣的身心反應狀況,譬如有的會發起善根,有的卻顯露魔境,有的卻顯發禪病,應該如何一一地加以對治、調養、覺魔、治病以及要修證到何種程度時,才可被稱為證悟等。讓初機人於坐中修習止觀,如坐中得益後,再歷緣對境修習。
暢銷千年的禪修書
(一)天台宗的思想源流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入中土,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宗教,產生新的動力,發展成具有中國色彩的民族宗教。這種情形,不論對佛教的傳播或中國文化的演進,可以說是況古未有的大事。就佛教而言,佛教在中土取得傳播的立足點,而就中國文化而言,佛教帶給中土一套完整而有系統的宗教信仰,這包括了哲學思想、宗教儀式、實踐方法,對中國古代的社會教化,文學藝術等文化結構產生了莫大的作用。
佛教在西漢元壽元年(西元前二年)初傳中土時,被視為社會上所流行的神仙道術。至魏...
目錄
導讀——暢銷千年的禪修書
(一)天台宗的思想源流
(二)天台宗和智者大師
(三)童蒙止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序
本書緣起和原著者介紹
以止觀破生死定數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初序
引四句明大綱
正序述本部之起緣
初總述止觀十意示勸誡
禪修的生活條件——具緣第一
一、初持戒清淨
二、衣食具足
三、居所清靜
四、雜務絕緣
五、親近善知識
拒絕慾望的干擾——訶欲第二
去除五種慾望
一、色欲
二、聲欲
三、香欲
四、味欲
五、觸欲
訶欲總結
丟掉內心的垃圾——棄蓋第三
一、棄貪欲蓋
二、棄瞋恚蓋
三、棄睡眠蓋
四、棄掉悔蓋
五、棄疑蓋
五蓋是不善法的五大首領
調和身心與呼吸——調和第四
為什麼調和很重要?
一、調和飲食
二、調適睡眠
三、調身
四、調息
五、調心
身息心三者調和細節
禪修前的準備——方便行第五
如何活用止觀——正修行第六
一、坐中修止觀
二、歷緣對境修止觀
善根開展的狀況——善根發第七
一、外在善根開展的型態
二、內在善根開展的型態
三、辨別正邪定的型態
如何破解魔的把戲——覺知魔事第八
一、魔事定義和精魅
二、堆剔鬼
三、魔惱
驅魔的方法
如何療愈身心疾病——治病第九
一、明病發相
二、明治病方法
如何檢驗禪修的成果——證果第十
從假入空觀
從空入假觀
中道正觀
初心證果之相
後心證果之相
導讀——暢銷千年的禪修書
(一)天台宗的思想源流
(二)天台宗和智者大師
(三)童蒙止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序
本書緣起和原著者介紹
以止觀破生死定數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初序
引四句明大綱
正序述本部之起緣
初總述止觀十意示勸誡
禪修的生活條件——具緣第一
一、初持戒清淨
二、衣食具足
三、居所清靜
四、雜務絕緣
五、親近善知識
拒絕慾望的干擾——訶欲第二
去除五種慾望
一、色欲
二、聲欲
三、香欲
四、味欲
五、觸欲
訶欲總結
丟掉內心的垃圾——棄蓋第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