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直面大屠殺事件的阿拉伯小說,全新的閱讀視野,無與倫比的心靈震撼,
跨越世紀和地理人文的鉅獻,中文世界,隆重問世
跨越世紀和地理人文的鉅獻,中文世界,隆重問世
一對從阿爾及利亞移民到法國的兄弟,在對他們的德國父親往日從事的惡行、地下反抗活動與罪狀展開仔細的調查之後,發現了事情的真相,這是第一部直面大屠殺事件的阿拉伯小說。馬里克是家中次子,他的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阿爾及利亞人,他與親戚堅毅地生活在巴黎郊區一個以阿拉伯人為主的社區。馬里克是個小混混,他的哥哥哈謝則是大學畢業,擁有一份在跨國企業的光鮮工作。
小說的情節循著哈謝自殺之後,馬里克讀到哈謝的日記而鋪展開來。他們的雙親於1994年在阿爾及利亞被謀殺之後,哈謝發現他們的父親是納粹派駐於死亡集中營的黨衛軍軍官。在交替的章節敘述中,故事完美呈現出馬里克鮮活的青少年語調,以及哈謝日記裏日漸痛苦的敘述。所有事件導致馬里克在認知上,將希特勒的德國比附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在他們社區的崛起,並認為他必須採取反抗納粹伊斯蘭聖戰的行動。這是一部引人入勝,並與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關的小說。——《出版家週刊》
故事以哈謝與馬里克兩兄弟的日記形式交錯進行,並從哈謝自殺,陳屍自家車庫揭開序幕。兩兄弟年紀相差十多歲,都是從小大約在八、九歲時被父母送離阿爾及利亞,並托付給住在巴黎郊區的阿里舅舅代為照料。他們的母親是阿爾及利亞人,而父親則是在戰後入籍阿爾及利亞的德國人。
多年後,哈謝已經事業有成,並且成功躋身上流社會。一次機會中,他從新聞得知家鄉發生一樁慘案,在心繫父母安危的狀況下,雖然已得知父母皆被殺害,而且家鄉已經形同對外界封鎖,他仍然設法返回老家。然而此行卻讓他發現了父親生前不為人知的一面,並且令他覺得蒙羞無顏見世人,從而生性大變,從原本朝氣蓬勃,對生命充滿希望的青年變成宛如行屍走肉。
而原本正值叛逆青春時期的馬里克雖然敬愛哥哥,和哥哥的關係卻是若即若離,因為哥哥的成功形象實在和外來移民格格不入。直到哥哥自殺身亡之後,負責偵辦案情的警員將哈謝的日記本交給他,他才從哥哥的日記中慢慢明白一切的來龍去脈:一直以來深受地方愛戴的父親竟然是二戰期間派駐在當地的納粹頭目,而且曾經幹下許多令人髮指的罪行……雖然,他後來改信奉伊斯蘭,隱姓埋名為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貢獻一己之力,並且娶了村莊酋長之女為妻,更進而在岳父過世後,在地方擁戴之下繼承了岳父的酋長地位,然而這一切都不足以彌補他曾經犯下的駭人罪行……。
受過高等教育,並且在白領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的哈謝最終逃不過自己的良心譴責。但是馬里克呢?他究竟會做出何種抉擇?和他哥哥一樣自我了結?或是勇敢面對人生?——武忠森
得獎記錄
入選法國文化部2008年春季二十本最值得推薦翻譯好書
入圍2008年法國梅帝奇文學大獎初選(Première sélection du Prix Médicis 2008)
榮獲
2008年RTL電台閱讀大獎(Grand Prix RTL Lire 2008)
2008年文學人社團小說大獎(Grand Prix SGDL du Roman 2008)
2008年路易紀佑獎(Prix Louis Guilloux 2008)
2011年德國書商和平獎得主,阿爾及利亞作家布瓦連.桑薩探索人性的登峰造極之作,榮獲2008年RTL電台閱讀大獎、文學人社團小說大獎、路易紀佑獎等多項圖書大獎
名人推薦
《德國人的村莊》,RTL電台閱讀大獎得獎作品,是一部精彩且結構嚴謹的小說……。驚駭、懷疑、抗拒、內疚和絕望—— 一切的情緒都在這本書裏出色地描述出來。——《快訊雜誌》(法)
憑著優異的敘述,布瓦連.桑薩嚴厲批判(阿爾及利亞)軍方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他公開譴責阿爾及利亞受制於非法貿易、宗教、官僚政治、不守法的、軍事政變的與家族壟斷的文化、職業辯護者、對獨裁者的美化、對浮華物質主義的沉溺,以及對咆哮的激情所影響,而無法邁步向前。——《閱讀雜誌》(法)
《德國人的村莊》對現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揮舞的破壞力量,與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另一場運動的力量——納粹主義,於兩者之間的細微分界做了釐清。——《國土報》(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