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在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風潮影響下,不論國內、國外,心理學界與實務界持續關注心理師專業能力教育訓練與評量模式之革新。伴隨「美國心理專業實務考試」(Examination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Psychology, EPPP)研擬是否增加Part2的臨床技能評估,如何有效、客觀地評估心理師臨床技能,已成為心理師教育訓練和能力評量的重要議題之一。近十年來,心理學逐漸採用「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與「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評量心理系所學生的臨床實務能力,或納入臨床課程來強化學生的實務能力。許多從事OSCE與SP在心理學應用的學者專家們紛紛提到心理學OSCE題庫建置的挑戰與困難,尤其是SP個案的題庫建置。因此,本書以「心理衡鑑—初次晤談OSCE」為主軸,分成理論篇與應用篇兩部分。理論篇從理論層面,先闡述能力本位觀點之心理師核心能力的涵蓋範圍與評量架構,再進一步從能力本位觀點,重新建構心理衡鑑的能力評量範疇,並說明OSCE的應用現況、挑戰,與科技應用的解決方案。應用篇從應用層面,提供五個SP測驗站的個案腳本、人員訓練、試務資訊和教學影片。期盼本書的出版有助於OSCE 與SP在心理衡鑑能力評量與教育訓練的推廣。
藍玉玲 謹誌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