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快速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讓這個世界看上去越來越小,人類跨地區、跨文化的交往越來越頻繁。教師如何與陌生人互動?如何與真實或虛擬的工具互動?如何開展教學?如何培養自主行動能力?
還有,在全世界範圍內,針對學校教育的自上而下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教學標準化,評估日常化,問責制度盛行,教師應該怎麼應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戴維-漢森推出了《教師與世界》一書,做出了有針對性的解答。在這部富有開創意義的著作中,漢森激活了“世界主義”這個古老概念,並且圍繞這個概念提出了獨具特色的世界主義教育取向。
漢森指出,這種取向的核心理念是,既要對新鮮事物採取審慎開放的態度,又要對已知事物保持審慎忠誠,同時還要追求二者之間的平衡。在他看來,這種教育取向可以在不同環境和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得到培養。一旦具備這種取向,大中小學教師就能夠提升專業能力與職業成就感,以教學為天職,把課程當作“所有人的潛在的和充滿活力的遺產”,在日常教學中追求各種可能性,巧妙化解來自社會文化層面、國家制度層面、經濟技術層面和個體層面的種種壓力。
《教師與世界》中講述的哲學觀點妙而不玄,漢森的論述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書中包含真實的課堂教學案例,也包含古今經典作品的精美解讀,可以給讀者帶來非凡的閱讀體驗,進而重塑我們的時間觀與空間觀,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使我們更加重視言說、傾聽、參與、互動,也更加重視記錄和反思。至少,我們將不再一昧反對背誦和複述。這些方法,正是在當下創造未來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