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
這麼「原始」的遊戲到底能變出怎樣的魔術?
這本書是一場吹泡泡的遊戲。對著書上的泡泡棒吹氣,泡泡出現了,接下來每頁都有不同的指令,泡泡也產生各種變化…你現在心裡可能會疑惑:這本書到底要做什麼呢?
如果小朋友想吹泡泡的話,何不直接買現成的吹泡泡玩具給他們就好了?
再說,現在都有一堆平板電腦和手機的互動遊戲了,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這麼簡單的紙本遊戲書呢?(況且書裡的泡泡又不會像動畫一樣真的動起來……)
作者飛達斯先生到底在想什麼??
老實說,第一次看到書,我們也不太懂得這本書的魅力在哪裡,對著書頁用力吹氣看起來似乎挺傻氣的;早就習慣高科技聲光刺激的我們,一開始看著書裡的泡泡在翻頁之間的變化覺得這遊戲好原始啊,想起以前電腦遊戲尚不普及的年代,小孩子自己動手在書角畫的漫畫,快速翻動書頁就可以看到手繪插圖變成有趣的動畫。
現在的孩子還需要這樣「原始」的遊戲嗎?他們真的會對這本書產生興趣嗎?
後來,事實證明作者飛達斯先生真的太高明了。他簡直是幼兒肚子裡的蛔蟲,簡單的設計其實蘊含大大的巧思,輕輕鬆鬆就把閱讀的樂趣傳達給小小孩。
我們帶著《吹泡泡》拜訪一個3~4歲幼兒的暑期班,一到班上就被孩子過度旺盛的精力給震懾住了:他們完全不受控制的在教室裡、教室外到處亂竄;即使老師把門關上準備開始課堂活動了仍有孩子扒著門想要逃出去。我們擔心的想,這群不受控的搗蛋鬼到底能不能乖乖配合,但也只能硬著頭皮開始說故事。
很快的,我們就發現自己是白憂慮了。孩子對吹泡泡遊戲的熱烈投入程度遠超乎想像。幾個孩子興味盎然的跟著每頁的指令,搶著對書又吹又戳又摸,隨著每次翻頁的變化發出驚嘆:「哇~好大的泡泡~」,幾次激動到險些把書撕破,熱情的反應讓我們既吃驚又感動。
飛達斯先生不愧是個孩子王,而我們這群世故的大人可能早就把童心忘在某處了。
飛達斯先生表示他想要藉由《吹泡泡》這系列名為「指尖遊戲」的書(還有其他兩本分別是《小貓》和《夏天》),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玩」閱讀遊戲。 書裡圖畫的色彩、線條都走極簡風格,翻頁之間的變化讓孩子學習體積大小、上下左右方向、數量、色彩等等認知,並考驗他們的觀察力、訓練手眼協調性。小孩常玩到後來都會興奮的站起來,動用全身上下用力去「玩」,用嘴巴吹氣、用手指、把書舉高、揮動書頁等等,看完書之後大人小孩都滿頭大汗,像是剛做完運動一般。更重要的是,正因為這本書簡單,孩子的想像力才不受限制;正因為書頁上的泡泡不會真的移動,小朋友必須自行想像出它們的變化,因而在頁與頁之間激發出他們最大的想像力。
許多爸媽常煩惱:「要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幼兒的心思其實很單純:只要他們覺得有趣好玩的東西就能吸引他們熱烈投入。所以,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閱讀的樂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遊戲帶進書中,讓閱讀本身變成玩耍,而這正是《吹泡泡》的宗旨:邀請孩子動口動手又動腦,看書不再只是單純的「看」書,而是有溫度的互動。 畢竟,和爸媽或其他小朋友一起打開書玩遊戲,這樣的經驗和回憶是高科技玩具無法取代的。與其讓孩子一個人滑平板電腦玩電動,變成孤僻的小低頭族又傷害眼睛,不如陪著孩子翻開書,培養他們與人的互動,也讓他們從小自然把閱讀當作好玩的遊戲而不是討厭的苦差事,正面的閱讀經驗因此能夠影響他們一輩子。
小小孩眼中看到的世界不是我們以大人的思維可以理解的。時常我們都用大人的角度去揣摩小孩的心思和喜好,殊不知小孩的理解能力和對周遭事物單純的好奇心總是超乎想像。飛達斯先生透過《吹泡泡》傳達出孩子單純的想像力能創造出任何事物的概念。書末有一句很抽象的話:「想像力在哪裡,蝴蝶就在哪裡。」
看著小小孩睜大眼睛一面對著空氣揮舞著小手,一面興奮的說著:「這裡有蝴蝶,那裡也有,好多好多飛來飛去!」
這才發現他們其實都懂得。
只要給他們適當的刺激,孩子的潛力真的無窮。
導讀
切記:這本書不是用「看」的
歡迎呼朋引伴一起跟它玩!
如果家裡有1到3歲的小小孩的話,那就絕對不能錯過《吹泡泡》,因為這會是幼兒最佳的閱讀啟蒙和感官認知訓練!孩子只要會吹氣、用手指東劃西就能玩。
翻開書,扉頁是整頁的泡泡水,暗示小朋友遊戲即將展開,看到泡泡棒就可以開始玩了!閱讀本書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就是依照書中的指示投入的玩!爸媽邀請孩子跟著書上的指示做出動作,引導孩子猜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透過泡泡的變化讓小孩不知不覺進行各種感官認知訓練,學會辨認基本的方向、體積大小、數字和色彩,在動口動手的玩耍過程中也讓他們學習不同的肢體動作,更激發孩子想像力,從小培養跳脫框架的思考。
本書的精髓就是閱讀遊戲創造出來的溫暖互動經驗。爸媽和孩子玩過之後,可以讓他們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跟不同的人玩就創造出不同的互動經驗,激發出不同的創意想像。除了書本身的吹泡泡遊戲以外,書封面精心的立體設計讓孩子真的可以從肥皂水中抽出一支實體的泡泡棒,玩過《吹泡泡》之後還不過癮,還可以跟朋友們一起動手做肥皂水,出門吹泡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