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美國史學家Carl L. Becker(卡爾‧貝克)於1931年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美國歷史學會)年會,曾以"Everyman his own historian"(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為題,揭櫫歷史一個簡單有力的定義,“History is the memory of things said and done in the past”(歷史是對過去說過或做過事情的記憶)。確實,人們對於自己過去的這些記憶,是如此單純,但卻再重要也不過了。如果將之應用在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儘管這些都是官方的文書,但是它所處理或記載的,都是與人民息息相關的典章制度、經濟生活、文化風俗習慣、社會教育及土地財產等。
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總督府專賣局、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以及臺灣總督府(官)報、總督府專賣局報、朝鮮總督府專賣局報及大藏省專賣局報等官方刊物,為研究臺灣近現代史重要的第一手史料。然而,當時官方文獻是以日文為主,儘管戰前日文有大量漢字,但候文體的公文書寫,其格式與公文用語,很難讓一般民眾理解,若再加上手寫草行書體,更著實令人摸不著頭緒。
為此,本館自1990年代起,就進行總督府檔案的翻譯工作,希望能夠排除語言障礙及手寫辨識困擾,推廣總督府檔案。然因總督府檔案數量龐大,無法全數翻譯完成。2011年以後,採取專題或主題選編方式,譯介總督府檔案。同時,為提供學界或民眾瞭解應用檔案,本館還出版《臺灣總督府檔案之認識與利用入門》、《臺灣總督府檔案事典》、《臺灣總督府檔案學習入門》及《初看臺灣總督府檔案就上手》等工具書。這項推廣工作仍未停歇,2023年《日治・日誌:臺灣總督府歲時紀》(Ⅰ、Ⅱ)二冊,以日期為主軸,就總督府檔案中,查找相關的人、事、物等各類議題,擇取每日重要紀事譯介,以瞭解總督府日常行事,反映日治時期臺灣的樣貌,深受讀者熱烈迴響,本(2024)年再出版(Ⅲ、Ⅳ)冊,持續爬梳各類議題,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輔以檔案照片圖像,撰寫譯介檔案內容,並標示引文及延伸閱讀資料,提供讀者能進一步探索研究,以及創意發想的題材。期望日治時期臺灣的每一天,讓我們重新認識歷史、認識臺灣、認識自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張鴻銘謹識
2024年5月